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

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

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Biological safety protection third-level laboratory ;3 Laboratory of Biological Safety),簡稱P3實驗室,P是英語protect保護的縮寫。整個實驗室完全密封,室內處於負壓狀態,從而使實驗室內部的氣體不會跑到外面而造成污染。

分級

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
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是指實驗室的結構和設施、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設備能夠確保工作人員在處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時,不受實驗對象侵染,周圍環境不受污染。根據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不同,分為四級,一級最低,四級最高。生物安全防護一級實驗室一般適用於對健康成年人無致病作用的微生物;二級適用於對人和環境有中等潛在危害的微生物;三級適用於主要通過呼吸途徑使人傳染上嚴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四級適用於對人體具有高度的危險性,通過汽溶膠途徑傳播或傳播途徑不明、目前尚無有效疫苗或治療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設計要求

安全設備和個體防護

1.1 實驗室中必須安裝Ⅱ級或Ⅱ級以上生物安全櫃
1.2 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應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當這類操作不得不在生物安全櫃外進行時,必須採用個體防護與使用物理抑制設備的綜合防護措施。
1.3 在進行感染性組織培養、有可能產生感染性氣溶膠的操作時,必須使用個體防護設備。
1.4 當不能安全有效地將氣溶膠限定在一定範圍內時,應使用呼吸保護裝置。
1.5 工作人員在進入實驗室工作區前,應在專用的更衣室(或緩衝間)穿著背開式工作服或其他防護服。工作完畢必須脫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離開實驗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須先消毒後清洗。
1.6 工作時必須戴手套(兩副為宜)。一次性手套必須先消毒後丟棄。
1.7 在實驗室中必須配備有效的消毒劑、眼部清洗劑或生理鹽水,且易於取用。可配備應急藥品。

實驗室設計和建造的特殊要求

2.1 選址
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可與其他用途房屋設在一棟建築物中,但必須自成一區。該區通過隔離門與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

2.2 平面布局
a)三級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的核心區包括實驗間及與之相連的緩衝間。
b)緩衝間形成進入實驗間的通道。必須設兩道連鎖門,當其中一道門打開時,另一道門自動處於關閉狀態。如使用電動連鎖裝置,斷電時兩道門均必須處於可打開狀態。在緩衝間可進行二次更衣。
c)當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不設自動控制裝置時,緩衝間面積不宜過大,不宜超過實驗間面積的八分之一。
d)Ⅱ級或Ⅲ級生物安全櫃的安裝位置應遠離實驗間入口,避開工作人員頻繁走動的區域,且有利於形成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的氣流流型。
2.3 圍護結構
a)實驗室(含緩衝間)圍護結構內表面必須光滑耐腐蝕、防水,以易於消毒清潔。所有縫隙必須加以可靠密封。
b)實驗室內所有的門均可自動關閉。
c)除觀察窗外,不得設定任何窗戶。觀察窗必須為密封結構,所用玻璃為不碎玻璃
d)地面應無滲漏,光潔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磚和水磨石等有縫隙地面。
e)天花板、地板、牆間的交角均為圓弧形且可靠密封,施工時應防止昆蟲和老鼠鑽進牆腳。

2.4 通風空調
a)必須安裝獨立的通風空調系統以控制實驗室氣流方向和壓強梯度。該系統必須確保實驗室使用時,室內空氣除通過排風管道經高效過濾排出外,不得從實驗室的其他部位或縫隙排向室外;同時確保實驗室內的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進風口和排風口的布局應使實驗區內的死空間降低到最小程度。
b)通風空調系統為直排系統,不得採用部分迴風系統。
c)環境參數:相對於實驗室外部,實驗室內部保持負壓。實驗間的相對壓強以-30Pa~-40Pa為宜,緩衝間的相對壓強以-15Pa~-20Pa為宜。實驗室內的溫、濕度以控制在人體舒適範圍為宜,或根據工藝要求而定。實驗室內的空氣潔淨度以GB 50073—2001《潔淨廠房設計規範》中所定義的七級至八級為宜。實驗室人工照明應均勻,不眩目,照度不低於500lx。
d)為確保實驗室內的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實驗室內不應使用雙側均勻分布的排風口布局。不應採用上送上排的通風設計。由生物安全櫃排出的經內部高效過濾的空氣可通過系統的排風管直接排至大氣,也可送入建築物的排風系統。應確保生物安全櫃與排風系統的壓力平衡。
e)實驗室的進風應經初、中、高效三級過濾。
f)實驗室的排風必須經高效過濾或加其他方法處理後,以不低於12m/s的速度直接向空中排放。該排風口應遠離系統進風口位置。處理後的排風也可排入建築物的排風管道,但不得被送回到該建築物的任何部位。
g)進風和排風高效過濾器必須安裝在實驗室設在圍護結構上的風口裡,以避免污染風管。
h)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中,在進風和排風總管處應安裝氣密型調節閥門,必要時可完全關閉以進行室內化學熏蒸消毒。
i)實驗室的通風系統中所使用的所有部件均必須為氣密型。所使用的高效過濾器不得為木框架。
j)應安裝風機啟動自動聯鎖裝置,確保實驗室啟動時先開排風機後開送風機。關閉時先關送風機後關排風機。
k)不得在實驗室內安裝分體空調器。

