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果傑寺

瓊果傑寺

瓊果傑地呈八瓣蓮花之形,天現如意之象,是福田妙地。據說此處的草原曾盛開13種吉祥花朵,還有三條聖河和四座神山在此相交。

基本信息

名稱

瓊果傑寺瓊果傑寺
瓊果傑寺

看點

瓊果傑地呈八瓣蓮花之形,天現如意法輪之象,是福田妙地。據說此處的草原曾盛開13種吉祥花朵,還有三條聖河和四座神山在此相交。

介紹

瓊傑果寺是二世達賴喇嘛根敦加措於1509年修建,五世達賴曾加以擴大,氣勢不凡,聖跡眾多,為朝拜拉姆拉聖湖的必經之處,可供借宿。由此徒步或騎馬往聖湖約需4-5小時。 人們認為瓊果傑地呈八瓣蓮花之形,天現如意法輪之象,是福田妙地。據說此處的草原曾盛開13種吉祥花朵,還有三條聖河和四座神山在此相交。瓊傑果寺是二世達賴喇嘛根敦加措於1509年修建,五世達賴曾加以擴大,氣勢不凡,聖跡眾多,為朝拜拉姆拉聖湖的必經之處,可供借宿。由此徒步或騎馬往聖湖約需4-5小時。
瓊果傑,漢語意為"三條河四座山的交匯之地"。這三條河均發源於四周的四座神山。在宗教史和神話傳說中,這四座山都是神的化身,傳說南面的神山是班丹拉姆的頭髮所化,班丹拉姆是傳說中西藏的保護神和達賴喇嘛的明妃。
瓊果傑,海拔4350米,是去聖湖必經之路。這裡的人們認為:瓊果傑地呈八瓣蓮花形,天現如意法輪之象,是福田妙地。人們還說,這裡的草原上曾盛開著十三種吉祥的花卉。
  瓊果傑寺-是二世達賴喇嘛根敦加措於公元1509年主持修建。當初的建築僅是祖拉康(主殿),高共五層,經堂58柱,並飾有金頂。至五世達賴時,攝政王第巴·桑結加措對該寺曾予以擴建,形成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的龐大建築群。瓊果傑寺大門外,立有“瓊果傑寺志”石碑,是三世達賴時所立。在寺後山坡的瑪尼石佛龕中,供有三世達賴的腳印石;寺後門外的草地上,埋有一塊石板,極受香客尊崇,據說凝望此石可以看見使自己如願的圖像。瓊果傑寺位於加查縣崔久鄉,是通往神湖的必經之路。前往神湖的遊客一般在此住宿,翌日清早,徒步或騎馬約需2-3小時,即到達聞名遐邇的神湖。瓊果傑寺經歷代達賴喇嘛修繕擴建,逐漸成為達賴喇嘛夏季行宮之一,有第二宮殿之譽。
達布夏珠林寺--“夏珠林”意為講經修煉的地方。公元1300年,洛桑扎巴活佛將白定寺搬遷到達布仲巴(縣城所在地),取名嘎瑪夏珠林寺。第9代活佛嘎瑪旺久多吉公元1669年將嘎瑪夏珠林寺由原來的噶舉派改為格魯派(黃教),並正式定名為達布夏珠林寺。由此成為西藏藏傳佛教即格魯派的祖寺而出名。該寺尊奉“能仁王”神靈,並供奉有傑欽嘎瑪赤列、吉祥天姆兩位護法神。達布夏珠林寺以講經說法為主,其辯經在藏傳佛教中頗有影響。
達拉崗布寺--修建於公元1121年,由米拉日巴(達布噶舉派創始人)的大弟子達布拉吉·索朗仁欽創建。該寺位於海拔4200米的半山腰上,人在其中仿佛置身於虛幻飄渺的天上仙境,四周叢林茂密,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是區內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寺廟建築雄偉壯觀,氣勢磅礴,歷經八百八十餘年而不衰。達拉崗布寺在十年“文革”動亂期間被毀,寺內文物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達拉崗布寺得到了重新修繕,寺內現存有唐卡等大量文物。如今又成為眾多虔誠信仰者的佛教名寺。達拉崗布寺因此成為“嘎舉派”(白教)的母寺而譽滿雪域高原。

