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霞山

煙霞山

煙霞山風景區位於萬源市曾家鄉,距市區58千米,距210國道8千米,面積3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250米;因常年煙霧繚繞,亦真亦幻,陽光照耀,霞光萬丈而得名。煙霞山景區自然風光優美,川東民居院落閒雅古樸,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感悟宗教民俗文化、考古、鄉村觀光游的好去處。也是中國電影集團為紀念全國優秀組工幹部李林森同志拍攝電影《雨中的樹》的主要外景地 。是萬源市旅遊局對外開放的著名旅遊景點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遠望 遠望

山巔有建於清代中期的覃大仙廟”,廟宇規模宏大,登之可眺望遠山,俯視良田,入山門拾級而上,繞八德池,入佛祖、觀音、藥王大殿,觀瞻“覃大仙”真身石塔,焚香於鼎,拜謁亦腳大仙、玉清菩薩、靈現老祖,景區內名木古樹遍布,有樹形奇特的千年古樟樹,有“藤女戀樟樹”的奇觀,有千年銀杏王,有

千年古柏樹,有樹冠如巨傘的桂花王;有大量工藝精美、保存完好的明清時代古墓群;有翠竹掩映的川東民居院落;有林木森森的川陝古驛道。

景點概覽

煙霞山 煙霞山

煙霞山一聽名字就有煙霧繚繞、霞光乍現的靈仙之氣,沿著古老的石梯拾級而上,一路青松古柏,置身其間,頓感古樸清幽,令人心曠神怡!此時正值中午,儘管不時風過,還是汗如雨下,女兒一路喊熱,再不肯前行,於是讓她在路邊等候(山頂處並沒人居住,因著馬上就是廟會的日子,山民們都在搭建簡易攤位,準備迎接八方香客,所以放心讓她呆在這兒)。往往最難堅持的時候離勝利便不遠了,挺過最累的時刻,也就幾分鐘便看到山門,這是一座被毀損的古廟,相傳起於明朝,其時廟宇雄偉,氣勢恢弘,香火鼎盛,所供奉的覃大仙慈悲為懷、普度眾生,但凡許下心愿,必定靈驗,只可惜在 軍入川時全部毀壞。我們看到的不過僥倖保存下來的幾尊菩薩,幾條石柱以及信徒們後來修復的一座殿堂、一塊石碑,細究那些保存下來的東西,彩陶繪製,雕刻精美,所選石材也相當考究。站在廟宇的位置,兩側山勢左高右低,背後一座大山相靠,儘管我並不懂得佛理道學,卻也有安然端坐、輕舞兩袖之感,難怪同學說那時這是一座大廟,聲明遠播,以至現在也有陝西、重慶等地的香客不畏山高路遠,前來虔誠跪拜、進香許願。

煙霞山 煙霞山

入鄉隨俗,到了大仙的地界,我們該虔誠地上柱香、拜一拜,然後許下小小心愿,如果實現了定會再來,按照同學描述的前景,那時這裡該是打造過的風景秀麗、美輪美奐的森林公園,還有一片宏偉廟宇群雄踞山頂。因為孩子們喊餓,又聞曾家街上下起大雨,只怕回程路滑難走,山上的好些景致都沒來得及親見,比如川東第一藤,比如古代禁伐令,比如漢代古墓群,姑且將美好留下以做後來之樂。

下山的路上我們探了一段險,說是探險一點不為過,仿佛從天而降的巨石搭建成各種通道,有的地方僅露出一個洞口,側身進去卻又別有洞天,順著狹小的石縫前行,需不斷攀爬、跳躍,有的地方又矮又窄,還曲曲彎彎,必須匍匐前進,看後面的人好不容易爬出來,露出半個頭,甚是好玩兒!這樣的探險我是喜歡的,只是一位女士葳了腳,大家略探一段便改走大路了。一路經過神仙棋盤,看過典型的川東民居,古樸的木頭房子、吊角樓,還有開了天井的四合院,我想,待到打造出來,下次定會在這裡住上幾天。

煙霞山 煙霞山

除卻廟宇文化、民居特色、古墓碑刻,煙霞山的古樹怪石也是一大特色。隨處可見幾人圍抱的古柏、松杉,很多還被有關部門掛牌保護,吸引我們駐足的有抱石樹、合歡樹,最讓人驚嘆的是古柏四兄弟,長成那樣相親相愛的樣子也就是了,居然還是長在硬石盤之上,長在硬石盤之上也就罷了,居然還長那么挺拔粗壯!另有兩個巨大的石盤遙相呼應,其下一石形似龜背,頗為神奇!

瞧不完的美景吸不完的氧,最終還是脆甜的西瓜、香甜的玉米、醇香的炸土豆和香香的臘豬蹄兒更吸引人,吃不完兜著走,離開時大家還帶走一袋圓滾滾的大西瓜。當真是洗了眼球美了胃,更美更暖的還有心,比這七月驕陽更熾熱

煙霞山,聞其名,頓覺霞光四射,雲霧繚繞,空靈幽遠,仙氣飄逸。此乃覃大仙恭修聖地。覃大仙,本一介書生,因考官誤讀姓氏,自以為名落孫山,憤然出家,修行悟道。朝而迎日出,暮而送日歸,不食人間煙火,苦苦修煉,終成正果。後人將其真身置於石塔之內,修廟供奉,福佑蒼生。劉禹錫《陋室銘》有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煙霞山也便名聲四揚,招來八方信徒,虔誠朝拜。廟宇四周,懸崖峭壁,望而生畏,驚心動魄。林木蒼翠,花草繁茂,幽雅寧靜,空遠縹緲。無喧囂之亂耳,無塵事之煩心。逸於世外,凝心自怡,超然脫俗,悠閒灑脫。香客住來,絡繹不絕。各神仙,眾菩薩,盡享香火。

