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翕發熱

翕翕發熱,證名。 ”方有執註:“翕翕發熱,乃形容熱候之輕微。 ”(見《血證論·發熱》)瘀血而呈翕翕發熱者,臨床較不多見。

翕翕發熱,證名。表熱不甚,如羽毛之拂,稱為翕翕發熱。出《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為六經病中太陽中風發熱的一種臨床症候,多兼見自汗、惡風寒等症。《內外傷辨惑論·辨寒熱》:“翕翕發熱……發於皮毛之上,如羽毛之拂,明其熱在表也。”方有執註:“翕翕發熱,乃形容熱候之輕微。”方用桂枝湯。清·王清任認為瘀血在肌肉,亦可有翕翕發熱,甚至“證象白虎(湯證),口渴心煩,支體刺痛,宜當歸補血湯合甲己化土湯加桃仁、紅花、柴胡、防風、知母、石膏;血府逐瘀湯亦治之。”(見《血證論·發熱》)瘀血而呈翕翕發熱者,臨床較不多見。參見發熱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