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香洲區九洲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九洲國小

香洲區九洲國小位於珠海市九洲大道東1108號,東臨浪漫而美麗的海濱泳場,南靠繁忙而現代化的九洲港,繁華中顯寧靜,寧靜中現幽雅,具有良好的育人環境。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學校的前身為村辦洲仔國小,創辦於1968年,1986年轉為公辦學校,1993年選現址新建校易為現名。2000年6月,學校被評為市一級學校。

九洲國小衛星圖片九洲國小衛星圖片

學校規模

九洲國小占地面積10886平方米,建築面積7347平方米。教學區、辦公區、運動區規劃布局合理,有24間普通課室和25間教輔室,比例

大門大門

為1:1.04,擁有標準的200米環形塑膠跑道運動場,300平方米的風雨操場,200平方米的室內桌球室,獨立標準的籃球場,花園式的植物園等專用場地,教育教學設施齊全,校園環境優美。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2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221人,在編教職工60人,教師隊伍年輕,平均年齡35歲,教師學歷全部達標,其中本科學歷26人,國小高級教師34人。學校設校長1人,副校長3人,正副教導主任3人,正副辦公室主任2人,德育處1人,大隊輔導員1人。學校領導班子結構合理,充滿朝氣。

辦學理念

九洲國小以“學會做人為基礎,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突出學生個性培養”為辦學理念,堅持實施素質教育。

操場操場

多年來,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在全體師生和廣大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得到了穩步發展,並在英語教育、信息技術教育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學校先後被評為珠海市綠色學校;珠海市優秀家長學校;珠海市科技教育先進單位;珠海市廠務公開先進單位;香洲區德育工作先進單位;香洲區巾幗文明示範崗;香洲區熱愛兒童先進單位;香洲區扶貧濟困工程先進集體;香洲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香洲區體育業餘訓練點校;全國國小語文發展與創新課題研究先進集體;廣東省優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機構設定機構設定

近幾年來,學校獲區級以上集體獎勵55項,教師個人獲區級以上獎勵136項,學生個人獲區級以上獎勵628項。

領導介紹

校長簡介

陳文強男1969年出生

廣東興寧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

國小高級音樂教師

中國合唱協會會員

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

個人經歷

1987年7月—1989年9月在廣東興寧師範學校任教

1989年9月—1991年7月在廣州星海音樂學院讀書

校長校長

1991年7月—1993年9月在廣東開平職業高級中學任教

1993年9月—2001年3月在珠海市香洲區第七國小任教(曾任大隊輔導員和工會主席)

2001年3月—2002年7月赴廣西東蘭縣隘洞中心國小扶貧支教(掛職副校長)

2002年7月—2004年7月在珠海市香洲區海前國小任校長

2004年7月至今在珠海市香洲區九洲國小任校長

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在職)

副校長簡介

英語教育本科學歷,教育碩士(在職)。

1998-2002年擔任九洲國小副教導主任,2002年至今擔任九洲國小副校長職務。

2000年獲“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稱號,

2000年被評為香洲區英語學科帶頭人,

彭小燕彭小燕

2005年9月-2007年8月被聘任為區英語學科帶頭人。

曾被選派參加廣東省第一期國小英語骨幹教師培訓,曾被評為珠海市先進教師,區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區先進個人、區優秀共產黨員等。

教師介紹

吳玉碧 大隊輔導員大專 學歷 國小語文一級老師

崇茂辦公室副主任中共黨員本科 學歷國小信息技術一級老師

李俊炎 辦公室副主任中共黨員本科 學歷國小語文高級教師

教師教師

陳潔慧 教導處副主任研究室主任本科 學歷國小語文高級教師

李星德 育處主任工會主席本科 學歷中共黨員國小語文高級教師

陳艷 教導主任大專 學歷國小數學高級老師

唐綿龍 辦公室主任大專 學歷國小體育高級老師

彭小燕,英語教育本科學歷,教育碩士 國小英語高級老師

陳文強 校長中共黨員本科 學歷 國小音樂高級老師

教育新聞

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

教育部今天在北京召開全國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電視電話會議,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出席會議並講話。會議由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主持,江蘇省教育廳、北京市東城區教委、河南省洛陽市教育局和上海靜安區外國語國小有關負責人在會上作了經驗交流。