2.5 安全裝置及特殊設備
a)必須在主實驗室內設定Ⅱ級或Ⅲ級生物安全櫃。其安裝位置應滿足6.3.2.5 d)中的要求。
b)連續流離心機或其他可能產生氣溶膠的設備應置於物理抑制設備之中,該裝置應能將其可能產生的氣溶膠經高效過濾器過濾後排出。在實驗室內所必須設定的所有其他排風裝置(通風櫥、排氣罩等)的排風均必須經過高效過濾器過濾後方可排出。其室內布置應有利於形成氣流由“清潔”區域流向“污染”區域的氣流流型。
c)實驗室中必須設定不產生蒸汽的高壓滅菌鍋或其他消毒裝置。
d)實驗間與外部應設定傳遞窗。傳遞窗雙門不得同時打開,傳遞窗內應設物理消毒裝置。感染性材料必須放置在密閉容器中方可通過傳遞窗傳遞。
e)必須在實驗室入口處的顯著位置設定壓力顯示報警裝置,顯示實驗間和緩衝間的負壓狀況。當負壓指示偏離預設區間必須能通過聲、光等手段向實驗室內外的人員發出警報.可在該裝置上增加送、排風高效過濾器氣流阻力的顯示。
f)實驗室啟動工作期間不能停電。應採用雙路供電電源。如難以實現,則應安裝停電時可自動切換的後備電源或不間斷電源,對關鍵設備(生物安全櫃、通風櫥、排氣罩以及照明等)供電。
g)可在緩衝間設洗手池:洗手池的供水截門必須為腳踏、肘動或自動開關。洗手池如設在主實驗室,下水道必須與建築物的下水管線分離,且有明顯標誌。下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洗手池僅供洗手用,不得向內傾倒任何感染性材料。供水管必須安裝防回流裝置。不得在實驗室內安設地漏。

2.6 其他
a)實驗台表面應不透水,耐腐蝕、耐熱。
b)實驗室中的家具應牢固。為易於清潔,各種家具和設備之間應保持一定間隙。應有專門放置生物廢棄物容器的台(架)。家具和設備的邊角和突出部位應光滑、無毛刺,以圓弧形為宜。
c)所需真空泵應放在實驗室內。真空管線必須裝置線上高效過濾器。
d)壓縮空氣等鋼瓶應放在實驗室外。穿過圍護結構的管道與圍護結構之間必須用不收縮的密封材料加以密封。氣體管線必須裝置線上高效過濾器和防回流裝置。
e)實驗室中應設定洗眼裝置。
f)實驗室出口應有發光指示標誌。
g)實驗室內外必須設定通訊系統。
h)實驗室內的實驗記錄等資料應通過傳真機傳送至實驗室外。

操作標準

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操作規範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操作規範
生物安全三級(BSL-3)BSL-3套用於臨床、診斷、教學、研究、或者生產設施,在該級別中開展有關內源性和外源性病源的工作,若因暴露而吸入該病源。會引發嚴重的、可能致死的疾病。實驗人員應在處理致病性的和可能使人致死的病源方面受過專業訓練,並由對該病源工作有經驗的、有資格的科學工作者監督。

所有與傳染源操作有關的步驟,都在生物安全櫃或其他物理遏制裝置中進行,或由穿戴合適防護服及設施的實驗人員進行。

標準微生物操作

1、實驗時,由實驗室主任決定限制或禁止進入實驗室。
2、接觸傳染源的人員在離開實驗室取下手套後,要洗手。
3、實驗室內嚴禁飲食、吸菸、清洗隱型眼鏡和化妝。實驗室內戴隱型眼鏡的人,也要戴眼鏡和面罩。食品要存放在工作區外專用的櫥櫃和冰櫃中。
4、不能用嘴移液,只能用機械裝置移液。
5、制定銳器安全使用規範。
6、所有的操作過程應儘量細心,避免產生氣溶膠。
7、至少每天一次、或有活體灑出時,對工作檯面進行消毒。
8、所有的培養物、儲存物及其它規定的廢物在釋放前,均應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進行消毒,如高壓滅菌。轉移到就近實驗室消毒的物料應置於耐用、防漏容器內,密封運出實驗室。來自BSL-3實驗室的傳染性廢物轉移至他處釋放前應消毒。
9、實施控制昆蟲和齲齒動物的程式(參見附錄G)(另發)。

