白鰱

白鰱

白鰱,學名: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 1844),又叫水鰱、跳鰱、鰱子,屬於鯉形目鯉科鰱屬的一種魚類,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體形側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腹部正中角質棱自胸鰭下方直延達肛門。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形態和鱅魚相似,鰱魚性急躁,善跳躍。鰱魚是人工飼養的大型淡水魚,生長快、疾病少、產量高,多與草魚、鯉魚混養。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較宜養殖的優良魚種之一。為我國主要的淡水養殖魚類之一。分布在全國各大水系。

基本信息

簡介

鰱魚(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又叫白鰱、水鰱、跳鰱、鰱子,屬於鯉形目,鯉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鰱魚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遊動物,長達1.5厘米以上時逐漸轉為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漿、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適宜在肥水中養殖。腸管長度約為體長的6-10倍。

白鰱白鰱
鰱魚的性成熟年齡較草魚早1-2年。成熟個體也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魚便可達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魚相對懷卵量約4-5萬粒/公斤體重,絕對懷卵量20-25萬粒。卵漂浮性。產卵期與草魚相近。
在天然河流中可重達30-40公斤。在池養條件下,如果餌料充足的話,1齡魚可達到0.8公斤上下。

形態特徵

鰱魚鰱魚
體側扁,頭較大,但遠不及鱅。口闊,端位,下頜稍向上斜。鰓粑特化,彼此聯合成多孔的膜質片。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鰓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無須。下咽齒勺形,平扁,齒面有羽紋狀,鱗小。自喉部至肛門間有發達的皮質腹棱。胸鰭末端僅伸至腹鰭起點或稍後。體銀白,各灰白色。形態和鱅魚相似,鰱魚性急躁,善跳躍。

習性

1.鰱魚屬中上層魚。春夏秋三季,絕大多數時間在水域的中上層遊動覓食,冬季則潛至深水越冬。
2.屬於典型的濾食性魚類。主要食物:鰱魚終生以浮游生物為食,在魚苗階段主要吃浮遊動物,長達1.5厘米以上時逐漸轉為吃浮游植物,並喜吃草魚的糞便和投放的雞、牛糞。亦吃豆漿、豆渣粉、麩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顆粒配合飼料。對酸味食物很感興趣,對糟食也很有胃口。鰱魚的餌食有明顯的季節性。春秋除浮游生物外,還大量地吃腐屑類餌料;夏季水位越低,其攝食量越大;冬季越冬少吃少動。適宜在肥水中養殖。腸管長度約為體長的6-10倍。

白鰱白鰱
3、食慾與水溫成正比。鰱魚喜高溫,最適宜的水溫為23℃~32℃。炎熱的夏季,鰱魚的食慾最為旺盛。在北方7~8月份是釣鰱的好時機,秋分以後,天氣漸涼,鰱魚食慾有所降低,就難以釣到了。
4.性情活潑,喜歡跳躍,有逆流而上的習性,但行動不是很敏捷,比較笨拙。鰱魚喜肥水,個體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層,特別是水質較肥的明水區。
5.膽子小怕驚擾。當受到驚擾或碰到網線時,便紛紛跳出水面越網而逃。
草魚和鯉魚草魚和鯉魚
6、生長速度快、產量高。鰱魚的性成熟年齡較草魚早1-2年。成熟個體也較小,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魚便可達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魚相對懷卵量約4-5萬粒/公斤體重,每年4~5月產卵,絕對懷卵量20-25萬粒。卵漂浮性。產卵期與草魚相近。在池養條件下,如果餌料充足的話,當年魚可長到500~800克,三齡魚體重可達3~4千克,在天然河流中可重達30-40公斤。
7.耐低氧能力極差,水中缺馬上浮頭,有的很快便死亡。

分布

鰱廣泛分布於亞洲東部,在我國各大水系,隨處可見。此魚生長快,從2齡到3齡,體重可由1公斤增至4公斤,最大個體可達40公斤。天然產量很高。同時,鰱的食物為浮游植物,因而成為飼養魚類的上等魚品,歷來被列入我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養殖

池塘選擇

鰱魚
鰱魚屬於套養魚類,套養在主養鯉魚、鯽魚、草魚、團頭魴的池塘中,處於服從地位,它的池塘選擇與在所申請認證的上述主養魚類完全一致。
水質要求
鰱魚的水質要求與所申請認證的主養鯉魚完全一致。
苗種要求
苗种放養前須經檢驗、檢疫,選擇品質純正,健康無病,規格整齊。放養時間在5月中、下旬。

