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偷斧

疑人偷斧

成語,比喻沒有依據地去懷疑他人。啟示我們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

基本信息

釋義

疑人偷斧(yíréntōufǔ)
這個成語是比喻那些沒有根據,胡亂猜疑的人。

典故

原文

人有亡鐵者①,意其鄰之子②。視其行步竊鐵也,顏色竊鐵也,言語竊
鐵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鐵也。俄而③,鈇其谷而得其鐵④。他日.復見
其鄰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鐵者。
——《呂氏春秋》

注釋

①斧(fū)——斧頭。
②意其鄰之子——懷疑是他鄰居的孩子(偷的)。意,懷疑。
③俄而——不久。
④鈇(hú)——掘。谷——兩山之間的水道,這裡指水溝。
譯文 從前,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個孩子。他看那個孩子走路的姿勢,像是偷了斧子的樣子;他觀察那個孩子的神色,也象是偷了斧子的樣子;他聽那個孩子說話的語氣,更象是偷了斧子的樣子。總之,在他的眼睛裡,那個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偷斧子的。
不久,他在刨土坑的時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來是他自己遺忘在土坑裡了。從此以後,他再看鄰居家那個孩子,一舉一動絲毫也不象偷過斧子的樣子了。

人生啟示

遇到問題要調查研究再作出判斷,絕對不能毫無根據地瞎猜疑。疑神疑鬼地瞎猜疑,往往會產生錯覺。判斷一個人也是如此,切忌以自己主觀想像作為衡量別人的標準,主觀意識太強,經常會造成識人的錯誤與偏差。
而現實生活中,大多數領導在人才的套用上,常憑著主觀意識去任命一個人,而不加以客觀、公正的審核。感情用事是領導的大忌。對人對事,領導都不要先入為主,帶上有色眼鏡看人,更不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否則,公司就會失去很多優秀人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