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情預報

漁情預報是對反映未來一定時期和一定水域範圍內漁業資源狀況的各要素如漁期、漁場、魚群數量和質量,以及可能達到的漁獲量(以下簡稱可能漁獲量)等所作出的預報。

漁情預報

按時間分長期、中期和短期 3類。長期和中期預報側重魚群的數量、質量和可能漁獲量,其中魚群質量指魚群的年齡組成、魚體大小等。短期預報則側重捕撈對象動態,即漁場和漁期,特別是密集魚群分布區(俗稱中心漁場)隨時間的變動情況。至於三者的時限並無嚴格規定,通常長期預報指在1年以前,中期和短期預報分別指在汛期前和汛期內作出的預報。中國習慣上將漁情預報分為可能漁獲量預報、漁汛期預報和現場預報等。前者相當於長期預報或中期預報;汛期預報和現場預報則相當於短期預報。
漁情預報是為漁業資源管理和生產服務的。可能漁獲量預報在漁業上套用很廣,可作為對漁港、漁業基地設施等的投資決策、確定漁獲量限額、編制年度和長期漁業生產計畫以及生產單位對漁船的配置等的重要依據。汛期預報和現場預報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生產單位,可據以預報縮短漁船偵察魚群的時間,從而及時掌握中心漁場,提高漁獲量。
可能漁獲量預報 可分以下2類:
①經驗性預報,又稱統計預報。常用的統計方法有相關法、相似法和時序分析法等。相關法是根據某一個時期內捕撈對象的漁獲量與在此以前的海洋環境、氣象條件以及漁業資源生物學等方面的多年統計資料,從中選取與預報期間漁獲量相關關係最密切的因素作為預報指標,經計算回歸方程後進行預報。過去多用單因子作預報,隨著計算技術的進步,多元回歸方程的計算量變得很小,現已逐步套用多因子預報方法以提高預報精度。相似法是以已有的歷史資料為基礎,將當年的情況與歷史上情況最接近的年份相比較,並按最接近的年份作出預報。可以“聚類分析”等數學方法將歷史資料分類,並在分類基礎上進行判別,從而使相似法更系統化、定量化。時序分析法則是根據某一個指標的長期資料,經過統計處理,從不規則的表面現象中看出某種規律性本質的方法。在漁情預報中常用的指標為總漁獲量或單位捕撈力量漁獲量。漁獲量的規律性變動則有長期趨向(上升趨向或下降趨向)和周期性變動等。時序分析法通常在長期漁情預報中套用。統計預報的優點是簡明,易於掌握;缺點是因各種關係僅僅是外部現象間的聯繫,預報不可避免地會帶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性。
②理論性預報。是在用數學方法分析捕撈對象資源量變動與各因子之間的因果關係後作出預報的方法。以漁業生物學資料為根據,一般需經設計數學模型、計算參數和確定預報期內捕撈力量等步驟。捕撈對象每年的資源量是資源量增加和減少的綜合作用的結果,增減分別決定於資源的補充量和生長量及資源的捕撈死亡和自然死亡。漁業資源的增加和減少還與環境條件和捕撈活動密切相關,因此數學模型中涉及許多因子。但由於目前對上述各因素間相互關係的機制遠未研究清楚,故預報時通常對數學模型進行簡化:或提出某些假設以減少參數,例如假設自然死亡係數為常數、環境條件逐年不變等;或根據漁業資源自然死亡率波動較大的時期出現在個體發育早期某個階段的一般規律,取自然死亡率比較穩定時的幼體數量作指標預測補充量。無疑,這些簡化措施都會影響預報的質量。
汛期預報和現場預報 通常根據捕撈對象的洄游分布狀況與海洋環境諸要素(如水溫、鹽度、海流)間相互關係的規律,廣泛蒐集生產情況、海洋環境調查和試捕結果等現場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後作出。由於預報期較短,要求蒐集整理資料和預報必須迅速及時,因此情報網的完善、通訊技術和魚群偵察手段的現代化,是保證汛期預報或現場預報滿足實用要求的重要條件。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