郝平指出,近5年來,各地通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7號檔案,形成了全國上下全面重視學校體育和學生體質健康的良好氛圍。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一些地區和學校仍然存在著嚴重的“重智育、輕體育”的現象,沒有按照國家的規定開設體育課程和安排體育活動時間,這些問題必須採取措施進一步解決。

郝平要求,新學年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最主要任務就是認真貫徹落實《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定》:

一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抓緊研究落實《規定》的實施細則。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國小校要將組織開展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情況作為年度考核重要指標,並與業績考評、評先評優直接掛鈎。

二是中國小校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畫,認真組織開展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要把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作為學校日常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教學計畫,列入學校課表,形成嚴格制度,認真組織實施。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校長是第一責任人,但也需要學校各部門齊抓共管。班主任教師要組織、督促班級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體育教師在上好體育課的同時,要對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進行科學設計和專業指導,結合實際積極開發特色鮮明的體育項目。

三是要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地(市)、縣(市)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國小校要向社會主動公布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工作方案、基本要求和監督電話,自覺接受社會、媒體和家長的監督。學校要充分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大力宣傳和普及科學的教育觀、人才觀、健康觀,大力宣傳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重要意義,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點

2011年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要求,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穩步實施國家教育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加快教育改革發展,加強重點領域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90周年。

一、加強和改善對教育的巨觀指導,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1.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紮實推進教育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調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創先爭優的內在動力。落實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配合有關部門研究制定黨委領導下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擴大中國小和中等職業學校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加強民辦學校黨建工作。深入開展紀念建黨90周年主題教育活動,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中國小德育工作。修訂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高校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方案。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認真做好重點教材編寫、推廣使用和教師培訓工作,深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加強在優秀青年教師、優秀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制定教育系統幹部培訓“十二五”規劃,加強和改進幹部教育培訓。加強高校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完善對高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辦法。做好直屬高校和直屬單位巡視工作,重視巡視成果運用。落實新修訂的《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健全紀檢監察、組織人事、審計部門溝通協調的檢查考核和監督機制,完善體現教育系統特點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2.做好各類教育規劃編制工作。編制好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積極參與國家重大專項規劃編制。指導部直屬高校和各地科學編制“十二五”時期教育事業規劃。完善教育規劃綱要體系,發布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和民辦教育等7個分領域規劃。指導做好各地高校設定規劃和部直屬高校基本建設規劃。進一步完善各級各類學校建設標準。

3.全面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主動接受和配合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教育的執法檢查。制定國家教育立法工作及教育規章10年工作方案。推動《教育督導條例》儘快發布實施。配合做好《考試法》立法工作。完成《職業教育法》和《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草案起草工作。啟動學前教育、親職教育等立法項目。開展《校園安全條例》起草調研。加強教育行政執法,依法查處教育違法違規行為。總結交流教育系統“五五”普法經驗,全面實施“六五”普法規劃。

4.加快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全面部署教育信息化建設。發布實施教育信息化規劃。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及管理體制、組織體系及建設運行機制。啟動建設國家優質教育資源中心。大力提高教育管理與公共服務的信息化水平,建設統一的教育公共服務網路平台。以視頻公開課為突破口,探索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新模式和新機制。繼續做好中國小校舍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和套用工作。做好教育系統網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5.動員全社會支持教育改革發展。完善部部合作和部省(區、市)合作機制,加強溝通聯繫、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深入推進科學民主決策,充分發揮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及諮詢委員作用,完善和拓寬教育改革發展建言獻策平台和民眾利益表達渠道。制定加強和改進教育政策建設的意見。完善規範性檔案制定和發布程式。積極推進公眾參與、專家諮詢、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核、集體討論決定等制度。探索建立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評估制度。深化教育政務公開。全面推進高校和中國小信息公開。開發社會教育資源,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教育新聞宣傳,積極引導全社會更新教育觀、成才觀和用人觀,為教育改革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二、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建設,實施國家重大教育發展項目

6.加快發展學前教育。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啟動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加強對各地實施三年行動計畫的指導和督查,及時總結、交流各地成功經驗,努力解決“入園難”問題。實施推進農村學前教育項目,支持中西部地區鄉村幼稚園建設,配備必要的教玩具、圖書等教育教學設定。多種形式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大力發展公辦幼稚園,鼓勵社會力量辦園。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稚園工作規程》,加強對幼稚園保教工作的指導和管理。

