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玉詩

學詩三十年,緘口不求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三年夏六月,天子視朝久。

李清照詩
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
其一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鹹陽草。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紀文字。
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禍人心開。
夏為殷鑑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君不見當時張說最多機,雖生已被姚崇賣。
其二
君不見驚人廢興傳天寶,中興碑上今生草。不如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
誰令妃子天上來,虢秦韓國皆天才。苑桑羯鼓玉方響,春風不敢生塵埃。
姓名誰復知安史,健兒猛將安眠死。去天尺抱五瓮峰,峰頭鑿出開元字。
時移勢去真可哀,奸人心醜深如崖。西蜀萬里尚能返,南內一閉何時開。
可憐孝德如天大,反使將軍稱好在。
嗚呼,奴輩乃不能道:“輔國用事張後專”乃能念:“春薺長安作斤賣。”
感懷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萊,獨坐一室,生所見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禮韻》,因信手開之,約以所開為韻作詩。偶得“子”字,因以為韻,作感懷詩云: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生平何至此。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虛室生香有佳思。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分得知字韻
學詩三十年,緘口不求知。誰遣好騎士,相逢說項斯。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昔時。
詠史
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烏江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曉夢
曉夢隨疏鍾,飄然躋雲霞。因緣安期生,邂逅萼綠華。秋風正無賴,吹盡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棗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語亦佳。嘲辭斗詭辯,活火分新茶。
雖非助帝功,其樂何莫涯。人生能如此,何必歸故家。起來斂衣坐,掩耳厭喧譁。
心知不可見,念念猶咨嗟。
春殘
春殘何事苦思鄉,病里梳頭恨髮長。梁燕語多終日伴,薔薇風細一簾香。
夜發嚴灘
巨艦隻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台。
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三首並序
紹興癸丑五月,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使虜,通兩宮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韓公門下。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車塵;又貧病,但神明未衰落,見此大號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詩各一章,以寄區區之意,以待采詩者雲。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視朝久。凝旒望南雲,垂衣思北狩。如聞帝若曰,岳牧與群後。
賢寧無半千,運已遇陽九。勿勒燕然銘,勿種金城柳。豈無純孝臣,識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車載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塵泥。誰當可將命,幣厚詞益卑。
四岳僉曰俞,臣下帝所知。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
嘉佑與建中,為政有皋夔。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儀。夷狄已破膽,將命公所宜。
拜手稽首,受命白玉犀。曰臣敢辭難,此亦何等時。家人安足謀,妻子不必辭。
願奉天地靈,願奉宗廟威。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單于定稽顙,侍子當來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請纓。或取犬馬血,與結天地盟。
其二
胡公清德人所難,謀同德協心志安。脫衣已被漢恩暖,離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陰后土濕,雨勢未迴風勢急。車聲轔轔馬蕭蕭,壯士懦夫俱感泣。
閭閻嫠婦亦何知,瀝血投書乾記室。夷虜從來性虎狼,不虞預備庸何傷。
衷甲昔時聞楚幕,乘城前日記平涼。葵丘踐土非荒城,勿輕談士棄儒生。
露布詞成馬猶倚,崤函關出雞未鳴。巧匠何曾棄樗櫟,芻蕘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與和壁,只乞鄉關新信息。靈光雖在應蕭蕭,殘虜如聞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齊魯,位下名高人比數。當時稷下縱談時,猶記人揮汗如雨。
子孫南渡今幾年,漂流逐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青州一杯土。
其三
想見皇華過二京,壺漿夾道萬人迎。連昌宮裡桃應在,華萼樓頭鵲定驚。
但說帝心憐赤子,須知天意念蒼生。聖君大信明如日,長亂何須在屢盟

