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雙峰寺

潮汕雙峰寺

潮汕地區現存三大古寺之一,現為揭陽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揭陽市區馬山巷。始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舊址在磐溪都雙山(今桂嶺鎮雙山村),為法山禪師所創。明初,石山禪師移建於縣治馬山巷今址,乃粵東地區一大叢林。是時寺宇壯觀,佛相莊嚴,茂林修篁。

簡介

潮汕雙峰寺潮汕雙峰寺
每當夕陽西墜,鐘鼓鈸鐸齊鳴,梵唄陣陣,木角篤篤,景色迷人,為禮佛和遊覽勝地。擴建後規模宏大,遂與潮州開元寺潮陽靈山寺並稱“潮汕三大名剎”。後歷經兩次擴建重修,全國佛協主席趙朴初為寺宇題匾。重修後寺院呈四合院布局,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前廳、大雄寶殿、泰佛殿,有東西兩廊。寺中有歷代文人雅士碑刻歲通,寺中有磚刻五塊,其中虎壽碑最為珍貴。泰佛殿為樓閣式,正殿中金身泰式佛像一座,相傳走近,其耳鉤即不斷輕搖,被傳為異事。

描述

雙峰寺歷代屢廢屢興。志書記:清雍正戊申(1728年)六月,雙峰寺毀於颶風,楝梁楹桷瓦蓋一應俱盡,知縣陳樹芝主持修復。民國十四年,縣長陳卓凡廢之,寺屋充作教育費用。邑紳林存厚、林仲良、局伯初等發起籌款贖回葺復。50年代,寺僧推行“農禪並舉”之策,以寺辨工廠。“文革”期間,佛像、文物俱毀。
改革開放後,縣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宗教政策,決定修建雙峰寺,恢復古蹟,開闢旅遊勝地。1986年10月25日舉行奠基禮,破土興工。經過整整61個月施工,耗資四百萬元,建築面積2400平方米,1991年12月10日隆重舉行修建落成暨佛像開光典禮,盛況空前。
近年修建一新,樓閣渾雄,紅牆雕棟,叢竹片修篁,綠葉遮道,古鐘悠揚。古時稱“雙峰晚鐘”,為揭陽古八景之一。詩云:古寺鐘聲清妙覺,莊嚴梵宇金城東。
如今修建一新的雙峰寺,殿宇更為壯觀宏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三宇並立,觀音閣、地藏閣精巧玲瓏,東西長廊、耳房及角樓,結構嚴謹,整個寺院雕樑畫棟,古樸大方。寺內珍藏有泰國華僑贈送之觀音菩薩銅像,人們前來瞻仰,常常見到菩薩的耳環在微微擺動,被稱為雙峰一奇。
清郭光任陽江儒學時由肇郡移於雙峰寺中,並題跋。寺中有木棉樹,雙峰竹。相傳孟宗哭竹,孝感天地,每節黃皮竹上都留下了幾行深綠色淚痕。
雙峰寺著名祖師有又瓊尼師。現任方丈光鎮法師,47歲,廣東陸豐縣人,兼任普寧市佛教協會會長,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委,揭陽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現任監院光茂法師,54歲,陸豐縣人,兼任廣東省佛教協會理事,市佛教協會副會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