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醫院

湖南省人民醫院

湖南省人民醫院始建於1912年,是一所以醫療為主,集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社區服務於一體的省屬唯一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愛嬰醫院,亦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仁術教學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飽經歷史滄桑,沐浴改革春風,在發展中壯大,在壯大中發展。湖南省人民醫院儀器設備先進,有開放式磁共振、螺鏇CT機、核醫學ECT、全套電子內鏡、電視腹腔鏡、全國第一台1000MA X光機 (搖床)、經顱都卜勒、彩色B超、腹透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動態心電、腦電圖機、眼科準分子雷射治療儀、血脂分離系統、血管造影機、國內先進美容設備等3000餘件,價值1億餘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中國紅十字會湖南分會醫院

1911年值辛亥革命時,湘省健兒加入前方戰線者數萬人,傷之頗眾。當時尚無健全的軍醫設備,便由中西人士發起,組織中國紅十字會湖南分會以任救護之責。並得到湘督譚延闓捐銀贊助,就長沙市東茅街學仕館房屋為會址,公推顏福慶為會長,曹典球、孟良佐為副會長,聶其焜、李達爾為書記,朱恩紱、倪維廉為會計,並附設醫院,聘陳懷皋為醫師,診治負傷將士,成效漸著。戰事平息後,傷兵陸續出院,而病民來求診者越來越多,便仿照各國紅十字會辦法,改為永久醫院,專治天災瘟疫及貧民疾病。於1912年6月15日在長沙市東茅街正式成立醫院,開大會重新選舉新董事並訂新章。以“戰時救護戰地傷病難民,平時救助天災時疫”的宗旨。醫院設病床30張,有五開間六進平房73間,占地4864平方米。同時附設看護教練所,訓練醫事助理人員,招收男生學習護病及助理事宜。

仁術醫院

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

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由紅十字會撥款、省區慈善事業產款委員會出資,將醫院改組為“仁術醫院”,以提倡科學醫術,救濟平民疾病為宗旨。於十月十日開業,病床50張。以院董事會為最高行政機關,下則設院長一人,由院董事會聘任;並設院務委員會,秉承院董事會之命令,院長之指導,處理院內一切事宜。

醫院常設機構有:仁術護病學校、施診審查處(貧民至院求診,除由救濟院條介者,余均由該處發給免費掛號證,以資識別)。臨時特設之機構有:臨時醫院、救護隊、掩埋隊、流動送診隊、其他關於一切救濟事宜

住院治療分特別、普通、免費三部份。門診治療分男內科、女內科、男外科、女外科、小兒科、皮膚花柳科、眼耳鼻喉科。

至1949年,醫院占地面積增至14266平方米,建築面積為8079平方米,共有房屋296間,設定病床150張,工作人員達150人。

省立長沙醫院

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9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軍管會派代表殷志遠前來醫院處理接管事宜。1O月9日,湖南臨時省政府召開第七次省務會議決定:湖南仁術醫院由衛生處接收並更名為“省立長沙醫院”,仁術護校也一併接收更名為“長沙衛生技術學校”,均隸屬於省政府衛生處領導。至此,醫院作為省立醫院而擔負起省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職工和長沙市民的醫療和預防工作任務。

1956年1月3O日,省政府決定,原省衛生處的各直屬單位移交長沙市人民委員會,移交後,隸屬長沙市衛生局。此時,該院屬長沙市衛生局領導。

1957年2月25日,湖南省人民委員會以會衛字第105號文通知:從1957年3月份起省立長沙醫院改由省衛生廳直接領導。

湖南省人民醫院

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

1958年2月l5日,省衛生廳下文,將“省立長沙醫院”更名為“湖南省人民醫院”,並明確指出該院具有指導全省醫院業務技術的責任。

1964--1965年新建內科樓。1981年,醫院改擴建竣工1O187.63平方米的外科大樓一棟。1990年開始對醫院實施改擴建工程,門診、住院大樓分別於1997年6月、1998年10月投入使用。新住院大樓投入使用後,編制床位832張。2008年3月26日,新急救外科大樓奠基動工,於2012年底完工投入使用,建築面積123000平方米,新急救外科大樓投入使用後,醫院病床達2100張。