煙霞山 煙霞山

紅藤纏樹,堪稱川東一絕,好似溫文爾雅的美女依偎著偉岸壯實的俊男,千年修煉,終得奇緣,共渡春秋,恩愛有加,令多情之士羨慕不已。瑪瑙石,巍然挺立,再配以獨特美麗的樹冠,這是大自然的妙手偶得,巧奪天工,別出心裁,簡直就是精妙絕倫的盆景。周圍樹木蔥蘢,鳥語花香。古老傳說,更是神奇動人,令人神往,回味無窮。無人不佩服於大自然這神奇的創造力。蠻子洞,古巴人留下的足跡,圖形文字,彰顯著遠古文明,使得這方土地的歷史文化更加厚重。明清古墓,浮雕鏤刻,精緻細微。樹木花草,人物鳥獸,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風吹草就動,人來鳥便驚,犬吠獸即跑。碑誌墓銘,墨香飄逸。閃爍著昔日煙霞山人的熠熠光輝。無人不驚嘆於古人精湛的技藝與巧妙的構思。

荔枝古道,蜀南荔枝運往長安的通途。圓了貴妃的荔枝夢,了卻明皇的愛妃情。站立古道,追憶往事,歷史滄桑,襲上心頭:玄宗回馬楊妃死,馬嵬坡上三郎終是背棄了玉環,生死決別。南方荔枝的鮮甜怎化得盡黃花滿地無情死的苦澀。時過境未遷,漢唐的明月依然高懸天空,青山依舊在,綠水照樣流……古人已去矣,可知否,今日事?

煙霞山秀美風光 煙霞山秀美風光

趕場,意為趕集,明朝時期此地為集市,故名曰:趕場溝。木板瓦房,合而圍成四合院,青石地板,條石台階,正中堂屋,朝 門正對,兩側廂房。庭院深深,古樸典雅,風格獨具,靜逸舒適。古老的碾谷石滾、舂米石碾、磨麵石磨,咿咿呀呀,鏇轉了幾個世紀,承載了多少先人的夢想,那是一首古老而悠揚的歌,唱了多少代人也沒完沒了。院周古木成林,蒼柏古樟,翠竹綠樹,相互掩映。

能見證歲月滄桑的,理當孿生古柏。那是自然之傑作,林木之精華,天地靈氣之結晶,讓人驚訝,令人嘆服。四株同根,並排而立,生於圓石之上,無土以培,無水以灌,蒼翠挺拔,鬱鬱蔥蔥,直插雲天,傲視群木。默默經受著自然的考驗,承受著歲月的洗禮,任爾風霜雨雪,烈日雷電,勝似閒庭安然無恙。壯哉,無人不傾倒於這生命的頑強與偉大,無人不慨嘆於這大自然創造的奇蹟。歷史風化了泥沙,風乾了歲月,卻風蝕不了這堅韌不拔的信念。

神仙石,奇特神秘。一方巨石,獨懸崖邊,傲然挺立,如人傾身,探頭張望,一不留神,便會跌落山谷。觸摸即動,搖搖欲墜,令人心驚肉跳,手腳寒顫,全身戰慄,魂魄飛散而久久不能附體。巨石稜角已光滑圓潤,可見千百年來,多少只手好奇地觸摸過,搖動過。而仙石依然穩坐寶台,翹首期盼,守候千年不變的夙願。獨特的地貌—— 巨石群,闡釋著地質的變遷,更展示著這方土地的靈性。或探頭探腦,或相依相偎,或安然橫臥,或相互對峙,或傲然獨立……不知是天外飛來的仙客,還是地下冒出的精靈,相互守望,仿佛兌現著亘古不變的諾言:不離不棄。

桂樹花開,香飄四鄰;小橋流水,詩情畫意;片片良地,層層梯田,演繹著豐收的希望;巍巍青山,潺潺綠水,吹奏著悠揚的曲調;炊煙繚繞,雞鳴狗吠,勾勒出幽雅的山村圖景。一年四季,風光獨秀——燕子翻飛,百花競放,讓人感悟到春的生機、萬物蓬勃向上的力量;蟬鳴古樹,清風徐來,在燥熱的盛夏,享受著一份獨特的清爽與寧靜;稻浪滾滾,紅葉翩翩,全然沒有那秋風掃落葉的蕭瑟,而展示的是秋的希望、富庶與深沉;雪花飛舞,銀裝素裹,把人帶入一個粉妝玉砌神話般的世界,如詩,如畫,如夢,如歌……

而今,古老的煙霞山不再沉睡,寂寞的山鄉開始沸騰,新農建設,旅遊開發,為沉寂的煙霞山注入了新的生機。勤勞、善良、純真、質樸的煙霞山人,正敞開胸懷,笑迎春風,在淳淳民俗中,在濃濃風情中,在幽幽木居中,踏著先人的足跡,創造著更大的輝煌。

荔 枝 驛 道 貴 妃 夢,

古 藤 老 樹 不 了 情。

蠻 子 洞 里 話 巴 人,

碾 磨 旁 邊 聽 古 韻。

仙 石 神 韻 鑄 信 念,

古 柏 風 格 冶 性 情。

菜 花 怒 放 蝶 飛 舞,

清 風 徐 來 麥 翻 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