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內斯庫

安東內斯庫

安東內斯庫(Antonescu,Ion;1882~1946) 羅馬尼亞軍事法西斯獨裁者,首相(1940~1944)。生於1882年6月14日 。

生涯

納粹德國侵略擴張政策的重要追隨者,羅馬尼亞的賣國賊。本為大學教師,思想傾向於法西斯主義。他支持揚·安東內斯庫建立獨裁體制。羅馬尼亞對蘇聯宣戰後,任副首相兼外交大臣。任內,力圖建立“大羅馬尼亞”,追隨納粹德國,出席1941年11月柏林會議,簽署協定延長《反共產國際協定》。
德國納粹戰犯中的重要成員,羅馬尼亞法西斯獨裁者和近現代最大的賣國賊。他早年在法國學習軍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作為一名中級軍官在羅馬尼亞軍隊中服役。戰爭結束後,他又跟隨羅馬尼亞王國軍隊去鎮壓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c 由於安東尼斯庫極端仇視無產階級革命的反動立場,王室對他倍加重用。1919年出任駐法國武官兼駐英國武官。1937年被破格提任為總參謀長,1938年再升任陸軍大臣
在此前後,他加入了羅馬尼亞的法西斯組織——鐵衛軍,徹底投入該國的法西斯營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逐步追隨德國和義大利法西斯,充當其得力打手。
1940年9月4日,在鐵衛軍支持下奪取政權,任首相。不久又迫使國王卡羅爾二世遜位,自稱國家領袖。同年10月同意德軍進駐羅馬尼亞,次年德軍由此進攻南斯拉夫。1940年 11 月,代表羅馬尼亞正式加入軸心國集團。1941年回月,在希特勒支持下,安東內斯庫清洗了鐵衛軍中的異己勢力,掌握軍政大權。他依照德國和義大利的獨裁體制,宣布羅馬尼亞為“軍團國家”,廢除憲法,取締政黨,在國內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1940年12月4 日,安東內斯庫在柏林同納粹德國簽定了羅德經濟10年合作協定。根據此協定,羅方必須按照主要經濟產品銷往德國的方向來改建本國的交通線,並聘請德國專家來管理本國各個經濟部門。而已,為了適應德國戰爭經濟的需要,羅方要降低本國貨幣對德國馬克的比價。這樣一來,羅馬尼亞經濟完全淪為納粹德國經濟的附庸。安東內斯庫不僅把本國的經濟緊緊地拴在納粹德國的侵略戰車上,而且將全國的軍隊自願交付給希特勒驅使,為其侵略戰爭充當炮灰。
1940年,他獲悉納粹德國準備發動侵略蘇聯的戰爭後,竟於同年11月至1941年5月3次前往德國向希特勒請求羅馬尼亞軍隊參戰問題。他不但保證本國軍隊將站在德國方面對蘇軍作戰,而且允諾承擔德軍通過羅馬尼亞領土前往蘇聯前線的所有費用。
蘇德戰爭爆發前夕,安東內斯庫根據同德國達成的協定,在本國進行了戰爭總動員。1941年6月22日,羅軍同納粹德軍一道對蘇聯發起進攻,30多個師近百萬人殺入蘇聯境內,一直挺進到伏爾加河流域。同年年底,安東內斯庫政權向英宣戰,並自封為元帥史達林格勒戰役後羅軍在蘇聯已損失近半;安東內斯庫又裝備了19個師,繼續為德國提供炮灰。1944年2月,與納粹德國簽定新約,進一步加強德軍在羅馬
尼亞的地位,並承諾向德國供應糧食。1944年8月,蘇軍攻人羅馬尼亞,他急忙逃至東普魯士,表示繼續效忠希特勒。1944年8月23日,在全國總起義中被人民民眾捕獲。1946年5月17日,經布加勒斯特人民法庭審判後,以叛國罪、屠殺人民罪被處以極刑。6月1日執行槍決。

2006年被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平反

二戰中德國法西斯的幫凶、被宣判為戰犯並處以極刑的羅馬尼亞獨裁者安東內斯庫,日前被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宣布恢復名譽
為安東內斯庫和當時政府的22位部長平反的決議,是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在2006年12月25日作出的,不過,直到3月初人們才得知這一訊息。
根據法院方面透露,身為教授的羅馬尼亞公民索林,在此之前向法院提出了為他的父親以及安東內斯庫及其政府閣員恢復名譽的申請。索林的父親是安東內斯庫政府的重要成員,在二戰結束後被羅馬尼亞新政府宣判為戰犯,並與安東內斯庫等人一起被槍斃。索林教授認為,當時法院的判決是不公正的。
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在判決書中,為安東內斯庫及其政府閣員在二戰初期追隨法西斯德國進攻蘇聯的罪行做了平反。按照法院的觀點,安東內斯庫領導羅馬尼亞軍隊在1941年春天,從蘇聯的威脅中解放了羅馬尼亞。法院對此解釋說,1939年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議定書,顯示蘇聯企圖侵略羅馬尼亞領土,當時安東內斯庫選擇聯合德國顯然受此影響。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指出,1946年羅馬尼亞人民法院顯然並不知道這一秘密議定書的存在。
現在不少羅馬尼亞人認為,蘇聯軍隊當時進入羅馬尼亞領土是不合法的,在有些方面違背了國際法的準則。不過,提起訴訟的索林教授,連二戰時期羅馬尼亞政府和法西斯德國侵略蘇聯的事實都不承認。
羅馬尼亞憲法的起草者伊爾戈萬,把布加勒斯特地方法院的決議說成是“對歷史而言很重要的決議”。羅馬尼亞法律委員會主席安東也指出,每當出現新證據的時候,就應該考慮重新修改歷史。
對於羅馬尼亞地方法院為安東內斯庫平反這一事件,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卡梅寧表示難以接受。卡梅寧認為,羅馬尼亞地方法院的決議試圖重新定義二戰的結果,這是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者的極大侮辱,並試圖使人們忘記這一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俄羅斯政府希望羅馬尼亞高等法院對這一罪惡昭彰的決議作出反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