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風景區

王屋山風景區

王屋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65平方公里。王屋山以主峰天壇為中心這裡一山突起、群峰環繞、丘阜卑圍的拔地通天之勢,獨具"王者風範"。

王屋山風景區王屋山風景區
王屋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北40公里處,總面積265平方公里,分7個景區,125個景點。區內峰巒疊翠,氣壯勢雄;宮觀林立,人文薈萃;泉瀑爭流,樹古石奇.譽滿中外的《愚公移山》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漢魏時列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為“天下第一洞天”。 王屋山主峰海拔1715.7米,主峰之巔有石壇,據說為軒轅黃帝祭天之所,“黃帝於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黨,自此天壇之始也”。故又稱天壇山

景點簡介

王屋山風景區王屋山風景區
王屋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濟源市西北40公里處,總面積265平方公里,分7個景區,125個景點。 區內峰巒疊翠,氣壯勢雄;宮觀林立,人文薈萃;泉瀑爭流,樹古石奇.譽滿中外的《愚公移山》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漢魏時列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為“天下第一洞天”。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米,是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壇祭天之所,世稱“太行之脊”,“擎天地柱”。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銀杏樹,鬱鬱蔥蔥,被稱為“世界植物活化石”.有長年涓涓細流的“不老泉”,久旱不竭,清涼宜人……森林覆蓋率98%以上,珍稀動物繁多,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春天山花爛漫,夏日群山疊翠,秋采萬山紅遍,冬到銀裝素裹,是一處有萬年文化積澱、千年道教文化傳統的融人文、自然於一體的品位極高的山嶽風景名勝區。

據說山有三重,丘陵環抱,谷深洞幽,其狀若王者之屋,故名。山勢巍峨,山徑險峻,歷代修建的道觀宮宇,星羅棋布,道書稱“天下第一洞天”。主峰有壇,傳為四千餘年前軒轅設壇於此,祈求天雨,故名“天壇山”,為太行之脊。天壇山南麓存有著名道觀陽台宮,為唐代道士司馬承禎修真處。天壇兩翼,東有日精峰,西有月華峰,西崖下有太乙池,潛流地下。山林繁茂,溪水縈繞,道觀映輝,景色宜人.

王屋山風景名勝區氣候宜人,交通便利,設施齊全,服務優良。旅遊項目有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以及紅葉觀賞游,王屋山道教游,珍稀動物游等專項旅遊,或乘車,或步游,或泛舟,或攀登,無限樂趣,盡在其中。

景點傳說

王屋山風景區愚公移山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濟源市西北40公里處,總面積265平方公里,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愚公移山》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漢魏時王屋山被列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稱為“天下第一洞天”。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米,是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壇祭天之所,世稱“太行之脊”、“擎天地柱”。整個景區森林覆蓋率在98%以上,其中最為珍奇的是被稱為"世界植物活化石"的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銀杏樹。

傳說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在王屋山之陽。這是一條從王屋山主峰延伸下來的南北走向的大山樑。山樑西面是愚公村,東面是小有河,愚公村的人每天要到小有河去取水,正是這條大山樑給他們帶來了許多不便,所以愚公要帶領他的子子孫孫挖掉它。現在可以看到,在這條大山樑中間,確實斷開一條很大的山口,遠遠看去,真似人工開挖的一樣。王屋山的主要旅遊景點有陽台宮、紫微宮、天壇頂、曲陽湖和王母洞。攀登天壇峰是游“王屋山”的主要內容,整個旅遊線路長達50公里。

地質特色

王屋山風景區

黛眉山

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太行山南麓,河南省濟源市北部,東徑112°01"001""—112°45"00"",北緯34°53"00""—35°16"00"",園區面積867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保護區面積263平方公里。

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是一座以裂谷構造,地質工程景觀為主,以典型地質剖面、古生物化石景觀、地質地貌景觀為輔,以生態和人文相互輝映為特色的綜合型地質公園。是一處十分典型的地質遺蹟分布區,地質類型齊全,地質內涵豐富,地貌景觀獨特。從地球的形成到今天的新構造運動,從古老的裂谷演變到今天的地貌景觀,從黃河濟河的形成到二者之間的相互襲奪,從愚公移山的傳說到今天的小浪底大壩,無不留下地質歲月的滄桑見證。這裡分布的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以及保存完好的地質歷史時期的八次大規模造陸造山運動遺蹟構成了一部天然的地質史書,其中的太古界林山岩群、古元古界銀魚溝岩群、中元古界西陽河岩群、中元古界小溝背組、中元古界雲夢山組和嵩陽運動、中條運動、王屋山運動、晉寧運動等,對研究華北陸塊2500-850Ma期間的古大陸演變具有重要的意義;黃河與濟河的襲奪,構成了我國規模最大、最直觀的河流襲奪景觀;黃河小浪底大壩是世界級的地質工程景觀。

