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為切實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認真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著力組織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偉大實踐的要求,大力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師風,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教育部聯合中央主要媒體和教育媒體,於8月8日啟動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評選活動。

評選與表彰方法

活動組委會根據各省推薦已確定了96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8月8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將刊登候選人名單及簡介,教育部入口網站、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教育新聞網、國視線上網、中國青年網等開闢專題網頁刊登候選人名單及詳細事跡,接受民眾投票,時間為8月8日至8月28日。此次評選活動最終評選出32名提名人選,在此基礎上評出10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其餘22人獲提名獎。教師節期間將對獲獎教師進行表彰。

選票選票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評選活動投票規則
1、報紙投票日期從8月8日0:00至8月21日24:00(以郵寄日郵戳為準);網路投票時間從8月8日0:00至8月28日24:00。
2、投票範圍為主辦單位公布的候選人共96名。
3、無論何種方式每人限投一張選票;每張選票所選候選人不得超過32人,否則視為無效票。
4、報紙投票注意事項:
①選票複印無效。
②參與投票者請在選票中選擇你支持的候選人,然後在你選定的候選人姓名後面的“投票”一欄打“√”。
③填寫完畢後,將選票完整剪下,郵寄至:北京市海淀區文慧園北路10號中國教育報(郵政編碼100082),信封上請註明“楷模評選”字樣。郵資自付。
④所有參與投票者請註明本人姓名、身份證號碼、通訊地址以及郵政編碼。無投票人姓名、身份證號碼選票無效。
5、網路投票注意事項:
①點擊教育部入口網站、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教育新聞網、國視線上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評選活動專題”,進入投票系統,按提示投票。
②每個用戶全程限投32票,對同一候選人限投一票。
③在投票過程中,不顯示候選人得票結果。
④本次網路投票一律免費。
6、本次評選活動堅持民眾自願投票原則,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包辦投票、指定投給特定候選人等弄虛作假行為。

2010年度評選結果

簡況

評選活動於8月8日正式啟動,由31個省區市和新疆建設兵團共推薦96名候選人,在有關報紙和網路上接受公眾投票。截至8月31日活動結束,共有120多萬人參與投票。根據投票結果,評選委員會組織專家進行評選,最終確定了10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和22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獎獲得者。
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榮譽稱號的教師有: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於漪、河南省林州市橫水鎮卸甲平村國小王生英、湖南農業大學石雪暉、四川省平武縣南壩中學任維鼎、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國小附屬幼稚園吳邵萍、湖北省蘄春縣第四中學汪金權北京大學姜伯駒、天津市電子計算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徐英傑、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黃金蓮、西藏自治區仲巴縣仁多鄉完全國小普瓊
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獎的教師有:山東省平度市祝溝鎮沙埠國小丁萬壽、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七中學王建國、重慶市開縣白泉鄉平安希望中心國小群嶺村校王洪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四師一牧場中心國小達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伽師縣英買里鄉中學吐提姑麗依地力斯、山西省介休市綿山鎮興地國小喬志勇陝西省山陽中學仰孝升、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後坪鄉茨壩國小劉恩和、廣東省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中心國小江潤濃吉林大學孫正聿、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張易中學楊秀花、江西省永修縣三溪橋鎮中心國小鄒有雲、安徽省黟縣宏潭鄉毛田國小汪來九、青海省玉樹州職業技術學校陳光明、雲南省勐海縣打洛鎮邊境國小陳自華、廣西大學陳保善、浙江省杭州市工讀學校周文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馬路國小趙翠娟、大連海事大學賈鳳姿、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蒙古族中學高娃、海南省工業學校陶海林、甘肅省文縣橋頭國小蒲雲昌

人物簡介

姜伯駒,漢族,73歲,北京大學數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在不動點領域的成就使他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執教50載,長期堅持在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至今仍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工作再忙,從不耽誤上課,深受學生愛戴。自編講義,支持教改,為北大建設“數學基礎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做出貢獻。甘為人梯,鼓勵創新,為我國培養了許多優秀數學人才。曾獲全國模範教師、高校教學名師獎、北京市人民教師獎等榮譽稱號。
許鐵成漢族,51歲,中共黨員,北京市延慶縣一中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清華大學畢業生,多次謝絕多家單位的高薪聘請,堅持在遠郊區縣任教,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辛勤耕耘,發揮著骨幹作用。在教學中強調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交匯融合,幫助學生養成追求真善美的健全人格。他的課深入淺出,環環緊扣,旁徵博引,深受學生的歡迎。他的事跡登在北京市初二年級《思想品德》課教參中,成為教學案例。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人民教師獎等榮譽稱號。
吳正憲, 女,蒙古族,56歲,民進會員,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國小數學教研室主任,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在40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她將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了深受學生喜愛的數學課堂。創新教師團隊研修機制,出版多本著作,在全國近30個省市講學、報告,在國際教育交流中有較好影響。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北京市人民教師獎等榮譽稱號。