池塘飼養

1.魚種培育
魚苗放養:5月中、下旬,池水溫穩定在18℃以上時,為適宜投放時間。投放鰱魚烏仔,投放密度為每平方米3-5尾。

白鰱養殖白鰱養殖
飼養管理:魚苗入池後,以濾食浮遊動植物為主兼食飼料碎屑。
成魚養殖:魚種投放規格、密度,投放越冬魚種規格為100-200克/尾,放養密度為0.4-0.5尾/㎡。
鰱魚是套養魚類,以鯉魚出塘起捕時間為準。
2.越冬管理
越冬密度:壓塘成魚和魚種的越冬密度一般為0.3-0.6㎏/㎡。根據池塘條件可作適當調整。
越冬魚體要求:魚體應無病無傷,肥滿健壯。
越冬方法:越冬池塘應比較乾淨,保水性好,冰下水深保持在1.5米左右,分規格並塘:冰封前每公頃用90%晶體敵百蟲1.5-3.0公斤全池潑灑池水浮游植物量應保持在25-50mg/l。保持水面透光性,應及時掃除冰面上的積雪,打冰眼觀察水質及魚的活動情況。

魚病防治

1.在魚苗、魚種拉網、篩選、運輸過程中應操作細心,防止魚體受傷
2.魚苗魚種入塘前,用2.0%的鹽水浸洗5-10分鐘進行消毒;
3.高溫季節,每月用漂白粉或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掛袋法進行食場消毒
4.定期使用微生物製劑調控水質,提高魚體免疫力;

白鰱白鰱
5、死魚應及時撈出,深埋
6.魚病治療。

魚病治療

病原鰓霉

症狀:病魚不攝食,遊動遲緩,鰓部呈充血和出血狀,鰓瓣有點充血,失去正常的鮮紅色而呈粉紅色或蒼白色,嚴重者鰓絲壞死,影響呼吸功能,導致病魚死亡。
防治方法:
1.徹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質清潔,防止水質惡化
2.培育水質需施發酵腐熱的有機肥,不宜生施

白鰱白鰱
3、發病池要迅速加注清水,改善水質,或者將病魚轉移到水質新鮮清潔的池塘中。
4.20-30mg/l的生石灰全池潑灑,可降低水中有機質的含量,改善水質。列印病

病原:嗜水氣單胞菌及溫和氣單胞菌
症狀:病魚在背鰭後的體表有近似圓形紅斑,病灶處鱗片脫落,最後形成潰瘍甚至露出骨骼或內臟。
防治方法:
1.由於草食性動物的糞便(如牛、羊等的糞便)是單胞菌菌的孳生之處,因此魚池施用時必須用生石灰拌勻並充分發酵,腐熱後方可施用,以防病原體進入。
2.魚種過塘時,可用2%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可有效預防此病。
3.患病時採用外用消毒藥。外用消毒:菌毒清0.5ppm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潑灑。

指環蟲病

病原:指環蟲
症狀:病情嚴重時,病魚鰓絲腫脹,粘液增多,呼吸困難,可引起苗種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90%晶體敵百蟲0.3-0.7ppm全池潑灑。
2.蟲掃淨按130ml-170ml/畝/米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可隔天再用一次。