地理環境

王屋山風景區王屋山風景區
位於新安縣北部的峪里鄉,北臨黃河與山西垣曲相望,西隔金陵澗水與荊紫山為界,南群嶺諸峰遠眺崤山.海拔1346.6米,它四壁如削,奇崖怪石,千資百態;或如危塔,或如城闕,或如樓閣,或成壇台,連綿不斷,鬼斧神工.有相對高度差別不大的16座山峰,依次為梳妝檯南天門、鍾峰、望相逢、月老峰、抱犢峰、鳳凰嶺、燕子峰、金壇峰、睡仙峰、息壤峰、千佛山、萬佛山、大獨立峰、小獨立峰、元帥寨。多呈麗姿、峭壁萬仞,峰上峭石林立,攀路艱難,林繁藤茂,山頂卻開闊平坦,林木茂密,花卉叢生,系一天然草原,頗具歐洲風格。放眼四望,,群山伏地、白雲繚繞,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經常使黛眉山頂萬壑生嵐,煙霧生騰聚成雲海,猶如洪破湧起,巨浪翻滾,深邃莫測,浩瀚無際,黛眉諸峰在雲海出沒,飄忽不定,猶如仙女瓊閣,海市蜃樓,每當鳳凰嶺浮現雲頭之際,像大鵬展翅,翱翔在茫茫滄海上空,令人驚嘆不已,黛眉山黃河岸邊之仙山,登此山如身在畫中行,神在仙境游。

傳說離宮出去的商湯之妃黛眉娘娘勸說湯王以天下為己任,治理國家,統一天下,救民眾於水火,修德重兵,最後打敗了夏桀,湯王為了感念黛眉娘娘的恩德,為其興建聖母廟及行宮數處,並把修行的這座山用她的名字命為黛眉山。

山腳下西山底有柏帝廟,廟中有一巨柏,高27.5米,胸圍9.5米,冠幅18X21米,乾分萬枝,遮天蔽日,枝繁葉茂,黛色參天,號稱"黛眉帝柏"。

主要景點

聚仙台觀日台望月台齊雲台鑄金山峪里峽谷

景點歷史

王屋山風景區王屋山風景區

王屋山主峰海拔1715.7米,主峰之巔有石壇,據說為軒轅黃帝祭天之所,“黃帝於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黨,自此天壇之始也”。故又稱天壇山

魏華存《清虛真人王君傳》稱其師王褒(字子登)得道後,被封為“太素清虛真人,領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故王屋山又稱小有清虛之天,被列為十大洞天之首。杜光庭《天壇王屋山聖跡記》云:“元始天王曰: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總首也。”司馬承禎《天地宮府圖·十大洞天》曰:“第一王屋山洞,周回萬里,號曰小有清虛之天,在洛陽河陽兩界,去王屋縣六十里,屬西城王君(王褒)治之。”

王屋山風景區王屋山風景區

道教何時傳入王屋山,已難稽考。南北朝以前,僅見若干道士居此山服丹成仙的傳說,《真誥》卷五云:“毛伯道、劉道恭、謝稚堅、張兆期,皆後漢時人也。學道在王屋山中,積四十餘年,共合神丹。毛伯道先服之而死,道恭服之又死,謝稚堅、張兆期見之如此,不敢服之,並捐山而歸。去後,見伯道、道恭在山上。二人悲愕,遂就請道,與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數百歲。”

唐代是王屋山道教的興盛時期,有一大批道士居此修道。開元十二年(724)。司馬承禎奉召入京師,鏇命於王屋山置陽台觀以居之,曾於此處著《修真秘旨》十二篇行於世。至開元二十三年卒,享年八十九,葬於王屋山西北之松台。

