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業旅遊區

中興礦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完全由中國人自辦的民族資本獨立經營的大型煤礦。 1938年日軍侵占棗莊,中興煤礦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會社攫取。 建國後,中興公司更名為棗莊煤礦,1999年棗莊煤礦由於資源枯竭,關井破產重組為新中興公司。

簡介

棗莊煤炭工業旅遊區位於棗莊市市中區城北,現有“電光樓”遺址、“八大家”遺址等景點。
中興礦務局(中興煤礦公司)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完全由中國人自辦的民族資本獨立經營的大型煤礦,是舊中國唯一由民族資本經營的最大私營煤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業、第一家機械化採煤企業、近代最大的民族資本企業、唯一一家由兩人民國總統(徐世昌、黎元洪)任董事長、民國總理(周自齊、朱桂辛)任財務總監的企業。李鴻章、張學良等人都曾是中興公司的大股東。中興公司在清末和民國年間的董監會大股東和經理人,是新舊不斷更替的大官僚、大軍閥、大財閥,如張蓮芬、徐世昌、黎元洪、張作霖、朱啟鈐、任鳳苞、錢新之、葉景葵等。

發展歷程

棗莊因煤而興,是一座斐身中外的煤城。據史料記載,1308年棗莊就有人掘井採煤;1908年成立了嶧飛機樓縣中興礦局。中興礦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完全由中國人自辦的民族資本獨立經營的大型煤礦。至30年代,中興煤礦發展成為僅次於撫順、開灤的全國第三大煤礦,1936年原煤產量達182萬噸,堪稱“中興”極盛時期。1938年日軍侵占棗莊,中興煤礦公司被日本三井株式會社攫取。日本侵略者對棗莊煤炭進行了大規模掠奪性開採,煤炭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八年間有4000多名礦工死於日本侵略者“以人換煤”的法西期血腥政策之下。建國後,中興公司更名為棗莊煤礦,1999年棗莊煤礦由於資源枯竭,關井破產重組為新中興公司。棗莊煤礦、幾度興衰、百年滄桑。

主要景點

百年中興,孕育了中國近代工業文明,寄託了幾代民族資本家富國強民的夢想,其遺存是民族工業的標誌和見證,極具旅遊開發價值。主要礦業遺蹟有辦公大樓、配樓、東大井、南大井、北大井、機務處、電廠、老公司、東過車門、西過車門、台棗鐵路、老洋街、棗興堂、電光樓、老火車站、國際洋行及探採礦工具、史籍等,絕大部分礦業遺蹟保存完好。依託中興公司,積極建設中國近代工業博物館、國家礦山公司、張學良紀念館等,全方位展示中國民族企業的發展歷程和文化底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