7.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按照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的要求,指導各地根據城鎮化進程、新農村建設和人口流動情況,統籌規劃學校布局。繼續辦好必要的教學點。進一步完善學校辦學基本標準,分省推進縣域內教育均衡發展。深入推進中西部農村國中校舍改造和全國校舍安全工程。加快薄弱學校改造,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發展差距。

8.加快推進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三年行動計畫。分類指導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圍繞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推進中職和高職協調發展和銜接試點。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課程銜接體系。繼續實施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計畫和優質特色學校建設計畫。啟動新一輪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全面加強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深入推進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畫。制訂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設定標準、教學指導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繼續推進課程改革和教材創新,著力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完善行業指導、企業參與機制。辦好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加強農業類學校和專業的建設。健全覆蓋縣、鄉、村的職業教育培訓網路,廣泛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外出務工技能培訓。

9.引導高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完成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目標的分年度招生任務,招生計畫增量重點用於緊缺人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人才,以及中西部和民族地區人才培養。繼續擴大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畫。加大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的工作力度。啟動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畫。調整最佳化研究生招生結構,大幅增加專業學位招生比例,新增碩士生招生計畫原則上全部用於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招生。博士生招生向對國民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基礎研究領域或重大科技專項傾斜。發布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與《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最佳化專業結構。加強套用型人才、複合型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積極推進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實驗計畫,擴大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範圍,啟動實施卓越醫生與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加強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教育和農科教合作培養農林人才。加強和改進教育教學評估工作,啟動實施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評估工作。深入推進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加強重點專業和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全面實施研究生創新計畫。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試點,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進一步完善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培養博士生的長效機制。辦好清華大學100周年校慶,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步伐。抓好新一輪“985工程”建設與改革,建設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深入實施“211工程”和“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加強高校重點科研基地和創新平台建設。積極推動高校承擔各類科研任務。加快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和創新團隊建設。推動高校創新科研組織模式,大力開展有組織科研,積極推進高校基礎研究改革試點,加強產學研用結合。啟動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建設。進行新一輪高校學科創新引智工作。加強國防科研,組織實施“十二五”裝備預研教育部支撐計畫項目。加強戰略研究,完善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科研評價機制,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深入實施“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實施新一輪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畫,著力提高咨政育人和文化傳播水平。

10.積極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推進繼續教育國家制度建設。加快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啟動開放大學建設試點。推進自學考試綜合改革。廣泛開展社區教育,促進全民終身學習。穩步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加快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和學習資源中心建設。加強繼續教育示範基地建設。深入開展繼續教育課程認證、學分積累和轉換試點,穩步推進繼續教育綜合改革。

11.推動民族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認真貫徹中央西藏、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全面落實推動西藏和新疆教育跨越式發展政策措施。大力推進學校民族團結教育。研究制定加快邊境地區教育改革發展行動計畫。加強民族地區雙語科研工作,印發加強少數民族雙語教育工作指導意見,深入推進民族地區雙語教學。加強內地民族班建設和管理,舉辦內地新疆中職班。積極探索少數民族高端優秀人才培養新模式。加強和落實教育對口支援。

12.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權利。印發開展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擴大隨班就讀和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規模,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支持中西部地區新建和改建特殊教育學校。研究制定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標準。開展醫教結合改革實驗。推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和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完善特殊教育體系。

13.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做好部屬師範大學首屆免費師範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工作。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畫,推動中西部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到農村學校任教。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制定教師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意見,構建教師教育標準體系。全面實施中國小教師“國培計畫”。啟動實施新一輪中國小教師全員培訓。大力加強骨幹教師、農村教師和緊缺學科教師培訓,廣泛開展幼兒教師、民族地區雙語教師和班主任培訓,促進中國小名師隊伍建設。制定中國小校校長專業發展標準,進一步加大校長培訓力度。建立和完善“雙師型”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制度,實施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和校長能力提升計畫。健全職業學校教師實踐和兼職教師聘用政策。全面實施教育人才規劃,實施高素質教育人才培養工程和高校高層次創新人才計畫,推動人才強教、人才強校。制定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深入落實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修訂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表彰獎勵規定。評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和教學名師,大力宣傳模範教師先進事跡。

14.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資助制度。研究制定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政策。落實提高普通高校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和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範圍政策。健全研究生資助政策。積極推進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組織實施好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政策。積極推動各地落實高校學費補償和貸款代償政策。進一步規範助學金髮放行為。