王靜康, 漢族,72歲,中共黨員,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一直承擔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學工作,著力加強團隊建設,在教學科研實踐中,教書育人。所負責的《化工設計》本科生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主持的教改項目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帶領團隊完成了國家級教改項目4項。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天津市特等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董新玉 38歲,中共黨員,天津市大港區第五國小教師,中學高級。21年來紮根農村教育一線,踏踏實實,兢兢業業,教書育人,教學成績突出。學校學生大部分是外地務工人員子女,她一視同仁,關愛幫助,經常家訪,為貧困孩子捐衣捐物,自費購買圖書,人們說:“把孩子交給你,我們放心!”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天津市優秀教師、市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徐英傑, 40歲,中共黨員,天津市電子計算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高級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他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取得突出成績。培養多名學生在全市、全國大賽中獲獎;組織教師研發編寫中職教材,並在全國發行;組建學生創意實踐工作室,培養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得到家長和社會的好評。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首屆職教名師、天津市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郭玉梅, 24歲,中共黨員,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岔河鎮中學一級教師。愛崗敬業、勤奮刻苦、任勞任怨,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因患腦瘤,8年內經歷了51次開顱手術,堅持與病魔抗爭,始終保持樂觀情緒。每次手術後,總是要求重新站上講台,堅守教學崗位。利用雙休日檢查、治療,不願耽誤學生一節課,堅持自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國小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李小任,男,漢族,54歲,中共黨員,河北省沙河市蟬房學區大台國小高級教師。在偏僻的山區國小教學點一乾就是35年,一人承擔6個年級的複式教學任務。既教知識,又教做人,既注重孩子的思想品質教育,又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主動探索多級複式教學經驗,有時為向其他教師請教,要跑5里遠的山路。培養了多名學生到大中專院校學習,為提高山村的文化素質做出了貢獻。曾獲全國優秀教師、河北省優秀園丁等榮譽稱號。
王建國,男,漢族,48歲,中共黨員,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七中學校長,中學高級,特級教師。擔任校長13年,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提倡“尊重學生狀態、尊重學生需求、尊重學生髮展”的理念,為學校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學校曾獲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範校等多項榮譽。本人曾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河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喬志勇,男,漢族,34歲,中共黨員,山西省介休市綿山鎮興地國小高級教師。多年來甘心堅守在山區教育的第一線,服從工作需要,克服家庭困難,任勞任怨,認真負責地完成好教育教學任務。始終堅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的原則,用嚴、真、細、實的標準做好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成績突出。曾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劉志清,女,漢族,41歲,中共黨員,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南關國小高級教師。長期堅持探究式教學方法,創設好的學習情境,教育教學成績突出,被稱為教書育人的“把式”。關心青年教師培養,在學校牽頭建立了“青藍工程”,通過示範、觀摩、研討、訓練與交流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促進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山西省學科帶頭人、山西省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王純林,男,漢族,45歲,民盟盟員,山西省臨汾市第三中學高級教師。二十多年來,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連續10年擔任高三畢業班歷史教學,成績突出。積極承擔班主任工作,堅持用關心、耐心、細心、熱心、誠心教育學生,資助3名貧困生讀完高中,主動放棄到大城市重點中學工作的機會,已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成為本區域內的學科帶頭人。曾獲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教育部“跨世紀園丁工程”國家級中國小骨幹教師、山西省學科帶頭人,山西省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羅遼復,男,漢族,65歲,內蒙古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1958年,北京大學畢業後,為支援邊疆建設到內蒙古大學任教。他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不斷總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編寫教材,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基礎理論課程,深受學生喜愛。從事理論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領域研究,主持、參加國家、自治區科研項目多項,發表論文270多篇。曾獲全國科學大會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高娃,女,蒙古族,40歲,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蒙古族中學高級教師。20年默默奉獻在民族教育戰線上。作為班主任,她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的自覺性。堅持以家訪為家校聯育的主要方式,製作“牧區家校聯育互動”卡,對貧困生、後進生給予更多的關愛,所在班級為盟級先進班集體。積極鑽研業務,教學成績突出。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國小優秀德育課教師等榮譽稱號。
孔維龍,男,蒙古族,44歲,中共黨員,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鎮中心學校校長,中學高級。在農村學校一乾就是20多年。不斷探索“國小課堂管理實驗研究”和“班級管理模式實驗研究”,課堂教學深受好評,主題班隊會教育課被評為自治區優秀班隊會課。特別是擔任校長後,提出學校發展和治學目標與策略,出台教師評價制度,成立教育管理研修班和教師技能培訓班,使學校30多名教師成長為教學能手,3名教師被評為市級學科帶頭人,學校多次受到表彰。本人曾獲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賈鳳姿,女,漢族,54歲,中共黨員,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從教28年來,堅持工作在大學思政課教學第一線,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真學、真信、真踐行,以理論修養影響學生,結合當代大學生特點,創新啟發式、引導式、互動式、案例式等八大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思想與教學藝術的充分結合,她的課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招牌課”。愛生如子,與學生交心,幫學生誠心,被學生稱為“媽媽老師”。曾獲遼寧省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大連市特等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譚秀麗,女,滿族,27歲,中共黨員,遼寧省丹東市寬甸縣大川頭鎮學校教師,中學高級。