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泉鄉

白泉鄉

白泉鄉為重慶市開縣東北邊陲,位於東經108°41′15″-108°53′27″,北緯30°31′42″-30°41′36″。東南接巫溪縣中鹿鄉,北接城口縣鹹宜鄉。因白馬泉而得名,為東河上流發源地。屬“雞鳴三縣”處,明清時為開縣北通城口、巫溪的重要隘口,為開縣北大門。幅員面積196平方公里,總人口11600人。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白泉鄉白泉鄉
白泉鄉鄉政府駐白馬泉場上,海拔1000米,距縣城101公里。轄6個村(百里、羅家、楓竹、白泉、鐘鼓、上華)和1個居委會(白馬居委會),3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886戶,總人口116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53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人,場鎮人口1260人。全鄉地處大巴山南坡,地質構造複雜,三迭系、二迭系、志留系均有出露,奧陶系、寒武系也有零星分布,地貌為中山槽谷,山峰林立,峽谷幽深,山頂有平坦草甸槽地,全鄉1500米以上的山峰69個,其中2000米以上的40個。

獨特的地質結構。全鄉地處大巴山南坡,地質構造複雜,三迭系、二迭系、志留系均有出露,奧陶系、寒武系也有零星分布,地貌為中山槽谷,山峰林立,峽谷幽深,山頂有平坦草甸槽地,全鄉1500米以上的山峰69個,其中2000米以上的40個。一字梁橫豬槽主峰,海拔2626米,為開縣最高點,最低點是百里村東河邊,海拔760米。

特有的氣候特徵。土壤以黃壤,黃棕壤、石灰岩土質為主,現有耕地513公頃,土地零星分布在山嶺之間,坡度較陡,水土流失嚴重;現有林地面積15390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面積267公頃。氣候寒冷,一字梁常年積雪3個月左右,最低氣溫達-20℃。全鄉氣候特徵陰冷潮濕,雨多霧大,日照少。年平均氣溫3.7℃-14.9℃,一月均溫—7.7-3.4℃,七月均溫14.6~25.8℃,年降雨量1416-1800毫米,無霜期158-288天。

豐富的物產資源。農作物以玉米、薯類為主。全鄉糧食產量4566噸,人均428公斤,工農業總收入17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75元。建有白泉茶廠1個,年產紅、綠茶40萬斤。每年有農村青壯年1398人外出務工,掙回收入480萬元。山地森林茂密,草地豐富。歷來為開縣山羊基地,年存欄6萬隻。盛產名貴中藥材,野生天麻年產萬餘斤,還有黨參、黃連、木香、桔梗等;茶葉、生漆、魔芋產量也很大。礦藏豐富,主要有煤、鐵、石英石、石膏、大理石、石灰石、銅、鉀、高嶺土等。東河有魚泉10數處,每逢春潮有齊口裂腹魚(俗稱陽魚)湧出,細鱗少刺、營養豐富、味道極佳。

交通日益便利。過去交通困難,全靠肩挑背磨、淌河爬坡。直到1981年底修通萬(州)城(口)公路穿過白泉鄉,交通方才便利;通鄉油路--雙白路、白泉場鎮至雪寶山旅遊區的水泥路正在建設之中,工程完工後,開縣至白泉將縮短至2小時,開縣至雪寶山風景旅遊區也將縮短至2個半小時,這將極大地促進白泉鄉的經濟和旅遊事業的大發展。鄉內從1994年起的10年間,採取政府適當補助,農民集資投勞,修通村級公路16條,329公里,修建橋涵8座,實現了全鄉各個村和95%的村民小組已通公路。其中百里村聯接巫溪縣中崗鄉的白巫公路為第二條出縣公路。全鄉新建人飲水池450口,整修清水堰50條,安裝自來水管1020公里,解決7500人、數萬頭牲畜飲用乾淨水問題。白馬泉原為邊遠山區小集鎮,街道長30米,寬3.5米,僅有商家二十餘戶,總人口不足150人,萬城公路通車後逐漸在河西岸發展集鎮,並先後於1983年和2006年初新修石拱橋兩座聯通兩岸,2003年後新建街道1條長300米,現有街道2條,總長910米,場鎮人口增至1260餘人,逢場商業較繁榮。

全鄉水資源豐富,有小型水力發電廠1個,現全鄉大部分農民已用上了電。現開發有“雪寶山”天然礦泉水廠一個,供應縣內人們飲用。全鄉有百里國中1所、平安希望國小1所、明德希望國小1所、村小11所、村級教學點3個。從2002年起,為上坪、群嶺、紅岩、鄧家、上華等村校和中心校百里國中新建校舍和充實教學設備。全鄉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鄉境與城口縣接壤之雪寶山層巒疊嶂,群峰起伏,山頂平坦開闊,有十里坪、七窩凼等大槽谷。夏季涼爽,奇花異草,清香撲鼻,灌木雜竹叢生,野生動物眾多,是華南虎棲息的良好處所,現為雪寶山國家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具有極大的旅遊開發價值和發展潛力。白泉鄉黨委、政府一班人立足自身資源優勢,擬把白泉打造為“生態之鄉、旅遊之鄉、能源之鄉、中藥材之鄉”。