15.認真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完善和落實鼓勵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政策措施,開闢到基層單位就業新渠道。做好選聘畢業生到村任職和應徵入伍預征工作,落實科研項目吸納畢業生就業規劃。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和指導力度,加強創業實習基地和孵化基地建設。全面開展畢業生就業優質服務年活動,重點加強就業困難畢業生幫扶和援助,提升指導服務水平。

三、深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認真組織開展教育改革試點

16.統籌推進國家教育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和推進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任務,加快構建有利於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指導各地各校科學制定和完善試點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改革目標、進度安排和配套政策。加強對教育改革的督促檢查和宣傳引導,及時總結、交流和推廣改革實踐的成功經驗,確保改革協調有序深入推進。

17.加快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教材、教學方式和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注重引導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實踐創新能力。發布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全面啟動教材修訂工作。研究制定基礎教育學科學業質量標準。切實做好中國小教材建設、使用跟蹤和質量監控。落實率先實現小學生減負的要求,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制定普通高中學生髮展指導綱要,開展普通高中改革試點,促進多樣化發展。深入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大力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全面推進體育、藝術2+1項目,保證每天一小時的校園體育活動。舉辦好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全國第11屆中學生運動會。分類指導城鄉中小學生營養改善。加強學生視力保護。加強美育工作,深入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組織好第3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工作,在全國高校組織開展“黨在我心中”歌詠活動。做好學校國防教育。發布《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加強語言政策研究和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建設,紮實推進中華經典誦讀行動,全面加強規範漢字書寫教育。全面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深入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18.深入推進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提高農村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公共教育資源。積極推行縣域內校長與教師交流制度,實行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國中的辦法。深化和完善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兩為主”政策,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19.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體制改革。強化政府統籌責任,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體制機制,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加快完善職業教育辦學機制,繼續開展教育與行業對話,出台推進和鼓勵校企合作的國家制度。加強職業學校學生實習責任保險制度建設。紮實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和頂崗實習。啟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推進地市級高等職業學院綜合改革試點。加強“三教統籌”,建立涉農部門參與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工作機制,促進農科教結合。支持東西部中等職業學校合作辦學、聯合招生,扶持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完善支持職業教育發展政策體系,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

20.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按照政校分開、管辦分離的要求,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學校的關係,加快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發布《高等學校章程制定辦法》,保障高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健全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式,依法落實黨委和校長職權。開展基層學術組織形式及其運行機制改革試點,健全學術委員會制度,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推行高校總會計師制度,促進財務管理專業化。加強和改善對學校食堂的管理,深入推進高校後勤改革。

21.深入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制定《關於進一步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深入推進辦學體制改革。研究制定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創新民辦教育發展體制機制。清理並糾正各類歧視民辦教育政策,改善民辦教育發展環境。做好獨立學院過渡期工作,推動獨立學院規範辦學。

22.積極穩妥推進高考改革。成立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研究制定考試改革方案,指導高考改革試點。按照不同類型人才培養要求,開展普通本科和高等職業教育分類入學考試試點。深化高考內容與方式改革,加強國家考試題庫建設,著重考查綜合素質和能力。加強自主選拔錄取管理。深化研究生招生考試改革,探索建立有利於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機制和辦法。加大建設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點力度,確保招生考試安全。

23.深化擴大教育對外開放。鞏固雙邊、多邊教育磋商機制,拓展區域合作平台,深化人文交流。成立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領導小組和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專家評議委員會,多種形式推進中外合作辦學,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建立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機制。全面實施《留學中國計畫》。擴大政府來華獎學金規模,設立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做好外籍教師管理制度調研工作。制定漢語國際教育發展規劃。完善孔子學院發展機制,抓好教師選派、志願者招聘、教材推廣和常規管理,建立有利於孔子學院健康發展的質量評估體系。擴大公派出國留學規模,試行以科研項目和課題研究為依託的選拔和管理新辦法,提高國家公派留學質量效益。落實大中國小校長及骨幹教師海外培訓年度計畫。繼續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合作。深化與港澳台地區教育交流與合作,支持內地高校與港澳台教育機構合作辦學。

24.深化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國標、省考、縣聘、校用的教師職業準入和管理制度。開展資格考試改革試點,發布中國小教師資格考試標準和考試大綱。試行5年一周期的教師資格定期登記制度。開展農村教師特殊崗位津貼改革試點。擴大中國小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加強編制管理,開展幼稚園教師配備標準和中等職業學校編制標準調研。深化職員制度改革,指導直屬高校做好實施績效工資工作。指導和推動地方高校建立和完善崗位設定管理制度。

