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師範學院

牡丹江師範學院

牡丹江師範學院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建校最早、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是黑龍江省省屬普通本科高等師範學校;是黑龍江省東部地區中等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和教育理論研究中心。學院創建於1958年8月,經歷了東北農學院嫩江分院、北安師範專科學校、寧安師範專科學校和牡丹江師範學院四個發展階段。1995年9月,學校遷入牡丹江市辦學。2001年10月,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06年1月,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牡丹江師範學院牡丹江師範學院

牡丹江師範學院(英文名Mudanjiang Normal College ),座落在國家級優秀旅遊城市——牡丹江市,是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建校最早、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省屬本科院校,是黑龍江省東南部地區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和繼續教育培訓中心。

學校占地105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近36萬平方米,是省級花園式單位。學校面向全國招生,設有16個系,1個國際教育交流中心、1個繼續教育學院,總計18個教學單位,擁有38個本科專業,涵蓋8個學科門類。有1個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4個省級重點專業,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0門省級精品課程。在校全日制本、專科生和碩士研究生16000餘人,成人教育在冊學員2880人。

建校以來,共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24379名畢業生,在畢業生質量反饋調查中,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的滿意率在95%以上,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連續幾年位於省屬高校前列。畢業生中考取博士、碩士研究生600餘人。學校主辦的《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和《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國內外公開發行。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學校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服務經濟社會建設為目標,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線,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隊伍建設為關鍵,以深化改革和加強管理為動力,以黨的建設為保障,穩定規模、最佳化結構、增強內涵、提高質量、強化管理、突出特色,堅定不移地走內涵強校之路,努力把學院建成優勢明顯、特色鮮明、質量較高、綜合實力較強的省屬重點大學。

校史沿革

牡丹江師範學院9號公寓樓牡丹江師範學院9號公寓樓

牡丹江師範學院是黑龍江省省屬高等師範院校,現址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興中路文化街19號,牡丹江西山的腳下。學院前身是東北農學院嫩江分院,創建於1958年9月,1964年停辦。在停辦的嫩江分院的基礎上成立了北安師範專科學校,1965年1月國務院下文批准。1964年北安師範專科學校遷至原寧安縣良種繁育場,更名為黑龍江省寧安師範專科學校,1970年12月經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擴建為牡丹江師範學院,當時只有農教、數學和中文3個專業。

牡丹江師範學院經歷了30年的農村辦學,終於在1995年7月遷入牡丹江市,步入了健康、快速、協調發展之路,迎來了再創輝煌的歷史新時期。學校現具有碩士、學士兩級學位授權體系。2001年10月,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06年1月,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1月,學校被教育部評為“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單位”。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牡丹江師範學院實驗樓牡丹江師範學院實驗樓

學校現有中文、生物、政治法律、數學體育化學、物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歷史、管理、教育、音樂、美術、英語教育、商務英語、歐亞語16個系;

學校有漢語言文學、生物科學、數學與套用數學、思想政治教育、體育教育、化學、英語、物理學歷史學俄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音樂學、美術學、教育技術學、國小教育、心理學,教育學17個教師教育本科專業。

學校有漢語言文學、數學與套用數學、英語、俄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音樂學、套用化學、生物技術、藝術設計、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舞蹈學、社會體育、信息與計算科學、市場行銷、旅遊管理、園林、法學、日語18個非教師教育本科專業。

師資力量

牡丹江師範學院體育場牡丹江師範學院體育場

學校固定資產總值逾4.5億元;教學科研設備總值8574萬元;學校圖書館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建有先進的數字圖書館和國際在線上文獻查新檢索系統,藏書100.5萬冊,中外文期刊3000餘種。校園計算機信息網路建設處於省內先進水平,實現了萬兆核心、千兆樓宇、百兆桌面的網路環境,建立了面向世界的信息視窗。

師資隊伍建設是學院建設和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學院大力開展師資隊伍建設,一支素質良好、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富有活力的教師隊伍正在形成。學校現有教職工1151人,其中專任教師730人,專任教師中正、副教授312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339人。有5人享受國務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貼,擁有國家和省部級優秀教師7名,其中,國家級優秀教師2名,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院級教學名師5人。

