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玉詞

漱玉詞

漱玉詞由濟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是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見底,泉水自池底湧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聲,猶如漱玉。相傳李清照早年曾在泉邊洗漱。該泉自今仍在流淌,現在濟南趵突泉公園內的李清照紀念堂門口。

基本信息

簡介

四庫提要:

宋李清照撰。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禮部郎提點京東刑獄李格非之女,湖州太守趙明誠之妻也。清照工詩文,尤以詞擅名。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其再適張汝舟,未幾反目。有啟事上綦處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茲駔儈之下材。”傳者無不笑之。今其啟具載趙彥衛《雲麓漫抄》中。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其與後夫構訟事尤詳。此本為毛晉《汲古閣》所刊。卷末備載其軼事逸文,而不錄此篇,蓋諱之也。

案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清照《漱玉詞》一卷,又雲別本作五卷。黃升《花菴詞選》則稱《漱玉詞》三卷。今皆不傳。

此本僅詞十七闋,附以《金石錄序》一篇,蓋後人裒輯為之,已非其舊。其《金石錄後序》與刻本所載,詳略迥殊。蓋從《容齋五筆》中抄出,亦非完篇也。

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張端義《貴耳集》極推其《元宵詞永遇樂》、《秋詞聲聲慢》,以為閨閣有此文筆,殆為間氣,良非虛美。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

作者簡介:

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全文賞析:

(附)《漱玉詞》全文:

《漱玉詞》

[宋]李清照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翠)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轉調滿庭芳

芳草池塘,綠陰庭院,晚晴寒透窗紗。玉鉤金鎖,管是客來唦。寂寞尊前席上,惟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醿落盡,猶賴有梨花。

當年曾勝賞,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極目猶龍驕馬,流水輕車。不怕風狂雨驟,恰才稱、煮酒箋花。如今也,不成懷抱,得似舊時那。

漁家傲(記夢)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夢令(酒興)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欲)回舟,誤入藕花(芙蕖)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行)鷗鷺。

如夢令(春晚)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多麗

詠白菊(蘭菊)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摻)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借,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阜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明)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菩薩蠻

風柔日薄(暮)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菩薩蠻

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霽)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鍾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浣溪沙(春景)

小院閒窗春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雲)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浣溪沙

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鳳凰台上憶吹簫(閨情/離別)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人未(慵自)梳頭。任寶奩閒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閒愁暗恨(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今年(新來)瘦,非乾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春晚(人遠),雲鎖重樓(煙鎖秦樓)。記取(惟有)樓前綠(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更數(又添),一段新愁。

一剪梅(別愁/離別)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方)下眉頭,卻(又)上心頭。

蝶戀花(晚止昌東館寄姊妹)

淚濕羅衣脂粉滿(淚搵征衣脂粉暖),四(三)疊陽關,唱(聽)到(了)千千遍。人道山長山(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若)把(有)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蝶戀花(離情/春懷)

暖雨(日)晴(和)風初破凍。柳眼梅腮(柳潤梅輕),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衣)金縷縫。山枕斜欹(欹斜),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鷓鴣天

寒(盡)日蕭蕭上鎖(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龍)碾玉成塵。留曉(晚)夢,驚破一甌春(雲)。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怨王孫(賞荷)

湖上風來波浩渺(雲鎖重樓簾幕曉),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應也/似應)恨、人歸早。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客)建康(安)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燈花空結蕊 ,離別共傷情)。

醉花陰(九日/重陽)

薄霧濃雲(雰/陰)愁永晝,瑞腦消(噴)金獸。佳(時)節又重陽,玉(寶)枕紗櫥,半夜涼(秋/愁)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似)黃花瘦。

好事近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是傷春時節(正傷春時節)。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釭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訴衷情

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蕊)插殘枝。酒醒熏破,惜春夢遠,又不成歸(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挼殘蕊,更(再)拈余香,更得些時。

行香子

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色),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鶴)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離)恨(離)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壺中天慢(滿庭芳/春情)

蕭條庭院,又(有)斜風細雨,重門須(深)閉。寵柳嬌花(鶯)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征(飛)鴻過盡,萬千心事難(誰)寄。

樓上幾日春寒(寒濃),簾垂四(三)面,玉欄桿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清夢斷),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疏)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雲)高煙斂,更看今(明)日晴未?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春)已盡,日晚(曉/落)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聲聲慢(秋情)

漱玉詞漱玉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正)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曉)

來風急?雁過也,正(縱)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添字採桑子

芭蕉

窗前種得(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展)有餘情(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淒清(霖霪),點滴淒清(霖霪)。愁損離(北)人,不慣起來聽。