25.落實增加教育投入的各項政策措施。主動配合有關部門依法落實增加教育投入的各項政策。加強和改進教育經費統計公告制度,完善推動地方政府落實教育投入法定增長激勵機制。建設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完善預算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和資源配置機制。研究設立高等教育撥款諮詢委員會。指導各地制定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標準。發揮教育資金監管中心作用,加強重大項目建設及經費使用的監管,確保經費使用規範安全有效。

26.加強省級政府對教育的統籌。按照統籌有力、權責明確的要求,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明確和落實省級政府對區域內各級各類教育的統籌職責。全面推進省級政府教育統籌綜合改革試點。支持各地結合本地區實際,根據教育規劃綱要要求,開展教育改革試驗。繼續推進與地方政府、行業部門共建高校,拓展共建內涵,深化社會合作。鼓勵建立區域教育協作和聯動發展機制。

四、切實轉變工作職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

27.大力加強政風建設。全面落實《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直屬機關黨的建設的意見》,紮實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大力推進直屬機關創先爭優活動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更加關注教育重點難點問題,科學研判教育改革發展趨勢。進一步精簡會議檔案,大力倡導短、實、新的文風。建立和完善導向正確的幹部考核指標體系,繼續加大競爭性選拔工作力度,有計畫地推動幹部輪崗、交流和掛職鍛鍊。進一步加強幹部培養培訓,服務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和幹部成長。做好離退休幹部工作。支持關心下一代工作。改善幹部學習、工作和生活,加強安全保衛工作,創建和諧文明機關。

28.深入推進行風學風建設。落實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問題10項措施,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努力化解擇校難題。堅決治理中國小教輔材料散濫問題,嚴格規範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制定學前教育收費管理辦法。繼續保持學校收費標準總體穩定。清理高考加分政策和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制定招生信息公開辦法,深入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繼續加強對特殊類型招生的監督。規範學校教學科研行為,加大對學術不端行為懲治力度,建立健全學風建設長效機制。

29.深入推進教育督查督辦。建立健全推動教育規劃綱要貫徹落實的教育督查機構和體制機制,加大對重大政策方針和重要決策部署的督辦力度。完善教育督導制度,指導開展教育督導體制改革試點。繼續做好“兩基”國檢,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健全中等職業教育督導評估機制。制定中國小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辦法。認真做好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與評估工作。完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制定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辦法。推廣建立督學責任區經驗。

30.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深入開展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創建活動。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原則。印發《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繼續加強學校安全管理,完善校園治安防控體系。廣泛開展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預防災害、傳染病、食物中毒以及應急避險和防範違法犯罪活動能力。加強學校安全防範,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深入排查和化解矛盾糾紛,做好信訪工作,依法按政策及時化解師生反映的突出問題。認真做好教育輿情匯集和分析。繼續加強自然災害應急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校園和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淨化育人環境。

廣東中國小名錄(珠海)

