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山風景區[遼寧省錦州北鎮]

雙峰山風景區[遼寧省錦州北鎮]

雙峰山風景區位於閭山中南麓,在閭山風景區中以其特有的建築風格和文化風格而獨樹一幟。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濃郁的宗教民俗風貌。具有廣闊的旅遊開發前景,更有發展綠色食品養生保健的自然條件。自然風光奇瑰。景區內的天然景觀壯麗。“三聖峰”天然化成佛,道,儒三家聖主像在國內外自然景觀中獨一無二。

基本信息

簡介

雙峰山雙峰山
遼寧北鎮雙峰山原名雙鳳山,位於醫巫閭山南麓,相傳這裡是鳳凰巢息翔鳴之所。其山勢綿繞,宛如飛龍盤鏇。山清水秀、花果繁茂,蒼松翠柏,瀑布幽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各種宗教文化遺址星羅棋布於崇山峻岭之中,歷來是聖賢帝相,大德高僧,名人雅士朝山攬勝之地。

雙峰寺始建於明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曾重修。清至民國年間又曾多次維修。1956年廟被當地民眾拆毀,廟址荒廢,但石砌平台保存十分完整。1996年,此勝景古寺被游山居士信眾們發現,決心重興這一佛門聖跡古佛道場。經數載寒屬艱辛,復興開發建設了今日的涵宗教活動,人文建築,自然風物,遊覽觀光為一體的雙峰山風景名勝區。

這裡風景優美,地貌殊特,景區內的兩大奇觀更是曠世奇蹟,罕異絕倫。一便是主峰雙峰山,該山天然生成彌勒大佛坐像,遠觀近瞻均惟妙惟肖,該山生有雙峰,相倚相連,後峰即鷲峰,靈鷲本是佛祖護法金翅大鵬,而前峰即是彌勒大佛的天然頭部石像,然而更亦叫絕的是在前峰彌勒大佛面部同時出現了太上老君、孔聖人的面像,形成佛、道、儒三教三聖主同顯一峰的“三聖峰”,這天然生成的奇異組合,不禁令人對天地這一造化之母的鬼斧神工讚嘆不已、肅然起敬。其次圍繞在主峰雙峰四周的黑龍潭、臥虎嶺、禿鷲峰、靈龜石,這些自然景觀又組成另一奇蹟,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共駐寶地,同護聖峰聖主。這一奇妙組合怎能不說是大自然的創舉!依山而駐的雙峰寺建於明代1446年,至今已有560多年的歷史,香火一直長盛不衰。

主要景點

大光明城大光明城
大光明城

大光明城是雙峰寺第一處景點,原雙峰寺廟址曾分上下兩院,大光明城就建在原下院的遺址上。建築風格就是一個“方”字,天圓地方之意。三面山巒環抱,一面平坦開闊,通往光明。兩座主殿雄踞並立,十分壯觀。東大殿為“三聖堂”,裡面供奉佛祖、孔子、太上老君的塑像。東西兩壁的彩畫描繪著諸仙、佛道、聖人打禪參坐、讀經說法等情景,皆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殿下配有東西廂房和壯美的翠華門,都是青磚黛瓦、紅油漆柱的仿古建築。殿前還有一口井,已有五、六百年歷史,仍有水如初,甘甜可口。
居士林

居士林位於大光明城東側,是居士朝山禮佛的住宿之所。

三聖松

三聖松位於大光明城南面不遠處,三棵蒼松,偉岸挺拔,與大光明城和雙峰山遙望呼應。傳說,中間那棵粗大筆直的蒼松為佛祖金缽所照而生;西面那棵蒼松略彎,是太上老君拂塵所點生成;東面稍細挺直的那棵蒼松是孔聖人用千秋筆點地而生。在松下放眼望去,雙峰山之傲然雄姿,盡收眼底。尢其那“一佛二聖”頭像形態逼真,巧奪天工。不由人不感慨萬千。故有人讚頌:雙峰山、山雙鳳,雙鳳雙峰;三棵松,松三聖,三聖三松。
仙人洞

從三聖松往前,就是仙人洞,洞似一小茅舍,有前門和後門。據說無論是誰,只要心地善良,修善積德,倘若有病,穿過此洞後即可痊癒,因為這洞裡住過的神仙,不是別人,而是藥王。出了仙人洞,就到了聚仙亭。亭旁有一巨石,酷似一隻探頭烏龜,且像在企盼什麼,此為靈龜石。
拜佛台

這是朝拜天然彌勒大佛及諸聖主的地方。

解脫門解脫門
解脫門

過了聚仙亭便是解脫門,用石頭壘就,呈方型,普普通通,然“解脫”二字卻超凡脫俗,令人浮想聯翩。紅塵凡世,無論有多少煩憂浮躁,只要邁入此門即隨風而去,令人大徹大悟。因此有詩云:雙峰山前解脫門,兩界分明度世人。勸君反觀和內照,明心見性悟為本。
青牛石

