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育化過程

潛育化過程

土壤長期漬水,受到有機質嫌氣分解,而鐵錳強烈還原,形成灰藍-灰綠色土體,這個過程叫潛育化過程。該過程主要在沼澤土或排水不良的水稻土中出現,往往發生在剖面的下部。這是南京江寧縣青泥土剖面,它是在沼澤土長期種稻形成的,全剖面顏色比較灰暗。耕層、犁底層和潛育層受耕翻影響形成不少銹斑,底土有潛育殘留,應注意適當排水改良。這種土壤一般分布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這是濱海紅樹林沼澤土的剖面,其中的G層即是潛育過程形成的土層。標尺下方的地下水位清晰可見,離地面僅60厘米。潛育化土層中低價鐵錳活性強,易造成植物的鐵毒錳害,同時土壤也易產生H2S、CH4等還原性有害氣體,土壤磷容易被固定而有效性低,這樣的水稻田秧苗成活低,返青慢,產量低,農民一般稱之為“爛泥田”。

概述

潛育化過程是一種主要的成土過程
它是指低洼積水地區的土體發生的還原過程。由於土體長期被水浸潤,空氣缺乏,處於脫氧狀態,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較多的還原物質,高價鐵錳轉化成亞鐵錳,形成一個顏色呈現藍灰色或者青灰色的還原層。這個還原層次稱為潛育層或青泥層。

相關條目

土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