從教15年來,紮根農村學校,教書育人,幫扶貧困學生,為學生嘔心瀝血,以滿腔的愛教育培養學生。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市、縣三好班級,教學能力強,勇於教學改革,教的課多次獲縣、市優質課,教育教學成績突出。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中國小優秀班主任、遼寧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周紅光,女,漢族,48歲,中共黨員,遼寧省營口市第四高級中學高級教師。在學校承擔智力援藏任務中,她帶藏族班15年,言傳身教,為人師表,關心每一個學生,幫扶特困學生,每年都和學生一起過春節,與藏族學生結下深深的師生情。在教學上認真研究藏族學生的特點,採取切實可行的辦法,使學生成績有明顯的提高,是西藏教育廳評選的全國內地西藏班教育專家,為促進民族團結和為西藏培養合格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曾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國小優秀班主任、遼寧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杜順,男,漢族,46歲,中共黨員,吉林省松原市長嶺縣大興鎮萬福村國小高級教師。身殘志堅,長期在偏遠的鄉村學校任教,在被診斷為骨髓空洞症後,歷經拄單拐、拄雙拐、坐輪椅,仍堅持為學生上課,長期跪在炕上寫教案。刻苦鑽研教育教學,自學大量書籍,創造了嘗試測試法等教學方法,在全鎮得到推廣。十多年來,所得獎金全部用於給學生買書和獎品等,免費為學生輔導,為山區教育作出了貢獻。曾獲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邢立平,男,漢族,46歲,中共黨員,吉林省長春市第四十八中學高級教師。四十八中第一個住宿班有61個來自山區的孩子,他們曾是邢老師原來的學生,邢老師工作調動了,學生也追來了。邢老師成了孩子們的兼職“爸爸”,早起晚睡,管生活、管思想、管學習,及時與家長溝通,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他用真情厚愛溫暖了山里孩子的心,成就了山里孩子的夢想。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中國小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孫正聿,男,漢族,64歲,吉林大學教授。在教學和研究中,有著自己獨特的理念,所講授課程廣受學生歡迎,所撰寫《哲學通論》成為我國高校哲學專業普遍使用的專業教材。提出“苦讀與笨想”的方法,與研究生深入交流,注意在實踐中培養訓練研究生做學問的意識。承擔多項重大課題,以理論創新引領學科建設。傾注心血培育學術團隊和青年人才。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高校教學名師、吉林省勞動模範、吉林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高蓮玉,女,朝鮮族,45歲,中共黨員,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朝鮮族第一中學校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多年來擔任班主任,教學效果好。她深愛學生,注重言傳身教,從不放棄一名學生,對父母不在身邊、有不良習氣的孩子給予特殊關愛,耐心做好幫扶、轉化工作,多次資助家庭困難的孩子。對年輕教師傳、幫、帶。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國小德育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朱有春,女,漢族,70歲,黑龍江省穆稜市河西鄉四興國小高級教師。2003年放棄在城裡工作的機會,和丈夫一起來到大山深處的偏僻教學點,一乾就是八年。學點有四個年級,只有夫妻倆任教,他們採用分班和集中的方法授課,保證不少一門課程,不少上一節課,還把家庭困難和留守孩子帶到家中照顧。積極爭取建設新校舍,改善教學條件,自己湊錢買了電腦,為學生開微機課。曾獲全國模範教師、黑龍江省鄉村教師獎等榮譽稱號。
趙翠娟,女,漢族,61歲,中共黨員,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馬路國小校長,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長期致力於把學校建設成學習型組織的探索與研究,提出“師德應植根於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和充實感”,“學校不僅是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引發學習的地方”。高度重視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在校內組織成立多個教師社團,為教師活躍在教改的前沿、自覺加強師德建設、建設優秀教師隊伍創造條件,推進學校科學發展。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黑龍江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劉京海,男,漢族,60歲,中共黨員,上海市閘北第八中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九、十屆上海市政協委員。在上世紀90年代首創的成功教育研究,有效地轉變了大批學習困難學生。全面提升校本教研水平,促進了教師專業化、多元化發展。首創委託管理農村薄弱學校,促進了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首屆“教育功臣”、上海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陸谷孫,男,漢族,70歲,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從教40多年來,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始終對教學工作認真負責,嚴謹治學、真誠待生。年年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教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先後獲得上海市優秀圖書特等獎、首屆國家圖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著作獎等獎項。曾獲全國勞動模範、上海市勞動模範、高校教學名師獎、全國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 年的教育生涯,無私奉獻、執著探索,不斷從經驗與感悟走向理性與科學,著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立體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獨特的教學風格。注重培養青年教師,做好傳幫帶。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實踐、教學改革等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為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2009中國教育年度新聞人物、上海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吳邵萍,女,漢族,45歲,中共黨員,江蘇省南京市北京東路國小附屬幼稚園園長,中學高級,特級教師。從事幼兒教育工作27年來,愛崗敬業,甘於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把所有的愛全部傾注在幼兒身上。注重青年教師培養,主動做好傳、幫、帶,言傳身教,5年中在各地上示範課100多場,取得了顯著成績。曾獲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宋玉偉,男,漢族,51歲,江蘇省洪澤縣共和中學一級教師。堅守農村講台32年,擔任班主任工作28年。積極探索農村教育教學改革,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質量好。為了幫助學困生、照顧農村留守孩子,他克服家庭困難,使孩子們感受到父母般的關愛。為了農村的孩子,他放棄進城下海的機會。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中國小優秀班主任、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馬景侖,男,漢族,65歲,中共黨員,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熱愛教師職業,教書育人,真情愛生,用愛構建師生心靈的橋樑,讓學生在親切、愉快的教學情境中接受知識和教育,是深受學生愛戴的好老師。長期致力於訓詁學和中國語言學史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2004年患病後,樂觀生活,堅持在病房指導研究生和青年教師。曾獲高校教學名師獎、江蘇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江蘇省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黃孟軻,男,漢族,55歲,浙江省慈谿中學語文教師,特級教師。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愛崗敬業,尊重學生,拒絕高薪家教,靜心於教書育人,認為教育這塊淨土必須靠每一個教師去守護。堅持進行教學改革,功底紮實,把減輕學生負擔作為重要課題,教學質量高。以“精神立人,注重審美,培育思維,發展個性”為核心的大語文教育理念,在語文教學中產生較大影響。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浙江省功勳教師等榮譽稱號。