王屋山風景區王屋山風景區
王屋山在唐代還建有大批宮觀。主要者有:上方院,傳說軒轅黃帝曾於此處訪尋四山,故原稱上訪院。司馬承禎初來王屋時,居紫霄峰,唐睿宗詔其居此,遂改名上方院。金末重修。奉仙觀,在濟源縣城西北,唐垂拱二年(686)創建。白雲道院,為紀念司馬承禎(號白雲子)而建,始建於唐,至明尚存。靈都觀唐玄宗於天寶二年(743)為玉真公主(睿宗之女)所建,御書靈都觀額。金明昌三年(1192)升觀為宮,蒙古海迷失後二年(1250),加靈都萬壽宮。AI清虛觀,創於唐,後升觀為宮,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至大德五年(1301)間重修。此外,還有青羅仙人觀,三清殿,山神廟,太山廟等,蓋皆建於隋唐。宋代,王屋山道教續有發展,除原有宮觀外,宋代又新建紫微宮。據雍正《河南通志》卷五十載,紫微宮在濟源縣西北一百里王屋山下,宋紹聖(1094~1097)初創建,元大德(1297~1307)間重修,明天順元年(1457)再修。金元是王屋山道教又一興盛期。先後有大批全真道士居此修道。王志祐,號棲神子。少業儒,長慕玄理。金正大四年(1227)至王屋山。時陽台觀已遭貞祐二年(1214)兵火,盡為廢墟,邑令請其主持重建。經十二年,工成而卒,年八十八。
王屋山風景區王屋山風景區
金元時期,對王屋山原有宮觀進行重修,又增建有若干宮觀。金正大四年(1227)至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道士王志祐重建陽台觀,工成改觀為宮,稱陽台宮。金泰和、崇慶(1201~1212)間,又於陽台宮之左,新建通仙觀。元好問《通仙觀記》曰:“通仙觀者,初為泰和道院,郝志樸實居之。崇慶癸酉(1213),以恩例得今名。始大為崇建,堂宇廊廡,齋廚庫廄,以次而具。”蒙古太宗十三年(1241)宋德方去王屋山,見許多宮觀殘壞,乃選派弟子住此山,相繼重修了天壇、三清殿、上方紫微宮,其再傳弟子陳志忠又在其後重修了清虛宮
明清時期,住山道士不見記載。此後,經歷道教衰落期,大部宮觀廢圮。至今僅存陽台宮、奉仙觀若干建築。陽台宮內有玉皇閣、三清殿等。奉仙觀內有山門、玉皇殿、三清大殿等。

千百年來,王屋山不僅是道家人物採藥煉丹,修身養性以求得道成仙之地,它還以其集雄、奇、險、秀、幽於一體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眾多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來此尋幽探勝、陶冶情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皆遊覽於此,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詩仙李白有“願隨夫子天壇上,閒與仙人掃落花。”大詩人白居易也盛讚“濟源山水好”。

旅遊資源

王屋山風景區王屋山風景區
王屋山又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65平方公里,分7個景區,125個景點。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米,是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壇祭天之所,世稱“太行之脊”,“擎天地柱”。

陽台宮在王屋山腳下愚公村的西側,是王屋山旅遊線路的起點。現存的建築是自南而北,依山就勢,由低到高,錯落有致。陽台宮現存的主體建築三清殿和玉皇閣為明正德年間重修。最為遊人矚目的是三重檐閣式建築玉皇閣,凌空欲飛的飄逸之勢,令人們嘆為觀止。主體建築上的幾十對石刻柱子,使這座宗教聖地成為石刻藝術的殿堂;柱子上刻有翻滾的雲龍、朝風的百鳥、鬧梅的喜鵲、牧羊的蘇武;過海的八仙、戰蚩尤的黃帝等,無一不初期如生,呼之欲出。陽台宮內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其中的一株七葉菩提樹,樹圍近3米,高14米,傳為唐代所留。

王屋山風景區王屋山風景區
千年銀杏樹也叫白果樹,為我國五大銀杏樹之一,有“中國植物活化石”之美稱。它為西漢時期所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樹高457米,樹圍945米,被當地人稱作“七摟八拐棍”。千百年來,這棵樹吸日月之精華,蘊王屋山之靈氣,自古而今,善男信女對它頂禮膜拜,試為神靈,它的果實和葉子都是很好的中藥材,果實大補、銀杏葉製成的銀杏茶對治療高血壓、冠心病、頭暈目眩都有很好的療效。樹下有長年涓涓細流的“不老泉”,久旱不竭,清涼宜人……

王屋山森林覆蓋率98%以上,珍稀動物繁多,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春天山花爛漫,夏日群山疊翠,秋采萬山紅遍,冬到銀裝素裹,是一處有萬年文化積澱、千年道教文化傳統的融人文、自然於一體的品位極高的山嶽風景名勝區。

遊客須知

王屋山風景區王屋山風景區
出行線路:

鄭州(沿鄭焦晉高速至焦作沿長濟高速)-濟源-王屋山,耗時約兩小時。

景區票價:

40元/人

精彩看點:

一.愚公故居賞愚公群雕,看王屋琴書表演,體會愚公移山的堅韌民族魂魄。

二.千年銀杏樹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銀杏樹,“七摟八拐杖”,鬱鬱蔥蔥,被稱為“世界植物活化石”。

三.萬古不老泉長年涓涓細流,久旱不竭,清涼宜人,飲之則延年益壽。

四.天壇極頂觀王屋雲海,看祭天表演,求神遇仙,心想事成。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