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鬥蟋蟀》

《濟公鬥蟋蟀》

《濟公鬥蟋蟀》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卡通片,講述的是濟公搞的鬼,蟋蟀鬥敗大公雞,張狂公子遭報應,賠了屋子又短命,大快人心的因果報故事。中國美術獨創的剪紙動畫,製作精良,畫面色彩豐富,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耐人回味。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圖)《濟公鬥蟋蟀》《濟公鬥蟋蟀》

片名:濟公鬥蟋蟀
出品年代:1959年
出品公司: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色別:彩色
導演:萬古蟾
改編:伍倫
動畫設計:胡進慶、沈祖慰、胡雄華、經霞雲
作曲:張林漪
攝影:游涌
影片長度:23分

製作背景

片中濟公造型完全按照民間傳說中的形象而來:身形削瘦灰色破爛袈裟,手持破扇,眯縫著似笑非笑的眼睛。影片以傳奇的故事情節,輕鬆詼諧的手法,表達了明確的反封建反壓迫主題,劇中張木匠一句“有錢人家的一隻蛐蛐,夠我們窮人活兩年的”,使人想起杜甫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故事梗概

(圖)《濟公鬥蟋蟀》《濟公鬥蟋蟀》劇照

南宋時,在羅丞相府內做木匠的張煜 ,得知羅公子鬥蟋蟀贏了許多銀子,好奇地去偷看羅公子的那隻蟋蟀。不料剛揭開盆蓋,蟋蟀就逃掉了。羅公子大怒,打了張煜一頓,還要他三天之內賠償蟋蟀,否則就要他的命。張煜走投無路,被迫投河自殺,恰巧被濟公救起。

濟公佛法無邊,他知道張煜口袋裡還剩三文錢,拿去買了一隻半死的蟋蟀,便去找羅公子,揚言他的蟋蟀能斗大公雞。羅公子就命家丁抱來一隻大公雞與他打賭,結果小蟋蟀鬥敗了大公雞。羅公子願花五百兩銀子將他的蟋蟀買下。濟公就將銀子周濟張煜,讓他自謀生路。羅公子得到了這隻神奇的小蟋蟀後十分得意,視若珍寶。一次蟋蟀跳出盆外,他急忙追撲,蟋蟀卻鑽到地下。羅公子命人把地磚全部掘起,而蟋蟀的叫聲又從牆根傳來,羅公子又命人挖牆拆屋。蟋蟀叫聲在哪裡,他就拆到哪裡,結果整個丞相府倒塌了。作惡多端的羅公子被戲弄了一番,受到濟公的懲罰。

藝術形象

(圖)濟公藝術形象濟公藝術形象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對於這首廣為人知的《濟公》連續劇主題歌,人們喜歡哼唱,同時也喜愛那個鞋破帽破、瘋瘋癲癲的濟公活佛。

歷史溯源

濟公傳說的發展經歷了宋代以前的孕育準備期、南宋初的萌芽形成期和明清以來的成熟發展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濟公傳說是以南宋禪宗高僧道濟的故事發展演變而來的一種民間口頭文學,主要分布於浙江省以天台為中心的區域,並由此輻射全國,影響世界。

濟公其實是一個有史可查的人物,最早記錄見於南宋高僧釋居簡《湖隱方圓叟舍利銘》和釋如《贊濟顛》。濟公原名李修元(1130-1209),天台永寧村人。他少年時在村北赤城山瑞霞洞讀書,受到釋教和道教的薰染。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為師,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在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

改編劇本

(圖)《濟公傳》《濟公傳》

1959年,剪紙片《濟公鬥蟋蟀》是根據《濟公傳》第二百四十一回改編的。《濟公傳》是明末清初出現的一部描寫濟公傳奇事跡的小說,全稱《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簡稱《醉菩提》,又名《濟顛大師玩世奇蹟》、《濟公全傳》、《皆大歡喜》、《度世金繩》等,由明末清初高產的通俗小說作家“天花藏主人”根據宋元話本及戲曲、民間傳說編次而成。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余》卷十四《方外志蹤》即有關於濟顛的記載。刻於明隆慶三年(一五六九年)的《錢塘漁隱濟顛禪師語錄》,是現存講濟公故事的最早的小說。清初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卷九有《道濟顛玩世裝瘋》一篇,陳樹基將此收入《西湖拾遺》,改題為《南屏山道濟裝瘋》。清康熙年間,王孟吉撰有《麴頭陀新本濟公全傳》三十六則故事,所敘與《錢塘漁隱濟顛禪師語錄》基本相同。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吳門仁壽堂刊刻《濟公傳》十二卷,內容亦同與《錢塘漁隱濟顛禪師語錄》。明末戲劇家張大復作有《醉菩提》傳奇,敷衍濟顛故事。《濟公傳》即是作者在上述以濟公為題材的小說和戲劇的基礎上編次而成的。它上承《錢塘漁隱濟顛禪師語錄》,下啟清中葉以後陸續出現的堪稱中國章回小說篇幅最巨的正續《濟公傳》。

