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城遺址

牛城遺址

牛城遺址現為大洋洲鎮劉凌行政村所轄,屬於平原邊緣的丘陵地帶,遺址上有牛城村、黃葉塘村、劉凌村。牛城遺址的發掘對江南考古研究有重要的作用,有望破解曾經改寫了中華民族遠古文明史的“青銅王國”遺留的謎底。牛城遺址現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此詞條為一歧義詞條,另有牛城遺址在江蘇省高淳縣,年代為宋朝岳飛時代。本文著重介紹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新幹縣大洋洲鎮劉凌行政村牛城遺址,年代為西周時期。)。

基本簡介

牛城遺址牛城神牛雕像
牛城遺址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牛城城牆全長3500米,面積50萬平方米,因形就勢而建,北面依山壁築牆,東南西三面有護城河。牛城遺址文化堆積層厚達1米,年代久遠,文物豐富,專家們在不到2000平方米的範圍內採集到石刀網墜、青銅殘片、陶片近2000件。從這些採集到的物件和殘片可推斷出牛城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其年代可從西周追溯到新石器晚期,考古專家們確認牛城是西周時期中國南方的一座重要古城。目前正在進一步發掘,以撩開這座古城的神秘面紗。

不能忽視的遺址——新乾牛城遺址。學界人士也許都不會忘記那個讓世人矚目的新乾大洋洲遺址,但是卻忽視了 在新乾的另外一個重要的遺址——新乾牛城遺址。如果說兩者關係,應該說近乎姊妹。大洋洲遺址和牛城遺址都是在新乾大洋洲鎮發現的,兩個遺址的直線距離在3-4公里之內,據專家鑑定都是商周時期的遺址,這樣的發現不是巧合,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是同一個文化下的兩個遺址。所以有媒體專家稱“新乾牛城遺址的發掘有望破解‘青銅王國之謎’”。

地理區域

牛城遺址牛城遺址

牛城遺址位於有“依山憑險、形勝之地”的美稱的邢台市。市區有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的開元寺、明代的清風樓,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紀念館等;邢台縣有著著名的仙翁山(又稱張果老山)、白雲山、小西天、凌霄山等風景區,具有“雄、險、奇、幽”誘人景色。柏鄉到境內有距今2000多年“株高八尺、花大如盤”被稱為神花的漢牡丹;臨城崆山白雲洞系溶岩洞景,造型具有罕見的特點和獨特價值,被譽為“北方一絕”。

邢台市已成為華北大平原上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初步形成了能源、冶金機械、建材、紡織、輕工、化工、醫藥、食品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尤其是邢台生產的T815載重汽車、冶金軋輥、藍鳥牌家具、國富牌皮衣、“康必得”牌感冒藥、華龍牌速食麵、二月花等上百種產品,在國內外市場頗有聲譽和影響 。

歷史起源

牛城遺址牛城遺址著名景觀
新乾牛城遺址經過江西考古人員的調查發現後,最終確定牛城遺址是商周時期重要遺址,有古城牆長約3500米,面積50萬平方米(有更為精確的數字是32萬平方米),古城三面以水護城,北面依山築牆,呈梯形狀,在城內城外發現大量的人類居住,生產,生活的遺存,其遺址範圍之廣,地層堆積之厚,讓我們矚目。經過江西考古工作者的討論和研究,向上級部門申請,最終通過國家文物局的批准,並且於2005年開始對新乾牛城遺址進行有計畫有步驟的科學挖掘。該遺址由江西省考古專家周廣明先生帶隊和主持挖掘,發掘工作還未進入關鍵時期,就已經發掘出大量的遺物。

邢台又稱“臥牛城”、“牛城”。相傳古時某年天降暴雨,農田被淹,洪水逼城,百姓遭難,有一神牛從天而降,一聲大吼,喝退了洪水,“牛城”的稱謂始終未變。它反映了邢台人民對牛的勤勞、敬業、開拓、奮進精神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激勵著牛城人民戰天鬥地、改造自然的雄心壯志。

