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營養學

現代營養學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一)

內容簡介

現代營養學

本書於1953年首版,當時距最後一個被發現的維生素,也就是維生素B12,被成功分離僅僅數年。第4版由Dr.Mark Hegstead主編,在1976年出版,包括53章;而我們當前的版本則為70章,體現了營養科學的研究領域廣闊和跨學科的特點。 作為本書的合作編者實乃莫大的榮幸,但也擔負著艱巨任務。營養學研究的重點發生了轉移,已經不再僅限於探討營養缺乏病時營養素攝入不足的作用,往往同時還要考慮營養對慢性疾病預防的作用,以及營養過剩所帶來的後果。本版中大部分章節都是以對未來研究方向的討論作為結束語,包括一些研究需要,以鼓勵和幫助讀者準備未來幾年的發展。 本書在營養學領域的廣泛套用,使得我們作為編者的使命面臨極大的挑戰。這本書過去一直擁有難以置信的廣大讀者群,包括營養學、公共衛生學、臨床醫學以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本科生、本科畢業生和研究生;營養師、醫師和其他衛生專業人員;以及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部門的研究人員。本書的讀者分布廣泛,從食品研究人員、工程師到決策者、管理者和廣大公眾。本書能成為世界各地的教室、圖書館、實驗室、診所和辦公室里的標準教材和權威參考資料。

目錄

Ⅰ 系統生物學

第1章 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物組學和系統生物學方法與營養

Ⅱ能量生理學

第2章 體成分分析的啟示

第3章 運動

第4章 能量代謝

Ⅲ 能量和宏量營養素

第5章 蛋白質與胺基酸

第6章 碳水化合物

第7章 營養素與基因表達

第8章 膳食纖維

第9章 脂質的吸收與轉運

第10章 脂類的細胞內代謝

第11章 乙醇:對健康和營養的影響

Ⅳ 脂溶性維生素及其相關營養素

第12章 維生素A

第13章 類胡蘿蔔素

第14章 維生素D

第15章 維生素E

第16章 維生素K

Ⅴ 水溶性維生素及其相關營養素

第17章 維生素C

第18章 硫胺素

第19章 核黃素

第20章 煙酸

第21章 維生素B6

第22章 葉酸

第23章 維生素B12

第24章 生物素

第25章 泛酸

第26章 肉鹼

第27章 膽鹼和腦發育

第28章 膳食黃酮

Ⅵ 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第29章 鈣

第30章 磷

第31章 鎂

第32章 電解質:鈉、氯、鉀

第33章 人類水和電解質平衡

第34章 鐵

第35章 鋅

第36章 銅

第37章 碘和碘缺乏病

第38章 硒

第39章 鉻

第40章 硼、錳、鉬和其他微量元素

Ⅶ 營養和生命周期

第41章 妊娠和哺乳

第42章 嬰兒營養

第43章 青春期

第44章 衰老與營養

Ⅷ 營養和免疫

第45章 免疫應答的營養素調節:以維生素E為例

第46章 免疫功能的營養調節和傳染病

第47章 食物過敏

Ⅸ 營養和慢性病

第48章 肥胖的健康影響

第49章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第50章 糖尿病

第51章 骨質疏鬆症

第52章 癌症

第53章 胃腸道疾病

第54章 腎臟疾病

第55章 肝臟疾病

第56章 高血壓

Ⅹ 膳食、食物和營養

第57章 食物成分

第58章 膳食攝入量的評估

第59章 味道和食物的選擇

第60章 能量攝入、肥胖症和膳食行為

第61章 改變膳食和運動行為的策略

第62章 美國的營養監測

第63章 美國的膳食標準

第64章 國際膳食標準:FAO和WHO

Ⅺ 公共衛生和國際營養

第65章 發展中國家膳食相關慢性疾病的突發事件

第66章 食品不安全、飢餓和營養不良

第67章 複雜危機環境中的公共營養

Ⅻ新出現的問題

第68章 食源性疾病與食品安全

第69章 食品生物技術

第70章 食物和補充劑中促進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質

索引

圖書信息(二)