相關介紹

李清照不必多說,大凡念過書的人都知道她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她是作為一個詞人出現在文學史上的,是婉約派的正宗;而且就她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貢獻來看,這一點無庸置疑。
雖然《漱玉詞》里也有“天連雲濤接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這樣意境開闊、氣勢磅薄的作品,但是讀完全書,我們還是會有這樣的感覺:調子有些低沉,感情很柔弱,沒有涉及重大社會問題。於是李清照就和“守著窗兒”、“欲語淚先流”、“人比黃花瘦”的形象合為一體。
然而,假若我們撇開《漱玉詞》,讀讀李清照的詩,我們會有一個驚奇的發現:詩里是另一個李清照!
詠史
李清照的詩流傳最廣的是《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好的詠史詩,不但是對歷史的詠嘆感慨,更是對現實的抨擊和告戒。南渡之後,南宋建立並逐漸穩定,議和苟安之論卻充盈朝堂。李清照的這首詩擲地有聲,斬釘截鐵,揭露了南宋統治者既不能生為人傑又不能死為鬼雄的可哀可鄙。女作家的浩然正氣和愛國情緒洋溢其中。
在《詠史》中,她這樣寫道:“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希望南宋能像東漢一樣中興,表達對愛國志士的欽敬。朱熹在《遊藝論》中評價:“本朝夫人能文,只有李易安與魏夫人。李有詩大略云:‘……’(詩從略)中散非湯武得國,引之以比王莽。如此等語,豈女子所能。”
早在北宋末年,李清照就表現出非同尋常的政治眼光。“蘇門四學士”之一張耒作《讀中興頌碑》,李清照有和詩兩首,借史實指責徽宗的荒淫奢侈,批評朝中奸佞誤國,警告統治者吸取歷史教訓:“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鹹陽草。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夏商有鑒當深戒,簡冊汗青今俱在。……(其一)君不見驚人廢興傳天寶,中興碑上今生草。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時移勢去真可哀,奸人心醜深如崖。西蜀萬里尚能返,南內一閉何時開?……(其二)”可憐的是,當權者並未醒悟。不久金人南下,天翻地覆,北宋滅亡。
生平
李清照曾打算將自己所學傳授給一個姓孫的女孩,不料那女孩說:“才藻非女子事也。”(陸游《夫人孫氏墓志銘》)可見當時社會對女子的要求和態度。李清照並不以為然。她對自己的才能、抱負很自信:學詩三十年,緘口不求知。誰遣好奇士,相逢說相斯。(《分得知子韻》)
李清照是個獨特的存在,空前絕後。她厭棄世俗:“……青州從事(指酒)孔方兄(指錢),終日紛紛喜生事。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得佳思。靜中我乃得至交,無有先生子虛子。”(《感懷》)她追求自由的生活:“……共看藕如船,同食棗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語亦佳。嘲詞斗詭辯,活火分新茶。雖非助帝功,其樂莫可涯。……”(《曉夢》)她藐視名利:“巨艦隻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台。”(《夜發嚴灘》)
南渡之後,家鄉淪陷,趙明誠病死,所集文物失散殆盡,膝下無子女,李清照被推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孤獨的世界。她的孤獨、思鄉、懷舊和家國淪陷之感融合在一起。這在她後期的詞中得到全面的表現,在詩作中也有所反映。
春殘何事苦思鄉,病里梳頭恨最長。梁燕語多終日在,薔薇風細一簾香。(《春殘》)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舊時。(《偶成》)
紹興四年九月,金兵五萬人,糾合傀儡政權劉豫的軍隊由泗州渡淮南,十月,進至揚州大儀鎮。李清照避難金華,登八詠樓,並賦詩一首:“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江山如此多嬌,時勢如此多艱。在朝中主和派的威迫下,愛國志士只能眺望生愁了。
家國
李清照認為詞“別是一家”,而詩是用來言志的。她所寫的有關時事的詩留傳下來的只有三首並幾個殘句,但是那種熾熱的愛國情感卻躍然紙上。
宋胡宗汲的《詩說雋永》載:“今代婦人能詩者,前有曾夫人魏,後有易安李。李在趙氏時,建炎初從密閣守建康作詩云:‘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覺易水寒。’ 又云:‘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訊息欠劉琨。’”直斥君臣無能。當時流言傳說趙明誠生前曾將所藏文物私與金人,也許與李清照的諷刺主和派不無關係。
紹興三年,高宗趙構派大臣韓肖胄和胡松年使金看望徽、欽二帝。當時李清照已是年近半百的寡婦,聽到這個訊息卻立即寫詩過去,正如她在詩序中所說:“有易安室者,夫祖皆出韓公門下。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車塵,又貧病,但神明未衰落,見此大號令,不能忘言,作古、律各一章,以寄區區之意,以待采詩者雲。”
在當時人們的眼中,女人是不應該議論政事的,她們應該做的就是緘默和戰亂時的“義不受辱”,但李清照不管這些。她的愛國之心在孤獨的黑暗中愈發熾熱。她諷刺趙構的主和:“勿勒燕然銘,勿種金城柳”;她抨擊賣國求榮:“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塵泥。誰可當將令,幣厚辭益卑”;她告誡使臣“夷虜從來性虎狼,不虞預備庸何傷”;而她這么關心,“不乞雖隋珠與和璧,只乞鄉關新信息”,只是為了得到故鄉的訊息。在詩最後,她說:“子孫南渡今幾年,飄流遂與流人伍。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對故國的思念,真如血淚傾瀉。
當然,李清照的詩的藝術性比不上她的詞,但是,兩者結合起來,才是活生生的李清照。讀了詩我們才會知道她不僅抒發自身的苦悶愁煩,也唱出家國之痛。她在窗前吟誦“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時候,也在想著“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不復志千里,但願相將過淮水。”(江堤《不談漱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