鰱魚雙線絛蟲

雙線絛蟲隸屬絛蟲綱,裂頭科,雙線絛蟲屬,第一中間寄主為橈足類,第二中間寄主為魚類,終寄主為食魚鳥類。過去一些大中型水庫,在鯽魚及野雜魚體內偶有發現,常集中感染,有蔓延趨勢。主要對一齡鰱魚種造成較大危害,最高的池塘感染率達92%,感染強度最高時,每尾鰱魚體腔內有13個裂頭蚴。患病魚種越冬死亡率最高為84%。但各年段感染不盡一致,主要和水體環境改變(因乾旱引起水面積減小)和水鳥的活動有關。本文對發病原因進行分析,同時提出防治對策。
一、病魚症狀
患病鰱魚從外觀看,腹部膨大,局部凸起,早春冰融後體質明顯消瘦,腹部膨大更加明顯,腹肌極薄,用力擠壓腹部,裂頭蚴可從胸鰭處鑽出。病魚在拉網和運輸途中大部分死亡,只有少部分存活。雙線絛蟲易感寄主主要是鰱魚種,而鯉魚種感染種類以舌狀絛蟲裂頭蚴居多。
二、病因分析
1.靠近水庫、沼澤的池塘,或水面連片開闊、人少環境僻靜的池塘,春季至秋季常有許多水鳥如蒼鷺、紅嘴鷗、翠鳥到此滯留棲息,在水庫和魚池之間游竄。裂頭蚴感染率高的多發生在面積較大的越冬池,這些池塘每年春季冰面融化時,經常有病魚或體弱魚在水面遊動,招來大量水鳥捕食,帶有蟲卵的糞便排入水中,造成感染。
2.有的池塘售完春片魚種後,因時間緊、來不及清塘即注水養水花魚苗。有的池塘(帶水淺池)冬天凍透,自以為達到清塘目的,注水不久即投放夏花魚苗。而雙線絛蟲第一中間寄主(橈足類),可成體帶卵休眠,休眠體可度過乾旱、冰凍等各種惡劣環境,休眠體數量可達每平方米數百個至數百萬個之多,常在小範圍高度集中,正因為橈足類有這種成體休眠適應性,所以不經藥物清塘的魚池,一旦注入新水,很快就出現相當數量的性成熟帶卵的橈足類成體。筆者在早春冰雪剛融化不久,在一些很淺的水坑裡冬天凍透即看到大量的橈足類帶卵成體,這也說明橈足類成體可抵抗惡劣環境。綜上所述,在一些池塘由於不用藥物清塘,其水體潛藏著大量的橈足類休眠體,這為感染雙線絛蟲病埋下了隱患。
3.按魚苗生物學特性,水花魚苗進入夏花階段,食性將由輪蟲轉為較大型浮遊動物,有些養魚戶自覺培養一些枝角類和橈足類,供下塘的夏花魚苗食用,然而如果不進行人為控制,橈足類極有可能成為優勢種群。由於橈足類吞食鉤球蚴具有專一性,所以這時如果池塘附 近有帶病原的水鳥活動,就極易使夏花魚苗感染雙線絛蟲病。

鰱魚鰱魚
4.有的養魚戶從雙線絛蟲多發區購進已感染裂頭蚴的夏花魚苗,即使當地不具備患絛蟲病的條件,但由於魚苗已經吞食感染原尾蚴的橈足類,並在魚體腔內發育為裂頭蚴,同時排 出體外,致使放苗池塘同樣大量感染雙線絛蟲病。
三、防治對策
首先要把好魚苗關,如果從外地調運魚苗,應先調查供苗單位是否有絛蟲病發生史。如果是自己培育夏花魚苗,並且當地有絛蟲病史,或者有水鳥活動,那么在水花魚苗下塘前 要將第一中間寄主、橈足類殺死。在發塘期間發現橈足類也應清除。另外要增強鳥類保護意識,研究不傷害終寄主生命的有效辦法,驅趕水鳥。對絛蟲病多發區,一定要堅持用生石灰清塘。
常用藥物
嘉蟲清
主要成份及含量:大黃
性狀:黃棕色粉末,氣清香
作用及用途:滅菌殺蟲。主要用於纖毛蟲類如車輪蟲、斜管蟲等。
用法與用量:發病時按100-200克/畝/米全池潑灑,連用1-2次。
停藥期:30天
蟲掃淨
主要成份及含量:2.5%二硫氰甲基烷。
性狀:褐色液體
作用及用途: 滅菌殺蟲。主要用於纖毛蟲類、蠕蟲類魚體寄生蟲。
用法及用量:發病時按130ml-170ml/畝/米兌水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隔天可再用一次。
注意事項:使用前、後四天內不得使用其它殺蟲類或殺菌藥。
停藥期:30天
鰱魚鰱魚
菌毒清
主要成份及含量:亞氯酸鈉,80%。
性狀:白色粉末或顆粒
作用及用途: 滅菌殺蟲。主要用於出血病、爛鰓病、腸炎病、豎鱗病、水霉病等。
用法及用量:發病時按0.37-0.5ppm兌水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隔天可再用一次。
注意事項:露天將A、B藥液混合使用,現配現用。
停藥期:10天
富溴海因
主要成份及含量:二溴海因,30%。
性狀:白色粉末
作用及用途:滅菌藥。主要用於出血病、爛鰓病、腸炎病、豎鱗病、水霉病等。
用法及用量:發病時按0.3ppm兌水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加倍使用或連用2天。
停藥期:捕撈前10天
益生活水素
主要成份及含量:芽胞桿菌、光合細菌、硝化菌、固氮菌等。活菌數>700億/克。
性狀:灰褐色粉末
作用及用途:水質改良藥。清除養殖水體有機污物、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增加水體溶氧量,調節PH值。
用法及用量:根據水質惡化情況每畝1米水深200克-300克兌水浸泡後全池潑灑。
注意事項:使用時不可與消毒劑或殺蟲類藥混合用;施用前後3天不得使用消毒劑。兌水浸泡時間以1-2小時為益。