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部分以最新的觀點介紹了營養學基礎部分;第二部分介紹人體營養與疾病的關係;第三部分為國際營養學現狀,對開發中國家與飲食相關的慢性疾病狀況、食物短缺、飢餓和營養不良等情況作了分析和評價。

目錄

第1篇 能量生理學

第1章 能量代謝 Sai Krupa Das 和 Susan B? Roberts

參考文獻

第2章 體成分 Susan A?Jebb 和Andrew M?Prentice

參考文獻

第3章 運動 William J? Evans

參考文獻

第4章 能量攝入的調節:肥胖的影響因素 Elizabeth A?Bell和Barbara J?Rolls

參考文獻

第2篇 宏量營養素

第5章 蛋白質與胺基酸 Vernon R?Young

參考文獻

第6章 碳水化合物 Jim Mann

參考文獻

第7章 碳水化合物和基因表達 Howard C?Towle

參考文獻

第8章 膳食纖維 Daniel D? Gallaher和BarbaraOLDSSchneeman

參考文獻

第9章 脂質:吸收和轉運 Alice H?Lichtenstein和Peter J? H? Jones

參考文獻

第10章 脂質:細胞代謝 Peter J? H? Jones和Andrea A? Papamandjaris

參考文獻

第11章 水和電解質平衡:對熱環境中體溫調節和運動的影響Michael N?Sawka和Scott J? Montain

參考文獻

第3篇 脂溶性維生素

第12章 維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 Noel W?Solomons

參考文獻

第13章 維生素D Anthony W? Norman

參考文獻

第14章 維生素E William A?Pryor

參考文獻

第15章 維生素K Guylaine Ferland

參考文獻

第4篇 水溶性維生素

第16章 維生素C Garol S? Johnston

參考文獻

第17章 硫胺素(維生素B?1) C?J?Bates

參考文獻

第18章 核黃素(維生素B?2) Richard S? Rivlin

參考文獻

第19章 煙酸 Robert A? Jacob

參考文獻

第20章 維生素B?6 Donald B? McCormick

參考文獻

第21章 葉酸 Lynn B? Bailey, Susan Moyers和Jesse F? Gregory III

參考文獻

第22章 維生素B?12 Sally P? Stabler

參考文獻

第23章 生物素 Janos Zempleni

參考文獻

第24章 泛酸 Joshua W?Miller,Lisa M?Rogers和Robert B? Rucker

參考文獻

第25章 膽鹼和肉鹼 Timothy A?Garrow

參考文獻

第5篇 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第26章 鈣 Connie M? Weaver

參考文獻

第27章 磷 John J? B? Anderson, Mary Lee Sell, Sanford C?Garner和 Mona S? Calvo

參考文獻

第28章 鎂 James C? Fleet和Kevin D? Cashman

參考文獻

第29章 鈉、氯和鉀 Harry G?Preuss

參考文獻

第30章 鐵 Ray Yip384

參考文獻

第31章 鋅 Michael J? Dibley

參考文獻

第32章 碘和碘缺乏病 John B? Stanbury和John T Dunn

參考文獻

第33章 硒 Roger A?SUNDE

參考文獻

第34章 鉻 Barbara J?Stoecker

參考文獻

第35章 銅 Mark L?Failla,Mary Ann Johnson和Joseph R?Prohaska

參考文獻

第36章 硼、錳、鉬和其他微量元素 Forrest H?Nielsen

參考文獻

第6篇 營養與生命周期

第37章 妊娠和哺乳 Lindsay H?Allen

參考文獻

第38章 嬰兒期的營養需要量 William C?Heird

參考文獻

第39章 青春期 Maria R?Mascarenhas,Babette S?Zemel,Andrew M?Tershakovec和Virginia A?Stallings

