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昌

王國昌,1969年,正在讀高中的王國昌回響國家號召應徵入伍,隨後被調往鐵道兵65團機械連工作

基本信息

簡介:

王國昌:男,西華縣紅花鎮東高莊行政村三里廟自然村人,今年59歲。

成長經歷:

1969年,正在讀高中的王國昌回響國家號召應徵入伍,隨後被調往鐵道兵65團機械連工作,在工作間隙,他擔負起了連隊黑板報宣傳任務,從此與詩歌寫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1977年,王國昌退伍返鄉,組織上安排他到東高莊行政村任團支部書記,每逢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王國昌都要撰寫一些詩歌,記錄一下村中的新變化。

1991年春季,已經擔任村主任的王國昌隨鄉政府組織的考察團,前往山東等地考察外地辦學經驗。當看到當地的現代化建設熱火朝天,王國昌創作詩歌的體裁很多,電影觀後感、田園所見、四季景色、國內國際大事等都成了他的寫作題材。“寫詩不但陶冶了情操,開闊了視野,而且通過以詩會友結識了許多新朋友,我要一直寫下去。”這是他的肺腑之言。

“旭日映桃紅,芳草露珠瑩,鳥鳴新葉里,蝶戲蓓蕾中。”就是他剛出的田園詩,30年來,堅持詩歌寫作,從不間斷,先後寫下了700餘首詩歌。

歷史人物—王國昌

一、人物簡介
王國昌(?--1271),元初官員,高密人。初任膠州千戶。1260年(世祖中統元年),入朝京師,授左武衛親軍千戶,佩金符。屢為世祖召見,詢以軍旅之事,奏對稱旨。1268年(至元五年),為南侵宋朝,受命勘察高麗黑山海道。歷驚濤駭浪,泛海千餘里,達黑山而還。後率軍入高麗,護送遣日使。1271年(至元八年),朝廷再遣使日本,仍受命屯兵高麗以為援。不久病死於高麗義安郡。
二、史籍記載

王國昌,膠州高密人。初為膠州千戶,中統元年,入覲,世祖察其能,遷左武衛親軍千戶,佩金符,召問軍旅之事,國昌奏對甚悉,帝嘉之,賜白金、錦袍。至元五年,人有上書言高麗境內黑山海道至宋境為近,帝命國昌往視之。泛海千餘里,風濤洶湧,從者恐,勸還,國昌神色自若,徐曰:“奉天子威命,未畢事而遽返,可乎?”遂至黑山乃還,帝延見慰勞。而東夷皆內屬,惟日本不受正朔,帝知隋時曾與中國通,遣使諭以威德,令國昌率兵護送,道經高麗。時高麗有叛臣據珍島城,帝因命國昌與經略使印突、史樞等攻拔之。八年,復遣使入日本,乃命國昌屯於高麗之義安郡以為援。冬十月,卒于軍。子通嗣。通,初襲爵為左衛親軍千戶,十二年,從諸軍伐宋,渡江,鎮鄂州。時潭州不下,兵薄其城,通以所將千人破其柵,宋兵遁去,通縱兵追擊,殺獲甚眾,以功進武節將軍。從攻靜江,下之。十四年,改侍衛親軍千戶。明年,通上書,言今南方已定,而北陲未安,請屯田於和林,率所部自效,帝慰勞遣之。從破敵兵於金山,俘獲生口及馬羊牛駝不可勝計,進顯武將軍,賜金虎符,升僉左衛親軍都指揮使。從討叛王乃顏,遷副都指揮使。明年,屯田瓜、沙諸州,進階明威將軍。武宗即位,命總京城衛兵。樞密院復奏通攝左丞,領諸衛屯田兵。尋遷屯儲衛親軍都指揮使,鎮海口。以疾卒。子燕出不花,襲武德將軍、左衛親軍副都指揮使。[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