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縣

牟平縣

牟平縣也就是現在的煙臺牟平區,屬於煙臺市五區中的一區。牟平區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東經121°09′-121°56′,北緯37°04′-37°30′。隸屬煙臺市。東鄰文登市,南接乳山市,西與海陽市、棲霞市、福山區、萊山區接壤,北瀕黃海。總面積1588.45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區總人口47.5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33萬人。

基本信息

牟平縣得名

相傳以為漢牟平縣的得名,系因縣治“在牟山之陽,其地夷坦,故曰牟平”,據此,漢時的牟平,在今煙臺市福山區古現鎮。但今牟平縣城西北亦有牟山,《大明一統志》有記載。這可能是因後世牟平縣治移此,山名隨之遷指的緣故。

牟平縣歷史

王莽代漢,建“新”朝,自天鳳元年(公元14)起,大舉更易郡縣名稱。東牟縣改名弘德縣。
東漢建武五年(29)平齊地後,廢弘德縣,復名東牟縣。永平二年(59),割東萊郡東牟等縣入琅琊國,見《後漢書·光武十王傳》。《續漢書·郡國志》記東牟迄屬東萊郡,疑屬失載。又該《志》謂東牟非縣,而系侯國。考《後漢書》,失記此東牟侯,疑其為琅琊王劉京後裔,始封於東牟縣併入琅琊國之後。
東牟侯國之復為東牟縣,還屬東萊郡,史失年月。疑在建安二十二年(217),琅琊國除之時,亦或更早。
三國時魏仍設東牟縣,青州東萊郡隸。
晉初(265)撤東牟縣,以其地併入治所在今福山區的牟平縣。
“永嘉”之亂,晉室渡江。青州地先後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北魏、東魏、北齊、北周等政權或短時的地方割據勢力所有。東晉未至南朝劉宋初年,一度為甫朝政權收復,旋又淪為北魏。在此期間,今牟平縣地先屬治在今福山區的牟平縣,繼屬治在今黃縣境的牟平縣(《太平寰宇記》謂在黃縣東七十三里,馬嶺山南)。北齊天統四年(568)分牟平縣地置文登縣後,今縣地改屬光州文登縣。
隋統一後,今牟平縣地仍屬文登縣,惟文登縣改隸萊州,後又更為隸東萊郡。
唐初,今牟平縣地仍屬文登縣。武德四年(621)於文登縣置登州,貞觀元年(627)州廢縣存。貞觀二年,省設治於今黃縣境的牟平縣。麟德二年(665)分文登縣地復置牟平縣,治漢東牟縣城,即今縣治,是為漢牟平縣名,移至漢東牟縣,即今縣之始,亦為今縣地定設牟平縣治之始。如意元年(692)重設登州於黃縣境,後移治蓬萊縣,牟平縣隸屬不變。天寶元年(742)登州改名東牟郡。乾元元年(758)復稱登州。
五代至宋,均沿設牟平縣及登州。宋時登州又別稱東牟郡,屬京東路。
“靖康之變”後,金扶立劉豫偽齊傀儡政權,京東路地為齊所轄。齊阜昌二年(1131),於登州牟平縣治,別置寧海軍。阜昌八年(1137),金廢齊,寧海軍為金直接統治。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寧海軍為寧海州,治所仍在牟平縣,轄牟乎、文登二縣,山東東路隸。
元沿設寧海州,仍治於牟平縣城,轄牟平、文登二縣。初隸於益都路,繼隸於淄萊路,至元九年直隸於中書省。
明洪武元年(1368),以牟平縣省人寧海州,僅轄文登縣,州治不變,但改隸於萊州府。洪武九年復登州府,寧海州隸。萊州、登州初屬山東行中書省,繼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清時(1644-l911),沿襲明建置。
民國時期(1912-l949·9),民國2年(1913),改寧海州為寧海縣;民國3年,因與浙江省寧海縣重名,改名牟平縣。屬膠東道。民國14年改屬東海道。民國17年,直屬山東省。民國26年,改屬山東省第七行政區。民國27年至34年,先後屬魯東道、登州道。
民國30年(1941)l月,牟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國36年(1947)10月,分為牟平、牟東二縣;次年6月,二縣又合併為牟平縣,屬膠東區行政公署東海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10-1985·12),1950年5月,牟平縣屬山東省文登專區,1956年3月,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1月,牟平縣撤銷,併入煙臺市。次年11月,恢復牟平縣,屬煙臺地區。1983年11月,地區改市,牟平縣屬煙臺市。
1994年7月2日,撤銷牟平縣,設立牟平區和萊山區。將原牟平縣的萊山、解甲莊兩鎮成建制劃出後設立牟平區,區人民政府駐寧海鎮。

