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印刷

特種印刷

採用不同於一般製版、印刷,印後加工方法和材料生產供特殊用途的印刷方式,統稱為特種印刷(speciality printing)。

前景

特種印刷是在傳統印刷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儘管,目前我國的特種印刷業有一定的產業規模,相關印刷加工工藝也日趨完善,但是,國內特種印刷市場還沒很好的發展起來,離成熟階段還很遠。與已開發國家比較,我們的特種印刷行業在市場規模、產品水平、品質規格、消費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特種印刷市場潛力很大,對我國而言,只要努力開發市場,極力提高技術,相信特種印刷業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
當然,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格式、產品價格、商業模式、結算、用戶體驗等諸多問題。據前瞻網調查,2011年,首都出版著作權工作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不斷深化改革,加快資源整合,推進高新技術與出版產業的融合,創新和完善新聞出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最佳化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努力開創首都出版和著作權工作的新局面。從《中國特種印刷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截至2010年11月底,北京地區新聞出版業收入達到466.17億元,同比增長9.45%;資產總額達到935.15億元,同比增長8.74%;利潤總額30.59億元;從業人員11.58萬餘人。新聞出版行業收入總額在全市文化創意產業9大領域中排名第四位。
未來將有可能出現以下趨勢:
1、大中型出版機構一體化運作;
2、出版機構與技術提供商的合作將進一步深入;
3、中小型出版機構將走服務外包之路;
4、新型數字出版機構不斷湧現,以網際網路形態為主;
5、閱讀器廠商開設網路書店;
6、傳統渠道全面向電子渠道轉型;
7、運營商進入全流程數字出版;
8、將出現更加細分的專業資料庫服務商。
而這些趨勢的發展和問題的解決都將基於一個主旋律:合作。而合作的目標是1+1=11。請注意,不是1+1=2,而是11,是希望獲得更大的價值,對於以幾何級數發展的產業而言,只有更大的價值才可以稱之為價值。為此,我們還要做很多艱苦而細緻的工作,比如共同組建建設性聯盟,探討如何將數字出版與出版機構更深入結合,制定切合實際的數字出版戰略規劃,規範商業模式和市場策略,以及進一步釐清合作夥伴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一步明確我們要什麼,能給合作夥伴帶來什麼,我們的合作能給產業帶來什麼。
從這個角度上理解,“讓合作夥伴更有價值”具有現實意義,勢必將成為未來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重要話題。

我國金屬包裝產品的市場覆蓋面與已開發國家已相差無幾,而市場繼續擴大和深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市場的細分化又使得金屬包裝產品個性化服務不僅成為可能,而且也為其發展提供了空間。而金屬特種印刷剛好為金屬包裝產品的深化和個性化提供了較好的發展思路,金屬特種印刷行業的發展前景廣闊。

技術優勢

特種印刷,顧名思義特殊種類的印刷方式,也就是針對於普通印刷方式而言的不同類型的印刷方式。特種印刷技術主要是研究某些特定場合下的印刷工藝、印刷材料、印刷設備及印刷適性的問題。特定場合主要包括:特殊的用途、特殊的印刷原理、印刷方法和特殊的印刷效果。特種印刷具體獨特的技術主要是以下這么幾個方面:

一、承印物多種多樣

特種印刷之所以會出現就是由於普通印刷對某些特殊的材料無法處理,所以特種印刷最突出的優勢就是可以在各種類型的承印物上進行印刷。第一,承印物的形狀多種多樣,無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是規則的還是不規則的,特種印刷都可用完成。第二,承印物的材質多種多樣,除了紙張還可以是鐵皮、塑膠、玻璃紙、紙板、木板、陶瓷、玻璃,以及金屬品等。第三,承印物的表面性質多種多樣,有光滑的、有粗糙的、有凹凸不平的、有整齊劃一的等等。第四,承印物的大小尺寸多種多樣,大幅面小幅面都有。特種印刷對承印物的兼容性極高,使它可以接受很多普通印刷所不能實現的工作。

二、套用領域十分寬廣

特種印刷可以在很多領域使用,如包裝印刷、織物印刷、建材印刷、證券印刷、裝飾印刷、陶瓷印刷、玻璃器皿印刷等。在這些領域當中,不少領域還是只有特種印刷才能接觸的範圍,特種印刷在這些領域中甚至可以說是獨霸鰲頭。

三、獨特的印刷效果

特種印刷能做出獨特的印刷效果。如立體印刷的立體效果,全息印刷的防偽效果,木刻水印的仿真效果。珂羅版印刷的文物複製效果,液晶印刷的顯示與示溫效果,以及香味印刷的視覺、嗅覺統一效果等。

四、專有的印刷設備

印刷過程的特殊性決定了特種印刷使用的是專有的設備。專有性雖然決定了這些設備只能用於特種印刷的生產,但是也決定了這些設備是有針對性地從事特種印刷的生產,很好地保證了生產的效率。
獨特的技術優勢使得普通印刷不可能脫離特種印刷單獨存在,從而決定了現代印刷術的產業特徵:普通印刷加上特種印刷的功能。

