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慈根,J.

狄慈根,J.

J.狄慈根-J.狄慈根 原名:狄慈根(Joseph Dietzgen,1828-1888)國籍:德國 評價:德國社會民主黨人,製革工人,傑出的工人哲學家 著作:《人腦活動的本質》、《一個社會主義者-J.dicigen

狄慈根,J.

正文

狄慈根,J.德國工人哲學家。1828年 12月9日誕生於布蘭肯堡的一個製革匠家庭。中學二年級後便輟學在家勞動和自學。1848年革命期間,他熱情地宣傳革命。曾僑居美國、俄國。1869年初回到德國,積極參加社會民主黨的革命活動,並堅持鑽研哲學。1884年,移居美國,曾任《社會主義者》、芝加哥《工人報》編輯,1888年 4月15日病逝於芝加哥。他的主要著作有:《人腦活動的本質》(1869)、《論邏輯書簡》(1880~1883)、《一個社會主義者在認識論領域中的漫遊》(1887)、《哲學的成就》(1887)等。他在L.費爾巴哈的影響下轉到了唯物主義無神論的立場,後來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幫助下成長為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家。他獨立地提出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若干原理,反對了當時流行的新康德主義庸俗唯物主義,捍衛和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受到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高度讚揚。
狄慈根通過自學掌握了辯證唯物主義。他論證客觀世界的物質性,認為物質不僅限於有重量的可感觸的東西,它是一切真實的存在,從而唯物主義地解決了哲學的基本問題。他重視哲學同自然科學的聯繫,認為二者相互促進。他克服了舊唯物主義的局限性,闡述了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原理。在他看來,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都生活在矛盾中。他運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了原因與結果本質與現象、特殊與普遍、有限與無限必然與自由範疇的辯證關係。狄慈根不依靠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不依靠G.W.F.黑格爾而發現了唯物主義辯證法。
狄慈根著重研究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他提出,思維是人腦的機能,一切事物是思維的對象,它們都是可以被認識的。思維意味著從感性獲得的形形色色的材料中,把握抽象的、概括的或普遍的東西。他認為,人的認識和認識的對象只是近似地一致,因而人們認識真理的過程是從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無限深化的過程。他還認為,認識論也是辯證法,也是邏輯學。
狄慈根完全贊同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唯物史觀。他認為人類的存在不應當由人類的意識來說明,而應當由經濟狀況,由謀生的方式和方法來說明。他認為道德也是從社會生活的物質必要性中產生出來的。狄慈根還是一個戰鬥的無神論者,他反對調和科學和宗教。
狄慈根從事寫作的時候,正是庸俗唯物主義傳播最廣的時期。所以,他特彆強調唯物主義的歷史演變,強調唯物主義的辯證性質,即強調必須從發展的觀點出發,懂得人的每一種認識的相對性,懂得世界上一切現象的全面聯繫和相互依存。
在狄慈根的著作中,有些地方用詞不當,思想混亂,甚至觀點錯誤。但是,狄慈根的哲學黨性原則非常鮮明。他把馬克思推崇為自己哲學學派的領袖,在緊要的關頭總是堅定地聲明自己是唯物主義者。他批判唯心主義是“瞎眼雞”,指出資產階級唯心主義者是“信仰主義的有學位的奴僕”,中間黨派是最可鄙的。對此,列寧十分稱讚。馬赫主義者把狄慈根的個別錯誤觀點加以誇大,把他說成是“經驗批判主義的先驅者”,他的兒子E.狄慈根甚至杜撰出“狄慈根主義”,稱他為“自然一元論”的創始人。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