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病

狂病

狂病多因五志過極,或先天遺傳所致,以痰火瘀血,閉塞心竅,神機錯亂為基本病機,臨床以精神亢奮,狂躁不安,罵詈毀物,動而多怒,甚至持刀殺人為特徵的一種常見多發的精神病。以青壯年罹患者為多。

基本信息

病因病機

狂病狂病容易引起肝火上升
1、情志內傷情志過激,尤其是勃然大怒,引動木火上升,衝心犯腦,神明失其主宰。或突遭驚恐,觸動心火,上擾清靈,神明無由自主,神志逆亂,躁擾不寧而發為本病。或肝火內盛,灼血為瘀,瘀血痹阻神明之主(心)、元神之府(),則神機失用,而發為本病。
2、飲食不節過食肥甘、膏粱厚味之晶,釀成燭,復因心火暴張,痰隨火升,蒙蔽心竅,神明無主;或貪杯好飲,里濕素盛,郁而化熱,充斥胃腸,腑熱上沖,擾動元神而發病。

3、先天遺傳母腹中受驚而致虛,則神機紊亂;或稟賦不足和家族遺傳,出生後突受刺激則陰陽失調,神氣逆亂而引發本病。

總之,七情內傷、飲食不節和先天遺傳是本病主要致病因素,而痰火瘀血閉塞心腦,陰陽失調,形神失控是其病機所在。其病位在心腦,與肝膽脾有密切關係。其病性初起多以實證為主,如痰火擾心;繼則火熱灼血為瘀,煉液為痰而多見痰結血瘀、瘀血阻竅;日久而多本虛標實,如火盛傷陰耗氣,心腎不交等。

診斷標準

狂病舌苔是狂病診斷標準之一
病名診斷標準
1、有精神錯亂、哭笑無常、妄語高歌、狂躁不安、不避親疏、打人毀物等精神、語言、舉止不正常狀態。
2、有情志刺激、意願不遂或腦外傷等誘發因素,或有家庭史。
3、排除藥物原因所致者。

證類診斷標準
痰火內擾
1、精神症狀:不協調性興奮;思維聯想障礙;矛盾情感;情緒易激惹;注意力渙散。
2、軀體症狀:大便秘結、溲赤、面紅目赤、喜食冷飲;紅或絳、黃厚或黃膩;脈滑數有力。

氣滯血瘀
1、精神症狀:行為幼稚或愚蠢;思維破裂;幻覺、妄想;情緒不穩;興奮躁動。
2、軀體症狀:周身不適,肌膚粗糙,面色晦黯,痛經、經閉,經少色黯或有血塊;舌質紫或瘀斑,少苔,舌下靜脈曲張淤血;脈澀或弦。

陰虛火旺
1、精神症狀:病情遷延不愈或偶見衝動;幻覺、妄想;情感平淡偶伴激惹;思維聯想障礙;孤獨退縮。
2、軀體症狀大便乾結,小便短赤,顴紅,口乾不渴;舌紅無苔,或舌絳剝苔;脈細數。

中醫鑑別

1、癲病與狂病,均屬精神失常疾患,這是共同特徵。但癲病多靜,狂病多動;癲病多喜,狂病多怒;癲病其脈多沉伏細弦,狂病其脈多洪盛滑數。

2、癇病是一種發作性神誌異常的疾病,又名“羊癇風”,其特徵為發作性精神恍惚,甚則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豬羊叫聲,移時甦醒;狂病為精神失常疾患,以喧擾不寧、躁妄打罵、動而多怒為特徵,與本病不難區分。

3、髒躁好發於婦人,其症為悲傷欲哭,數欠伸,像如神靈所作,但可自制,一般不會自傷及傷害他人,與狂病完全喪失自知力的神志失常不同。

4、譫語是因陽明實熱或溫邪人於營血,熱邪擾亂神明,而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的重症。與狂病在症狀表現上是不同的。