鼓勵教師參加進修培訓和大力引進高素質人才,是學院建立高水平教師隊伍的重要途徑。學院在師資培訓方面投入經費額逐年增加,許多年輕教師通過學院資助的學歷教育或者進修,成為學院教學與科研的骨幹力量。學院還加大了人才引進的力度,實施了百名碩士引進工程,共引進畢業碩士研究生150餘人,給予引進的高素質人才一系列的優惠待遇。在職培訓和人才引進,極大地改善了學院教師隊伍的專業結構和知識結構。學院教師中近一半具有碩士和博士學歷。學院還有一支學科結構合理,科研能力強的教授隊伍,編著出版了一批學術水平高的著作和教材,為學科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學院已經建立了一支由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幹、中青年骨幹教師組成的學術梯隊,形成學科建設、科研工作的中堅力量,極大地促進了學院教學科研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學院還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努力探索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學院每年開展“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和“教學優質獎”等評獎活動,這些措施在廣大教師中形成了鑽研業務、奮發有為的風氣。

學科建設

牡丹江師範學院牡丹江師範學院文科樓

學院根據全面建設、突出重點的原則,對凝聚態物理學、動物學、文藝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體育教育訓練等幾個學科進行了重點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文藝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態物理、體育教育訓練學5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學校現有化學(J)、思想政治教育、英語(J)、物理學(J)4個省級重點專業,有思想政治教育1個“黑龍江省第一類特色專業”;有凝聚態物理和思想政治教育2個省級重點學科;有文學理論、法學概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數學分析、結構化學、現代漢語、基礎英語Ⅱ、高師教育學8門省級精品課程。

在實驗室建設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實驗室的管理,規範了實驗室的建設工作。2007年,超硬材料與新型碳基功能實驗室被批准為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2007年,物理、生物2個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合作辦學

牡丹江師範學院學生公寓牡丹江師範學院學生公寓

學校不斷加強與國外的科技合作與交流,通過學術交流、學者互訪、合作辦學、培養與互派留學生等多種方式與俄羅斯澳大利亞韓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幾十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並有多名海外知名學者受聘擔任學校兼職教授或特聘教授。

學校先後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國立師範大學、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韓國清州大學、英國西敏斯特大學和布魯內爾大學開展聯合辦學,與日本富士大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國立師範大學等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關係。

從1996年起,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先後有俄羅斯、喬治亞、韓國、日本等國的學生來校學習進修。學校還定期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訪問,對外交流與合作活動日益增多。

辦學成果

牡丹江師範學院校訓牡丹江師範學院校訓

學校多次被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黑龍江省授予“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黑龍江省十大傑出志願服務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教育紀檢監察先進集體”、“黑龍江省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學校開展的“四進社區”活動在《中國青年報》進行了深入報導。

在保證科研成果數量、爭取高層次、高級別的科研項目同時,學校加強校際、校企之間的合作研究,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科研工作成果顯著。近五年來,學校通過“內引外聯”、“借船出海”等方法,並出台了一系列獎勵、激勵政策,促進科研成果向高級別、高層次、高水平方向邁進。學校有教師教育、生物技術、渤海文化、民俗學、數學、套用化學6個研究所,承擔或參與國家“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課題及教育部青年教師骨幹項目等各類省部級科研項目100餘項,承擔和參與科研項目220項。其中,國家級12項,省級115項,市級7項,校級86項。獲得專利4項,各級科研成果獎勵201項。共有13項教學成果和200餘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

出版專著、教材108部;公開發表論文1,142篇,其中,在國外期刊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445篇,被三大檢索(SCI、EI、ISTP)收錄50篇。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牡丹江師範學院科研處是在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長領導下的負責學校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科技開發、科技情報、科研成果統計等科研日常管理工作的職能部門。現下設高教強省對外開發辦公室和科研管理科,共有5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管理人員。

研究中心

牡丹江師範學院澳大利亞研究中心成立於2009年8月2日。牡丹江師範學院副校長、澳大利亞文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梁中賢教授任中心主任。梁中賢教授現為中國澳大利亞研究會會員,黑龍江省外語學會理事,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訪問學者,西澳大利亞作家協會會員,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東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教學名師。近年來出版專著《伊莉莎白·喬利小說的符號意義解讀》(2007),英文專著《邊緣與中心之間——伊莉莎白.喬利作品的符號意義》(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博學文庫)(2009)等多部。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語》《當代外國文學》《外語界》等期刊上發表40餘篇學術論文。先後獲黑龍江省教育廳優秀教學成果獎和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先後主持省級科研課題5項、澳中理事會項目1項。中心有研究人員16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講師6人,助教3人。中心現有中英文澳大利亞研究圖書、音像資料800餘冊。