相似物種

在我國海南島南渡江和越南紅水河水系,棲息著另一種大鱗鰱(Hypophthalmichthys harmandi),外形酷似鰱,體比鰱略寬,背部隆起較高。兩者的主要區別為:鰱的側線鱗為91-124個,臀鰭分枝鰭條為11-14根;而大鱗鰱的鱗較鰱大,側線鱗為78-88個,臀鰭分枝鰭條為15根。大鱗鰱多棲息於水流緩慢,水質較肥,浮游生物豐富的開闊水體。白天潛於深水處,夜間上游水面攝食浮游生物。雌魚2齡可達性成熟,雄魚最早為1冬齡。生殖期為5-6月,有時可延至8月中旬。生活習性、食性均與鰱相似,最大個體可達25公斤,因其生長快、肥滿度大、含質量高等優點,已成為海南島松濤水庫的重要養殖和捕撈對象。

營養分析

鰱肌肉的營養成分隨體長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其變化範圍為:水分占60.3-80.9%,蛋白質15.3-18.6%,脂肪2.0-20.8%,灰分1.0-1.4%,無氮浸出物0.2-1.7%。魚體肌肉的生化成分亦隨著魚體的生長發育而變化,當水分含量逐漸下降時,蛋白質及脂肪則逐漸增加。鰱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組成計有20種,其中4種飽和酸,3種單烯酸,3種二烯酸,9種三烯酸,1種四烯酸,碳鏈長度在12-20之間。飽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比不飽和脂肪酸低,而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隨魚體的增長而增加,不飽和酸則隨魚體增長而減少。

鰱魚鰱魚
除蛋白質和脂肪外,它每百克可食部分還含有糖類0.8克,熱量117-123千卡,鈣22-31毫克,磷86-167毫克,鐵1.2-13.3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黃素0.21毫克,尼克酸2.1毫克,營養比較豐富。

烹飪指導

1.鰱魚適用於燒、燉、清蒸、油浸等烹調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體現出鰱魚清淡,鮮香的特點。
2.清洗鰱魚的時候,要將魚肝清除掉,因為其中含有毒質。
3.巧去魚腥味:將魚去鱗剖腹洗淨後,放入盆中倒一些黃酒,就能除去魚的腥味,並能使魚滋味鮮美。鮮魚剖開洗淨,在牛奶中泡一會兒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鮮味。吃過魚後,口裡有味時,嚼上三五片茶葉,立刻口氣清新。

鰱魚的做法

蔥油鮮鰱魚

主料:鰱魚
調料:鹽、料酒、醬油、雞精、蔥薑絲、花椒、薑片、蔥段、乾辣椒絲、香菜葉、香油
做法:
1.將鰱魚去內臟洗淨在魚身上剞人字花刀;

蔥油鰱魚蔥油鰱魚
2、坐鍋點火放入清水,開鍋後加入鹽、醬油、雞精、料酒、花椒、薑片、蔥段煮一會兒,放入鰱魚用小火煮10-15分鐘,取出裝入盤中撒入鹽、蔥薑絲、辣椒絲待用
3.坐鍋點火倒入油,油溫8成熱時,放入蔥段、薑片炸出香味時,拾出蔥姜,將油澆入魚身上,撒上香菜葉即可食用。
特點:鮮鹹清香。
提示:煮鰱魚時,要注意火候,不宜火大。麻辣鰱魚