西醫鑑別

狂病食慾亢奮是狂病症狀之一
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亞急性起病。臨床主要表現言語增多,內容荒誕離奇,想人非非,思維零亂,甚至破裂;情感喜怒無常,變化莫測;表情做作,好扮弄鬼臉;行為幼稚、愚蠢、奇特,常有興奮衝動。病人的本能活動(性慾食慾)亢進,也可有意向倒錯,如吃髒東西、吃痰、吃大小便等。幻覺生動,有妄想,內容荒誕與病人的愚蠢行為相一致。有時出現離奇的象徵性思維,此型病程發展較快,雖可有自發緩解,但維持不久易再發。

2、精神分裂症緊張型大多數起病於青年中年。起病較急,病呈發作性。主要表現為緊張性興奮和緊張性木僵,兩者交替出現,或單獨發生。緊張性興奮與狂病多相類似。它以突然發生的運動性興奮為特點。病人行為衝動,不可理解,言語內容單調刻板,如病人突然起床,砸東西,傷人毀物,無目的地在室內徘徊,不停地在原地踏步。動作古怪,作態。言語聯想散漫,內容離奇,可出現語詞新作,模仿言語。可持續數日或數周。緊張性興奮可自動緩解,或轉入木僵狀態。此型自發緩解較其他型常見。

3、精神分裂症偏執型本型最為常見,發病年齡較晚,多在中年。起病較緩慢,起初變得敏感多疑,逐漸發展成妄想。妄想的範圍逐漸擴大,有泛化趨勢。妄想內容以關係、被害妄想最多見,其次是自罪、影響、中毒和嫉妒妄想。絕大多數病人有數種妄想同時存在。偏執型一般不伴有感知障礙,或雖伴有幻覺,但在整個病程中仍以妄想為主。偏執型自發緩解者少見,病程發展較其他類型緩慢,如治療徹底可獲得較滿意的緩解。

4、症躁狂症的核心症狀是情緒高漲,另外還常伴有思維敏捷和言語動作增多,這就是躁狂三聯征。發病一般較急。大多數病人表現情緒高漲,自我感覺良好,精力非常充沛。有的患者非常自負,做事輕率任性,不顧後果,許多病人的言語行為帶有“感染性”,也有少數病人只表現情緒易激惹,令人生厭。思維敏捷常表現為注意力容易轉移,因此敘述一個問題時常有始無終,觀察問題時非常容易抓住事物的特點,而且記憶增強,與病前明顯不同。言語動作增多是情緒高漲和思維敏捷的外在表現,常表現為愛管閒事。軀體方面,除因活動過多,而引起的一些變化(如體重下降)外,一般無特殊異常。症狀持續至少1周。

分證論治

狂病橘紅
1、痰火擾心
治法:瀉火逐痰,鎮心安神。
方劑:生鐵落飲
方解:方中生鐵落重鎮降逆,膽南星貝母橘紅等清滌痰濁,菖蒲宣竅,遠志茯神辰砂安神;二冬、玄參、連翹養陰清熱。
加減:如痰火壅盛而舌苔黃膩甚者,同時用礞石滾痰丸瀉火逐痰,再用安宮牛黃丸清心開竅;肝膽火盛,脈弦實者,可改用當歸龍薈丸;如屬陽明熱結,躁狂譫語,神志昏亂,面赤腹滿,大便燥結,舌苔焦黃起刺或焦黑燥裂,舌質紅絳,脈滑實而大者,宜先服大承氣湯急下存陰,再投涼膈散加減清以瀉實火。證情重者,可酌用龍虎丸;胸膈痰濁壅盛,而形體壯實,脈滑大有力者,可改用三聖散以涌吐痰涎,遇有狂病違拗口不開者,可用鼻飼法。吐後如形神俱乏,當以飲食調養;病情好轉而痰火未盡,心煩失眠,哭笑無常者,可用溫膽湯送服硃砂安神丸。用以清化痰火,養心安神。
狂病白薇
2、陰虛火旺
治法:滋陰降火,安神定志。
方劑:二陰煎
方解:方中生地黃麥冬玄參養陰清熱;黃連、木竹葉燈心瀉熱清心安神;可加用白薇、地骨皮清虛熱;茯神、炒棗仁、甘草養心安神。定志丸方劑:人參、茯神、石菖蒲、甘草,其方健脾養心,安神定志,可用湯藥送服,也可布包人煎。
加減:若陰虛火旺兼有痰熱未清者,可用二陰煎適當增入全瓜蔞、膽南星、天竺黃等。