看點

瓊果傑地呈八瓣蓮花之形,天現如意法輪之象,是福田妙地。據說此處的草原曾盛開13種吉祥花朵,還有三條聖河和四座神山在此相交。

附近景區

· 澤當景區 ·猴子洞·桑耶寺·羊卓雍措·雍布拉康·藏王墓·雍布拉康·拉薩措美哲古湖·雅礱河風景區·藏王墓·昌珠寺·山南烈士陵園·朗塞嶺莊園·敏珠林寺·拉加里王宮

旅遊推薦文章

我雖然是沒有去過,但幫你找到這篇文章,你看看,能不能以對你有些幫助。 徒步神湖拉姆拉錯 本期遊俠出場: 何亦紅,喜歡以單身孤旅的方式背包漫遊,已經有7年了。我尤其對西部情有獨鍾,曾經二次進藏,三次進新疆,四次雲南之行。旅行已經成為我獲得心靈平靜的唯一方式。現供職於某戶外雜誌社做攝影記者,愛好與工作相得益彰,不亦樂乎! 拉姆拉錯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天女之魂湖”,湖的面積很小,僅有2平方公里,但因它在藏傳佛教中具有特殊地位而備受信眾敬仰。每當尋訪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等大活佛的轉世靈童之前,都要到此觀湖卜相,以受神示,而且每世達賴喇嘛都要到“神湖”朝拜一次。據說朝拜此湖的有緣之人還可從湖水幻示的影像中看出神喻的前生和來世。 ■被困加查5村 長途客車到加查縣城就終止了,我幸運地搭上了一輛TOYATA小皮卡。拉姆拉錯所在的瓊果傑鄉距加查縣城僅30公里,可路況極差,只有一條年久失修、無人維護的鄉級公路,地面凹凸不平,是典型的“搓板路”。一路走得提心弔膽,最終還是陷在了一段亂石鋪成的路上,動彈不得。不得已,只得返回最近的一個村里再找車。 這裡是加查鄉5村,我們將車停在村子中心,很多藏民出來觀望。有人告訴我們村里恰好有一輛去“神湖”運貨的卡車第二天走,這就意味著我們要被困在這裡整整一天。當晚就住在司機次仁羅布家,他那80多歲的老母熱情好客,可我們語言不通,只能用手勢和笑容表達彼此的善意,她只會講“酥油茶”、“青稞酒”,於是我們喝了很多酥油茶和青稞酒。 家裡的“客廳”就是火塘所在的主屋,陳設非常簡單,屋頂被煙燻得黝黑,牆上沒有什麼裝飾品,就用粉筆畫了藏八寶,還有小孫子畫的一個書包和一個犁,筆法質樸可愛,我不禁感嘆他們在簡單生活中的情趣。 ■與兩頭黑氂牛同路 第二天,東風卡車拉著三四十人和若干貨物出發了。中途居然還上來兩頭大黑氂牛與我們同路,它們很不安分,總想把頭伸到卡車外面去咬路兩旁大朵的杜鵑花。 車沿著一條美麗的河流前行,江邊怪石嶙峋,江水清澈見底,可看到游弋的群魚,遠處是藍天、雪山、草場,如同到了世外桃源。為了看風景,我一路都在卡車上迎風而立,被拋上拋下、左右亂甩,後來乾脆用攝影包的背帶把自己捆在卡車的橫桿上。這一招果然非常有效,避免了被拋出車廂的危險,但是腰卻被勒得生疼。藏人永遠是快樂的,他們唱著悠揚的歌,每次大的顛簸,都開心地大笑,如同遊戲一般。在經過5個小時的折磨後,到達了瓊果傑鄉。 ■到達昔日的福田妙地——  瓊果傑 早上從海拔3000多米的加查鄉出發時,還是艷陽高照,到了4500米的瓊果傑鄉時,卻居然雨雪紛飛。還有幾天就是藏曆四月十五的“薩葛達瓦節” 了,這裡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物資交流會。