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山縣

嘉山縣

嘉山縣是現今的安徽省明光市,嘉山縣始建於民國21年(1932年),是由周邊縣市劃地而建。嘉山縣建製版圖經歷民國及日偽時期、解放後一直都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到1990年趨於穩定,下轄6區5鎮31鄉。1994年5月31日,國務院批准嘉山縣撤縣設市,改名明光市,從此嘉山縣是一個舊稱,已不存在。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嘉山縣嘉山縣
明光市(原嘉山縣)位於皖東北部邊緣,南枕江淮分水嶺,與滁州南譙區接壤,北臨淮河,與五河縣接壤,東與江蘇盱眙、泗洪等縣相鄰,西為定遠、鳳陽兩縣。面積:全市總面積2335平方公里。轄區:轄27個鄉、鎮,347個行政村。人口:全市人口63萬,其中農業人口占80%。

歷史沿革

嘉山縣嘉山縣
明光市原為嘉山縣,漢代始置縣,為盱眙、淮陵二縣地,屬臨淮郡。南朝時,宋僑置睢陵縣。北魏改睢陵為濟陽,北齊改為池南縣,南陳復名睢陵縣,北周初改為招義縣,後又改為化明縣,屬鍾離郡。唐朝時復名招義,屬濠州,宋朝改為招信縣,元朝並招信縣入盱眙,屬招信路,明朝屬鳳陽府,清朝直隸泗州。據《泗州志》記:"明光山,集主之山也,明太祖生時有光灼天,因賜名。"可知明光得名已有六百餘年歷史。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十一月,劃盱眙南17個保、滁縣北6個保、定遠東6個保、來安西3個保,合併新置嘉山縣,縣治三界鎮(老三界)。1940年,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縣政府設在自來橋鎮,現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的汪道涵同志即為嘉山縣抗日民主政府首任縣長。1994年5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1997年成為對外開放城市。

資源

嘉山縣嘉山縣
明光市農業資源豐富,有耕地85萬畝,山場50萬畝,水面40萬畝,是國家商品糧、小雜糧、優質煙基地縣、平原綠化先進縣和全國水產百強縣。盛產綠豆、花生、黑瓜子、芝麻、冬瓜、銀杏、蓮籽、芡實、菱角、銀魚、河蝦等。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形成了一些特色農業生產基地,主要有泊崗的銀杏自來橋的冬瓜、石壩、澗溪的"明光綠豆"、管店、三界等地的花生、紫陽的甜葉菊、橋頭的蘆蒿、女山湖的水產養殖、三關的養羊業、澇口的養牛業等。"明光綠豆"以粒大皮薄、湯清易爛馳名中外,綠色食品女山湖牌大閘蟹暢銷海內外。2001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15.77億元,糧食總產量達27.9萬噸,肉類總產量4.3萬噸,禽蛋總產量1.2萬噸,水產品總產量5.3萬。礦產資源豐富,明光市地處著名的郯廬大斷裂帶,地質條件複雜,成礦條件優越,素有"山巒藏寶、阡陌流金"之譽,目前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20餘種,如鐵礦、凹凸棒石粘土、石英石、浮石、玄武岩、花崗石、大理石、鉀長石、絹雲
嘉山縣嘉山縣
母、石油等,尤其是非金屬礦資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凹凸棒石粘土是重要的稀有非金屬礦,具有良好的吸附、脫色、熱穩定、抗鹽、造漿及作為添加劑等功能,廣泛套用於石油、化工、建材、造紙、醫藥、食品等行業。我市已探明儲量達2220萬噸,居全國之冠,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目前海內外投資者紛至沓來。玄武岩礦是生產鑄石的主要原料,鑄石具有耐化學腐蝕、機械強度大等性能,廣泛套用於化工、冶金、煤炭、建材、紡織等工業,同時,玄武岩又是生產石灰、水泥、裝飾板材、人造纖維的原料。明光市的鑄石玄武岩儲量居全國第三位。
石英砂(矽石礦),具有耐熱、耐酸等性能,主要用途是生產石英玻璃、矽磚、耐火材料和冶煉各種金屬的熔劑,並套用於醫藥、化纖等行業。全市探明儲量達700多萬噸,屬於大型礦床。絹雲母是一種主要用於造紙、保溫絕緣材料、建築陶瓷及磨擦材料等生產領域的原料,超細絹雲母還廣泛套用於油漆、橡膠、防水材料、醫藥、化妝品、顏料等。絹雲母主要產於以明光南大門著稱的張八嶺鎮,儲量大,品質優,適宜大規模開發利用。花崗岩用於建築材料、鐵路道渣生產,優質花崗石是重要的裝飾板材原料。全市花崗岩儲量約1億立方米,主要分布於管店、橫山、自來橋等鄉鎮,開採利用前景較好。另外,明光市的黃砂資源十分豐富,且質地優良,素以"清水砂"著稱,作為建築材料,行銷華東地區。其他如嘉山集的伊利石;司巷、古沛的鐵礦;澗溪、自來橋、招信等地礦泉水、膨潤土;女山的彩石、浮石;明光東北部一帶發現的石油等,都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價值,歡迎社會各界、海內外人士前來投資開發。