攤破浣溪沙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借,木犀花。

清平樂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點絳唇(閨思)

寂寞深閨,柔(愁)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桿,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樹(芳草/衰草),望斷歸來路。

慶清朝慢

禁幄低張,雕(彤)欄巧護,就中獨占殘春。客華澹沱(佇)綽約,俱見天真。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露曉妝新。妖嬈態(妖嬈艷態),妒風笑月,長殢東君。

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競(竟)走香輪。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更好明光宮裡(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拚了盡(畫)燭,不管(愛)黃昏。

滿庭芳(滿庭霜)

殘梅

小閣藏春,閒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漸(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渾)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禁(堪)雨借,不耐風揉(柔)。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玉(雪)減,須信道、掃跡(跡掃)情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御街行(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菸斷(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瀟瀟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有)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按:《梅苑》此首有序文云:“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浣溪沙(閨情)

繡幕(面)芙蓉一笑開,斜偎(飛)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浣溪沙

髻子傷春懶(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閒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遺)犀還解辟寒無。

怨王孫(春暮)

夢斷漏悄,愁濃酒惱。寶枕生寒,翠屏向曉。門外誰掃殘紅,夜來風。

玉簫聲斷人何處。春又去,忍把歸期負。此情此恨,此際擬托行雲,問東君。

怨王孫(春暮)

帝里春晚,重門深院。草綠階前,暮天雁斷。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

多情自是多沾惹。難拚舍,又是寒食也。鞦韆巷陌,人靜皎月初斜,浸梨花。

按:以上二詞趙萬里、王學初二氏據楊金本《草堂詩餘》等書認為應屬存疑之作,唐圭璋氏《全宋詞》則信“帝里春晚”詞為李作,“夢斷漏悄”詞為無名氏詞。近年黃墨谷《重輯李清照集》確信其為李清照詞,可從。

浪淘沙(閨情)

簾外五更風,吹夢無蹤。畫樓重上與誰同。記得玉釵斜撥火,寶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潤煙(雲)濃。一江春水(浪)醉醒中。留得羅襟前日淚,彈與征鴻。

按:此首《續草堂詩餘》卷上作歐陽修詞。

漁家傲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

玉樓春

紅梅

紅酥肯放瓊瑤(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借幾多時(香),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閒拍(閒損/悶損)欄桿愁不倚。要來小看(著/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永遇樂(元宵)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輕),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霜)鬢,怕見(向)夜間出去(怕向花間重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點(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憶秦娥

詠桐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吹/殘)角。

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愁也),又還寂寞。

鷓鴣天(桂花)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

[附錄]

點絳唇(鞦韆)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整頓)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按:此首《詞林萬選》卷四、《歷代詩餘》卷五作李清照詞。但《花草粹編》卷一、《續草堂詩餘》卷上未標作者姓名。別又誤作蘇軾及周邦彥詞。

青玉案(送別)

征鞍不見邯鄲路,莫便匆匆歸去(莫便匆匆去)。秋正(風)蕭條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燈清話,最好流連處。

相逢各自傷遲暮。獨(猶)把新詩(詞)誦奇句。鹽絮家風人所許。如今憔悴,但余雙(衰)淚,一似黃梅雨。

按:此首《花草粹編》卷七、《歷代詩餘》卷四十四、《詞譜》卷一作李清照詞。但唐圭璋、王學初、趙萬里諸氏因拜經樓舊藏元刻初印本《翰墨大全》後丙集卷四未標作者姓名,疑非李詞。

採桑子(夏意)

晚來一陣(霎)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幮枕簟涼。

按:此首《詞林萬選》卷四、《歷代詩餘》卷十作李清照詞。《花草粹編》卷二作康與之詞。

浣溪沙(春暮)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傷心(勸君)莫上最高梯。

新筍已(看)成堂下竹,落花都入(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按:此首《詩詞雜俎》本《漱玉詞》收之。朱竹垞《詞綜》卷二十五、《歷代詩餘》卷七皆作李清照詞。一作周邦彥詞,見《草堂詩餘》前集卷上和《片玉集》。

浪淘沙(閨情)

素約小腰身,不耐傷春。疏梅影下晚妝新。裊裊婷婷(娉娉)何樣似,一樓輕雲。

歌巧動朱唇,字字嬌嗔。桃花深徑(處)一通津。悵望瑤台清夜月,還照(送)歸輪。

按:此首《詩詞雜俎》本《漱玉詞》收之。《續草堂詩餘》卷上、《歷代詩餘》卷二十六作李清照詞。《花草粹編》卷五作趙子發詞。

殢人嬌(後亭梅開有感)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較)晚。江樓楚館,雲閒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中(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南枝可插,更(便)須頻剪。莫直待、西樓數聲羌管。