特殊操作

1、實驗時,關閉實驗室的門。
2、實驗室主任對進入實驗室進行控制,限制項目有關人員及輔助人員進入。一般情況下,易感人員或感染後會出現嚴重後果的人員,不允許進入實驗室或動物房,例如,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人,其被感染的危險性增加。實驗室主任對每種情況的估計和決定誰能進入實驗室或動物房工作,負有最終責任。未成年人不得進入實驗室。
3、實驗室主任應制定規章和程式,只有告知潛在風險並符合進入實驗室特殊要求(如,經過免疫接種)、遵守進出程式的人,才能進入實驗室和動物房。
4、當實驗室或遏制設施中有傳染源和感染動物時,所有實驗室和動物房入口處,應貼有危險警告標誌和常用的生物危險符號,並顯示以下信息:有關病源、實驗室主任和有關責任人的姓名和電話表、進入實驗室的特別要求(如,必須免疫、戴口罩、或採取其他的個人防護措施)。
5、實驗室人員接受適當的、和實驗室中處理或將要處理的病源有關的免疫接種或測試(如,B肝免疫接種或TB皮試),並建議根據所處理的病源定期進行皮試。
6、適當時,收集和儲存適合於所有實驗室人員和其他有風險人員使用的基本血清樣品。根據所處理病源或實驗室的功能,應定期收集其他血清樣品。
7、實驗室主任應制定實驗室專用生物安全手冊,標準操作程式中要包括生物安全預防措施。要告知實驗人員特殊風險,實驗人員要閱讀,並在操作和程式中遵照執行。
8、實驗人員及其輔助人員應接受適當的培訓,包括和工作有關的可能存在的風險、防止暴露的必要措施和暴露評估程式。當程式必需改變時,有關人員必須每年更新知識,接受附加培訓。
9、實驗室主任有責任確保在涉及BSL-3的微生物工作開展之前,所有人員熟練掌握標準微生物操作及技能,熟練掌握特殊實驗室設施的操作和運行,其中可能包括人致病菌或細胞培養物處理的重要技術,或由實驗室主任或其他熟悉於微生物安全操作及技能的、稱職的科研工作者提供的特殊培訓課程。
10、必須經常對所有污染的銳器採取高度預防措施,包括針頭和注射器、玻片、移液管、毛細管和手術刀。
a.針和注射器或其他銳器應限制在實驗室內,類似灌腸、靜脈切開放血、或實驗動物液體吸出等,可以用其他器具的,就不要用銳器。可能時,用塑膠器具代替玻璃器具。
b.注射和吸取感染材料時,只能使用針頭固定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即注射器和針頭是一體的)。用過的一次性針頭必須彎曲、切斷、破碎、重新套上針頭套、從一次性注射器上去掉,或在丟棄前進行人工處理,要不將之小心放入不會被刺穿的、用於收集廢棄銳器的容器中。非一次性銳器必須放置在堅壁容器中,轉移至處理區消毒,最好高壓殺菌。
c.適當時,使用帶針頭套的注射器、無針頭的系統和其他安全設施。
d.打碎的玻璃器皿不能直接用手處理,必須用其它工具處理,如刷子和簸箕、夾子或鑷子。盛污染的針頭、銳器、碎玻璃的容器在到掉前,應按照地方、州、聯邦的規定進行消毒。
11、所有與傳染源有關的開放操作,都應在遏制設施內的生物安全櫃或其他物理遏制設備中進行。不許在開放的實驗台上、並在開放的設施中開展工作。用背面為塑膠質地的紙擦拭生物安全櫃內的無孔台面,便於清潔。
12、按日常程式、在有關傳染源的工作結束後、尤其是傳染源灑出或濺出後、或受到其他傳染源污染後,實驗室設備和工作檯面應當使用有效的消毒劑消毒。
a.灑出的傳染源需由專業人員、或由經過適當培訓且配有裝備的處理高濃度傳染源的人員進行消毒、處理、清洗。制定並公布可能造成濺灑的實驗程式。
b.污染的設備,在離開設施送去修理、維護或打包運輸前,要按照地方、州或聯邦的規定消毒。
13、培養物、組織,體液標本,或具有潛在傳染性的廢物要放入容器中,以防在收集、處理、儲存、運輸或裝卸過程中泄露。
14、實驗室里所有可能被污染的廢棄物品(如:手套、實驗室外套等),在丟棄或重新使用之前,必須經過消毒。15、灑漏或偶然事件中,明顯或可能暴露於傳染源時,要立即向實驗室主任報告。進行適當的醫學評估、觀察、治療,保留書面記錄。