看點

唱著詼諧的江南小調,程之老師的配音將濟公的幽默與智慧拿涅的恰到好處。

影片評論

(圖)《濟公鬥蟋蟀》《濟公鬥蟋蟀》劇照

《濟公鬥蟋蟀》是1959年出品的一部美術片,較之《大鬧天宮》要早幾年,同樣是一部製作精良的美術片。影片中將中國的剪紙藝術和中國的水彩畫巧妙的結合,展現出與眾不同的風格。在人物動作設計上,雖然沒有《大鬧天宮》流暢,但是巧妙的借鑑了皮影戲中的動作姿態,體現了另一種民間藝術,別具風格。

影片開頭極形象細緻的展現了一場鬥蟋蟀的場景,昆蟲形象栩栩如生,連蟋蟀的翅膀和觸鬚都維妙維肖,躍然紙上。幾句打油詩的念白和傳統戲曲配樂,帶出了一個打報不平的濟公。救張煜的過程沒有過多的說教,幾句簡單的話兒就把濟公的機智幽默表現的淋漓盡致。

濟公要用蟋蟀斗公雞的場景,宰相之子羅公子叫上一隻雞,跑堂的端了一隻做成菜的雞。羅公子:“混蛋!我要一隻活的!”濟公:“正好,我要一隻煮熟的。”語言幽默有趣。最後壞人得到嚴懲的情景雖然誇張,但是大快人心。

整部影片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智慧,沒有多餘的說教,是一部讓人賞心悅目的好影片,不到30分鐘的時間,就把一個完整的民間故事表現的很完美。

關於導演

(圖)《濟公鬥蟋蟀》萬古蟾

萬古蟾 (1900年-1995年) 美術片導演。江蘇南京人。萬籟鳴之孿生弟。1921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科,先後在本校、上海大學、南京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科任教。1925年任上海商務印書館影片部美術設計,與兄籟鳴攝製動畫廣告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1926年入長城畫片公司,與兄弟合作攝製我國第一部動畫短片《大鬧畫室》。1931年後與兄弟為聯華、明星影片公司製作宣傳抗日的《同胞速醒》、《民族痛史》,以及以寓言故事為內容的《龜兔賽跑》等動畫短片。1935年製作中國第一部有聲卡通片《駱駝獻舞》。1937年在武漢入中國電影製片廠,製作動畫短片《抗戰歌曲》和《抗戰標語》。

1940年任上海新華影業公司動畫部主任,與兄弟共同製作中國第一部大型有聲卡通片《鐵扇公主》。1945年後任北平中電三廠美工科科長、南京中華教育電影製片廠技術主任、上海中國電影製片廠布景師。1949年到香港,任長城電影公司美工科科長,與兄籟鳴設計繪製卡通片《蜜蜂與蝗蟲》,因技術條件限制未攝製成片。1956年回上海,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導演。1958年帶領胡進慶、劉鳳展、陳正鴻等將皮影戲和剪紙藝術運用到美術電影中來,成功地拍攝了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美術電影增添了一個新片種。後導演的剪紙片《漁童》於1980年獲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二等獎;《人參娃娃》於1961年獲民主德國第四屆萊比錫國際短片和紀錄片電影節榮譽獎,1979年獲埃及第一屆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金色的海螺》於1964年獲印度尼西亞第三屆亞非電影節盧蒙巴獎。

精彩劇照

(圖)張木匠因為好奇,放走了羅公子的寶貝蛐蛐,被毒打一頓。

張木匠放走了羅公子的寶貝蛐蛐被毒打一頓。

(圖)在羅公子逼迫之下,走投無路的張木匠要投河,被濟公救下。

走投無路的張木匠要投河,被濟公救下。

(圖)濟公帶著張木匠,拿著三文錢,買了一隻半死不活的小蛐蛐

濟公帶著張木匠買了一隻半死不活的小蛐蛐

(圖)濟公找到羅公子,揚言自己的蟋蟀能斗大公雞。   濟公找到羅公子,揚言自己的蟋蟀能斗大公雞。
(圖)小蛐蛐異常厲害,鬥敗了大公雞 小蛐蛐異常厲害,鬥敗了大公雞。
(圖)羅公子花五百兩銀子將他的蟋蟀買下,回到府里和別的富家公子斗開了。小蛐蛐所向無敵。

羅公子花五百兩銀子將他的蟋蟀買下。

(圖)小蛐蛐蹦了出來,羅公子生怕這剛到手的珍寶丟了,急忙小心翼翼地捕捉。

羅公子生怕這剛到手的小蛐蛐蹦了出來。

(圖)蟋蟀叫聲在哪裡,他就拆到哪裡,結果整個丞相府倒塌了。作惡多端的羅公子被壓在裡面,受到濟公的懲罰 。 作惡多端的羅公子被壓在裡面,受到濟公的懲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