掛牌湖南師大第一附屬醫院

經省衛生廳批准,2006年元月6日,掛牌為湖南師範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07年,招收湖南師範大學內科學第一屆研究生,2010年9月,以我院為主體申報,湖南師範大學經教育部評審獲得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涵蓋醫院內除藥學與口腔醫學以外所有二級與三級學科。調整了教研管理體系,形成了醫院—教研辦—教研室—教研組的新型教學管理體系,按省級綜合醫學中心的要求成立了教研室13個,教研組25個;按照湖南師範大學要求建立了臨床醫學研究生管理資料庫及管理體系,使醫院的臨床教學工作走上了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特色科室

目前醫院總建築面積17.68萬平方米,開放床位3000張,設有臨床醫技科室58個,臨床護理專業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肝膽外科、骨科、兒科、燒傷整形美容外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為湖南省重點專科,神經內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介入血管外科、肛腸外科、眼科、腎內科、麻醉科、藥學等是醫院具有潛力發展的專科。年門診量近百餘萬,年住院7萬餘人次。

醫療隊伍

醫院現有在職職工2026人,各專業人員知識和年齡結構搭配合理,各層次人員配備齊全。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810人,占89.3%,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35名,占18.5%;中級專業技術人員373名,占20.6%,博士後2人、博士62人、碩士302人。享受國務院府特殊津貼專家1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專家3人;湖南省衛生系統唯一的“湖南省優秀科學家”、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在國家或省級專業學會擔任副主任委員或主任委員34人,擔任委員72人。在各級專業期刊擔任主編1人、副主編5人、編委36人。

醫院特色

▲質量先行,專業技術先進。擁有臨床醫技科室49個,肝膽外科、骨科、兒科、整形醫療美容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為省重點

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
專科。耳鼻喉科、關節外科為“衛生部內鏡診療培訓基地”。有20多個國家級、省級醫療中心和專業學術機構和團體設在該院,包括湖南省唯一從事細胞移植研究與臨床治療的機構“湖南省細胞移植治療中心” 、湖南省肝膽胰疾病診療中心、湖南省創傷骨科治療急救中心、湖南省顱腦創傷診療中心以及省腔鏡(普外)質量控制中心、湖南省醫療美容質量控制中心、湖南省膽道疾病研究中心、湖南省腹膜透析治療中心、湖南省內鏡外科培訓中心、湖南省牙病防治指導中心、湖南省防盲治盲辦公室、湖南省社區保健服務中心、健康快車·安達信基金眼科顯微手術培訓中心等。

掛靠我院的學術團體包括省醫學會肝膽外科專業委員會、骨關節損傷學組、小兒骨科學組、肛腸外科學組、省護理學會介入專業委員會等。另有神經內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微創介入中心、肛腸外科、眼科、腎內科、麻醉科、藥劑科等一批院重點專科。

▲教學相長,教育培訓不斷發展。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獲臨床醫學一級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擁有碩士生導師61人、在院就讀碩士研究生164人。醫院為衛生部全科醫師培訓基地、衛生部縣級醫院骨幹醫師培訓基地、衛生部“走進西部”萬名縣級醫院醫師培訓基地、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訓基地、湖南省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師資基地、湖南省直醫療單位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每年培訓各類醫護人員4000餘人。

▲成果豐碩,科研獲獎頻頻。醫院建立了完善的科教體系,成立了二、三級學科教研室共39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通過國家人事部的評審驗收,12個臨床科室成為國家臨床藥物實驗基地,湖南省首批重大疾病研究機構——省膽道疾病研究中心掛靠該院。醫院有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重點項目等科研立項,每年各級政府科研立項達幾十項,並參與多項國際多中心研究。醫院每年還獲得省級或廳級科技獎1-2項,“難治性膽石病診療的理論與套用研究” 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南省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為臨床醫學獲得的第一項醫學科技一等獎。