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個重要城市,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東與香港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西鄰新會、台山市,北與中山市接壤。珠海是中國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本任務主要盤點珠海中國小名錄。
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廣昌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前山鎮前山中心國小
廣州珠工管理培訓學院珠海分教處
珠海市乘昌機動車駕駛員培訓中心
珠海市香洲區金鼎鎮會同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第三國小
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赤坎初級中學
珠海市斗門區第三中等職業學校
廣東省珠海市技工學
珠海經濟特區恒隆國小
珠海瑞琦現代教育服務中心
乾務鎮東澳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燈三國小
斗門鎮蓮溪鎮中心國小
珠海市平沙鎮第二中學
珠海市香華聯合實驗學校
珠海市斗門區白藤湖初級中學
斗門區五山鎮虎山國小
珠海市財貿學校
珠海市斗門區第四中等職業學校
珠海市斗門區城東中學
珠海市香洲區興華國小
珠海市斗門區教師進修學校
珠海市第六中學
珠海市香洲區海前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金鼎鎮第二國小
斗門鎮大赤坎國小
六鄉鎮八頃國小
珠海市紅旗鎮第二中學
珠海六鄉鎮蝦山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雅景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新沙國小
斗門區井岸鎮新青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昭信國小
珠海市平沙鎮東風國小
斗門區五山鎮網山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前山鎮白石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拱北教育辦公室
珠海市南水鎮高欄國小
斗門區井岸鎮西灣國小
珠海桂山國小
斗門區斗門鎮上洲國小
珠海六鄉鎮辦沖國小
珠海市紅旗三板國小
萬山鎮萬山中心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銀坑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前山鎮南溪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紅灣國小
斗門區白藤湖幸福國小
斗門區五山鎮新村國小
斗門區井岸鎮草朗國小
六鄉鎮鰵魚沙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翠前學校
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東橋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燈一國小
珠海市金海岸海華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新二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桅夾國小
珠海市平沙鎮大虎國小
斗門縣斗門鎮官涌國小
斗門區五山鎮南山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前山鎮界涌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前山鎮長沙國小
斗門區六鄉鎮沙欄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前山鎮蘭埔國小
斗門區井岸鎮大黃楊國小
斗門縣斗門鎮小赤坎國小
斗門區斗門鎮大濠涌國小
斗門區橫山中學
斗門區井岸鎮雞咀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立才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東和國小
斗門區上橫鎮廣豐國小
珠海市紅旗華僑農場軍建國小
白藤湖中心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大托國小
珠海市紅旗華僑農場八一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崇文學校
斗門區斗門鎮南門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前山鎮翠微國小
珠海市紅旗華僑農場礦山國小
斗門區上橫鎮粉洲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育英國小
斗門區井岸鎮小黃場國小
斗門區五山鎮三里國小
斗門區上橫鎮中心國小
斗門區上橫鎮山國小
珠海六鄉鎮月坑國小
珠海六鄉鎮竹銀國小
珠海六鄉鎮竹洲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東圍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北山國小
珠海六鄉南澳國小
珠海東澳國小
斗門區蓮溪鎮中聯國小
斗門區五山鎮荔山國小
斗門區蓮溪鎮蓮江國小
斗門區斗門鎮小濠涌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灣仔鎮中心國小
斗門區蓮溪鎮東風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金鼎鎮下柵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唐家鎮中心國小
珠海六鄉鎮衝口國小
斗門區井岸鎮第一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泗喜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成裕國小
廣東珠海市香洲區夏灣國小
乾務鎮乾西國小
斗門區蓮溪鎮沙灣國小
斗門區五山鎮夏村國小
斗門區斗門鎮八甲景勝學校
斗門區井岸鎮聯廠職工子弟學校
斗門區斗門鎮新鄉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中心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前山鎮造貝國小
斗門區乾務鎮乾北國小
斗門區蓮溪鎮農豐幼稚園
斗門區井岸鎮四新國小
珠海香洲區南廈國小
斗門區井岸鎮西埔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粵華國小
斗門區井岸鎮新堂國小
斗門區井岸鎮第三國小
斗門區斗門鎮下洲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鴻景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拱北國小僑光桃區
斗門區白蕉鎮燈籠國小
珠海市紅旗中心國小
斗門區井岸鎮第二國小
乾務鎮獅群國小
珠海市南水鎮飛沙國小
珠海市平沙鎮前西國小
珠海市平沙鎮平塘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白石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南環國小
斗門區乾務鎮中心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廣生國小
斗門區井岸鎮東風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九洲國小
斗門區白蕉鎮新環國小
乾務鎮大海環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圓明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金鼎鎮東岸國小
斗門區乾務鎮灣口國小
斗門區上橫鎮西郊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第十二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啟明學校
斗門區白蕉鎮東湖國小
乾務鎮石狗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壯林國小
珠海市金海岸職業技術專
珠海市香洲區第五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南屏甄賢學校
珠海市香洲區灣仔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廣東省珠海市工業學校
珠海市斗門區成人中等專業學校
斗門區斗門鎮中心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第六國小
六鄉鎮小托國小
珠海市信息技術培訓中心
珠海市華南財貿培訓學校
珠海市金鼎中學
珠海市平沙鎮第三中學
珠海市拱北中學
珠海市斗門區第二中學
珠海新世紀學校
珠海市香洲區第二國小
斗門區實驗國小
珠海市第三中等職業學校
珠海市香洲區景園國小
珠海市香洲區金鐘國小
廣東省珠海市衛生學校
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學
拱北國小
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初級中學
珠海東方外語實驗學校
珠海市第二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