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

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

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AyersRock),又名烏盧魯巨石(UluruRock屬澳大利亞土著人語言),位於澳大利亞中北部的艾麗斯斯普林斯(AliceSprings)西南方向約340公里處。艾爾斯岩高348米,長3000米,基圍周長約8.5公里,東高寬而西低狹,是世界最大的整體岩石(體積雖巨,只是獨塊石頭)。艾爾斯巨石俗稱為“人類地球上的肚臍”,號稱“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距今已有4—6億年歷史。如今這裡已闢為國家公園,每年有數十萬人從世界各地紛紛慕名前來觀賞巨石風采。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艾爾斯巨石確定為世界自然和文化保護遺產。艾爾斯巨石在英國BBC評出的“人一生中必去的50處勝地”中排名第十二。

名稱由來

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

1873年一位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的測量員橫跨這片荒漠,當他又飢又渴之際發現眼前這塊與天等高的石山,還以為是一種幻覺,難以置信。高斯來自南澳洲,故以當時南澳州總理亨利·艾爾斯的名字命名。

形態

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

澳大利亞北部地方西南部的巨大獨體岩,是突崿(tor,孤立的巨大風化岩)之一。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獨體岩。這塊獨體岩(當地的澳大利亞原住民稱它為Uluru)是由長石砂岩構成,能隨太陽高度的不同而變色。這塊岩石在日落時分最令人驚艷,因夕照使它呈現火焰般的橙紅色。

艾爾斯岩高出周圍荒漠平原335公尺(1,100呎),呈橢圓形,長3.6公里(2.2哩),寬2公里(1.5哩)。較低的斜坡上由於較弱岩層的蝕化而出現溝槽,而頂部有因罕見的暴雨所帶來的大水沖刷出的溝渠和窪地。

所在地

岩石位於烏盧魯-卡塔朱塔國家公園(Uluru-KataTjutaNationalPark,1958年初建時稱艾爾斯岩-奧爾加山國家公園〔AyersRock-MountOlgaNationalPark〕)內,底部有一些淺洞穴,被某些原住民部落視為聖地,洞內有雕刻和繪畫。參觀者可經由東北面450公里(280哩)處的艾麗斯斯普林斯(AliceSprings)乘車到達該地。艾爾斯岩附近旅遊度假地的建築顏色與周圍的沙漠融為一體。1987年艾爾斯岩及其周圍的公園被指定為世界遺產保護區。

巨石成因

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

艾爾斯巨石底面呈橢圓形,形狀有些像兩端略圓的長麵包。長3.6千米,寬約2千米,高348米,基圍周長約8.8千米。岩石成分為礫石,含量高,其表面因被氧化而發紅,整體呈紅色,因此又被稱作紅石。突兀在廣袤的沙漠上,艾爾斯巨石如巨獸臥地,又如飽經風霜的老人,在此雄偉地聳立了幾億年。由於地殼運動,巨石所在的阿瑪迪斯盆地(AmadeusBasin)向上推擠形成大片岩石,而大約到了3億年前,又一次神奇的地殼運動將這座巨大的石山推出了海面。經過億萬年來的風雨滄桑,大片砂岩已被風化為沙礫,只有這塊巨石憑著它特有的硬度抵抗住了風剝雨蝕,且整體沒有裂縫和斷隙,成為地貌學上所說的“蝕余石”。但長期的風化侵蝕,使其頂部圓滑光亮,並在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的寬窄不一的溝槽和淺坑。因此,每當暴雨傾盆,在巨石的各個側面上飛瀑傾瀉,蔚為壯觀。

變色之謎

土著人稱這座石山為“烏盧魯”,意思是“見面集會的地方”。西方人稱之為“艾爾斯石”,更迷人的是,艾爾斯石的顏色會隨著早晚和天氣的改變而改變。當太陽從沙漠的邊際冉冉升起時,巨石是淺紅色;到中午,則是橙色;當夕陽西下時,巨石則奼紫嫣紅,在蔚藍的天空下猶如熊熊的火焰在燃燒;至夜幕降臨時,它又呈黃褐色。

關於艾爾斯石變色的緣由眾說紛紜,而地質學家認為,這與它的成分有關。艾爾斯石實際上是岩性堅硬、結構緻密的石英砂岩,岩石表面的氧化物在一天陽光的不同角度照射下,就會不斷地改變顏色。因此,艾爾斯石被稱為“五彩獨石山”而平添了無限的神奇。

巨石文化

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澳大利亞艾爾斯巨石
這裡的原住民是在此生活了超過數萬年並創造了燦爛文化的阿南古人,他們認為祖先們締造了大地與山河。因此,阿南古族人就是維護這塊神聖土地的後繼者,並由於艾爾斯石恰好位於澳大利亞的中心,當地土著人便認定這塊巨石是澳大利亞的靈魂,艾爾斯石上許多奇特的洞穴里,留存有土著人留下的古老繪畫和岩雕,線條分明,圈點眾多,描繪著“夢幻時代”的傳奇故事和神話傳說。一直以來,艾爾斯石是西部沙漠地區土著人宗教、文化、土地和經濟關係的焦點,是他們心中的“聖石”,許多部落的土著人都在這裡舉行成年儀式和祭祀活動等。烏盧魯國家公園是澳大利亞遺產委員會註冊的國家財產,1985年,澳大利亞政府將它正式歸還給阿南古人,由他們負責管理。原住民則將該岩石和國家公園租借給政府,為期99年。

石頭的秘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