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 (1768~1831)

他說:“小兒初生時,腦未全,囟門軟,目不靈動,耳不知聽,鼻不知聞,舌不言。 至周歲,腦漸生,囟門漸長,耳稍知聽,目精有靈動,鼻微知香臭,舌能言一二字。 至三四歲,腦髓漸滿,囟門長全,耳能聽,目有靈動,鼻知香臭,語言成句。

王清任 (1768~1831)

正文

中國清代醫學家、古代生理心理學思想的先驅。又名全任,字勛臣,直隸省(今河北省)玉田縣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卒於清宣宗道光十一年。他是富有獨創精神的中醫,“名噪京師”。他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解剖過百餘具屍體,歷經42年的觀察和研究,將人體生理構造“繪成全圖”,並提出“腦髓說”,被後世學者公認為“中國醫界之極大膽的革命說”。他的“腦髓說”為中國古代唯物主義心理學思想提供了自然科學依據。他否定《內經》的“五藏神說”,認為心臟沒有“貯記性,生靈機”的功能。明確提出“靈機、記性不在心在腦”的理論(《醫林改錯·腦髓說》),並解釋:“靈機、記性在腦者,因飲食生氣血,長肌肉,精計之清者,化而為髓,由脊骨上行入腦,名曰腦髓”(同上)。他提出了各種感覺器官和身體四肢受腦支配的觀點。指明“兩耳通腦”、“兩目系如線,長於腦”,“鼻通於腦”;認為聽、視、嗅等感覺器官都與腦直接發生關係,並受腦支配。他通過對中風病人半身不遂和口眼歪斜病狀的長期觀察,直觀地提出了;“……人左半身經絡,上頭面從右行;右半身經絡,上頭面從左行。有左右互動之義”(《醫林改錯·口眼歪邪辨》)。近代腦生理學的研究完全證實了王清任的觀察結論。他還論述了兒童腦的發育與智力發展水平的關係。他說:“小兒初生時,腦未全,囟門軟,目不靈動,耳不知聽,鼻不知聞,舌不言。至周歲,腦漸生,囟門漸長,耳稍知聽,目精有靈動,鼻微知香臭,舌能言一二字。至三四歲,腦髓漸滿,囟門長全,耳能聽,目有靈動,知香臭,語言成句。”(《醫林改錯·腦髓說》)他還提出夢“乃氣血阻滯腦氣所致”(《醫林改錯》下卷),指明了做夢與腦的活動有關。著有《醫林改錯》一書(上、下卷),於1830年出版,其中《腦髓說》篇集中地反映出他的生理心理學思想。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