牛城遺址源遠流長,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文明史,歷史上曾四次建國,兩次定都。商代祖乙帝曾遷都於此,戰國時是趙國早期國都,東晉時趙石勒又建都於此。邢檯曆經變革,曾幾易其名,隋唐稱邢州,宋稱信德府,元稱順德路,明清改為順德府。

臥牛城的又一由來:被傳為陶唐故都、伊祁舊里的臨汾,素來有臥牛城之稱。1977年10月,有人在城牆東北角取土時,挖出一個石匣,匣中有一尊鐵臥牛,並有明朱洪武年間的碑記一塊。鐵牛重 124斤,底座重33斤半。這大概就是臨汾被稱為臥牛城的見證。臨汾城池始建於西晉,距今約1600多年。鐵臥牛是什麼時候埋入城牆之中,無從考證。出土碑記中有“癸丑(1373)冬十有一月二十有五日”字樣,修整城牆時,就從城東北角挖出過此鐵牛;另謂五代梁開平二年( 908)九月吾州刺史徐懷玉刻記,記載梁晉交兵時,寇退而修城就曾挖出過此物,當時“以為祥”,便原封不動地將鐵牛埋在原處。明癸丑年第二次出土後,當時亦認為是“退滅寇兵之祥”,便擇吉日,藏之。1977年10月則是鐵牛第三次出土。現在這尊鐵臥牛已在臨汾市堯廟展出。

臥牛城的又一由來:被傳為陶唐故都、伊祁舊里的臨汾,素來有臥牛城之稱。1977年10月,有人在城牆東北角取土時,挖出一個石匣,匣中有一尊鐵臥牛,並有明朱洪武年間的碑記一塊。鐵牛重 124斤,底座重33斤半。這大概就是臨汾被稱為臥牛城的見證。臨汾城池始建於西晉,距今約1600多年。鐵臥牛是什麼時候埋入城牆之中,無從考證。出土碑記中有“癸丑(1373)冬十有一月二十有五日”字樣,修整城牆時,就從城東北角挖出過此鐵牛;另謂五代梁開平二年( 908)九月吾州刺史徐懷玉刻記,記載梁晉交兵時,寇退而修城就曾挖出過此物,當時“以為祥”,便原封不動地將鐵牛埋在原處。明癸丑年第二次出土後,當時亦認為是“退滅寇兵之祥”,便擇吉日,藏之。1977年10月則是鐵牛第三次出土。現在這尊鐵臥牛已在臨汾市堯廟展出。

發掘過程

牛城遺址領導視察牛城遺址
新乾牛城遺址經過江西考古人員的調查發現後,最終確定牛城遺址是商周時期重要遺址,有古城牆長約3500米,面積50萬平方米(有更為精確的數字是32萬平方米),古城三面以水護城,北面依山築牆,呈梯形狀,在城內城外發現大量的人類居住,生產,生活的遺存,其遺址範圍之廣,地層堆積之厚,讓人民矚目。經過江西考古工作者的討論和研究,向上級部門申請,最終通過國家文物局的批准,並且於2005年開始對新乾牛城遺址進行有計畫有步驟的科學挖掘。該遺址由江西省考古專家周廣明先生帶隊和主持挖掘,發掘工作還未進入關鍵時期,就已經發掘出大量的遺物。

國家文物局已批准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對新幹縣牛城遺址有計畫進行發掘。據江西考古研究所專家透露,新幹縣牛城遺址的發掘,不僅有望破解大洋洲商代大墓之謎,而且還有可能揭開其它更多歷史之謎,對研究商代贛鄱流域的文明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發掘意義

