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港鎮

滄港鎮

滄港鎮位於縣城西郊,距縣城僅7公里,北臨沅水河,與賀家山農場隔江相望,南接毛家灘鄉,西抵新興鄉。全鎮國土面積35.5平方公里,共轄14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122個村民小組,5670戶,20749人,耕地面積25391畝,其中水田20892畝。

基本信息

滄浪與屈原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三千年前的楚辭在今天讀起來仍會讓人覺得清新而富於韻律。詩中提到的“滄浪之水”究竟在何處?居住在水邊的人們又是如何和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的呢? 漢壽,古稱索縣,東漢時期取“漢朝江山、萬壽無疆”之意始有漢壽之名。蜀漢大將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指的就是這裡。這是一方被水賦予了無限靈動的土地,是歷史上典型的洞庭魚米之鄉。據說,創立了浪漫主義詩歌體裁——“騷體”的屈原曾經長期生活在這裡。而漢壽與詩歌的緣分也就是從他開始的。 在漢壽境內沅江下游有一條由滄水和浪水匯合而成的支流,叫做滄浪水。兩千多年前,屈原被楚王放逐來到這裡。形容憔悴的他走在滄浪水邊,江水的波瀾一如他心情的不平靜。一個漁夫搖著小船靠近他,詢問起了三閭大夫的苦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的內心自然不是漁夫所能理解的,而他們的對話卻化為了《楚辭》中的名篇——《漁父》。據說,當年兩人交談的地方就是滄浪水流入沅江的入口,取港口之義,現在的地名叫做滄港。 千百年來,到漢壽憑弔屈原情懷、欣賞山川美景的人絡繹不絕。漢壽水域廣袤,河流帶來紅色的泥沙讓這裡原本有一個叫做赤沙湖的湖泊。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洞庭湖邊碰到了李曄和賈至。三人相約載酒泛舟湖上,不知不覺來到了赤沙湖。“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醉客滿船歌白薴[1],不知霜露入秋衣”。詩人們的應和迴蕩在深秋的湖面上,夜涼如水,更添幾許清愁。從此,人們便把赤沙湖叫做太白湖了。 就是這樣,漢壽被詩人們的氣質所深深浸潤了。今天的漢壽仍以詩詞創作聞名遐邇,被譽為“中華詩詞之鄉”。而勤勞的漢壽人也把智慧運用在了湖區的生產上,讓帶有濃郁洞庭特色的苧麻、珍珠、甲魚、黑楊等特色優質農產品聲名遠揚,成了“詩鄉”漢壽的又一品牌,與如詩如畫的山水一道構成了新的詩篇。
補充:
最近對湖南漢壽縣屈原學會提交的有關“屈原故鄉漢壽說”的研究成果進行鑑定,在仔細閱讀所報材料和出土文物介紹後,又到漢壽縣滄港古鎮進行了實地考察,大量的屈原遺蹟和出土文物以及與屈原作品相關描述的印證,使人不得不感到屈原故鄉很有可能在漢壽,起碼“屈原故鄉在漢壽”可稱為有根據的新的一說。

鄉鎮概況

全鎮共轄金龍、菱湖、張家昏、菱東、滄浪、筆架咀、菱北、烏珠湖、壇坪湖、軟納橋、高盧、北拐、金菱13個行政村、1個漁場和1個居委會,122個村民小組,5670戶,20749人,耕地面積 25391 畝,其中水田20892畝。全鎮經濟作物以糧食、棉花、蔬菜和鮮魚為主,工業以食品、化工業為龍頭。滄港鎮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發達,距長常高速公路、石長鐵路和319國道僅咫尺之遙,通村公路已基本硬底化。

經濟發展

漢壽縣享有全國特產“五鄉”的美譽,水產資源豐富。1995年4月6日在北京首批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大會上,漢壽被命名為唯一的“中國甲魚之鄉”。漢壽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錦鱗香綠色食品有限公司,位於滄港鎮,是專業名貴水產品深加工的合資企業。主要生產特色甲魚食品、休閒風味魚系列食品、醬鹵食品和臘製品等總計20餘個品種。年產值1000萬元,年上交稅40萬元。該公司生產的特色甲魚榮獲2007年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及湖南省第九屆農博會金獎。黨委、政府計畫在近三年內將全鎮食品行列組建成一個集團總公司,聯手農業種植業,真正做到種植生產、銷售一條龍。做大做強漢壽食品行列。
該鎮與漢壽縣正陽化工公司簽定了招商引資契約,投入資金達1500萬元,生產產品有:茄尼醇、淨油、菸鹼、浸膏、棒狀燃料、果膠和蛋白質等,年產值高達2000萬元,年交稅50萬元。2006年獲市科技進步獎,2008年已向省科技廳申報:菸草行業菸草因體廢棄物環境友好系統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理技術,“省科技技術進步獎”。該公司計畫在近三年內成為全縣第一家上市公司。

行政區劃

滄港鎮下轄村:
金龍村菱湖村張家昏村菱東村滄浪村筆架咀村菱北村烏珠湖村壇坪湖村七星村軟納橋村高盧村北拐村金菱村

人口數據

滄港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9365
9989
9376
家庭戶戶數4982
家庭戶總人口(總)19317
家庭戶男9946
家庭戶女9371
0-14歲(總)4030
0-14歲男2082
0-14歲女1948
15-64歲(總)13668
15-64歲男7145
15-64歲女6523
65歲及以上(總)1667
65歲及以上男762
65歲及以上女90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900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