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列·盧卡

瓦西列·盧卡

瓦西列·盧卡(1898年6月8日,科瓦斯納——1963年7月23日,阿尤德)前羅馬尼亞共產黨和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主要締造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國務活動家,曾任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第三書記、副總理兼財政部長。

人物

瓦西列·盧卡瓦西列·盧卡
瓦西列·盧卡 Vasile Luca(1898年6月8日——1963年7月23日
前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兼財政部長。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羅馬尼亞革命元勛、共產主義和工人運動傑出戰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羅馬尼亞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羅共黨內“莫斯科局”三駕馬車之一。

早期生涯

1898年6月8日生於特蘭西瓦尼亞(原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科瓦斯納縣卡特琳娜鄉。猶太裔匈牙利人。自幼喪父,在錫比烏的孤兒院長大。當過學徒、鎖匠、布拉索夫鐵路工廠車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5年10月參軍入伍,在卡羅伊·克勞托奇維爾將軍的“塞凱伊”師團(由特蘭西瓦尼亞的匈牙利難民組成)服役,為保衛特蘭西瓦尼亞同羅馬尼亞軍隊作戰。1918年10月在布達佩斯參加過左翼政黨的和平示威,從此嚮往共產主義。
1919年3月,庫恩·貝拉領導的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成立,4月,盧卡參加了蘇維埃共和國工農紅軍,並加入匈牙利共產黨。同年8月,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被顛覆,盧卡被羅馬尼亞軍隊俘虜,隨即逃脫,在布拉索夫的鄉村避難。戰爭結束後回到布拉索夫鐵路工廠(隸屬羅馬尼亞國家鐵路公司)繼續當工人。1919年9月加入羅馬尼亞社會黨,並成為社會黨左翼布爾什維克派的骨幹成員,此後積極參加工人運動,開展革命工作。
1921年5月,羅馬尼亞社會黨改組為羅馬尼亞共產黨,瓦西列·盧卡為羅共的創始人之一。1922年參與建立布拉索夫地區的黨組織,1923年任布拉索夫鐵路工廠工會主席。1924年4月,羅馬尼亞共產黨被宣布為非法,被迫轉入地下,同年7月,盧卡任羅共布拉索夫地區委員會書記,負責領導布拉索夫、錫比烏、塔爾納瓦、巴萊雅的黨務工作。1929年參與組織和領導日烏河谷礦工罷工。同年,他與亞歷山德魯·尼科爾斯基當選為羅共中央組織局委員(黨內設有政治局和組織局兩個平行的機構,政治局受共產國際的監督和指導,組織局則直接受蘇聯控制),由此,盧卡同莫斯科建立了密切的聯繫,成為黨內“史達林主義”的代表人物。1933年2月,在格里維察大罷工(“格力維察二月戰鬥”)期間結識了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1924——1938年間多次被捕受審。

“莫斯科局”領導人

1938年在切爾諾夫策被發現試圖穿越羅馬尼亞王國和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邊境而被定罪判刑。1940年6月,蘇聯占領北布科維納後,盧卡加入蘇聯國籍,任切爾諾夫策市蘇維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副市長),並當選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代表。他參與執行了將3萬當地居民從北布科維納強制遷移到蘇聯中亞各共和國的移民政策。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瓦西列·盧卡在莫斯科廣播電台負責反對安東內斯庫軍事法西斯獨裁政權和希特勒德國的宣傳羅馬尼亞語部分的工作,是以安娜·波克爾為首的羅馬尼亞共產黨國外局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在戰爭期間,協助招募羅馬尼亞流亡志願者和被俘官兵參加紅軍,組建了“圖多爾·弗拉迪米雷斯庫”羅馬尼亞師。1944年底隨蘇聯紅軍返回羅馬尼亞。