醫院精神

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

湖南省人民醫院奉行“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弘揚醫院精神。揚“仁術”精神,重職業道德,靠科技興院,以質量為本。推行多項便民服務、優惠服務措施。醫院先後榮獲“四滿意”服務競賽優勝單位,省行風評議先進集體、省文明職工之家、省文明衛生單位等稱號,近年大力加強科技投入,加快科技興院的步伐,醫院兩個效益明顯好轉。在醫療體制改革的大好形勢下,加之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湖南省人民醫院正切實實現“讓人民民眾在省人民醫院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服務承諾。

2006年,醫院與湖南師範大學實現科研教學強強聯合,添掛“湖南師範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創了優勢互補的新局面,對促進我省醫療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科研工作

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

“科教興國、科教興院”是湖南省人民醫院始終堅持的重要發展戰略。醫院通過完善科研管理、加強科研意識、健全激勵機制、增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條件,加快學科建設,充分調動全院醫務人員的科研積極性,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國家級項目上有了零的突破,省廳級項目也有了顯著的增加,在正式期刊發表的論文大大增多。醫院科研工作已有了一個全新的發展,科技工作整體水平已邁入國內先進行列。

科研課題

湖南省人民醫院始終堅持“強化特色、突出重點、以強帶弱、鼓勵競爭”的科研指導思想,發揮強勢學科的帶頭作用,組織多部門、多學科參與,加強基礎與臨床合作,提高醫院整體科研實力。通過設立院內“仁術基金”,注重為中青年科技人員和留學歸國人員提供科研啟動資金;通過設立“新技術獎”和“吳金術科技獎勵基金”,激勵科研人員開展高質量、高水平的科研,充分調動全院醫務人員的科研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醫院的科技競爭實力。近5年來,醫院獲得的科研項目數有了大大增加,國家級項目已實現了零的突破,省自然科學基金每年2-3項,省科技廳和省衛生廳科研項目每年分別達30餘項。

科研論文

為了激勵全院職工發表論文特別是高水平的論文,湖南省人民醫院制定了論文發表獎勵政策,使科研人員發表論文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發表論文的數量逐年增加。同時,對發表的高質量論文,如SCI論文、中華刊物發表的論文實行重點獎勵,使高質量的論文也逐年增加,特別是SCI論文在今年有了大大增加,目前已有近10篇發表的SCI級論文。

科研成果與專利、專著

湖南省人民醫院獲得的科研成果也不斷增加,獲得的省廳級成果已達20餘項,肝膽科的“難治性膽石病的臨床治療與基礎研究”已獲得了科技廳的科技進步獎,還有許多科研成果也正在申報中。此外,湖南省人民醫院獲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以及設計專利等共達10餘項。專家、教授主編的著作也是碩果纍纍,共有20餘本著作出版。

教學工作

湖南省人民醫院教學主要包括研究生教育,本專科教育,繼續醫學教育,進修生教育以及全科醫師培訓等。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經歷了近4年的歷程,在院領導及全院職工的不懈努力下,現已具有一定的規模。湖南省人民醫院共有外科學、內科學、兒科學、腫瘤學、眼科學、藥劑學、檢驗醫學七個學位點,涉及的專業或研究方向包括肝膽外科學、整形外科學、神經外科學、骨科學、脊柱外科學、麻醉學、呼吸內科學、神經內科學、消化內科學、兒童哮喘、新生兒及兒科急救、血液病學、耳鼻喉科學、口腔科學、屈光學、藥劑學、檢驗學等。現共有碩士研究生導師30餘名,已招收全日制研究生約50人,畢業8人,畢業研究生分布在幾個省市的醫療事業單位,社會反響良好。

本專科生教育

本專科生教育主要為本專科生學習期間臨床階段的實習教育,每年接受臨床醫學、檢驗醫學、藥劑學、影像學、護理學等不同專業的醫學生800餘人,承擔了湘雅醫學院、南華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吉首大學、長沙醫學院、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本專科學生的臨床教學任務。醫院成立了獨立的教學管理職能科室-教學辦,設教學辦主任一名,教務幹事兩名,分別主要負責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布置教學任務並組織實施,定期督察、評估教學質量,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管理等。為保證教學工作順利實施,專門設立了內科、外科等二級學科教研室11個,普外科、肝膽科、神內科、心內科等三級學科教研組34個,全院形成了院-辦-教研室-教研組教學管理體系。並制定了一系列教學管理制度,如師資培養制度,教學工作優劣獎懲制度,教學辦工作職責,教研室工作職責,集體備課制度,聽課評課制度,預講課制度,實習小講課制度,教學查房制度,實習醫生管理制度,學生寢室制度,教室管理制度等,對管理人員、教學老師及學生實行嚴格要求和管理,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其它

