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不破注

疏不破注是訓詁學術語。指在作疏時完全依照注文詮釋,不改變舊注的任何觀點。這種做法,是唐代注釋家的成例。疏即正義,是對“注”解釋,疏解時一般不突破原書的範圍即屬不破注。

基本內容

黃侃 《禮學略說》:" 清 世禮家輩出……至於篤守專家,按文究例,守 唐 人疏不破注之法者,亦鮮見其人也。"

梁啓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說:"...孔沖遠並疏毛、鄭。疏家例不破注,故遏有毛、鄭衝突之處,便成了'兩姑之間難為婦...勉強牽合打完場,那疏便不成片段了...。"

疏不破注有保存師說,繼承古訓的一面,但更有曲循舊說,是古非今的弊病。古人既然打破了這種違反實事求是朴子原則的禁錮,我們今天地訓詁學更應該拋棄這種舊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