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詩詞欣賞

簡介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盛唐詩人。開元十五年中進士,補秘書省校書郎,調汜水尉。後以故遭謫嶺南。開元二十八年為江寧縣丞。天寶七載又貶為龍標尉。安史之亂爆發,他返回江寧,被毫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王昌齡與高適岑參常建王維李白孟浩然等皆有交往。其詩含蓄、深婉、渾厚、明快,有“詩家夫子王江寧”的稱號。其七絕與李白齊名,被世人譽為“七絕聖手”。《全唐詩》編其詩四卷,詩一百八十餘首(《全唐詩外編》又補二首)。其詩諸體兼備,但數量最多的是五古和七絕,次為五律、七古和五絕,七律很少。而五古、七絕的成就也更突出。如他最為人稱道的是邊塞詩,名作《塞下曲》四首、《塞上曲》、《少年行》二首、《代扶風主人答》等即屬於五古,《從軍行》七首、《出塞》二首則屬於七絕,筆力雄勁,氣勢飛動。殷璠對他評價頗高,說是“元嘉已還,四百年內,曹、劉、陸、謝風骨頓盡”,而“昌齡克嗣厥跡”,還舉出“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瘢”(《代扶風主人答》)等“驚耳駭目”的句子,認為確是“中興高作”。宮怨、閨情詩也頗佳,如《西宮春怨》、《長信秋詞》、《採蓮曲》、《閨怨》等。寄贈、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送姚司法歸吳》等也都是深情要眇的佳作。

作品

從軍行(其四)
《從軍行》原是中國古代的歌曲類別,屬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樂符解題》中說:“從軍行皆軍旅辛苦之辭。”王昌齡的《從軍行》沿用樂府舊題來表現唐代的邊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絕句聯綴而成的組詩,每首詩分別選取征戌生活的某一場景,來表現征戌者內心的思想感情。這裡選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寫西北邊塞戰士艱苦奮戰的高昂鬥志。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塞(其一)
《出塞》為樂府《橫吹曲》舊題,多寫軍旅征戌。原作二首,此其一。詩人借用樂府舊題,寫下這首鏗鏘有力的詩篇,也正是抒發出征塞外、為國守邊的豪情壯志和內心感慨。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盧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閨怨
此詩是為後人推為閨情之作第一(清人黃生《唐詩摘鈔》)的閨怨詩。詩寫丈夫久戌不歸,妻子因見陌上柳色陡生寂寞悔恨之心。由“不知愁”到知愁,不可知的“封侯”之想,因現實中的寂寞春光而陡然猛省。今日之“悔”,悔的正是昨日之“教”,情感真實深刻。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芙蓉樓送辛漸(其一)
此詩是詩人貶江寧(今南京市)丞期間(約741—749)送好友辛漸赴洛陽所作。原題二首,此為其一。芙蓉樓遺址在唐代潤州(今江蘇鎮江)西北。據說,登此樓可俯瞰長江,遙望楚地。詩寫江樓送別友人之惆悵,表現了詩人冰清玉潔之品格。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