姜育蘭,女,漢族,52歲,浙江省江山縣淤頭鎮中學一級教師。紮根農村學校教學20餘年,愛崗敬業,注重總結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上嚴要求,生活上細關心,雨天給學生送傘,天寒為住宿生送衣服,學生病重,她果斷抉擇,為貧困家庭的孩子支付生活費。努力用愛的“良方”去教育每個學生。患晚期胃癌,化療一結束就趕到學校要求工作。2008年出現早期轉移,病情加重,她仍一邊治療一邊工作。曾獲全國模範教師、感動浙江十大鄉村教師等榮譽稱號。
周文耀,男,漢族,52歲,中共黨員,浙江省杭州市工讀學校書記、副校長,中學一級教師。從教28年來,他和他的團隊倡導的“愛得深,管得嚴,重疏導,抓反覆,靠科研”的十五字教育方法,在全國工讀教育界得到了普遍套用。對學生不歧視、不放棄,耐心疏導,循循善誘,給受傷的花朵更多的關愛,培育新人。在教學實踐中,他堅持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運用“降低難度,減緩坡度,小步走”的教學法,提高了教學質量。曾獲浙江省農村教師突出貢獻獎等榮譽。
金順姬,女,朝鮮族,43歲,中共黨員,安徽省安慶市第四中學高級教師,中共十六大代表。1992年,她隨軍來到安慶,選擇在郊區中學當教師。她的母語是朝鮮語,很快就突破了語言關,教學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多次獲省市教學大獎,被當地譽為教壇盛開的金達萊。2001年,丈夫在飛行訓練中不幸犧牲,她強忍痛苦,放棄上級組織對其重返故鄉或到大城市工作的安排,依然留在安慶,繼續耕耘在教學第一線。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軍“優秀軍嫂”、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汪來九,男,漢族,59歲,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潭鄉毛田國小高級教師。1971年師範畢業後,一直堅守在偏僻的山區教學點工作,總結摸索出一套適合山區教學的複式教學方法。在39年裡,毛田村民組沒有一個孩子輟學,沒有一個學生留級,學校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為提高毛田村人口素質作出了積極貢獻,贏得了當地村民的高度讚譽。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余恕誠,男,漢族,72歲,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長期從事師範教育,以其敬業精神、奉獻精神感染教育學生,教書育人,受到學生的愛戴和教師的敬佩。教學科研成績突出,與他人合作撰著的李商隱研究系列,先後獲得五項國家級、省部級獎勵,獨立進行的唐詩系列研究,在成果豐碩的唐詩學界獨樹一幟。曾獲高校教學名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安徽省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陳文明,男,漢族,47歲,中共黨員,福建省永定縣湖山中心國小教師,中學高級,特級教師。28年如一日堅持在最邊遠、最偏僻的湖山鄉任教,多次婉拒外地學校的高薪聘請。他愛生如子,愛校如家,在農村艱苦的教學環境下,勇於探索,刻苦鑽研,參加編寫出版了6部書籍,發表教學論文等120餘篇,積極指導、培養青年教師。曾獲全國模範教師、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等榮譽稱號。
黃金蓮,女,漢族,55歲,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中共十七大代表。她堅持爭創一流,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座花園式的學校。在全省率先開展“分類教學實驗”,結合殘疾學生身心特點,既抓好文化基礎課程教學,又注意培養學生個性特長,加強職業技能教育。對殘疾孩子傾盡愛心。學生多次在各類文體藝術競賽中獲獎,畢業生除部分升學外,就業率100%。學校曾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本人獲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工作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鄭捷女,滿族,51歲,中共黨員,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學黨委副書記,中學高級,特級教師。黨的十五大代表、全國十一屆人大代表。從教30年來,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成績顯著。1991年患直腸癌,經歷了與病魔最痛苦的搏鬥,重返教學第一線。積極投身課程改革,注重對學生的養成教育和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摸索創建了班主任專業化培養模式,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鄭捷精神”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傑中國小中青年教師、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等榮譽稱號。
張俐,女,漢族,42歲,中共黨員,江西省南昌市啟音學校(原南昌市聾啞學校)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曾任江西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熱愛學生,愛崗敬業,25年來一直從事聾兒語言訓練、語文教學。擔任班主任19年,聾生入學時七、八歲,自理能力差,她既當老師又當媽媽。為了訓練學生口型、發音,她費盡了心思,吃盡了苦頭。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中國小優秀班主任、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鄒有雲,男,56歲,中共黨員,江西省永修縣三溪橋鎮黃嶺村太陽山教學點教師,國小高級。從1974年至今,他已默默堅守山村教學點36年。一人一校,任教四個年級所有科目,堅持走30里山路到教學點給學生上課,不僅路上要照顧好同行的學生,中午還要為在校吃飯的學生熱飯。為了能讓每個孩子讀上書,經常從微薄的收入中拿出錢幫助貧困學生。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中國小德育先進工作者、“金聖杯”江西十大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
張亢,男,漢族,41歲,民革黨員,江西太陽能科技職業學院董事長,助教。創辦優質職業學院,突出職教特色,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積極服務社會,帶動與促進勞動力就業。汶川地震捐款17萬元,接收災區學生146人,還組織師生為玉樹、雲南災區捐款,為貧困生獎學、助學、免除學費達1500萬元,贏得社會廣泛讚譽和好評。曾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江西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何昆,女,漢族,38歲,中共黨員,山東省濟南市第五中學高級教師。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堅持從小事入手,從大處著眼,立德樹人,德育為先,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尊重信任、平等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建立起新型和諧的師生關係,與家長形成教育合力,所帶班多次被評為“濟南市優秀班集體”。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國小優秀德育工作者、山東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丁萬壽,男,漢族,48歲,中共黨員,山東省平度市祝溝鎮沙埠國小高級教師。