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發熱

瘀血發熱

瘀血發熱,是一種中醫學學科的一種病症名稱。

瘀血發熱,病證名。指發熱因於瘀血所致。《傷寒全生集·辨內傷瘀血證發熱狀類傷寒》謂:“凡跌仆損傷,或被人踢打,或物相撞,或致挫閃,一時不覺,過至半日或一二三日而發者有之,十數日或半月一月而發者有之。一般寒熱交作,其心胸脅下小腹滿痛,按之手不可近者,此有瘀血也。或一時傷重,就發寒熱,瘀血上沖,則昏迷不省如死之狀,良久復甦,輕則當歸導滯湯,重則桃仁承氣湯加蘇木、紅花、牛膝、桔梗、薑汁,量其元氣,下瘀血則愈。”《不居集》下集論久病瘀血發熱,“熱涸其液,則乾枯於經絡之間,愈乾愈熱,愈熱愈乾,而新血皆枯,……補之不可,涼之不可,而立大黃蟅蟲丸。”《血證論·發熱》:“瘀血發熱者,瘀血在肌肉則翕翕發熱,證象白虎,口渴心煩,肢體刺痛,宜當歸補血湯,合甲已化土湯加桃仁、紅花、柴胡、防風、知母、石膏;血府逐瘀湯亦治之。瘀血在肌腠則寒熱往來,以肌腠為半表半里,內陰外陽,互相勝復也。宜小柴胡湯加當歸、白芍、丹皮、桃仁、荊芥、紅花治之,桃奴散加柴胡、黃芩亦治之。瘀血在府,則血室主之,證見日晡潮熱,晝日明了,暮則譫語,以沖為血海,其脈麗於陽明,故有陽明燥熱之證,桃仁承氣湯治之,小柴胡湯加桃仁、丹皮、白芍亦治之。瘀血在髒,則肝主之,以肝司血故也。證見骨蒸勞熱,手足心燒,眼目青黑,手發摧折,世以為難治之證,而不知熱血在肝臟使然,宜柴胡清骨散加桃仁、琥珀、乾漆、丹皮治之。”又瘀血發熱,證見下肢厥冷,少腹拘急,漱水不欲咽,脈澀者,宜用當歸承氣湯。參見發熱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