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集》

《王維集》

本書從王維近四百首詩和數十篇文章中選錄了近二百首詩和三篇文章,按內容略分為幾輯。所依據的版本,主要是清人趙殿成的《王右丞集箋注》和陳鐵民的《王維集校注》。王維雖然不是中國詩歌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但絕對是最重要的詩人之一,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代表。

基本信息

背景介紹

王維(701—761),宇摩詰,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縣),其父始遷居於蒲(今山西永濟縣)。少有才名,開元九年進士,任大樂丞,後滴官濟州。曾在淇上、嵩山一帶隱居,開元二十三年被宰相張九齡提拔為右拾遺。後遷監察御史,奉史出塞,在涼州河酉節度府兼為判官。天寶年間失後在終南山和姻川隱居,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強迫他做官。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篤定奉佛,惟以禪頌為事。後官至尚書右丞。六十一歲時卒。除了詩歌,他在繪畫、音樂、書怯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清人趙殿成曾為王維詩集作箋注。今人陳鐵民在吸收趙注本成早的基礎上有《王維集校注》,中華書局1997年出版,是較好的閱讀版本。

內容精要

《王維集》王維集
以下介紹一些精彩篇章。

《使至塞上》 :這是王維著名的邊塞詩。開元二十五年,王維任監察御史,在赴河酉節度府途中作此詩。詩歌描繪了邊塞遼闊壯麗的景色。

《終南山》終南山在陝西省長安縣南五十里,綿延八百里,為渭水和漢水的分水界。詩中描寫了終南山雄偉壯觀的景色。

《觀獵》 :此詩表現將軍打獵的豪興。

《山居秋瞑》 :詩寫山村傍晚雨後的優美景色。意境清幽,富有畫面感,但泉流、竹喧、蓮動等形成的動感美則是詩歌所特有的。

《渭川田家》 :這首詩寫渭川田家初夏晚歸的情景,以及作者對農村閒逸生活的讚羨。這是隱居者心中筆下詩意的田家生活。

《鳥鳴澗》 :這是《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其—,寫山澗春天月夜的幽美境界。

《送元二使安西》 :這首詩寫送友人酉行時殷勤勸酒的深情。詩歌曾被唐人譜成歌曲,反覆歌唱末句,謂以《陽關三疊》,又叫《渭城曲》。

知名篇章

《王維集》《王維集》
山居秋瞑

空山新後,天氣晚來秋。

松間照,靖泉石上流。

竹喧歸訖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使至塞上

腳踏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竹里館

獨坐幽竺里,彈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泡輕塵,客告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妙語佳句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觀獵》)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勸君更盡一杯酒,酉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送沈子福歸江東》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漢江臨眺》)

名著解讀

《王維集》《王維集》手跡
蘇拭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藍田煙雨圖》)指出了王維詩歌的重要特點是具有很強的畫面感和色彩層次感。由於土維精通繪畫,對於詩的造詣又極高,故而能將詩與畫巧妙而完美地結合起來,創造出“詩中有畫”的美好境界。他的詩歌住住具有畫的構圖。則《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回”兩旬,便是一幅極為洗鍊傳神的寫意畫。整個畫面以簡單的直線和回組成,寥寥幾筆便刻畫出邊塞大漠遼遠壯闊的景色。又如“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也是以落日和孤煙組成,但這一畫面並不以直線和回來構圖,所表現的則是閒適寧靜的意境。土維還善於在動態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詩里表現出極豐富的色彩層次感。如“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日落昏暗,愈顯江湖之白色;潮來鋪天,仿佛天地也瀰漫潮水之青色。上下句的詩眼分別為“白”和“青”,通過兩種顏色的強烈對比,寫出黃昏漲潮時的壯觀景象。但樓夢》中有一段香菱學詩的情節,對土維這幾首詩作了很有趣的解說:“香菱笑道:‘我看他俸上一首,內一聯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回。”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回的:這“直”宇似無理,“回”宇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昔說再找兩個宇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宇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宇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宇才形容得盡,念在嘴裡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宇和“上”宇,難為他怎么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役有人,只有幾棵村,遠遠的幾家人家做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像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另外,土維的詩歌住住具有靜逸明秀的境界,著名的棚川集二十首》便典型地體現出空明境界和寧靜之美。又由於土維很早就歸心於佛怯,精研佛理,因而詩歌很有禪意和憚趣。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終南別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等。讀者如果要深人地領會土維詩歌的內涵與精妙之處,意境與禪趣是兩個重要的切人點。