地方特產

黑刺參:屬棘皮動物門海參綱刺參科,多生長在海底岩礁、礫石地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重要的藥材和滋補品,是牟平沿海珍貴海產品之一。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養馬島和馬山嘴外海均產,以養馬島後海為多為好。養馬島後海海參的分布面積約8000畝,個體較大,資源較為豐富,年宜捕量約有3000斤(乾品)。
抽紗:是一種中西結合的刺繡工藝。它是以亞麻布或棉布為材料,根據圖案設計的要求,將花紋部分的經線或緯線抽去,然後用針線加以連綴,形成透空的裝飾花紋。故名“抽紗”。
大花生:煙臺市氣候溫和,土壤松疏,雨量適中,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大花生生長。19世紀中期,大花生從國外傳入煙臺,很快在境內擴散種植,到20世紀30年代基本普及到境內山區大部分地區,成為煙臺農村主要的經濟作物。全市現有花生播種面積11.6萬公頃,產量35萬餘噸。
天鵝蛋:學名紫石房蛤,屬海洋雙殼貝類,是煙臺沿海名貴海產品之一。一般生活在水流暢通、粗砂、礫石海底。分布於牟平養馬島後海小象島與養馬島之間的一狹長水域內,面積約100畝。屬冷水性貝類,耐寒性很強。個體較大,有的長達115毫米以上,體重超過半公斤,且蛤肉肥滿,味道極為鮮美,營養價值較高。

經濟

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5.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8%。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94億元,增長10.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2.12億元,增長16.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94億元,增長15.9%。三次產業比重為9.97∶52.91∶37.12。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3.7億元,比上年增長41.6%。實現財政總收入5.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27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6.2%。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6.7億元,比年初增加7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4億元,比年初增加4.8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7.9億元,比年初增加5.7億元。
農 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11.7億元,增長12.5%。農業增加值7.94億元,增長10.4%。糧食總產15.2萬噸,比上年增長-1.0%;油料總產3.6萬噸,增長10.6%;水果總產18.1萬噸,增長85.3%;蔬菜總產26.6萬噸,增長15.8%。肉類總產2.9萬噸,禽蛋總產7000噸,奶類總產1.1萬噸。水產品總產11.9萬噸,增長7.1%。全年造林447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38.6%。全區農機總動力53.7萬千瓦,增長3.3%。
工 業 :牟平始終堅持執行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對外商投資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出口企業等,除執行國家和省、市各級政府的鼓勵政策外,還根據企業的投資規模、帶動能力、勞動就業等具體情況,在地價、稅收地方留成部分返還、城市建設綜合開發費以及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 特殊政策,在水、電、暖等生產要素供應方面實行國民待遇,並視情況給予優惠待遇。牟平始終堅持改善外商投資的基礎環境。除了已具規模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外,建設中的17.8平方公里的沁水工業區、規劃建設的姜格莊工業區和王格莊石材工業園、煙臺現代農業科技園等特色園區,為國外投資者創業提供了良好載體;即將建設的養馬島跨海大橋、煙臺濱海東路和城區東西北“三大出口”的改造,也將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4家,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7.2億元,比上年增長35.7%。實現出口交貨值2.47億元,增長24.4%。產品銷售率達96.29%,比上年提高0.3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74.15億元,增長69%;實現利潤4.06億元,增長93%;實現利稅7.65億元,增長83%。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0.53%,比上年提高18.63個百分點。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48.53億元,銷售產值1511939萬元,增加值334343萬元,實現利稅153335萬元,利潤113124萬元。企業總數2170個。限額以上企業114個,完成工業增加值20.56億元,實現利稅66971萬元。城鄉集貿市場41個,商品成交額23.5億元。進出口總值32500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19600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1168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739萬美元。批准外商投資企業38家。主要旅遊景點有養馬島旅遊度假區、崑嵛山風景旅遊區。旅遊業年內接待國內外客人74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780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