青牛石位於聚仙亭去解脫門的路旁。牛頭、牛身、牛尾、四肢俱全,放在牛群中,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它沒有牛角。傳說這青牛是太上老君的坐騎。太上老君西出涵谷關時,將胯下的坐騎放到了閭山,日後再接它走。太上老君是道教神仙,講究神氣相依,性命脈雙修。他怕自己走後青牛做亂,便在臨走時將青牛的兩隻角帶走了。結果這隻無角的青牛老老實實地站在路邊盼他回來,一直等到現在。
蝙蝠石

從聚仙亭西北去金光閣的山路旁,頭朝西南方向,有塊黑色大石,遠望近看,都像一隻張開翅膀呈飛行狀的蝙蝠。傳說,是上千年前的一隻蝙蝠精心修煉而成。這隻蝙蝠,生長在雙峰山,身形巨大,展開翅膀有好幾丈長,叫喚一聲驚天動地。有一次佛祖在此路過,見它從不憂民害民,還有一心要修成正果,便一邊讓它在道場聽經談法,一邊讓他變幻各種形態,廣結善緣,使它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佛祖駕前的一尊護法大神。
金光閣

雙峰寺廟宇分上下兩院,金光閣建在上院遺址,即解脫門上方。據說,這裡曾是如來佛祖修行的道場,所以常常發生金光閃爍、光芒四射的奇異景象,故得名金光閣。1998年重新修復後,清晨雲霧繚繞,傍晚彩霞滿天。大凡心存善念,一心向佛,都能在這裡求得金光普照,即得到佛祖的護佑。正如對聯所云:“無限悲心為度千般苦海,一片慈懷能化萬種迷心。”
天書崖

白色的山石,遠瞧近看,都呈一本書或多部書狀,上有“天書涯”三字。傳說唐僧師徒4人歷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到了西天,如來佛祖給他一部無字真經。唐僧看不明白便去見佛祖,如來說:“不是你看不明白,是人們的智慧不到。”便隨手一揮,將書放到了雙峰。其實,這無字真經乃是天下第一經書,上上之經,只不過人們解讀不了而已。
關公朝聖
“關公朝聖”觀望處,只見天然而成的關帝石像一身鎧甲,面北恭拜於神峰半山峭壁上誠心禮佛。此像同時又是面南的觀音像,只見觀音手托淨瓶,趺坐半山,安然凝眸俯視眾生。
金剛塔

金剛塔始建於明代,清代後期曾有維修。傳說原塔內有一本《妙法蓮花經》和七顆鎮塔寶珠,可惜在“文革”中全部毀壞遺失。

1999年重新修建的金剛塔,塔身為錐形,四面帶棱塔,塔高為3.65米,寓意人們一年365天,天天如意,歲歲平安。塔是用花崗石雕刻而成,四面都是四方佛的雕像,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盤龍松與黑龍潭

金光閣前,生長有一棵千年古松,高大挺拔,巍然聳立,古松下有條河,河水長年不斷。因河底為山石,故河水異常清澈,一眼見底。此河名為黑龍潭,傳說潭中曾有條黑龍,會吸收天地之精華修成正果。每天正午時分從潭裡躍出水面,將尾巴盤在古松上,腦袋探到潭中,故古松名叫盤龍松。
石湖瀑布

鑽過二十幾米長的通天洞,落差七十米的瀑布便懸掛山前飛流直下,宛如天織秀錦又似匹練白絹,落入黑龍潭。

華嚴塔華嚴塔
華嚴塔

位於丁香溝主峰之上,始建於2002年10月,塔為14層佛塔,塔高18.9米,是我省唯一的14層佛塔,塔為八面佛,慈悲莊嚴,華嚴界為諸佛法身所在之境界,故此塔殊能無比,威震一方。

雙峰山風景區不但風景逸麗,水秀峰奇,而且四季分明。春天梨花飛雪,丁香溢紫,生機盎然;夏季山疊錦黛,谷布壑淵,瀑布幽泉;秋日,秋高氣爽,碩果纍纍,楓葉滿山;隆冬,漫山飄雪、古剎銀裝、白龍迴旋。雙峰山景區正以優美秀麗的自然風光和博大精深的歷史宗教文化吸引著更多的遊人。

臥虎嶺
佛祖道場金光閣的上面是一道嶺。從遠看,這道嶺像一隻臥著的斑讕大老虎,南為虎頭,北為虎尾。此虎揚頭直視臥在那裡,甚是威風。據說上古時期這隻虎經過苦修苦煉,得道成仙,頗有本事。曾化做和尚在成就佛前興風作浪,成就佛並不領會,只隨手將金缽晃了一下,便降伏了這隻虎。後來,成就佛外出布道,臨行前囑咐老虎看好道場金光閣。老虎自然十分地忠於職守,臥在那裡看護道場。久而久之便化成了一道山嶺,仍然不忘佛祖囑託。

交通概況

自駕:錦州市出發——市府路——中央南街——南京路——廣州街——解放路——大錦線——G102——G305——X722——終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