鰱魚800克,豆粉2大匙,鹽適量,蔥50克,乾紅辣椒10個,花椒30粒左右,老薑一塊,大蒜3頭,湯(水也可)約2L,豆瓣2大匙,老抽2大匙,白糖1匙,油酥辣椒2大匙,花椒粉適量,味素適量。
做法:
1.將魚剖肚,洗淨肚裡的所有附著物,切小塊用豆粉、鹽拌勻碼味。。
2.備料1:將老薑切片、大蒜切片(也可以壓破)豆瓣、老抽、白糖放同一個碗裡。備料2:乾辣椒切段、花椒放另一個碗裡。備料3:蔥切段。

麻辣鰱魚麻辣鰱魚
3、鍋內放熟油燒到八分熱,將備料1倒進鍋里小火慢炒,炒至呈亮色後加入湯或水(水以淹過魚塊為宜)。
4.燒沸後改中火熬幾分鐘,然後倒入魚塊,煮7、8分鐘。
5.加入油酥辣椒、花椒粉、味素蔥,拌勻起鍋即成。川芎白芷燉魚頭

原料:川芎6克,白芷9克,鰱魚頭200克。
做法:魚頭洗淨,加入切成片的川芎和白芷,加水適量,隔水燉熟。
(注意:川芎用量不宜太多,若有月經過多或陰虛火旺的頭暈,頭痛則不宜食用。)
功效:鎮靜止痛,祛風活血,男女頭風痛。

水煮鰱魚

鰱魚800克,豆粉2大匙,鹽適量,蔥50克,乾紅辣椒10個,花椒30粒左右,老薑一塊,大蒜3頭,湯(水也可)約2L,豆瓣2大匙,老抽2大匙,白糖1匙,油酥辣椒2大匙,花椒粉適量,味素適量。
做法:
1.將魚剖肚,洗淨肚裡的所有附著物,切小塊用豆粉、鹽拌勻碼味。。
2、備料1:將老薑切片、大蒜切片(也可以壓破)豆瓣、老抽、白糖放同一個碗裡。備料2:乾辣椒切段、花椒放另一個碗裡。備料3:蔥切段。
3.鍋內放熟油燒到八分熱,將備料1倒進鍋里小火慢炒,炒至呈亮色後加入湯或水(水以淹過魚塊為宜)。
4.燒沸後改中火熬幾分鐘,然後倒入魚塊,煮7、8分鐘。
5.加入油酥辣椒、花椒粉、味素蔥,拌勻起鍋即成。

拆燴鰱魚頭

1.將鰱魚頭去鱗、去,清水洗淨,用刀在下腰進刀劈成兩爿,再用清水洗淨污血,放入鍋內,加清水淹沒魚頭,放入蔥結、薑片各5克、紹酒25克,用旺火燒開,移小火上窩10分鐘,用漏勺撈人冷水中稍浸一下,在水面上,用左手托住,魚面朝下,右手將魚骨一塊塊拆去,將拆骨的魚頭魚面朝下放在竹墊上。
2.將菜心洗淨,菜頭削成橄欖形。炒鍋上火,舀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放入菜心氽熟,將鍋內的油倒出,加少量肉骨湯、鹽、味素,燒幾分鐘後,將菜心取出,放在湯盤中襯底。
3.炒鍋上旺火,加豬油7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姜煸出香味,將魚頭肉放入,加紹酒、肉骨頭湯,燒開後加鹽、味素,移小火上燴10分鐘,用大火收濃滷汁,調好口味,放少量胡椒粉,用濕澱粉著膩,澆熟豬油50克,出鍋倒在菜心上,加青蒜葉絲即成。

拆燴鰱魚頭拆燴鰱魚頭
掌握關鍵:①要選用大鰱魚,最好是活魚,其味更鮮美。②拆骨時儘量保持魚面不碎。③用濃鮮湯烹製,雞湯更佳,可使湯汁濃而入味。鰱魚煲

把1條花鰱魚剖好洗淨,用鹽稍醃。腐竹用乾布抹淨、切段,炸香,撈取墊在煲底。冬菇、青蒜、蔥洗淨切好,姜去皮、拍扁、切碎。起油鍋,將鰱魚兩面煎黃鏟起,再下油,放入姜、青蒜、蔥頭煸香,加入少許清水,鏟起放在盛腐竹的煲內。加入冬菇、煎香的鰱魚,調好味,原煲上爐煲熱至鰱魚熟,再加熟油,即可上桌。