歸國之後

1945年2月,瓦西列·盧卡和安娜·波克爾作為民族民主陣線主席,領導人民民眾舉行大規模抗議示威,反對尼古拉斯·勒德斯庫政府的反共反人民政策,並爭取同盟國對羅馬尼亞最高管制委員會對羅馬尼亞共產黨的支持。推動成立彼特魯·格羅查領導的民主聯合政府和實行民族民主綱領。在此期間,同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保守勢力的國家自由黨和國家農民党進行了堅決而激烈的鬥爭。1946年作為格羅查、喬治烏-德治率領的羅馬尼亞代表團成員參加巴黎國際和平會議。
1945年10月,羅馬尼亞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瓦西列·盧卡當選為中央委員會書記,1948年2月,羅馬尼亞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聯合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兩黨合併後的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1947年11月5日——12月29日任羅馬尼亞王國民主聯合政府財政大臣,1947年12月30日,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瓦西列·盧卡任第一屆共和國政府財政部長,1950年3月17日——1952年5月28日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兼財政部長。建國後,參與經濟國有化和農業集體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計畫經濟體制,推進貨幣改革的領導工作,參與制定第一個五年計畫以及銀行法、預算法等一系列法案。

大清洗

1943年以後,瓦西列·盧卡、安娜·波克爾、特奧哈里·喬治斯庫的國外局和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的“監獄派”陣營結成同盟,反對“國內派”的總書記斯特凡·福里什,並在1944年奪取了黨的領導權,支持喬治烏-德治為總書記。1946年將斯特凡·福里什處決,1948年又將威望甚高的科夫里、帕特勒什卡努剷除,消滅了“國內派”三駕馬車。
1948年以後,瓦西列·盧卡等人與喬治烏-德治的矛盾日益激化,“莫斯科局”掌控了中央書記處和政府系統的幾乎所有要害部門,成為喬治烏-德治集中權力和推行其政策的主要障礙。盧卡在一系列政策問題上與喬治烏-德治意見相左,特別是反對喬治烏-德治的多瑙河-黑海運河工程和羅馬尼亞貨幣列伊的財政改革。
1952年1月,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借蘇聯發動“反猶太主義運動”之機,在徵得史達林的批准後,對猶太人出身的安娜·波克爾、瓦西列·盧卡等人掀起新一輪的政治清洗。1952年2月,瓦西列·盧卡被指責“嚴重偏離社會主義道路”,“脫離工人階級”和執行“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企圖“破壞國民經濟”,波克爾則被指責為“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盧卡隨即被解除黨內外一切職務並遭到逮捕。
在歷時兩年的審訊中(在蘇聯顧問的監督下),盧卡被揭發為“叛徒”和隱藏的“老反革命分子”,在20世紀20年代早期受聘為羅馬尼亞秘密警察的“密探”,滲入共產黨挑起黨內鬥爭。1954年10月被指控“在融資和貨幣流通中進行破壞活動”、“破壞政府的財政政策措施”,“破壞國民經濟和消費合作社的價格政策”、“操縱1952年的貨幣改革”。最高法院以“破壞國民經濟罪”判處瓦西列·盧卡死刑,經大國民議會主席團審核(莫斯科的干預),減為無期徒刑,他主管下的財政部和國家中央銀行系統領導班子的主要領導人也一併被定罪判刑。1963年7月23日,瓦西列·盧卡死於阿尤德監獄。

平反

1965年3月,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病逝,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繼任總書記。齊奧塞斯庫上台後,開始重新複查福里什、帕特勒什卡努、盧卡等人的案件。
1968年4月,羅共中央組織調查委員會對這批錯案進行審查。6月25日中央全會的結論認為:“當時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格奧爾基·喬治烏一德治違反黨紀,對調查過程進行干預……施加了消極的影響。”“約瑟夫·基希涅夫斯基和亞歷山德魯·德勒奇吉濫用職權,是罪惡行為的組織者和執行者。”羅共中央對盧卡、波克爾、喬治斯庫、福里什、帕特勒什卡努等人予以平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