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村鎮

潘村鎮

潘村鎮位於明光市東北部,東、北距淮河均為6千米,距蚌寧高速公路入口35公里,為明光市北部重鎮,集鎮貿易輻射兩省(蘇皖)三縣,同時集鎮也是國營潘村湖農場場部所在地。潘村鎮位於明光市東北部50公里,是兩省三縣交界處,地處淮河南岸、女山湖畔、紫陽山腳下。同時,爭取並配套投入920萬元新建潘村衛生院的革命項目、門診樓、住院樓、宿舍等一期工程;爭取並配套投入1600萬元的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主體已完成,現正在鋪設通往全鎮的管網,解決全鎮人畜飲用水的全復蓋;將投入323萬元對移民新區C、D區進行道路硬化和下水道配套工程。

基本信息

簡介

潘村鎮位於明光市東北部50公里,是兩省三縣交界處,地處淮河南岸、女山湖畔、紫陽山腳下。鎮域面積2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13.6萬畝。

現有人口8.09萬人,是全市人口最多的鄉鎮。轄13個村,(其中:崗區6個村,半崗半湖3個村,圩區4個村);轄三個街道,其中潘村集鎮是中心城鎮,鎮區面積3平方公里,鎮區人口2.6萬人。境內有一占地面積近5萬畝的潘村湖國營農場。

城鎮建設

明光市潘村鎮為建設一個移民幸福樂園,打造一個美麗城鎮,始終堅持民生至上的原則,先後投資3600萬元,積極開展小城鎮建設,連續5年被明光市評為小城鎮建設一等獎。

該鎮將城鎮建設和移民遷建、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首批征地480畝,在城鎮新區A、B區共新建住房620套。

為了完善新區的配套設施,在A、B新區投資380萬元修建了富民大道、張莊路、文明路等三條主路面寬14米,街道總寬35米,總長1200米的混凝土道路,修建了下水道2600米;投資318萬元修通了新區住戶的門前路和下水道。

另外,還改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老街2600平方米道路,新修了楊橋路、農貿市場西門路、致富路、中學路等五條城鎮道路。在鎮區新安裝420盞路燈,其中太陽能路燈60盞。

隨後,又征地410畝的城鎮新區C、D兩個新區開始動工建設,投資298萬元修建了和諧路、文明路,投資162萬元興建了文體中心樓,投資126萬元修建了人民廣場,並投資69萬元建設了農民公園。

2011年,該鎮為硬化鎮區及配套工程,先後投入430萬多元,硬化了富民大道人行道、小圩路、廣場西側籃球場、健身場及文體樓四周硬化及配套,鋪設了街道道路安全減速帶,門面房前一律鋪設了彩磚。

架設了變壓器,改造了電力設備;綠化了富民大道、外環路廣場等,製作了統一設計、統一樣式、統一標準、同一色彩的宣傳標牌;新建占地7.9畝、規模為全市最大的農村清潔工程——垃圾中轉站,強化了小城鎮的載體功能,改善了全鎮的環境衛生面貌。

同時,爭取並配套投入920萬元新建潘村衛生院的革命項目、門診樓、住院樓、宿舍等一期工程;爭取並配套投入1600萬元的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主體已完成,現正在鋪設通往全鎮的管網,解決全鎮人畜飲用水的全復蓋;將投入323萬元對移民新區C、D區進行道路硬化和下水道配套工程。

此外,還投入457萬元對全鎮新農村村莊進行科學布點規劃,新建了占地24畝一層五棟、二層一棟可共140人入住的花園式敬老院。爭取危改資金171萬元對全鎮190戶危改對象實施危房改造。

農業經濟

潘村鎮是一個農業大鎮,種植業重要是水稻、小麥、玉米等;經濟作物重要以籽瓜、西瓜、花生、芝麻、豆

類為主。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主要企業有潘村鎮輪窯廠、自來水廠。

由於全鎮物產豐富,盛產優質小麥、大豆、特色水產、無公害蔬菜等,是“田疇辟、倉稟實、蓄積饒”的風水寶地,有“漁米之鄉”之美譽,素有明光“後糧倉”之稱,屬滁州市重要商品糧基地之一。

2006 年被列為移民移鎮以來,規劃、硬化、綠化、淨化、亮化、美化、文化等各項配套軟硬體設施按“鎮當城建” 經營理念,與潘村湖農場實行“場地合作共建”的創新思維逐漸完善;大量的人流、物流給潘村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創造了無限商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