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詩詞欣賞

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先世為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後遷至蒲(今山西省永濟縣),故又是蒲人。盛唐山水田園詩人。少有才名,開元九年中進士,調太樂丞,以罪謫濟州司倉。曾在淇上、嵩山一帶隱居。張九齡執政,開元二十三年擢其為右拾遺,後為監察御史,左補闕,奉使出塞,在涼州河西節度使幕兼判宮。累官至給事中。天寶年間先後在終南山和車輞川隱居。安史亂起,他被叛軍俘獲,送至洛陽,他雖飲藥稱瘖,又寫《凝碧池》詩以悲時事,但終被迫接受偽職。兩京收復後,降為太子中允,復拜給事中,終尚書右丞。他早年曾有進取之心,寫過一些意氣慷慨的詩歌。但思想里消極成分較多,三十歲喪妻後,過著獨身生活,即喜參禪,張九齡罷相後,他政治上灰心,故寄情山水田園和佛教禪理,在輞川別墅過亦官亦隱的生活。晚年更趨消極。他是詩人,又兼畫師,成為南派潑墨山水的宗師。他還精通音樂。這些對他的詩歌創作有積極的影響。
《全唐詩》編其詩四卷(《外編》補一首)。他的詩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描寫山水田園的成就最高。因此他和孟浩然成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合稱“王孟”。他的山水詩呈多種風格,如《漢江臨泛》、《終南山》等詩很渾壯,而《山居秋暝》、《輞川集》、《皇甫岳雲谿雜題》等又清幽淡遠。還有一些邊塞詩,寫出邊塞蒼茫的景色,也很壯觀。其田園詩多表現隱居田園之樂,如《渭川田家》、《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春日田園作》等,靜謐、閒適的情調較深,但也寫出了農村樸素的自然美。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東坡志林》),主要指他的山水田園詩。他抒寫壯懷的《少年行》、《老將行》、《隴西行》等也寫得感情跌宕,姿態橫生。他用五、七言絕句形式寫的送別、鄉思等的抒情詩也頗有情韻,如《渭城曲》、《相思》和“清風明月苦相思”那一首,當時就被樂工配樂歌唱,流傳甚廣。有《王右丞集》,清趙殿成為之箋注。

傳名世篇

山居秋暝
【題解】
此詩為秋日即景詩。先以淡雅清麗的筆調寫晚秋雨後山景,繼由自然風光轉入人事。其寫秋光一反前人強調寥落蕭瑟之感,物以情移,於詩情畫意中寄託詩人高潔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原文】
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觀獵
【題解】
題一作《獵騎》。由詩篇道勁有力的風格看,當為王維早期作品。詩人通過對一位驍勇豪邁、騎藝射技高超的將軍狩獵場面的逼真摹寫,頌詠了崇高武藝、豪氣沖天的盛唐氣概與精神。此詩筆勢矯健,深得控縱張弛之理。
【原文】
風勁角弓鳴,
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
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
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
千里暮雲平。
使至塞上
【題解】
此詩為王維邊塞詩的代表作。開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節度副使崔希逸大勝吐蕃,王維奉唐玄宗之令出塞赴涼州宣慰,居河西節度使幕中。此詩即出塞途中所作。
【原文】
腳踏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鹿柴
【題解】
此詩是王維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之五。輞川,作者別業名。組詩前有序,說明輞川別業周圍有風景點二十處,“與裴迪閒暇,各賦絕句云爾。” 柴,一作“砦”,柵籬。“鹿柴”,別業景點名。詩歌寫空山不見人、唯聞人聲隱約,夕照映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畫出了山林的清遠渺深和詩人雅潔幽獨的心緒。
【原文】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鳥鳴澗
【題解】
此詩為王維因其友皇甫岳的雲溪別墅而寫的組詩《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之一,亦為王維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詩寫春山夜靜,桂子輕落,月鳴鳥飛,時鳴春澗的美好景色。皇甫岳,其人已不可考;鳥鳴澗,或有人認為是雲溪別墅中一處景點之名稱。
【原文】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相思
【題解】
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為借詠紅豆而寄思情之作。紅豆,產於嶺南,大如豌豆,又名相思子,可作飾物以表相思。《本草》有載:“相思子,一名紅豆。”清俞陛雲認為:“紅豆號相思子,故願君採擷,以增其別後感情。猶郭元振詩以同心花見殷勤之意。”(《詩意淺說續編》)
【原文】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
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題解】
此詩題下原注有“時年十七”四個字,是王維十七歲時所寫。其時,他離開家鄉蒲州外出遊歷,客居長安。九月九日,重陽節,習俗舉家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以祛邪益壽。山東,華山以東,指作者家鄉蒲州(今山西永濟市)。詩歌先寫獨處異鄉、孤寂無親,時值重陽,愈增淒清,然後想像故里兄弟,登高暢飲、遍插茱萸,也必將為少我一個而嗟嘆傷感,一如我之思親。
【原文】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題解】
詩題又作《渭城曲》、《陽關曲》、《陽關三疊》。為千載廣傳的送別詩之絕唱。
“元二”,不詳何人,杜甫有《送元二適江左》詩,自注云:“元曾慶孫、吳(即兵家孫武、吳起)舉。”可能就是這位懂得兵法的人。“安西”,安西都護府,府治在龜茲,即今新疆庫車縣地,是唐朝守邊重鎮。天寶六年(747),唐玄宗命高仙芝為安西四鎮節度使,元二也可能曾奉使到高仙芝處。
【原文】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