奶油茄汁魚塊

取花鰱魚中段,洗淨,切塊後用少許黃酒、鹽、糖、味素、乾澱粉拌勻,在鍋中放少許油,用大火將魚塊滑炒一下盛起。再把洋蔥切絲,放在油鍋中煸出香味,倒入少許番茄沙司,再放入魚塊,加適量鹽、糖、味素後,用文火燒至魚塊熟透,起鍋前放一小塊純奶油,待奶油溶化後即可裝盤。

豆瓣花鰱魚

花鰱魚去鰓及腸雜,洗淨後切成長方塊,下入熱油鍋中炸至黃白色,撈出瀝油。炒鍋上火,放豬油,下蔥花姜蒜末煸香,再加入豆瓣醬煸炒,隨後放醬油、料酒、白糖、米醋,再下魚塊,加鮮湯,煮沸後轉文火煨至剩下1/3湯汁,加味素和濕澱粉,攪勻即成。

酸筍蒸魚頭

將花鰱魚頭一劈為二,酸筍切成絲;魚頭放盆內,抹上少許豉汁、料酒、鹽、胡椒粉、生粉,擺放於平盤內,放上酸筍絲,上籠蒸約8分鐘,淋上生抽王、麻油,放上蔥絲、薑絲、紅椒絲;蔥入油鍋燒至七八成熱時,澆於菜餚上即成。

奶湯鰱魚奶湯鰱魚
辣椒花鰱魚

將要加工的整條花鰱魚剖肚去鱗洗淨後放入開水鍋里燙二分鐘,而後取出用涼水淋一遍瀝乾備用,油燒熱後將花鰱魚入鍋,接著放乾辣椒、料酒、醬油、糖、薑片等佐料燜燒5分鐘後出鍋。如此燒法的花鰱魚味進得很足,入口即化,吃在嘴裡的魚肉全是綿綿的香味,略帶一些辣味,爽極了。

酒煎魚片

將花鰱魚中段切片入碗,放蔥薑絲、鹽、味素醃漬10分鐘,揀出蔥薑絲,魚片逐一拍上乾澱粉備用。雞蛋打入碗內攪勻,炒鍋放油燒至四成熱時,將拖上蛋液的魚片逐一排放在鍋中,煎至魚片底部硬挺時翻身,再煎另一面。煎好後加少許水、味素、鹽、蔥薑絲、糖,用小火將湯汁收乾,烹入白酒,出味時即可裝盤,酒味濃郁,鹹鮮嫩香。
小竅門:去除鰱魚泥土味。 
鰱魚在經過一冬的蟄伏河底,魚體消耗減少,代謝減緩,故而肉質肥嫩,但也沾上些許泥土腥味。而要去除花鰱泥土腥味,可在剖殺洗淨後,用少許鹽花。

食療作用

鰱魚味甘、性溫,入脾、胃經
有健脾補氣、溫中暖胃、散熱的功效,尤其適合冬天食用;
可治療脾胃虛弱、食慾減退、瘦弱乏力、腹瀉等症狀;還具有暖胃、補氣、澤膚、烏髮、養顏等功效。
功效:健脾,利水,溫中,益氣,通乳,化濕。
宜:腎炎,肝炎,水腫,小便補利者宜食;脾胃氣虛,營養不良者宜食。
忌:據前人經驗,癰疽疔瘡,無名腫毒,瘙癢性皮膚病,目赤腫痛者忌食。紅斑狼瘡者慎食。
附方
清蒸薑片鏈魚:鰱魚1尾(或500g),生薑(或乾薑)6g。加食鹽少許,蒸熟食。
本品與溫中健胃的生薑(乾薑)同用,能充分發揮補脾溫中、健胃的作用。用於脾胃虛寒,少食納呆,胃脘有冷感的患者;營養不良,脾虛氣弱者亦可食用。
若用本品煎湯,加胡椒、食鹽調味亦可。

食用注意

其肌肉可供藥用,味甘、性溫,具有溫中益氣的功能,主治久病體虛、食欲不振、頭暈、乏力。膽汁有毒,吞服魚膽往往會引起中毒;中毒症狀與草魚、鯉魚等相同。對此,目前尚無特殊療法,應引起重視,不要吞服魚膽,以免中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