牛城遺址牛城遺址周邊地貌
牛城遺址的發掘,對考古學家研究在牛城遺址同一地區的“大洋洲商代大墓”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並且發掘新乾牛城遺址已列入江西考古“十一五”計畫。樟樹吳城遺址自1973年至2003年30年時間裡,儘管進行了10次發掘,新乾大洋洲商墓從1989年發掘至今也有16年,可在史學界和考古學家頭腦中,仍然留下一個個謎團。諸如吳城遺址廢棄後,這些居民遷到哪裡去了?大洋洲商墓墓主是什麼身份?他的族屬關係如何?從出土的文物來看,與中原文化有何關係?等等。加上在江西,由於對先秦的歷史考古起步較晚,吳城的發掘實物又較少,考古學家急於尋找實物,對區域內的商周時期文化面貌進行排比歸納,形成系統的考古年代。這種種原因,都促使江西考古學家把眼光投向距大洋洲商墓直線距離只有5公里、距樟樹吳城僅有20公里的牛城遺址。

新乾牛城遺址城牆和文化分布面積都比樟樹市吳城遺址大,城牆有3500米,遺址範圍達50萬平方米,而且有內城。地層文化堆積十分豐富,在一些地面,布滿各種紋飾的印紋陶俯視皆是。專家在1989年大洋洲商墓挖掘後曾預言:“江西新乾大洋洲商墓出土大量青銅器決不是偶然的,在商墓周邊肯定會發現方國的都城王宮舊址。”考古工作者會加緊探明牛城遺址與“大洋洲商代大墓”的必然關係。

考古之謎

牛城遺址牛城遺址地點
國家文物局已批准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對新幹縣牛城遺址有計畫進行發掘。據江西考古研究所專家透露,新幹縣牛城遺址的發掘,不僅有望破解大洋洲商代大墓之謎,而且還有可能揭開其它更多歷史之謎,對研究商代贛鄱流域的文明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上世紀70年代,江西考古學家在距新乾不遠的樟樹吳城發現了吳城遺址,並在城址內找到了人類居住、生產、生活的實物遺存,通過多次發掘定位為商代都邑城址,至此,商代文明從中原越過長江,抵達贛鄱大地。但是,吳城文化遺址發現的青銅器非常少,吳城遺址發掘的墓葬也不多,更不用說發掘商代大型墓葬了。苦苦尋覓了20多年的江西考古工作者,終於於1989年在新幹縣大洋洲發現了商代大墓,且出土文物非常豐富,青銅器數量、品位、紋飾足可與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相媲美,從而徹底改寫了江西在商周時期是“荒蠻腹地”的歷史定論,證明了江西這塊紅土地與中原大地一樣,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然而,樟樹吳城遺址自1973年至2003年30年時間裡,儘管進行了10次發掘,新乾大洋洲商墓從1989年發掘至今也有16年,可在史學界和考古學家頭腦中,仍然留下一個個謎團。諸如吳城遺址廢棄後,這些居民遷到哪裡去了?大洋洲商墓墓主是什麼身份?他的族屬關係如何?從出土的文物來看,與中原文化有何關係?等等。加上在江西,由於對先秦的歷史考古起步較晚,吳城的發掘實物又較少,考古學家急於尋找實物,對區域內的商周時期文化面貌進行排比歸納,形成系統的考古年代。這種種原因,都促使江西考古學家把眼光投向距大洋洲商墓直線距離只有5公里、距樟樹吳城僅有20公里的牛城。發掘新乾牛城遺址已列入江西考古“十一五”計畫。

據江西省新幹縣博物館負責人介紹,新乾牛城遺址城牆和文化分布面積都比樟樹市吳城遺址大,城牆有3500米,遺址範圍達50萬平方米,而且有內城。地層文化堆積十分豐富,在一些地面,布滿各種紋飾的印紋陶俯視皆是。有專家在1989年大洋洲商墓挖掘後曾預言:“江西新乾大洋洲商墓出土大量青銅器決不是偶然的,在商墓周邊肯定會發現方國的都城王宮舊址。”或許,尚待人們揭去神秘面紗的新乾牛城遺址,就是大洋洲商代大墓主人的“辦公場所”。

