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民歌

珞巴族民歌是將詩歌和一定的曲調組合而成的一種歌唱形式,最有代表性的是“加金”這種民間最古老的曲調,流行於各部落,它是敘述民族來源和遷徙歷史為主要內容。珞巴族是目前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的洛渝地區,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

簡介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的洛渝地區,少數聚居於米林、墨脫、察隅、隆子、朗縣一帶。是目前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居住不同地區的珞巴族,各有不同的自稱和他稱。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隸制。1965年8月正式確認為單一民族。

內容

珞巴族有自已的語言,沒有文字,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珞巴族民歌是將詩歌和一定的曲調組合而成的一種歌唱形式,最有代表性的是“加金”這種民間最古老的曲調,流行於各部落,它是敘述民族來源和遷徙歷史為主要內容。民歌有時政歌、勞動歌 、讚美歌、情歌、葬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和合唱,以對唱為主,合唱次之。另外, 《哭嫁歌》《哭喪歌》 ,還有大量的情歌,常常在傳統的曲調中觸景生情,即興隨編隨唱,出口成歌。一般調子都很簡單低緩,節奏地不嚴格,緩慢莊重,每句一般四個節拍。珞巴族民歌曲調大多音調低緩,形式自由,鏇律不強。除了少數歌曲限於特定場合演唱外,多數曲調也同“加金”一樣,可以即興而歌,添唱新詞,所以歌謠內容極為豐富,從不同的角度刻畫出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