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白散

瀉白散

瀉白散出自《小兒藥證直訣》,其由地骨皮、桑白皮、甘草三味藥組成,具有清瀉肺熱,止咳平喘之功,主治以咳嗽、甚則氣急欲喘,舌紅苔黃等為表現的肺有伏火之咳喘,現代主要用於支氣管炎、肺炎初期、百日咳等證屬肺有伏火者。現代研究也表明其有解熱、抗炎、鎮咳等作用。

基本信息

歌訣

瀉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除胃氣,清瀉肺熱止咳喘,熱伏肺中喘咳醫。

處方

地骨皮 30克;桑白皮 30克(炒);甘草 3克(炙)

用法

上藥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主治

肺熱喘咳。氣喘咳嗽,皮膚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

方義

肺氣失宣,火熱鬱結於肺所致,治療以清瀉肺熱,止咳平喘為主。方中肺氣失宣,故見喘咳;肺合皮毛,肺熱外蒸於皮毛,故皮膚蒸熱(輕按覺熱,久按若無,由熱伏陰分所致)。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專入肺經,清瀉肺熱,止咳平喘,為君藥。地骨皮甘寒,清降肺中伏火,為臣藥。粳米,炙甘草養胃和中,為佐使藥。

配伍特點

清中有潤,瀉中有補,既不是清透肺中實熱以治標,也不是滋陰潤肺以治本,而是清瀉肺中伏火以消鬱熱。

運用

本方用於肺熱喘咳證,臨床套用以氣喘咳嗽,皮膚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弦數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肺經熱重者,可加黃芩、知母等以增強清泄肺熱之效;燥熱咳嗽者,可加瓜蔞皮、川貝母等潤肺止咳;陰虛潮熱者,加銀柴胡、鱉甲滋陰退熱;熱傷陰津,煩熱口渴者,加花粉、蘆根清熱生津。

禁忌

本方藥性平和,尤宜於正氣未傷,伏火不甚者。風寒咳嗽或肺虛喘咳者不宜使用。

附註

附方

葶藶大棗瀉肺湯

組成

葶藶子、大棗。

用量

葶藶子9g,大棗 4枚。

用法

上藥以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去棗,內葶藶子,煮取一升,頓服。

功用

瀉肺行水,下氣平喘。

主治

痰水壅實之喘咳胸滿。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葶藶大棗瀉肺湯與瀉白散均有瀉肺作用,但瀉白散是瀉肺中伏火,本方是瀉肺中痰水。

重要文獻摘要

①王子接《降雪園古方選注》卷中:“肺氣本辛,以辛瀉之,遂其欲也。遂其欲當謂之補,而仍雲瀉者,有平肺之功焉。桑皮、甘草,其氣俱薄,不燥不剛,雖瀉而不傷於嬌髒。……《經》言: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復以地骨皮之苦,泄陰火,退虛熱,而平肺氣。……使以粳米、甘草,緩桑、骨二皮於上,以清肺定喘。”

②《醫方考》:肺火為患,喘滿氣急者,此方主之。肺苦氣上逆,故喘滿;上焦有火,故氣急,此丹溪所謂氣有餘便是火也。桑白皮味甘而辛,甘能固元氣之不足,辛能瀉肺氣之有餘;佐以地骨之瀉腎者,實則瀉其子也;佐以甘草之健脾者,虛則補其母也。此雲虛實者,正氣虛而邪氣實也。又曰:地骨皮之輕,可使入肺。生甘草之平,可使瀉氣,故名以瀉白。

③《古方選注》:肺氣本辛,以辛瀉之,遂其欲也。遂其欲當謂之補,而仍瀉者,有平肺之功焉。桑皮、甘草其氣俱薄,不燥不剛,雖瀉而無傷於嬌髒。《經》言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然肺虛氣逆,又非大苦大寒如芩、連、梔、柏輩所宜,故復以地骨皮之苦,泄陰火,退虛熱,而平肺氣。使以甘草、粳米,緩桑、骨二皮於上,以清肺定喘。

臨床醫案

1.咳嗽:楊協勝之女,寒熱咳嗽,腹痛泄瀉。醫者未知痛一陣瀉一陣屬火之例,木強反?之理,妄用消耗之劑,漸至面浮氣促,食減羸瘦,又誤用耆、術之藥,潮熱愈重,痛瀉愈多,延綿兩月,眾謂童癆難治。乞診於余,先與戊己丸作湯,二劑痛瀉頓止,繼以瀉白散(方劑1)合生脈湯,二劑潮嗽皆安。

2.肺結核,盜汗:楊某某,男,26歲,工人。1979年3月11日就診。患浸潤性肺結核,盜汗長期不愈,雖用抗癆藥物,但每夜汗出均浸濕枕褥。由於長期汗出過多,耗傷津液,故口燥咽乾,五心煩熱,身體消瘦,顴紅,舌質紅絳,脈細數。即用桑白皮、地骨皮各30g,生甘草10g,浮小麥50g,水煎服。共服八劑,盜汗即止。

3.痘衄:一小兒痘瘡衄血,右寸脈數,此肺金有火也,用瀉白散(方劑1)而血止,但四肢倦怠,用益元湯而愈。

4.蕁麻疹:王某某,女,49歲,職工。1977年7月14日就診。患蕁麻疹六年余,時發時止,累經中西藥物治療,其效不佳。患者為病所苦,急躁心煩,夜難入睡。曾於1973年赴省醫院診斷為:頑固性蕁麻疹。經治療後已愈。半年後因遷居新房,室內尚潮濕,數月後復發。瘙癢難忍,搔之隨手增大,尤以四肢為重。遇熱加劇,得冷稍減,冬輕夏重,反覆兩年多,延至1977年夏,皮疹遍及全身,唇厚如腫,觸摸疹塊處有灼熱感,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余即以風熱挾濕論治,擬用桑皮、地骨皮各30g,甘草、苦參各10g,蟬衣20g搗碎,水煎服。相繼服用十二劑而疹消。為鞏固療效,將前方碾為細末,每次6g,一日二次,連服兩月,至今七年末發。

中藥方劑之泄瀉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