堅守山村教育28年,注重因材施教,關愛學生,先後幫扶貧困學生30餘人。為擴建校舍,先後爭取到了3萬餘元的資金,和老師們親自動手,順利完成了擴建校舍任務,改善了教學條件。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中國小德育先進工作者、山東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李麗,女,漢族,42歲,民盟盟員,山東省濰坊市商業學校高級講師。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提倡快樂教學,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探索適合職教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聯繫學生思想實際,注重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協作精神,促使學生管理由被動管理向自我管理轉變。力求德育教育入耳、入腦、入心,切實提高學生素質。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郭國良,男,漢族,45歲,河南省汝州市第一高級中學高級教師。連續擔任班主任23年,雖右腿殘疾,但課餘時間堅持家訪,走過汝州市約90%的自然村,總行程3萬公里。愛生如子,先後資助貧困學生180多人,還將多名留守學生接到家中照顧,支持他們完成學業。寫下教學札記約50萬字,撰寫教育論文近30萬字,先後在農村薄弱學校講示範課200多節。曾獲全國模範教師、河南省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
王生英,女,漢族,53歲,中共黨員,河南省林州市橫水鎮卸甲平村國小高級教師,中共十七大代表。30年如一日,堅守在條件艱苦的農村學校任教。一場暴雨沖毀了學校教室,她把孩子們領到家裡去上課。為擴大教室,把家裡的大豆、小麥等糧食賣了,不顧病殘之軀和丈夫一起挖沙、刨石等。愛生如子,傾盡全力幫助家庭貧困學生求學。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優秀黨員、河南省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孫晨,女,漢族,53歲,中共黨員,河南省鄭州市盲聾啞學校教師,中學高級。為了教好課程,自學了中國手語、聾標、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注重根據聾生和教材改進教學方法,有關課件獲省級一等獎。積極研究聾生的智力發展、心理輔導、創新意識等方面的內容,發表了多篇論文。長期擔任班主任,把每一個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重點對後進學生給予更多關愛,為學生墊款捐物,為學生樹立做事、做人的信心。曾獲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第三屆教育十大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
范獻龍,男,漢族,28歲,湖北省神農架林區下谷坪民族學校副校長。2004年大學畢業後,積極回響“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畫”號召,自願從武漢來到神農架林區學校資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育人方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為了營造“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累計步行四千多公里,走訪了數百戶山村學生家庭,進一步了解了學生,與家長們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倡導建立了“資教生助學獎學金”,還通過媒體和社會的支持,使品學兼優的山村孩子得到扶助。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湖北省優秀‘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等榮譽稱號。
汪金權,男,漢族,47歲,湖北省蘄春縣第四中學高級教師。23年前,從華中師範大學畢業後,放棄在黃岡中學的工作機會,主動申請調到山區學校任教。不斷探索教書育人的新方式、新方法,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快樂學習,指導學生髮表作品百餘篇,他的課深受學生歡迎。先後從微薄的收入中拿出10多萬元,資助200多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無私指導青年教師。曾獲全國優秀教師、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道德模範、湖北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王月娥,女,漢族,44歲,中共黨員,湖北省黃石市王英希望國小教師,中學高級,全國人大第十屆、十一屆代表。20多年來紮根庫區,面對分散在周邊7個小島的20多個孩子,每天搖著船一個個接送他們上學、回家,一人一校承擔國小三個年級的複試教學,既是老師,又當媽媽,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庫區的孩子們,幾次婉拒親屬要她離校外出經商的要求,還用獲獎的獎金為學校買了新船,以便更安全地接送孩子。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石雪暉,女,漢族,61歲,中共黨員,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0多年來,先後承擔“園藝原理與技術”等9門課程的主講任務,積極參加教材編寫和教學基地建設。攻克了歐亞種葡萄在南方高溫、高濕地區高產優質栽培的技術難題,手把手地教會了農民高效無公害生產葡萄的新技術,熱心為“三農”服務,足跡遍及全省50多個縣市,為農民科技致富作出貢獻。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湖南省高校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
黃年春,男,漢族,45歲,湖南省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中學高級。從教29年來,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關愛每一位學生,堅持走訪問題學生家庭,積極幫助貧困學生。2005年,主動申請調到特殊教育學校,對弱智生無微不至的關懷,連家人都嫌棄的孩子,他也不放棄。經努力,為在校殘疾生每人每學期爭取了500元生活補貼。提出了“學生需要什麼教什麼,學生能學會什麼教什麼,學生怎么學會就怎么教”的特殊教育理念,開發了特教德育校本教材《溝通與交往》。曾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鄧先華,男,漢族,47歲,中共黨員,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金洞林場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紮根山區教育29年,多次放棄改行或進城任教的機會,長期擔任班主任,用愛心呵護每一位學生,經常跋山涉水家訪勸學,為貧困生墊付學費3萬多元,所帶班級連年被評為先進班集體。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形成了“以情導學”的教學風格,多次在縣鎮上“示範課”,堅持教學改革,培養20多名青年教師成為教學骨幹。曾獲全國模範教師、湖南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何鏡堂,男,漢族,72歲,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主持設計了以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建築,創造了極大的社會價值。指導創作了一大批優質建築作品,引領了嶺南建築學派的發展。主持建設了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曾獲中國建築界最高榮譽———首屆梁思成建築獎等獎項,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廣東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江潤濃,女,漢族,64歲,中共黨員,廣東省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中心國小高級教師。紮根遠離家鄉的瑤鄉,兢兢業業、教書育人。刻苦鑽研業務,認真研究教材教法,關愛學生,常常走訪家長,營造班級比學習、愛學習的良好氛圍,班級被評為文明班級。組織學生課外學習小組,義務為學生進行學習輔導。