隔離屏障

第一道屏障:安全設備

l、進入實驗室時,要穿上實驗防護服,如,前襟一體或後系式大褂、乾淨的外套或連褲服。不得在實驗室外穿防護服。重複使用的衣服在清洗前要消毒,衣服被明顯污染後應更換。
2、在處理傳染源、感染動物及被污染的儀器時,必須戴手套。
3、建議經常更換手套和洗手,一次性手套不能重複使用。
4、有關傳染源的所有操作、感染動物的驗屍、從感染動物或胚胎卵採集組織或液體等,都應在II級或III級生物安全櫃中進行(見附4)(另發)。
5、當操作不能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時,應適當的綜合使用個人防護設施(如,口罩,面罩等)和物理遏制設施(如:帶安全罩或密封轉頭的離心機)。
6、當進入內有感染動物的房間時,應採取呼吸和面部保護措施。

第二道屏障:實驗室設施

1、實驗室要離開建築物內的行走區,禁止隨便進入實驗室。進入走道後,至少需要經過兩道自動門,才能進入實驗室。所有的門都應有鎖。過道里可以設計一個更衣室。

2、每個實驗室有一個洗手池,洗手池的操作應該是免接觸式或全自動的,洗手池應安裝在門口附近。

3、處理BSL-3病源的區域,牆面、地面、天花板應易於清洗、消毒;若有接縫,應密封;表面應光滑防水;對實驗室常用化學試劑和消毒劑具有耐腐蝕性。地板應整體、防滑,建議在地板凹處使用掩蔽罩。牆面、地面、天花板都不應留有縫隙,或在設施消毒時能夠密封。

4、實驗台表面應能防水、耐熱、耐有機溶劑、耐酸鹼和用於工作檯面及設施消毒的其他化學物質。

5、實驗室的操作台應能承受預期的重量。實驗台、安全櫃以及設備間的空間便於打掃。實驗室使用的椅子及其它器具,應覆蓋易於清洗的非織物。
6、所有的窗門必須關閉和密封。

7、有實驗垃圾處理設施及其使用方法,該設施最好設在實驗室內(即,高壓鍋、化學消毒劑、焚燒爐、其他可行的消毒方法)。應有消毒設備使用方法。若垃圾運出實驗室,應適當密封,並不應通過公共通道運送。
8、應配置生物安全櫃,安全櫃放置地點應遠離門、房間通風百葉窗、實驗室內行走區。
9、應有管道化的排氣系統,該系統進入實驗室的風向應從"潔淨區"到"污染區"。排出的空氣不再循環至建築物內的任何其他區域。排出的空氣不需要過濾或作其他處理,但也要依所處場所的要求、特殊病源操作、使用條件而定。外部排氣口要遠離有人區、進風口,否則需經過HEPA過濾。實驗人員必須證實進入實驗室的風向是正確的。建議在實驗室的入口處設定可視的監視裝置,表明和證實進風的風向。要考慮安裝HVAC控制系統。防止實驗室持續正向增壓。應安裝聲音報警裝置,警告實驗人員HVAC系統出了問題。
10、若生物安全櫃至少每年經過測試和確證,則二級生物安全櫃排出的、經過HEPA過濾的空氣,可進入實驗室循環。當二級生物安全櫃通過建築物排氣系統排出空氣時,安全櫃的排氣管路的連結,應避免對安全櫃的空氣平衡或建築物排氣系統的空氣平衡產生干擾(如,在安全櫃排氣管和排氣管道間形成空氣隙)。當使用三級生物安全櫃時,要和排氣系統直接連結。若三級安全櫃和供氣系統相連,應避免安全櫃正向增壓。
11、會產生氣溶膠的連續流離心機及其他設備應在一個裝置中,該裝置通過HEPA過濾器排出空氣,而避免直接排入實驗室中。至少每年測試HEPA系統。另外,當遠離有人區或進風口時,該設備排出的空氣可以排到外面。
12、真空管路由液體消毒劑汽水閥和HEPA過濾器及類似設備保護。需要時,要更換過濾器。另外,可以使用手提真空泵(也需要由汽水閥和過濾器正確保護)。
13、實驗室內應有眼睛沖洗裝置。
14、光線適宜於開展所有的工作,避免反光和閃光,以免妨礙視覺。
15、BSL-3設施的設計和操作程式必須檔案化。設施必須經過測試以確證設計和操作參數在系統運轉前已達到要求。因操作經驗,會修改操作程式,所以設施必須反覆測試,每年至少一次。

16、若有關病源陳述(根據風險分析、場所條件、其他有關聯邦/州/地方法規而定)中要求,則應採取其他環境保護措施(如,實驗人員淋浴、排出空氣的HEPA過濾、其他管道設施的遏制處理、液體消毒劑的供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