正文

特種印刷凸版印刷(含柔性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主要是絲網印刷)以外的各種印刷方法。除已廣泛套用的金屬薄板印刷(印鐵)、貼花印刷軟管印刷、玻璃容器印刷、積體電路版印刷等外,主要有靜電印刷、熱印刷、噴墨印刷、電磁印刷、錄音印刷、立體印刷(含全息印刷)和盲文印刷等。
靜電印刷套用電荷的異性相引原理,使帶有正電荷的墨粉吸附到帶有負電荷的硒鼓或印刷版面(紙基、塑膠片基或鋁板)上去,然後進行複印或印刷。靜電複印與此製版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印刷方式不同,前者採用複印機,墨粉由硒鼓轉移到印張上;後者採用膠印機,版材為氧化鋅紙基或靜電型預製感光版。由於靜電製版技術及設備的改進與提高 , 彩色靜電複印已推向市場。
熱印刷一般有兩種:①熱熔印刷法。以特種配方的油墨進行印刷,趁墨跡未乾時在紙面上撒樹脂粉末,使其粘附在墨跡上。 除去余粉,加熱,樹脂粉末熔融,固化在墨跡上呈隆起狀,有如經過壓凸,故又稱仿壓凸印刷。多用於印製請柬、賀卡、名片或其他要求形成浮雕狀的印刷品。②熱轉印法。是先用油墨或調色劑印在紙張或塑膠片上製成轉印帶,然後把轉印帶置於感熱印字機的印字頭與承印物之間,當電脈衝引起感熱元素髮熱,轉印帶上的油墨融化並轉印到承印物上;或用加熱的平版、輥子從有圖文的轉印紙背面加壓,使圖文轉印到承印物上。
噴墨印刷由電子計算機控制噴墨系統,把微小墨滴從噴嘴直接噴射到承印物上的一種非接觸式印刷方法。其特點是配合電腦數據處理或文字處理作為輸出信息的記錄系統,具有快速且可在多種平面或非平面承印物上噴印的優點。噴墨系統有連續式、間歇式與脈衝式數種。連續式噴墨系統中,壓力施加在噴嘴墨源上,使噴墨在離開噴嘴一定距離後斷成墨滴,或採用聲頻控制墨滴大小、墨滴形成後再通過控制器使之感應帶電,由偏轉電極使帶電墨滴偏轉,噴射到承印物的指定位置;間歇式與脈衝式噴墨系統則直接根據計算機指令間歇地將墨滴噴到承印物上,形成點陣文字或圖像。
電磁印刷利用電磁原理把圖像由磁性記錄頭記錄在塗有二氧化鉻的磁鼓或磁帶上,形成潛像,然後以磁性著色劑顯影,並轉印到紙上。電磁印刷品能利用電子技術進行識別,可用於防止偽造的證件和證券,在技術上多是保密的。
錄音印刷製作音像讀物的一種工藝方法。在紙板表面進行圖文印刷後在背面套印磁粉錄音層,多用凹版印刷使錄音層達到一定的厚度。印刷成品一般為活頁,裝入錄音閱讀器中,即能在閱讀的同時聽到音響。20世紀80年代以來,用途已擴展到語音、音樂、盲人讀物和廣告宣傳品等。
立體印刷在視覺上能呈現立體感的印刷品加工工藝。根據兩眼觀察物體的視角微有不同而在大腦中左右兩個影像複合產生立體感覺的原理,通常在製版時用特製照相機以實物為中心,按相等的物距轉動一定角度,用表面平行排列呈半圓柱形凸線的塑膠片覆在感光片上,隨著照相機的轉動,進行多次曝光,拍攝成影像互相重疊的底片,用以製成的印刷品上覆以同樣的凸線塑膠片。觀察時由於視覺與印刷圖像的角度差相吻合,產生立體感覺。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了模壓全息圖片。方法是先用雷射束製作出具有三維性的全視差干擾圖像,這種圖像可直接觀察到立體形象,改變觀察角度並可看到自然的透視位移。初期只有在雷射透射下才能還原的母版,80年代中期已可轉移壓印成為在白光下觀賞的立體感實物圖像的複製品,稱為彩虹全息圖。不僅用於書籍插圖、商業廣告等,且可用於保險印記和鑑別,如信用卡、有價證券、證書、證件等。
盲文印刷供盲人觸摸的讀物的製作工藝。國際上通用由凸點組成的盲字,早期採用硬質鉛字壓印在紙板上,或用鑿有凸起圓點的鐵皮印版壓印。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改用微球發泡油墨印刷,加熱隆起構成凸點。用錄音印刷製成的盲文讀物,已超越了摸讀範疇。
參考書目
羅福林李興才:《印刷工業概論》,增訂第 4版,台灣,198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