在自身經濟非常拮据的情況下,先後幫助28名特困學生解決了入學困難,深受當地民眾和學生們的愛戴。曾獲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鄭俏華,女,漢族,39歲,中共黨員,廣東省佛山市啟聰學校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她對特殊教育信念堅定,一直堅持一線教學。帶領全校教師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取得顯著成效,經培養訓練,該校70多位聾兒回歸普通國小或幼稚園學習,連續3年聽障類中職生升學、就業率近100%。作為市人大代表,積極為佛山的特殊教育出謀劃策,經常組織全省特殊教育學校業務交流。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韋紅革,女,壯族,43歲,中共黨員,廣西柳州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副校長,高級講師。根據職業學校特點,總結出“注重愉快教學,寓教於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滲透政治思想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職業綜合素質”等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並努力實踐,切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個別問題學生,投以真情,敢於管理,耐心細緻,著力做好轉化工作,培養學生自尊、自強、自立精神。突出職教科研特色,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區職教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溫福華,男,瑤族,42歲,中共黨員,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忠良鄉中心校校長,國小高級教師。20多年來,一直紮根在邊遠貧困的大瑤山學校。擔任校長後,面對中心校校點多、分布偏遠、大多數不通車的困難,在全縣率先推行教師聘任制,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用人效益。為解決上學遠的問題,舉辦寄宿制學校,每年爭取資金扶持貧困生和改善辦學條件,在較短的時間裡徹底改變了忠良鄉國小的落後面貌,取得了顯著成績。曾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陳保善,男,壯族,50歲,廣西大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留學澳、美10多年後,積極回響祖國西部大開發的號召,於1999年辭去美國馬里蘭大學的職位,回國任教。言傳身教,嚴謹治學,通過自身的學識和行為對學生進行教育薰陶,兩次被評為“我心目中的好老師”。作為學術帶頭人,先後指導過10位青年教師,組建了高水平的學術團隊,建成了廣西第一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
邢源霞,女,黎族,35歲,海南省樂東縣萬沖鎮中心學校一級教師。紮根農村地區,熱愛教育事業,潛心鑽研教材,積極研討新課標,大膽採用新的教學手段,教學成績突出。用愛心關注、賞識、撫慰學生,挖掘學生潛力、激勵學生信心,關愛每一個學生,耐心細緻地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曾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陶海林,男,漢族,46歲,中共黨員,海南省工業學校講師。從教23年來,始終紮根山區職業教育事業,多次拒絕高薪高職聘請。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成績好。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所帶班級年年被評為“先進班集體”。花費十幾萬元資助了30多名貧困生。義務為企業服務,先後培訓財務人員六千多人次。為保護學生的生命安全,奮不顧身與多名持槍持械來校滋事歹徒搏鬥。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海南省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史海濤,男,漢族,47歲,中共黨員,海南師範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連續15年指導支持學生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多名學生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二等獎等。作為學術帶頭人,編寫兩部特色教材,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40餘項,發表論文102篇,創建“海南省生物多樣性科技館”和“海南省生態環境教育中心”,組建了國內唯一一支專門從事龜鱉動物研究的隊伍。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石元英,女,苗族,54歲,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保全鄉中心校高級教師,現任教於湖南省保靖縣清水坪鎮壩木國小。從教30年,有18年在渝湘交界地區跨省任教。為了孩子們的安全,10多年間,堅持每天背負幼小的孩子或殘疾孩子趟過門前的“四川河”求學,自身落下嚴重病痛。克服家庭經濟困難,長期向貧困學生提供資助。工作責任心強,經常利用休息時間給學生補課,教育教學質量高。曾獲“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被評為“重慶直轄10年建設功臣”。
梁顯政,男,漢族,52歲,致公黨員,重慶市永川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二、三屆重慶市人大代表、重慶市第一屆政協委員。從教30年,長期擔任班主任,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獨立思維能力,教育教學成績突出,深受學生喜愛、家長信賴和同行讚譽。發表上百萬字論文著作,指導10位青年教師在重慶市和全國數學賽課中獲得一等獎。曾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王洪春,女,漢族,52歲,重慶市開縣白泉鄉平安希望中心國小一級教師。堅守山區教育30多年,2006年主動申請到最偏遠、交通不便的群嶺村校任教,用啤酒箱子當床,用破麻袋分隔男女廁所,在屋檐下做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教書育人,成績突出。關愛農村留守孩子,幫撫培養6個留守兒童,自費為學校買掛圖、體育用品。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中國小優秀班主任、重慶市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陸枋,女,漢族,43歲,中共黨員,四川省成都市實驗國小校長、中學高級,特級教師。從教23年來,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工作,教育教學成績突出。任校長後,堅持“教育公平”理念,提出了“優質資源輻射均衡計畫”,充分發揮優質學校的帶動輻射作用,積極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曾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等榮譽稱號。
任維鼎,男,漢族,40歲,中共黨員,四川省平武縣南壩中學一級教師。從教20年來,嚴格要求自己,教書育人,甘於奉獻。"5·12"地震發生時,他冒著生命危險緊急疏散和搶救師生,而顧不上搶救埋在學校廢墟下的女兒。震後,積極投身到災後複課和恢復重建工作中,為恢復重建工作做出了貢獻。為幫助學生重建學習、生活的信心,開設心理講座,召開主題班會等,引導教育學生堅定信念、學會感恩,走出地震的陰霾。曾獲全國模範教師、教育系統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王仕斌,男,漢族,38歲,中共黨員,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第一國小校長、中學高級,特級教師。作為大巴山區一線教師,他自創了“自讀查閱———質疑思考———小組協作———點撥釋疑———師生交流———拓展延伸”的“六步教學法”,形成了“激趣、嘗試、實踐”的獨特教學風格。作為校長,他充分利用本校的優質教育資源,主動與6所城鄉薄弱學校結對幫扶,有力促進了山區教育的均衡發展。曾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劉恩和,男,土家族,59歲,中共黨員,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後坪鄉茨壩國小校長,國小高級教師,中共十六大代表。長期在偏遠山區學校任教。為建設茨壩村小,他發動集資4000元,自籌6000元,堅持每個來回100公里背材料,感動村民共同背運,歷時4個月,穿破5雙膠鞋,一個人背回17噸多建材,行程2000多公里。獲得榮譽後,獎金全部用於學校建設和公益事業,資助學生近500人。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唐莉莉,女,漢族,37歲,中共黨員,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一實驗中學高級教師。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班級管理有特色,學困生轉化工作突出。所帶班級班風、學風良好,教學成績突出。2003年9月至今,堅持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諮詢,談心交流1千餘次,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創辦“校園講壇”,每月安排兩項學術講座,開闊了學生視野,促進了校本研究。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中國小優秀德育課教師等榮譽稱號。