參考文獻

第40章 衰老 Bruno J? Vellas和Philip J?Garry

參考文獻

第7篇 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

第41章 免疫應答的營養素調節(以維生素E為例)Simin Nikbin Meydani和Sung Nim Han

參考文獻

第42章 食物過敏 Steve L? Taylor和Susan L?Hefle

參考文獻

第43章 胃腸道疾病 Charles Baum,Darran Moxon和Michelle Scott

參考文獻

第44章 營養與肝臟疾病 Craig J?McClain,Daniell B?Hill,Marcelo Kugelmas和Luis Marsano

參考文獻

第45章 乙醇:對健康和營養的影響 Paolo M?Suter

參考文獻

第46章 營養與腎臟疾病 Tahsin Masud 和William E?Mitch

參考文獻

第47章 不斷整合的營養知識:從計算機輔助模型到營養基因組學James L?Hargrove

參考文獻

第8篇 營養與慢性病

第48章 肥胖:一個公共衛生問題 Deborah A?Galuska和Laura Kettel Khan

參考文獻

第49章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Diane L?Tribble和Ronald M?Krauss

參考文獻

第50章 糖尿病 Judith Wylie-Rosett和Frank Vinicor

參考文獻

第51章 骨質疏鬆症 Bess Dawson-Hughes

參考文獻

第52章 營養與癌 Young-In Kim

參考文獻

第9篇 食物、營養、病理生理學

第53章 食物成分 Joanne M? Holden, James M?Harnly和Gary R?Beecher

參考文獻

第54章 膳食攝入量的評價 Wija A?van Staveren和Marga C?Ocké

參考文獻

第55章 美國的營養監測 Ronette R? Briefel

參考文獻

第56章 基於食物的膳食推薦量:可能性與局限性 Ricardo Uauy-Dagach和Eva Hertrampf

參考文獻

第57章 改變膳食和運動行為的策略 Rena R?Wing,Amy Gorin和 Deborah Tate

參考文獻

第10篇 國際營養

第58章 開發中國家與膳食有關的慢性病 Reynaldo Martorell和 Aryeh D?Stein

參考文獻

第59章 免疫功能和傳染病的營養調節 Anuraj H? Shankar

參考文獻

第60章 食物短缺、飢餓和營養不良 David L?Pelletier, Christine M?Olson和Edward A?Frongillo, Jr

參考文獻

第11篇 新出現的問題

第61章 食源性疾病與食品安全 Marguerite A?Neill

參考文獻

第62章 食品生物工程技術:營養上的考慮 Nancy Fogg-Johnson和 Alexander Merolli

參考文獻

第63章 生物工程技術食品的安全評價方法 David A?Neumann

參考文獻

第64章 功能食品 Clare M?Hasler

參考文獻

第65章 人類基因組和營養 Steven D?Clarke

參考文獻

索引

圖書信息(三)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食物的消化吸收生理、基礎營養學、不同人群的營養、各類食物的營養與保健價值、膳食營養與健康、功能性食品和社區營養。本書理論深度適中,簡明實用,重在營養教育。

本書不僅適用於本科、高職高專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也適用於非食品專業的學生作為公共選修課教材,還可作為營養普及用書。