明代李東陽說:“唐詩,李、杜之外,孟浩然、王摩詰足稱大家。”李東陽雖然將王、孟並舉,但王維在詩歌史上具有更典型的意義和更大的聲譽,是文藝理論中神韻派所推崇的主要作家。陸時雍在《唐詩鏡》的緒論里對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等大家個個責難,只推尊王維、韋應物兩家,甚至直言不諱:“摩估不宜在李、杜下。”而認為李、杜、王三家應當鼎足而立的更不在少數。蘇拭雖然對被認為詩中正宗的李、杜怦價很高,但實際上對王維的詩鳳非常神住。

詩集造詣

《王維集》《王維集》
王維詩現存不滿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與孟浩然並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舊唐書·王維傳》說代宗時王縉編次王維詩400餘篇。又王縉《進王右丞集表》雲編次王維詩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後歸陸心源□宋樓。北京圖書館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詰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據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劉須溪評點《王右丞集》(詩集)6卷,《四部叢刊》據以影印,其中已雜有錢起、盧象、崔興宗等人作品。明人顧起經有《類箋唐王右丞詩集》10卷,附文集4卷,這是現存最早的王維詩注本。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是迄今為止較好的注本。除箋釋全部詩文外,並附評語,對於作者可疑的詩歌加以說明,間有考訂;又收輯有關王維生平和詩畫評論的資料,作為附錄。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於1961年將趙注本重加校訂,排印出版。又鄭振鐸曾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用趙殿成注本等四種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庫》中。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顧起經注本和趙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維年譜。今人陳貽□有《王維生平事跡初探》一文,後附《王維簡要年表》(載《唐詩論叢》)。

詩集內容

《王維集》《王維集》
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託,他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於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於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於對其中體現的閒情逸緻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雪景傳為王維作 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動之作。《隴頭吟》、《老將行》則抒發了將軍有功不賞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一個側面。《夷門歌》歌詠歷史人物的俠義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現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鮮明,筆墨酣暢。這些作品一般認為是王維早期所作。還有一些詩歌,如貶官濟州時所作《濟上四賢詠》以及《寓言》、《不遇詠》和後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趙女彈箜篌》,對於豪門貴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現象表示憤慨,反映了開元、天寶時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陰暗面。《洛陽女兒行》、《西施詠》則以比興手法,寄託了因貴賤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對權貴的諷刺。還有抒寫婦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些贈送親友和描寫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詩,如《送別》“山中相送罷”、《臨高台送黎拾遺》、《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歸江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雜詩》“君自故鄉來”等,千百年來傳誦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當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這些小詩都是五言或七言絕句,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

詩集風格

《王維集》王維繪畫
王維的創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絕造詣最高,同時其他各體也都擅長,這在整個唐代詩壇是頗為突出的。他的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淨秀雅,為明七子所師法。七古《桃源行》、《老將行》、《同崔傅答賢弟》等,形式整飭而氣勢流蕩,堪稱盛唐七古中的佳篇。散文也有佳作。《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與其山水詩的風格相近。

王維集中最不足取的是那些歌功頌德的應制詩、阿諛奉承的唱和詩和直接宣揚佛理的作品。它們的內容多不足道,語言亦多陳詞套語,或是枯燥乏味。但其中也有少數名篇佳句,如“雲里帝城雙風闕,雨中春樹萬人家”(《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氣象高華,體物細緻,亦為人所稱道。王維詩《少年行》插圖選自明代萬曆集雅齋刻本《唐詩七言畫譜》。

評價

《王維集》《王維集》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王維詩在其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史稱其“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本傳)。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杜甫也稱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解悶》十二首之八)。殷璠說:“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嶽英靈集》)唐末司空圖則贊其“趣味澄□,若清□之貫達”(《與王駕評詩書》)。昔人曾譽王維為“詩佛”,並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並提。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遠不能與李、杜相提並論;而在藝術方面,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唐劉長卿、大曆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直到清代,王士□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其詩為宗尚。但這派詩歌,往往陶情風景,缺乏社會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