左麗,女,漢族,55歲,中共黨員,貴陽醫學院教授。努力進行教育創新,積極承擔教學任務,在本科生中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先後承擔了35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工作,高質量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本科《醫學免疫學》課程2005年被評為貴州省精品課程。科學研究方面成果突出,曾獲貴州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多個獎項。曾獲全國模範教師、貴州省高校教學名師、貴州省衛生科技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崔運武,男,回族,50歲,民建成員,雲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1993年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主動調到雲南大學工作,積極投身教學與科研,完成國家級教材3部,獲準主持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特色專業。潛心教學,勇於創新,主持建設了省部共建的“公共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和以州市為單位的實驗實踐教學基地,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方式。曾獲高校教學名師獎、雲南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楊國旺,男,漢族,46歲,中共黨員,雲南省祥雲縣第四中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任校長後,帶領全校師生艱苦奮鬥,積極改善辦學條件,狠抓教師隊伍建設,面向全體學生大力推行“三生工程”,即對家庭貧困學生實行救助,對學業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輔轉化,對學業優秀有特長的學生進行促優輔導,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大幅提升,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從鄉村薄弱學校向優質學校的轉變。曾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雲南省優秀教師、雲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陳自華,男,拉祜族,48歲,中共黨員,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打洛鎮邊境國小高級教師。從教24年,堅守艱苦邊遠民族地區教育事業。關愛每一個學生,利用業餘時間深入村寨進行家訪,注重民族團結教育,針對學生的特點不斷摸索適宜少數民族學生的教學法,通過討論、表演、結對幫扶等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不斷拓展教材內容,使教育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曾獲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次仁益西,男,藏族,39歲,西藏林芝地區察隅縣完小高級教師。從教17年來,紮根農村辛勤耕耘,用實際行動為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無私奉獻,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生。熱愛學生,善於學習,精於業務,教學能力強。在孩子們眼中,他是一位集慈祥與嚴格於一身的好老師,在家長心裡,他是一位關心孩子勝過自己生命的人。曾獲西藏自治區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
馮雪紅,女,漢族,28歲,陝西省戶縣紙房學校校長,中學一級教師。紮根貧困山區教育19年,多次放棄可以走出大山的機會,堅守在農村教書育人的崗位上。關愛學生,為了不耽誤路遠的學生上課,親自為學生洗衣、做飯,還堅持照顧班上兩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學生,翻山越嶺動員輟學學生返校,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為學校建設吃大苦、受大累,任勞任怨。創新寄宿制學校管理模式,在西安寄宿制學校中得到推廣。曾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徐德龍,男,漢族,52歲,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長,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1990年謝絕原西德學校和導師多次盛情挽留,回到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任教。紮根西部二十餘載,主持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全身心地致力於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學校管理工作,完成了一批在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的科技成果,創造了數百億的經濟價值,培養了一批高層次、專業化人才。學校建設發展取得了突出成績。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等榮譽稱號。
仰孝升,男,漢族,48歲,陝西省山陽中學副校長,特級教師,第九屆陝西省政協委員。任教28年,紮根山區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多次拒絕高薪聘請,踏踏實實地為山區教育服務。先後資助貧困生和孤兒500餘名,金額達數十萬元,聯繫社會好心人士資助貧困學生金額達十餘萬元,還在學校成立了“貧困生助學金”,讓一大批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耐心教育、轉化學困生、有問題學生近百名。創辦心理諮詢室,細心解答學生心理疑難近千人次。曾獲全國模範教師、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等榮譽稱號。
火霞女,漢族,53歲,甘肅省蘭州市第十一中學教師,特級教師。從教29年,擔任班主任工作23年。刻苦鑽研,積極參與教學改革,教學質量高。注重研究當代中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注重做好問題學生轉化,對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給予特別的關心和幫助,所帶班級多年被評為先進班集體。曾獲甘肅省“園丁獎”等榮譽稱號。