草原上搭滿了大大小小各式帳篷,非常熱鬧。 這裡不僅是通往神湖的必經之路,還因瓊果傑寺而著名。人們認為瓊果傑地呈八瓣蓮花之形,天現如意發輪之象,是福田妙地。據說此處的草原曾盛開13種吉祥花朵。 從這裡到“神湖”要步行5個小時。 ■徒步10個小時 第二天清晨,我輕裝上路,僅帶一架NikonFM2相機、一瓶水和一張大餅。一路上同行的人很多,都是去挖蟲草的藏民。 行走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是非常吃力的,況且一路都在上坡,海拔不斷升高。在體力嚴重透支的情況下,我頭痛欲裂,仿佛有一根鋼針在一下一下觸動太陽穴,甚至第一次聽到了自己心臟的狂跳聲,那“咚、咚”聲直捶耳膜。 四個多小時後,走到了雪線,抬頭可以看到經幡舞動的山頂。這裡已是海拔5200米,天空飄起了漫天大雪。 終於到達了山頂,這裡是觀湖的極佳之地,四周被雄偉連綿的雪山所環繞,俯瞰雪山另一面的拉姆拉措,湖水在陰天下呈鉛灰色,透出某種神秘氣息。班禪觀湖曾坐過的觀景台上掛滿了經幡和畫滿神符的小紙片,在這冰雪覆蓋的白色世界中,是一抹亮麗的色彩。 幾乎是躺著下山的。陡峭的坡壁大概有75度,只能屁股坐在雪上,雙手撐地,一步一步往下挪,樣子很是狼狽。人走得已經麻木了,只知道一前一後地挪動兩條木頭棍兒似的雙腿。一座不知名的雪山一直在我們歸途的正前方,這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雪山,它遠看如同一座孤零零的“金字塔”,山頂積雪,越往下雪越稀疏,在山腰上就呈流蘇狀了。此時天空已經放晴,炫耀一方西藏的藍天,做了“金字塔”的背景,把它襯托得格外純潔與壯觀。 ■大雪中踏上歸程 第二天清晨,大雪紛飛,挖蟲草人的小帳篷被厚厚白雪覆蓋,如同童話中的小雪屋。我在冰雪中踏上了一天中唯一一輛返回加查的東風卡車,今天正是藏曆四月十五,藏族傳統的“薩葛達瓦節”,瓊果傑寺的喇嘛在寺廟頂上吹響了法號,低沉的號聲似乎在為我們送行。 車上已經有30多人,我挑了最靠近駕駛室的位置站著,同來時一樣,把自己捆在欄桿上。經過四個小時的顛簸後,回到了加查鄉。次仁羅布的老媽媽拉著我的手問長問短,可我一句也聽不懂,甚至已經分不清她是在說“瓊果傑”還是在說“青稞酒”。再加一路上被顛得頭昏腦脹,只能對著她傻笑…… 從次仁家羊圈裡開出那輛小皮卡,坐上,仿佛到了天堂。 在加查縣城搭車很順利,一路向拉薩狂奔。午夜12點時分,已近拉薩郊外。節日轉經的人潮依然洶湧,天空一輪皎潔的月亮,透徹的美直撼人心。遙望拉薩上方的天空,是那種神秘的紫紅色。 ■文並攝/何亦紅 ■遊俠提示 1.從拉薩沒有直接到加查縣的車,要在澤當縣城轉車。 2.長途客車到加查縣城戛然而止,只能搭便車到瓊果傑。每年5月份是當地藏民挖蟲草的季節,到瓊果傑的卡車很多,是去神湖的大好時機。 3.從瓊果傑到神湖是山路,沒有車輛通行,只能徒步或騎馬前往,單程需5小時左右。在瓊果傑鄉可找到馬匹和嚮導。 4.從觀湖的山頂到湖邊還需一天的時間,如不去湖邊可原路返回。 5.瓊果傑鄉海拔4500米,觀湖的山頂海拔5200米,容易有高原反應的人慎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