基層建設

白泉鄉白泉鄉
為加強村級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開縣白泉鄉黨委在村級組織圍繞“四權”推行“四讓”,著力還權於民,為2008年下半年村級組織換屆調整做好準備。一是圍繞民眾的知情權,推行“村裡的事讓村民知曉”,認真落實村務公開制度,搞好信息通村入戶、政策宣講、政策資料發放和張貼等工作,進一步拓寬村民獲取信息的渠道,擴大村民的知情權;二是圍繞民眾的決策權,推行“村裡的事讓村民作主”,積極推行“八步工作法”,把為民辦理的實事交給民眾進行決策,進一步為村民提供參與管理的平台,充分發揮村民代表大會的作用,代表村民參加管理並決策村裡的事務,提高村民管理村務的能力;三是圍繞民眾的監督權,推行“村裡的事讓村民監督”,實行村級財務鄉代管制度,拓寬村級財務的監督渠道,搞好村財務公開工作,落實項目建設全程公示制度,進行陽光作業,進一步健全村民監督機制,提高辦事透明度;四是圍繞民眾的評判權,推行“村裡的事讓村民滿意”,對村級幹部的工作和個人表現實行“一述雙評”制度,有針對性的召開民主生活會並將有關情況向村民進行公布,對村民委員會的工作情況實行村民代表的大會評議制度,促使進一步辦好村政實事,使全體村民得到實惠。

鄉鎮工作

白泉鄉白泉鄉
白泉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農合”工作,按照縣“新農合”試點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和部署,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截止2007年11月23日為止已經有83%的人口主動參加了“新農合”。具體做法是“五到位”:

一、認識到位

白泉鄉黨委、政府和全體鄉村組幹部充分認識到建立新農合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為保護農民身體健康,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的重大決策。搞好“新農合”工作是解決白泉鄉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的有效途徑;對建設和諧、穩定的新白泉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對廣大黨員幹部先進性的一次大檢驗

二、宣傳到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新農合”試點工作會議精神,11月16日黨委會專題研究了此項工作,11月17日召開了兩乾會專題布置了“新農合”工作,統一了全鄉幹部的思想。18、19日幹部雙休不休,66名鄉村組幹部、7名離退休老幹部跋山涉水、進村入戶把宣傳資料送到農民朋友手中,深入村組院壩召開民眾會,對邊遠掉腳戶上門進行宣傳,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耐心細緻地宣傳政策,正確引導。同時通過出動宣傳車(10次)、張掛橫幅標語(2條)、書寫牆體標語(60餘條)、專欄(6塊)等形式進行宣傳,宣傳面達到100%,做到家喻戶曉。

三、領導到位

為了抓好“新農合”工作,經鄉黨委會研究成立了新農合管委會,由政府負責人任主任,分管領導為副主任,各包村領導、組織委員、宣傳委員、衛生院院長為成員,並成立了辦公室,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黨委成員狠抓落實的工作格局,黨政主要領導每天都親臨一線宣傳政策、解決矛盾、督促工作。老百姓給我們的主要領導編的順口溜是:“上至雪寶山,享受工作餐;下到茨葉灣,自帶速食麵;摩托不停跑,油錢自己掏。”

四、工作到位

實行目標責任“直補”辦法,由黨委成員包村、村組幹部包組包戶負責制,層層落實責任人,並層層簽定了目標責任書。全鄉66名鄉村組幹部與老百姓同吃同住6晝夜,晚上開會,白天走進千家萬戶,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完成了既定的80%的工作目標任務

五、措施到位

為了抓實“新農合”工作,鄉黨委政府將此項工作納入2006年度年終綜合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未完成任務者取消“評先、評優”資格,同時作為2007年村級換屆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做到單項考核與綜合考評相結合,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

相關政策

白泉鄉白泉鄉
白泉鄉黨委、政府按照縣委的要求,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作為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抓好抓落實,結合工作實際做到“五個突出”。

一是突出骨幹宣傳員的培訓,把黨的十七大精神學習好,向民眾宣傳好,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二是突出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三是突出求真務實,埋頭苦幹,增強科學發展觀,努力把白泉鄉建設成為生態之鄉、旅遊之鄉、藥材之鄉;四是突出一新農村建設為重點,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五是突出農民增收為核心,切實引導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方式,提高農民生產經營水平。

重慶鄉鎮(一)

主要是詳細介紹重慶的各鄉鎮情況,使搜尋者一目了然,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