蒲雲昌,男,漢族,50歲,甘肅省文縣橋頭國小高級教師,特級教師。三十三年如一日,為山區教育事業默默奉獻。一直肩負著畢業班的教育教學工作,刻苦學習和鑽研業務,勇於創新,大膽改革,努力實踐,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教學質量高。狠抓學生的養成教育,關愛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給予學生關心、幫助和指導。曾獲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閆桂珍,女,滿族,48歲,中共黨員,甘肅省嘉峪關市酒鋼三中教師,特級教師。紮根西北戈壁25年來,一直奮鬥在教學第一線。秉承“不能讓一個學生掉隊”的信念,常年帶三個班課兼班主任,早來晚走,與學生談心交流,解決學生疑難問題。為讓後面的學生看清黑板,自買30多個小方凳,學生可以就近聽課。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貧困學生100多萬元。注重教育改革,探索了“點撥導學”、“激情感染”等多項語文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曾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甘肅省優秀黨員、甘肅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孔慶菊,女,藏族,38歲,青海省門源縣第二中學一級教師。1993年至今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深入、細緻,結合學科特點,在教學中始終堅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積極開展教研活動,逐漸形成了學生樂於學習、主動參與、勤於動手的教學模式,教育教學成績突出。多次擔任校本培訓工作,承擔示範課,上好優質課,幫助和指導年輕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曾獲全國優秀教師、青海省十傑教師、青海省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
劉秀青,女,蒙古族,40歲,中共黨員,青海省同德縣秀麻鄉鬥合索寄校高級教師。安貧樂教,艱苦奮鬥,為牧區的教育工作辛勤耕耘。教學認真負責、因材施教,教學效果好。因地制宜抓好學校特色和傳統教育,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輟學的學生總是一趟趟地上門說服勸導,足跡踏遍鬥合索的每個角落。還利用各種機會向民眾宣傳黨的政策,關心民眾的疾苦冷暖。曾獲青海省優秀教師、全省十傑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陳光明,男,53歲,藏族,中共黨員,玉樹州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1979年從事教育工作,長期工作在艱苦偏遠的民族地區學校,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成績突出。玉樹地震發生時,他是第一個到達受災最嚴重的學校主校區的校領導,不顧個人安危和腰部的傷痛,及時組織師生挖救被埋學生,沒有工具,只能用手挖、用手刨。他與救援人員共救出9名學生。連續四天,在身體嚴重透支的情況下,帶病堅守在救援一線,與救援隊一起搜救學生。震後,他積極投身復學複課和恢復重建工作中。曾獲青海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張閩娜,女,漢族,54歲,寧夏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從事音樂教育32年,一直教授聲樂、合唱與指揮。注重把課堂教學和藝術實踐有效結合,率領寧夏大學合唱團取得全國“金鐘獎”合唱比賽優秀獎、兩次進入CCTV電視大獎賽合唱比賽決賽。2001年,愛人突患腦淤血癱瘓在床,她克服家庭困難,堅持工作。她的堅忍不拔與奉獻精神深深打動了學生,學生們評價,“最累的人是張老師,最感人的人是張老師”。曾獲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劉銀良,男,漢族,47歲,中共黨員,寧夏吳忠中學高級教師,副校長。從教20多年來,先後擔任15年班主任,關愛每一個學生,細心幫助轉化貧困生和有問題的學生,所帶班級班風正,學習氣氛濃。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一套研究高中物理問題四步法:閱讀理解、進入情景、弄清過程、分析計算。他的課深受學生歡迎,教育教學成績突出,深受學生、家長的好評。曾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
木合亞提·孜亞汗,男,哈薩克族,41歲,新疆福海縣齊乾吉迭鄉寄宿制學校國小一級教師。一直耕耘在邊遠貧困地區教育第一線。擔任班主任15年,學生都是牧區的孩子,缺少照管,他在生活上像父母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照料他們,主動為家庭困難的孩子捐款捐物。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地制宜,自製教具,改革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積極實踐新課程標準,形成了“趣、實、活、新”的教學風格,教學成績突出。曾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吐提姑麗·依地力斯,女,維吾爾族,49歲,中共黨員,新疆伽師縣英買里鄉中學一級教師。用新課程標準統領教學,漢語課獨具特色,帶頭進行教學改革,突破難點,學生的漢語水平不斷提高。與多個青年教師結成對子,經常利用節假日對漢語水平低的教師進行輔導。擔任班主任多年,經常資助家庭貧困的學生,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給予特殊的關愛,“勤和愛”體現了她的工作特色。曾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達芳,女,漢族,54歲,中共黨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四師一牧場中心國小校長,國小高級教師。30多年來,紮根在偏遠艱苦的邊疆國小從教。2001年擔任校長後,針對學校少數民族學生多的現狀,從教學和社會需要出發,率先進行了“雙語”教學試點,即學校以漢語教學為主的同時開設維語教學,並身體力行,親自帶班,全校呈現出師生一起學漢語的場面。雙語教學對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民族團結起到積極作用。還抓住民族團結教育這條主線,定期與周邊學校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兵團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2011年度評選結果

教育部關於公布2011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通知 教人[2011]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弘揚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激勵廣大教師積極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認真履行人民教師崇高使命,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在第27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教育部會同有關中央新聞媒體組織開展了2011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經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部門推薦,社會公眾投票,推選委員會推選,北京市第五幼稚園利穎、貴州省盤縣響水中學左相平、浙江省寧波市達敏學校劉佳芬、江蘇省南通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國小李吉林、遼寧省建平職業教育中心張金波、中南大學金展鵬、上海音樂學院周小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第一中學賀紅岩、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高級中學莫振高、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鍾家村國小桂賢娣等10位教師榮獲2011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榮譽稱號。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集中體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祖國、服務人民,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師德,是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傑出代表。教育部號召教育系統全體教職工以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為榜樣,全面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愛崗敬業、立德樹人,嚴謹篤學、無私奉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二○一一年九月十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