論著成果

瘋癲在小說《牛奶與蜂蜜》中的文化符號意義梁中賢外語學刊2006-05-20權力陰影下沉默的符號意義——析《斯可比先生的謎語》梁中賢當代外國文學2006-10-15伊莉莎白·喬利身份觀的多重解析梁中賢北方論叢2007-01-15澳洲巨星隕落人性光芒不滅——伊莉莎白·喬利作品評析梁中賢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6-30伊莉莎白·喬利人格符號意義解讀梁中賢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07-20“生存”的符號意義——評伊莉莎白·喬利《克萊蒙特大街的報紙》梁中賢外國文學評論2007-11-18梁中賢教授著《伊莉莎白.喬利小說的符號意義解讀》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歷任領導

歷任黨委書記

於志遠,黑龍江省泰來縣人。1946年參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泰來縣政府財政科副科長、科長、政務秘書兼財糧科長;中共泰來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縣委委員;中共富裕縣委副書記、代理書記、第一書記;1959年10月,任東北農學院嫩江分院黨委副書記、1961年任代理書記,1964年春調離
於志遠
張學禮,山東省臨沭縣人。1940年參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志願軍某團副政委、政委;鐵道兵某師幹部部部長;東北農學院農學系黨總支書記。院黨委副書記;1963年起任東北農學院嫩江分院黨委副書記,北安師範專科學校黨委副書記,牡丹江師範學院黨委書記、顧問,1983年離休。 張學禮
李天伶,黑龍江賓縣人,1947年2月參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黑龍江省賓縣民運部(縣委)文書、組長;賓縣糖滿區委副書記;中共中央共青團學校學員、組長;共青團松江省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青農部長、副書記;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員會秘書長、副書記;黑龍江省體育運動委員會副主任、政治部主任;省進駐呼盟軍工宣隊副政治指導員;滿洲里市革委第一副主任;1975年調入牡丹江師範學院,任黨委副書記,1978年調離。 李天伶
劉祥,黑龍江省明水縣人。1947年參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共青團黑龍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共青團牡丹江地委副書記,團中央組織部副科長,中共牡丹江地委組織部副部長,中共雞東縣委副書記、書記,1978年10月調入牡丹江師範學院,任黨委書記,1985年11月任調研員,1990年離休, 劉祥
劉東輝 劉東輝
高文滿 高文滿
勵樹武 勵樹武
張鳳 張鳳
榮廣明 榮廣明
張國柱 張國柱
修朋月 修朋月