3、氣血凝滯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解郁。
方劑:癲狂夢醒湯,送服大黃鷹蟲丸。
方解:方中重用桃仁赤芍活血化瘀,還可用丹參紅花水蛭以助活血之力;柴胡、香附理氣解郁,青陳皮、大腹皮、桑白皮、蘇子行氣降氣;半夏和胃,甘草調中。大黃廑蟲丸方劑:大黃、黃芩、桃仁、杏仁、芍藥、乾生地、乾漆、虻蟲、水蛭、蠐螬、廑蟲。可祛瘀生新,攻逐蓄血,但需要較長時期服用,至少半年以上,每服6克,日服3次。
加減:如蘊熱者可用木通加黃芩以清之;兼寒者加乾薑附子助陽溫經。

針灸治療

狂病針灸穴點陣圖
取穴以任、督、心、心包經脈為主,其配穴總以清心醒腦、豁痰宣竅為原則,其手法多採用三人或五人同時進針法,多用瀉法,大幅度捻轉,進行強刺激。
主穴:
1、人中少商、隱白、大陵、豐隆
2、風府、大椎、身柱。
3、鳩尾、上脘、中脘、豐隆。
4、人中、風府勞宮、大陵。
每次取穴一組,四組穴位可以輪換使用。狂證發作時,可獨取兩側環跳穴,用四寸粗針,行強刺激,可起安神定志作用。

專方治療

狂病天仙子
1、盪痰湯
組成:生赭石30~60克,大黃15~30克,芒硝18克(沖),半夏9克,鬱金9克。
加減:脈實;舌絳紅,苔焦黃,大便乾加大黃、赭石;再無瀉下可加甘遂1~3克;興奮躁動不眠加天仙子、磁石、硃砂、龍骨、牡蠣、棗仁;驚恐多疑,憂慮不安,脈弦細,苔白膩,加柴胡陳皮枳殼竹茹烏藥香附、茯苓;情感淡漠,意志減退,脈沉遲,舌淡苔少,加仙茅、益智仁、菖蒲、遠志五味子
用法:體壯病劇者每日服1劑,余者隔日1劑,15天一療程:一般服1~3療程。同時可加服小劑量安定劑。
2、金蒲丹片
組成:鬱金40克,石菖蒲40克,丹參40克,香附20克。
用法:上藥研末攪拌,加入賦形劑,製成50片,每片含生藥2.8克。每次服15~25片,1天2次,6周一療程。
3、醒癲湯
組成:丹參100克,烏藥100克。
用法:上藥加水3碗,煎至1碗,溫服。每日1劑,晚上服。
狂病柏子仁
4、三香湯
組成:瓜蔞皮、枳殼、桔梗、梔子、香豉、鬱金、降香
加減:屬癲證者加石菖蒲、遠志、棗仁、淮小麥、膽南星、紅棗;屬狂證者加黃芩、大黃、龍膽草蘆薈、膽星、生鐵落、生石膏、水牛角、石菖蒲。
用法:每日1劑,水煎,早晚各服1次。
5、安神瀉火湯
組成:黃連9克,全蠍6克,蜈蚣3條,大黃24克,川貝6克,石菖蒲15克,茯神12克,膽南星9克,天竺黃9克,五穀蟲15克,香附12克,芒硝21克(沖),硃砂1.5克,白糖30克。
加減:狂躁去芒硝,加巴豆霜;抑鬱加礞石乓地龍、柴胡、白芍;失眠加棗仁柏子仁合歡皮、遠志、琥珀,去全蠍、蜈蚣;哭笑不休加龍骨、牡蠣、珍珠母、浮小麥、大棗、炙甘草,去芒硝、大黃、全蠍、蜈蚣。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狂躁者可加服小劑量氯丙嗪。

疾病預防

1、狂病宜及早診斷,合理用藥,加強護理,可以治癒。但易反覆,尤其治之不當,或久治不愈,可由興奮轉靜,多喜少動而成癲病,病癲後遇強烈、持久的精神刺激觸動還可轉狂,至此多預後不良。

2、狂病預防、調攝的關鍵在調情志,加強婦幼保健工作,以及積極治療情志為患之疾。護理著重在於配合治療,防止意外,早日康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