按:此首《花草粹編》卷七、《歷代詩餘》卷四十三俱作李清照詞。《梅苑》卷九未標作者姓名。

臨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瘦(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開(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時(肥)。

按:此首《花草粹編》卷七、《歷代詩餘》卷三十八皆作李清照詞。《梅苑》卷九作曾夫人子宣妻(按即魏夫人)詞。然《樂府雅詞》魏夫人名下未收此詞。

攤破浣溪沙

揉破黃金萬點明(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按:此首《花草粹編》卷四作李清照詞。近人多信之。惟黃墨谷提出:“詞意淺薄,不類清照之作。且清照所作詠梅之詞,情意深厚,有‘此花不與群花比’之句,而此詞則雲‘梅蕊重重何俗甚’,非清照之作明矣。”語頗有識,茲從之,刪錄於此。

瑞鷓鴣

雙銀杏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按:此首僅見《花草粹編》卷六。趙萬里云:“虞真二部,詩餘絕少通葉。”且謂此詞“極似七言絕句,與《瑞鷓鴣》詞體不合”。黃墨谷指出:“上片第三句有‘誰憐’句法,過變又用‘誰教’,上下片詞意不連貫。”兩說均有見地。茲刪附於此。

如夢令

誰伴明窗獨坐,我共影兒兩個。燈盡欲暝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棲惶的我。

按:此首《草堂詩餘續集》卷上作李清照詞。《花草粹編》卷一、升庵《詞品》卷五均作向豐之詞。

品令

零落殘紅,恰渾似、胭脂色。一年春事,柳飛輕絮,筍添新竹。寂寞幽閨,坐對小園嫩綠。

登臨未足,悵遊子、歸期促。他年魂夢(夢魂),千里猶到,城陰溪曲。應有凌波,時為故人留(凝)目。

按:此首底本原校云:“見吸古閣未刻本及《花草粹編》,一作曾公袞。”《花草粹編》卷七作李清照詞,下注曾公袞。曾慥《樂府雅詞》卷下亦作曾公袞詞,但有異文,首二句全異。

品令

急雨驚秋曉,今歲較、秋風早。一觴一詠,更須莫負、晚風殘照。可惜蓮花已謝,蓮房尚小。

汀苹岸草,怎稱得、人情好。有些言語,也待醉折、荷花問道。道與荷花,人比去年總老。

按:此首《詞譜》卷九作李清照詞。《花草粹編》卷七未標作者姓名。

長壽樂

南昌生日

微寒應候。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斗。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況青雲咫尺,朝暮入承明後。看彩衣爭獻,蘭羞玉酎。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按:此首僅見《截江綱》卷六,原題易安夫人撰。但宋人未見有如此稱呼李清照者,且風格亦與清照迥異,疑非李作。

鷓鴣天

春閨

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一春魚雁(鳥)無訊息,千里關山勞夢魂。

無一語,對芳尊,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

按:此首底本《漱玉詞》校雲毛鈔本有此詞。但《花草粹編》卷五、《歷代詩餘》卷二十七均題秦觀詞。

青玉案(春日懷舊)

一年春事都來幾,早過了、三之二。綠暗紅嫣渾可事。綠楊庭院,暖風簾莫,有個人憔悴。

買花載酒長安市,又爭似、家山見桃李。不枉東風吹客淚。相思難表,夢魂無據,惟有歸來是。

按:此首底本校雲毛鈔本有此詞。但《花草粹編》卷七、《歷代詩餘》卷四十五均作歐陽修詞。

新荷葉

薄露初零,長宵共、永盡分停。繞水樓台,高聳萬丈蓬瀛。芝蘭為壽,相輝映、簪笏盈庭。花柔玉淨,捧觴別有娉婷。

鶴瘦松青,精神與、秋月爭明。德行文章,素馳日下聲名。東山高蹈,雖卿相、不足為榮。安石須起,要蘇天下蒼生。

按:此首歷來未見著錄。孔凡禮《全宋詞補輯》據《詩淵》冊二十五錄出,原題作者“宋李易安”。但風格不類,不知是否為李作,姑錄之備參考。

詞名由來

漱玉詞由濟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是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見底,泉水自池底湧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聲,猶如漱玉。相傳李清照早年曾在泉邊洗漱。該泉自今仍在流淌,現在濟南趵突泉公園內的李清照紀念堂門口。

李清照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悽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並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最有才華的女人,生於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