歷任校長

孫玉恩 孫玉恩
婁國卿 婁國卿
劉華山 劉華山
劉東輝 劉東輝
張鳳 張鳳
修朋月 修朋月

歷任領導

於志遠,黑龍江省泰來縣人。1946年參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泰來縣政府財政科副科長、科長、政務秘書兼財糧科長;中共泰來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縣委委員;中共富裕縣委副書記、代理書記、第一書記;1959年10月,任東北農學院嫩江分院黨委副書記、1961年任代理書記,1964年春調離。
張學禮,山東省臨沭縣人。1940年參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志願軍某團副政委、政委;鐵道兵某師幹部部部長;東北農學院農學系黨總支書記。院黨委副書記;1963年起任東北農學院嫩江分院黨委副書記,北安師範專科學校黨委副書記,牡丹江師範學院黨委書記、顧問,1983年離休。
李天伶,黑龍江賓縣人,1947年2月參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黑龍江省賓縣民運部(縣委)文書、組長;賓縣糖滿區委副書記;中共中央共青團學校學員、組長;共青團松江省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青農部長、副書記;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員會秘書長、副書記;黑龍江省體育運動委員會副主任、政治部主任;省進駐呼盟軍工宣隊副政治指導員;滿洲里市革委第一副主任;1975年調入牡丹江師範學院,任黨委副書記,1978年調離。
劉祥,黑龍江省明水縣人。1947年參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共青團黑龍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共青團牡丹江地委副書記,團中央組織部副科長,中共牡丹江地委組織部副部長,中共雞東縣委副書記、書記,1978年10月調入牡丹江師範學院,任黨委書記,1985年11月任調研員,1990年離休。
劉東輝,黑龍江省蘭西縣人,中共黨員。1968年下鄉到黑龍江省建設兵團一師一團一營一連,歷任副連長、司令部參謀、連政治指導員、代教導員、副團長;國營錦河農場黨委副書記、副場長;1978年考入黑龍江大學哲學系,畢業後任黑龍江大學黨辦副主任;1985年調入牡丹江師範學院,任黨委書記,1987年任院長,1990年調離。
高文滿,黑龍江省林口縣人,中共黨員。1964年大學畢業,歷任寧安縣渤海公社副社長,黨委副書記;牡丹江地委組織部幹事,組織科副科長、副處級巡視員、副部長;牡丹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1985年調入牡丹江師範學院,任黨委副書記、書記,1991年調離。
勵樹武,黑龍江省阿城市(今為哈爾濱市阿城區)人,中共黨員。大學畢業後,歷任牡丹江地委組織部幹事、穆稜縣磨刀石公社社長、革委副主任;穆稜縣革命委員會政治部副主任;牡丹江地委組織部科級幹事、副科長;中共林口縣委副書記;東寧縣委書記;牡丹江市委常委、秘書長;牡丹江市副市長;1991年6月調入牡丹江師範學院,任黨委書記,1993年8月調離。
張鳳,黑龍江省泰來縣人,中共黨員。大學畢業後,歷任東北農學院松花江分院、嫩江分院、北安師專、寧安師專教員;牡丹江師範學院中文系副書記、副主任;政治系副書記、副主任;馬列教研室副主任;政教系副主任;教務處副處長、處長;1983年任牡丹江師範學院副院長、1991年任黨委副書記、院長;1993年9月至1996年11月主持黨政全面工作,1998年11月退休。
榮廣明,黑龍江省巴彥縣人,中共黨員。大學畢業後,歷任嘉蔭縣公社秘書,教育局副局長;團縣委副書記;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縣委副書記、書記;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二院黨委書記、醫學院紀檢委書記;齊齊哈爾師範學院黨委書記;1996年調入牡丹江師範學院,任黨委書記;2000年3月調離。
張國柱,黑龍江省雙城市人,中共黨員。1971年12月參加工作。歷任雙城市希勤鄉中學教師;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二一三部隊文書;希勤公社農建幹事;1978年考入黑龍江大學經濟系;1982年畢業後,任松花江地委宣傳部幹事、副部長;五常縣委副書記;松花江地委宣傳部副部長、文化局局長;黑龍江團省委副書記;松花江地委副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呼蘭師範專科學校黨委書記、校長;2000年3月調入牡丹江師範學院,任黨委書記,2002年10月因公遇難。
修朋月,黑龍江省巴彥縣人,中共黨員。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7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系並留校工作。歷任哈爾濱師範大學《北方論叢》編輯部副主編;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系主任;木蘭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哈爾濱師範大學副校長。1998年11月調入牡丹江師範學院,任黨委副書記、院長,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主持黨政全面工作;2003年12月任牡丹江師範學院黨委書記。
付軍龍,湖南湘鄉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教授。付軍龍同志1977年3月參加工作,1975年7月入黨。1983年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83年7月分配到呼蘭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任教。歷任呼蘭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校辦主任兼產業總公司經理、呼蘭師範專科學校副校長、校長兼副書記、哈爾濱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08年7月任牡丹江師範學院黨委書記。2011年1月調任哈爾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現任領導

張金學,男,1955年5月生,漢族,山東嘉祥縣人,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現任牡丹江師範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張金學同志1973年6月參加工作,1982年1月畢業於遼寧阜新礦業學院採礦工程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2002年10月畢業於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採礦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1982年2月分配到黑龍江礦業學院任教,198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7年晉升為教授職稱。歷任黑龍江礦業學院教師、系主任助理、教務科長、教務處長。2000年3月調任黑龍江省雞西大學任校長、黨委副書記。2009年11月調任牡丹江師範學院任院長、黨委副書記。
張金學同志是教育部聘任的本科教學評估專家、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專家;黑龍江省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大學生就業評估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黑龍江省博士研究會副會長、黑龍江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研究會副會長,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先後獲得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市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主編、參編教材3部,在國家級、省級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級攻關項目5項。在高等教育評估、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等方面造詣較深,取得豐碩的成果。
2001年以前,被評為(黑龍江)省教育系統勞動模範、(黑龍江)省級優秀教師、原煤炭部東煤系統優秀教師,並多次受到市政府和學院表彰。成為原國家煤炭部和省內高教界知名的教育管理專家,是雞西市高教管理學科的後備學科帶頭人。
2009年獲得中國職業教育100名傑出校長榮譽稱號。
左春生,男,漢族,1954年2月出生,黑龍江省密山市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高級政工師,現任牡丹江師範學院黨委書記。
左春生同志1972年4月參加工作,197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7月畢業於牡丹江師範學院並留校工作。歷任牡丹江師範學院人事處幹事;組織部幹事、副科長、副部長;學生處處長;黨委宣傳部部長等職。1997年11月任牡丹江師範學院工會主席。2000年3月任牡丹江師範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2007年3月任牡丹江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2011年2月任牡丹江師範學院黨委書記。
左春生同志參編出版了《青年學生課外活動學》、《大學生學習生活指南》等2部著作。同時還發表了《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等多篇論文。