城市經濟

嘉山縣嘉山縣
明光是一座新興的工貿城市,現已形成食品飲料、醫藥化工、機械製造、建材、造紙和非金屬礦產行業門類,擁有工業企業360多家,工業產品達千餘種。其中明光酒廠連續多年進入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和500家最佳效益企業,其研製開發的"明綠液"酒被譽為"酒中奇葩";有投資1.2億元、年產3000噸乾酵母的的亞州最大、具備國際一流技術和設備的法國樂斯福集團明光乾酵母廠;有年產百萬噸以上的石英砂(粉)基地;有年產5 萬噸並向40萬噸目標邁進的長石粉基地;有年產5 萬噸並向30萬噸提高的凹凸棒石粘土開發基地。系列消防車已列入國家汽車產品目錄,皖東牌農用拖車深受民眾歡迎。外資企業元盛紙業有限公司、明美礦物有限公司、果豐公司等在明光市不斷發展壯大。2001年,全市完成工業總產值42.29億元,完成利稅5.9億元,實現利潤3.1億元。在工農業生產飛速發展的同時,市場體系也日益完善,現已形成一批大型商場、農副產品市場。金融、保險、勞動力、房地產、信息服務等生產要素市場已日漸完善,成為皖江地區重要的經貿信息服務中心。全市有大型市場50多個,其中明光市場、澗溪市場分別為國家級、省級文明市場,惠利商城被譽為皖東第一商城。2001年,全市商業從業人員達4萬餘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23億元,外貿出口創匯684萬美元。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加快,已有個體工商戶1.2萬戶,私營企業297戶,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達4.5萬餘人,個私經濟實現稅金5310萬元。

 

交通

嘉山縣嘉山縣
明光交通便利,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明光屬皖江開發開放地區,京滬鐵路、104國道及正在建設中的蚌寧高速公路縱貫全市,水路經淮河可入長江黃金水道。明光距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百公里左右,交通十分便捷。名勝古遺:明光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明,遠在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沃土上生息、繁衍,留下許多古文化遺址、名勝古蹟,著名的如商代尿布灘遺址、南朝梁武帝時的浮山堰遺址、宋朝招信城遺址及嘉佑院、古戲台、元代古建築橫山興慈寶塔、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誕生地趙府及太祖時太原長公主墓、曹國長公主墓,都在這塊土地上深深地打下了歷史的烙印。明光市境內崗丘起伏,湖泊縱橫,山青水秀,景致怡人,這裡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火山口-女山;有淮河三峽之一的浮山峽;有素以"千島湖"之稱的分水嶺水庫和旅遊度假勝地林東水庫;女山湖、七里湖相連,蜿延百里,並與淮河、洪澤湖相通,湖光山色,令人留連忘返.歷史名人:明光市,人傑地靈,名人志士輩出,既有一代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又有晚清封疆大吏四川總督吳棠;既有仰慕抗倭名將戚繼光而獻身"八•一三"淞滬抗戰英雄吳繼光,又有抗美援朝特級英雄飛行員蔣道平;既有開玉米雜交先河的著名遺傳育種專家吳紹睽,又有馳騁乒壇的世界冠軍刁文元;更有享譽海內外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原上海市市長、市委書記)。古往今來,他們在明光市的歷史上,都留下了凝重的一筆。基礎設施:全市擁有功能完備的交通、電力、通信、賓館、學校等基礎設施。程控電話容量達6.5萬門,無線通訊全國聯網,所有鄉鎮都開通了有線電視,廣播電視覆蓋率100%;自來水廠日供水量10萬噸,污水處理廠、第二自來水廠工程即將興建;有110千伏輸變電站和220千伏輸變電站及熱電站各一座;市區面積10平方公里,正在組織實施的體育中心、南湖公園、明珠苑安居小區、南沙河蓄水等工程,總投資超過2億元,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市民休閒、娛樂、健身、居住和飲用水的環境和質量。

社會事業

嘉山縣嘉山縣
明光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是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和省級衛生城市。教育事業蒸蒸日上,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成績斐然,先後培養出世界級運動員刁文元、吳銘和蔡誠。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城鄉醫療衛生事業取得長足進展,到2000年已實現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目標,防疫保健、傳染病防治等已經普及,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三級衛生網路已健全完善,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70多個,衛生技術人員近1500人,病床床位超過1000張。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120急救熱線提供24小時全天候服務。市人民醫院為二級甲等醫院,市中醫院為省級示範中醫院,50%鄉鎮衛生院已達到一甲標準。 明光市作為文化先進市,文藝創作、社區文化共建活動非常活躍,全市擁有文化館、圖書館、文化中心共16處,張八嶺鎮文化站為全省科技文化結合的"杜鵑花工程"先進單位。1999年,明光市已實現教育"兩基"達標,是全省兩基工作先進市,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不斷鞏固,青壯年文盲率僅為2.9%。全市共有普通高中7處,高級職業學校3處,國中33處,國小184處。在校學生總計10.58萬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學生8.55萬人。教職工4535名。適齡兒童入學率99.6%,高中入學率40.32%。明光中學為全省重點示範高中,明光職高正在積極爭創全國重點職高。社會生活社會保障體系已逐步完善,職工社會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線覆蓋面逐步擴大,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公費醫療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到2001年底,全市下崗職工就業率26.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94元。農民人均收入2030元,農村人均住房面積21平方米。城鄉居民儲蓄存款9.8億元。百戶擁有電話9部,農村百戶擁有電視機109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