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朗農民起義

11月,北洋政府調集軍隊3萬多人,企圖把白朗起義軍圍殲於豫西南地區。 起義軍進據皖西後,北洋政府又調集軍隊2萬多人進行“圍剿”,企圖把起義軍圍殲於霍丘、霍山、葉家集之間。 白朗起義軍聲東擊西,先克霍山,南攻英山,轉北向西,突破重圍,從信陽南部進取湖北老河口,又一次打破了北洋政府的“圍剿”。

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至1914年(民國三年)8月,白朗在河南寶豐領導河南農民起義。
清朝末年,河南連年荒旱,民不聊生。1911年寶豐、魯山地區遭大雹災,農業歉收,農民更加無法生存,出現了“千百成群,揭竿起事”的局勢。寶豐大劉村人白朗於是年10月,組織二三十人的武裝組織,公開舉義,在寶豐、魯山、葉縣、禹州、舞陽等地農村往來游擊,襲擊地方官府和地主武裝,打富濟貧,深受民眾擁護,一年間隊伍發展到二三千人。1913年5月底6月初,起義軍在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的鼓動和影響下,分兵兩路向外發展。一路由高鑫、宋一眼率數百人,在葉縣、襄城、許昌一帶活動;白朗率主力2000餘人南下唐縣(今唐河)、泌陽一帶,5月31日攻克唐縣,鏇即返回魯山,6月“日奇襲攻取禹州城。之後又率軍向西南方向發展,在豫西南和鄂北邊境20多個州縣輾轉作戰,採取靈活機動,避實擊虛的戰法,襲盧氏、破淅川、據棗陽、取寶豐,半年之內,攻破10多個城鎮,隊伍發展到近萬人,並打出“中華民國撫(扶)漢討袁軍”旗號,給北洋政府和豫鄂地方軍以沉重打擊。孫中山發動的“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積極復辟帝制,加緊對起義軍進行鎮壓。11月,北洋政府調集軍隊3萬多人,企圖把白朗起義軍圍殲於豫西南地區。為打破“圍剿”,白朗率主力於是年底跳出包圍圈,挺進京漢鐵路以東,先後攻克豫東南的光山、光州(今潢川)、商城和皖西六安,打破了北洋政府的第一次“圍剿”。起義軍進據皖西後,北洋政府又調集軍隊2萬多人進行“圍剿”,企圖把起義軍圍殲於霍丘、霍山、葉家集之間。白朗起義軍聲東擊西,先克霍山,南攻英山,轉北向西,突破重圍,從信陽南部進取湖北老河口,又一次打破了北洋政府的“圍剿”。起義軍發展至2萬多人,達到了最興盛的時期。面對起義軍的節節勝利,袁世凱決定對起義軍發動更大規模的“圍剿”,遂命北洋政府陸軍總長段祺瑞兼河南都督,赴信陽“督剿”。當段祺瑞調兵部署,計畫進行八路“兜剿”之際,起義軍做出了西征陝甘、伺機入川的決策。其時,起義軍改稱“公民討賊軍”,提出“驅走袁世凱”,“設立完美政府”的奮鬥目標。1914年3月17日,起義軍由荊紫關分路西進陝西。袁世凱先後調動北洋軍和豫、鄂、陝、甘、川等省20萬大軍圍追堵截。起義軍29日攻占鎮安,欲南下入川受阻,遂北出秦嶺,渡渭水,連破渭北7州縣,4月底由陝甘邊境固關進入甘肅。5月4日破秦州(今天水)後,取道徽縣入川,被川軍所阻。轉西破階州(今武都),擬從碧口入川,又受阻。折向西北破岷州(今岷縣)、洮州(今臨潭東),引起當地藏民和回民的反抗,在北洋政府軍圍追下陷入危困境地。白朗在眾意難違的情況下,決定東返河南,經連續苦戰,突破岷洮、寶雞、荊紫關三道防線,於6月底到達豫西地區。返豫後,隊伍難以控制,由大小桿頭帶領各自返鄉,被袁軍各個擊破。8月3日,白朗率餘部在三里寨戰鬥中陣亡,起義最後失敗。
白朗起義歷時3年,轉戰5省,攻破40個州縣,沉重打擊了袁世凱的反動統治,配合和鼓舞了南方革命黨人的反袁鬥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