癭木

癭木

癭木亦稱影木,“影木”之名系指木質紋理特徵,並不專指某一種木材。癭木不是某種樹木的代名詞,而是泛指所有長有結疤的樹木。結疤也稱為“癭結”,生在樹腰或樹根處,是樹木病態增生的結果,是一種天然的病態美。癭結有大有小,小者多出現在樹身,而大者多生在樹根部。

歷史成因

歷史記載

黃金樟癭木盒黃金樟癭木盒

據現在北京匠師們講,有楠木影(或作癭)、樺木影、花梨木影、榆木影等。《博物要覽》介紹花梨木產品時提到:“亦有花紋成山水人物鳥獸者,名花梨影木焉。”我國遼東、山西、四川等地均有生產。《博物要覽》卷十云:“影木產西川溪澗,樹身及枝葉如楠。年曆久遠者,可合抱,木理多節,縮蹙成山水人物烏獸之紋。”書中還提到《博物要覽》一書的作者谷應泰曾於重慶餘子安家中見一桌面,長一丈一尺,闊二尺七寸,厚二寸許。滿面胡花,花中結小細葡萄紋及莖葉之狀,名“滿架葡萄”。

《新增格古要論》中有骰柏楠一條云:“骰柏楠木出西蜀馬湖府,紋理縱橫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價高。四川亦難得,又謂骰子柏楠。今俗雲斗柏楠。”按《博物要覽》所說癭(影)木產地、樹身、枝葉及紋理特徵與骰柏楠木相符,估計兩者為同一樹種。

《古玩指南》中提到:“樺木產遼東,木質不貴,其皮可用包弓。惟樺多生癭結,俗謂之樺木包。取之鋸為橫面,花紋奇麗,多用之制為桌面、櫃面等,是為樺木影。”

影木的取材,據《新增格古要論》骰柏楠條和《博物要覽》影木出產品第條介紹,似乎取自樹幹,把其木紋形態描繪為“滿架葡萄”。而《新增格古要論》“滿架葡萄”條中記載:“近產歲部員外敘州府何史訓送桌面是滿面葡萄尤妙。其紋脈無間處雲是老樹千年根也。”我們現在還時常聽到老師傅們把這種影木稱為樺本根、楠木根等。可知影木大多取自樹木的根部,取自樹幹部位的當為少數。

形成原因

取自樹幹部位的多取樹之癭瘤,為樹木生病所致,故數量稀少。南癭多蟠屈奇特,北癭則大而多。《格古要論·異木論》癭木條載:“癭木出遼東、山西,樹之癭有樺樹癭,花細可愛,少有大者;柏樹癭,花大而粗,蓋樹之生瘤者也。國北有癭子木,多是楊柳木,有紋而堅硬,好做馬鞍鞽子。”

這裡所說的影木和癭木,取材部位不同,樹種也不一樣,但紋理特徵卻大體一致,製成器物後很難區分,以致人們往往把影木和癭木混稱,有的通稱影木,有的通稱癭木,由於癭木比其他材料更為難得,所以大都用作面料,四周以其他硬木鑲邊,世人所見影木家具,大致如此。用途

可製作小件木擺件,或剖成薄片鑲嵌在貼木紋的木材上。

癭木癭木

癭木鑑別要點

紋理 老癭木紋理清晰而美觀;新癭木不清晰,紋理雜亂。

堅固性 老癭木不溫不火,不走樣,新癭木易拱、易走樣。

癭木產量不高,用途也僅是作為家具表面的鑲嵌,因而明代早期在家具上的套用並不普遍。蘇式家具一向用癭木作為裝飾材料,明初家具中已有運用。清中期之後,癭木大量出現在紅木家具上。一般被用作桌心、案心、幾心、椅背心、椅面心、櫃門心等。也有單獨或與其他木材搭配作裝飾用。

明代蘇式癭木家具中,較為有特色的是作為心板的癭水下面一般會用“井”字托帶,用以加強面板承托力。清代廣式家具也用癭木,與蘇式家具不同的是,其採用進口沉香花梨癭做鑲嵌,增加了家癭木常常製作成小型擺件、筆筒等文房用具。

癭木製成的明式家具,年代越久越是漂亮。因為家具收藏家們,有許多使用經驗,一位有名的前輩告訴我:使用癭木家具要經常擦摸。擦,是用布擦,或用棕老虎擦。使得家具表面的浮蠟去掉,滲入木紋裡面的蠟保持住,木質亮而不燥,呈現出潤澤、含蓄、古樸、典雅的氣質。

目前市場上以花梨影子木居多,(大果紫檀或叫佛頭癭),紫檀影子極少,花梨影子用手急速摩擦有香味,紫檀則沒有或特淡,幾乎聞不出來!

影子木最高境界是金絲楠影子和黃金樟影子!滿面胡花,花中結小細葡萄紋及莖葉之狀,名滿架葡萄。非常典雅(極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