目錄

目錄第一章緒論1一、營養學的基本概念1二、現代營養學的發展4三、國內外的營養狀況5四、中國營養學研究的重點和面臨的問題11思考題12第二章食物的消化吸收生理13第一節食物的消化與吸收13一、食物的消化與消化系統13二、食物的吸收17第二節與食物的消化吸收相關的系統19一、循環系統19二、呼吸系統20三、泌尿系統22四、神經、內分泌系統22思考題24第三章基礎營養25第一節能量25一、能量的來源及能值25二、人體能量消耗的構成26三、人體能量需要量的確定29四、膳食調查29五、能量的參考攝入量(DRIS)及食物來源30第二節碳水化合物31一、碳水化合物的分類31二、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31三、碳水化合物的參考攝入量及食物來源33第三節脂類34一、脂類的生理功能34二、脂肪酸與必需脂肪酸35三、膳食脂肪營養價值評價37四、脂類的參考攝入量及其食物來源38第四節蛋白質與胺基酸38一、蛋白質的生理功能38二、胺基酸和必需胺基酸39三、機體內的氮平衡41四、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值的評價41五、蛋白質缺乏與過量44六、蛋白質的參考攝入量及食物來源45第五節水和礦物質46一、水46二、礦物質47第六節維生素59一、概述59二、脂溶性維生素61三、水溶性維生素68四、其他類維生素物質78思考題81第四章不同人群的營養82第一節孕婦營養82一、孕期營養生理特點82二、孕期的營養需要83三、孕婦的合理膳食84四、孕期營養不良對母體及胎兒的影響85第二節乳母營養86一、泌乳生理87二、乳母營養需要88三、乳母的合理膳食89第三節嬰幼兒營養89一、嬰兒營養90二、幼兒營養91三、嬰幼兒常見營養缺乏病92第四節兒童營養95一、兒童生理特點及營養需要95二、兒童的合理膳食95第五節青春期營養96一、青春期生長發育特點96二、青春期營養需求97三、青春期飲食注意事項98四、大學生營養99第六節中年人營養99一、中年人生理代謝特點100二、中年人的營養需要100三、中年人的飲食原則101第七節老年人營養102一、老年人生理代謝特點103二、老年人的營養需要104三、老年人的飲食原則107第八節運動員的營養108一、運動員的生理特點109二、不同運動類型的營養需要109三、運動員的飲食原則110第九節特殊環境人群的營養111一、高溫環境下人群的營養111二、低溫環境下人群的營養112三、太空人的營養113四、職業性接觸有毒有害物質人群的營養114思考題116第五章各類食物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18第一節概述118第二節穀物類、薯類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19一、穀物類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19二、薯類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26第三節豆類、堅果類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29一、豆類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29二、堅果類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34第四節蔬菜、水果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36一、蔬菜、水果的化學組成與營養特點136二、各種蔬菜、水果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38三、影響蔬菜和水果營養價值的因素151第五節肉類、水產品和蛋類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51一、肉類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51二、水產品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55三、蛋類及蛋製品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61四、影響肉類、水產品和蛋類營養價值的因素162第六節乳和乳製品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62一、乳和乳製品的營養與保健價值163二、影響乳和乳製品營養價值的因素167思考題168第六章膳食營養與健康169第一節營養與免疫功能169一、人體免疫系統169二、營養素與免疫170三、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及生物活性物質173第二節營養與惡性腫瘤174一、食物中的致癌物質174二、膳食營養與癌症175三、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176四、癌症的飲食預防177第三節營養與高血壓178一、營養與原發性高血壓178二、高血壓的飲食防治179三、常見的降壓食品180第四節營養與糖尿病181一、膳食營養與糖尿病181二、糖尿病患者的合理飲食183第五節營養與動脈粥樣硬化184一、膳食營養與動脈粥樣硬化184二、動脈粥樣硬化的飲食防治186三、常見降脂食品187第六節營養與肥胖188一、肥胖的定義及診斷188二、肥胖的根本原因189三、肥胖的危害190四、肥胖的預防和治療191思考題192第七章功能性食品193第一節功能性食品的基本概念193一、功能性食品的定義193二、功能性食品的分類194三、功能性食品在促進健康方面的作用195四、功能性食品與醫藥品的區別195五、功能性食品的常用原料195六、功能性食品的理論基礎197七、功能性食品製作工藝197八、功能性食品的檢測與評價197第二節 功能性食品發展概況197第三節中國功能性食品的展望200一、大力開發第三代功能性食品200二、加強高新技術在功能性食品生產中的套用200三、開展多學科的基礎研究與創新性產品的開發200四、產品向多元化方向發展201五、重視對功能性食品基礎原料的研究201六、實施名牌戰略201思考題201第八章社區營養202第一節營養監測與營養政策203一、營養監測與營養調查203二、營養政策207第二節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制定與套用210一 、中國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制定211二、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基本概念211三、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套用212第三節食品強化214一、食品強化214二、食品強化的原則215三、強化食品的種類216四、常用的強化劑216第四節膳食指南與膳食寶塔216一、膳食指南216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24思考題228附錄一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229附錄二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畫236附錄三學生午餐營養供給量標準243附表1中國居民體重代表值247附表2中國居民膳食能量推薦攝入量(RNI)247附表3中國居民膳食蛋白質推薦攝入量(RNI)248附表4中國居民膳食脂肪適宜攝入量(AI)248附表5中國居民膳食常量和微量元素推薦攝入量(RNI)或適宜攝入量(AI)249附表6中國居民膳食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推薦攝入量(RNI)或適宜攝入量(AI)250附表7中國居民某些微量營養素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251參考文獻25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