校園文化

學校校訓

牡丹江師範學院的校訓是:崇德尚學、厚積薄發。

崇德,出自《論語·顏淵》:“主忠信,徙義,崇德也。”“崇德”即推崇道德;“尚學”即崇尚學問。崇德尚學內涵為立德於學、修德積學。

厚積薄發出自蘇軾《雜說 送張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即日積月累、求博達深、蓄勢而發。

學校期刊

牡師院學報牡師院學報

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本刊辦刊宗旨:堅持社會主義辦刊方向,貫徹黨的“百花齊放,百空爭鳴”方針,開展學術討論,交流教學和科研成果,發現和扶植人才,培養學術理論隊伍,為提高牡丹江師範學院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服務,為發展和繁榮中國社會科學學術研究事業服務。

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自然科學學術刊物。發表學院和省內有價值的自然科學論文,交流學術信息,從而為高校理科以及中學數理化、生物教學和科研服務,為培養高質量的教學、科學人才服務。

知名校友

關偉軍

關偉軍,男,1966年9月生,博士生導師,教授,韓國慶尚國立大學醫學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雙重博士後,現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從事動物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工作,學科帶頭人。我校1979級體育系學生。國家863重大項目、國家標準項目和國家動物技術規程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標準委員會和國家農業行業標準委員會評審專家;國家歸國留學基金、國家博士後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高技術發展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和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平台建設等科研項目評審專家。
黃萬華
黃萬華教授,浙江上虞人,1948年出生於上海,現為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山東省“十一五”重點學科帶頭人;1980年在牡丹江師範學院中文系提前畢業後留校任教;1985年曾就讀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生班;1991年至1996年調入國立華僑大學,任中文系常務副主任、華僑大學對外漢語教學部副主任、華僑大學台港暨海外華人文學研究所所長;1993年至今,曾應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嶺南大學、台灣大學等邀請前往短期講學;兼任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教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等職。
韓乃寅
韓乃寅已出版了《遠離太陽的地方》、《燃燒》、《高天厚土》、《城府》、《歲月》、《破天荒》、《龍抬頭》等十幾本共1000多萬字的作品,並先後榮獲東北地區首屆文學大獎一等獎、丁玲文學獎一等獎、黑龍江省文藝作品精品工程獎、中國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優秀作品獎等。
李洪智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書法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漢語文字學(含書法)專業博士,藝術學博士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字學會會員。
寧慧堅
寧慧堅,男,普通教師世家,青年勵志講師,曾師從於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老師,中國青少年責任與成長大講堂組委會主席張立勇等名師。大學期間創辦瘋狂英語社團,現擔任瘋狂英語高級助教,北京市民奧運口語推廣宣傳陽光大使,高校天天英語角聯盟負責人。並擔任多家企業英文廣告配音員,特約培訓師,寧慧堅還被上百所中學,大學邀請做感恩勵志演講和學習報告,他補習三年聯考三百分進入普通大學後仍自強不息,奮鬥到底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青少年和同齡人。
臧廷強
臧廷強,男,1984年出生於山東陽穀,國內資深SEM運營專家,ZY-MEDIA團隊、眾音網路傳媒創始人。致力於研究SEO、網路行銷、盈利模式等領域研究,是中國早期研究SEM行銷方向的著名專家之一。曾任天津網路協會理事,天津網營協會主席等職務。發表有影響力的網路文章上百篇,著書有:《搜尋引擎排名與行銷》、《海外網路行銷模式全書》。對電子商務,網路行銷,網站運營,搜尋引擎,網路品牌等方面有較深研究。
范永平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傑出中青年陶藝家,1985年起,就從事於紫砂藝術行業,20年的職業生涯,對壺藝的苦練與揣磨,手法嫻熟,再加上勤思好問,敢於實踐,漸漸脫離了一般的石膏模型的成型手法,能夠熟練地製作全手工壺藝,而且器形美觀,形氣合一。
瀟湘冬兒
瀟湘冬兒(1987年10月8日-),原名趙娜,“新穿越”小說代表作家,她用自己的靈魂書寫著一個又一個感人心肺的故事。愛旅行的她將所見沉澱於心底,又將思緒飛馭其上;她將時間寫進文字,將現實融入夢想;她在人生旅途中跋涉感知,編撰獻於他人的寫意人生。其作品《暴君,我來自軍情9處》《11處特工皇妃》等一經發表立即受到萬千讀者的狂熱追捧,被譽為“女性特工穿越小說”第一人,在網路文學中掀起了一番特工穿越小說的浪潮。

黑龍江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