考察成果

牛城遺址江蘇牛城遺址
經過一年多努力,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牛城遺址進行主動性課題考古發掘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些考古成果為解決牛城遺址的年代、牛城的文化性質和特徵、牛城和樟樹吳城的關係、牛城和新乾大洋洲商代青銅器大墓的關係等學術問題提供了大量依據。

牛城城址位於新幹縣大洋州鎮東北面2.4公里處,此次考古基本掌握了其地貌特徵和主要布局。牛城城址現存外城牆2565米,內城牆1424米,城牆的築造年代約在公元前1255年至公元前1195年之間。築牆方式為夯築,與吳城的堆築、河南鄭州商城的版築不同。考古人員還在江西境內首次發現了建築夯土台基,面積達5000平方米,台基四周分布著從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之間近百座面積5至30平方米不等的圓形房子。通過對出土文化遺物的分析,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有關專家認為牛城文化和吳城文化的差異性大於相似性,並推斷大洋洲商墓的主人應生活在牛城,而不是吳城。大洋洲商墓出土的陶器群的組合特徵以瘦高型的癟檔鬲(聯襠)為主,牛城鬲即呈這一特徵,而吳城則以分襠鬲為主。此外牛城遺址出土的陶豆與大洋洲商墓的棱座豆相似,而吳城遺址不見有此類豆。

牛城城址距上世紀80年代末發現的大洋洲商代青銅器大墓僅2.8公里,與吳城遺址僅20公里。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06年10月開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牛城遺址進行首次大規模、有計畫、有學術目的的考古發掘。

江蘇牛城遺址

牛城遺址牛城遺址-----開化城
牛城遺址,又稱“開化城”、“南城”。據溧水舊志載:“開化城乃溧水故城,至隋時始築今所。”明嘉靖《高淳縣誌》曰:“開化城在縣南五十里,環三里許。”元《至正金陵志》載:“開化城在溧水卅南九十里,環地三里六十步,高五尺,有廟未祥。”高淳在隋至唐代屬溧水轄地,明弘治四年劃溧水南七鄉置高淳縣至今。《環宇記》云:“開化城在固城東,即溧水舊地也。”據地主相傳,岳家軍牛皋幾經攻城難入,於是在初春時將大量扁豆籽裝入炮筒轟射於土城之上,然後撤軍。扁豆沿土城垣扁地而發芽生根,長勢茂盛。到了寒冬季節,扁豆藤經霜打枯萎,牛皋率軍包圍南城,夜間用火炮轟城,枯藤著火,周圍火光沖天,牛皋趁勢率軍攻入得勝,後人改稱為“牛城”。城址平面呈不規則圓形,城桓用土夯築,底寬20米左右,殘高4-6米,東、南、西、北向辟有城門豁口,周長600餘米,總面積32400平方米。城垣外設護城濠一匝,南濠仍為水塘、北濠填為農田。濠12-15米,殘深1.5-3米左右,輪廓清晰,規整。城濠外西部,有直徑20多米,高出土地約6米的土墩,類似烽火燎望台,1999年修公路時被毀。60年代,城內曾出土過青銅劍、銅盔等文物,在土城垣上採集到春秋時印紋灰陶片。牛城遺址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資源食品

牛城遺址資源豐富,牛城遺址位於邢台市已發現礦產32種,有17種儲量位居河北省前5位。主要是:煤、鐵、銅、石灰岩、石墨石膏、瓷土、石英、藍晶石、金鋼沙、大理石等。其中煤炭儲量25.3億噸,鐵礦石4.5億噸,均在河北省占重要地位;石膏儲量7.5億噸,在華北居第一。農副產品品種齊全。盛產小麥、棉花玉米、花生等,素有“糧倉棉海”之稱。

牛城遺址美食文化豐富,年產種類乾鮮果品達1億多公斤,
主要有板栗、核桃、蘋果、鴨梨、串枝紅杏、紅棗、柿子、枸杞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