繼續教育、進修生教育以及全科醫師培訓包括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中級職稱以上和廣大衛技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全科骨幹醫師培訓、護理教育以及面向社會的健康教育等。今年已獲國家級、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近40項。我院每年招收不同專業的進修生近200名,定期招收進修醫師進行培訓。今年湖南省人民醫院還承擔了省衛生廳委託的全科醫師培訓工作,招收學員近100人,負責其理論教學和臨床培訓。在院領導的帶領下,湖南省人民醫院致力於教育改革: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培養人才為根本任務,堅持“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根據醫學的特點,加強醫學生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並完善畢業後教育和繼續教育,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為把我院建設成為全省先進水平、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科研、教學、醫療全面發展的綜合性醫院而努力。

醫療設備

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

湖南省人民醫院儀器設備先進,有開放式磁共振、螺鏇CT機、核醫學ECT、全套電子內鏡、電視腹腔鏡、全國第一台1000MA X光機 (搖床)、經顱都卜勒、彩色B超、腹透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動態心電、腦電圖機、眼科準分子雷射治療儀、血脂分離系統、血管造影機、國內先進美容設備等3000餘件,價值1億餘元。

海扶刀

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

該設備是醫院於2003年耗資740萬元引進,低能量、超音波。經海扶刀準確聚焦於靶組織,使腫瘤組織凝固性壞死,並最終被機體吸收,適用於實體腫瘤及晚期惡性腫瘤上痛治療。

癌症術中(微創)組織間三維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系統(體內小刀)

該設備於2002年12月投入使用,在微創手術中,將I125粒子植入到腫瘤內,實施返距離放射治療。

血脂分離系統

該設備是2001年7月在我院正式使用,通過血液的體外循環過濾,分離血液中的甘油三脂、膽固醇、纖維蛋白原等物質,治療高血脂症、腦梗塞急性期等心血管疾病。

椎間盤鏡

我院於2000年底使用該設備,內窺鏡下進行椎間盤切除和椎板切除的微創手術,能使患者減輕手術痛苦,迅速恢復,長期效果好。

膝關節鏡

我院於2002年引進該設備,在內窺鏡下進行骨關節手術及前後交叉韌帶重建術,能使患者減輕手術痛苦,迅速康復。

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

多標記免疫分析系統

我院於2003年購置該設備,通過經濟、簡便、無創傷的生化檢測方式,查找出患有嚴重遺傳病症個體,在產前及時診斷胎兒染色體異常及發育異常,及時終止妊娠,減少出生缺陷的發生。

基因雜交放大系統

2003年購入,使用細胞學與檢測引起宮頸癌的人乳頭瘤病毒(HPV)相結合的初篩方法,作為主要的宮頸癌篩查手段,準確率高。

準分子雷射治療系統

2002年底投入使用最新一代的近視雷射治療儀,在波前相差引導下進行準分子雷射屈光不正手術,能根據患者不同情況制定不同手術方案。

雷射整形美容設備

2002年購入的包括超脈衝CO2機,四波長帶HELP-G皮膚雷射系統,光子嫩膚/脫毛機及超聲吸脂機在內的整套雷射美容設備,能完成所有利用雷射實施的整形、美容治療。

超聲乳化玻璃體切割系統

2003年底購入該設備,實施玻璃體切割術,治療視網膜脫離及玻璃體出血等眼科疾病。

醫院還擁有先進的CT、核磁、DSA、數字胃腸儀等先進的影像設備及大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螢光定量PCR系統,蛋白電泳掃瞄器,尿糞工作站,全自動免疫分析儀,細胞培養及藥敏鑑定儀等先進的臨床檢驗設備,還有ECT、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等核醫學檢驗設備,彩超、腦頸顱多普顱、肌電圖儀,全自動HO1+系統、電子胃鏡、結腸鏡、十二指腸鏡、鼻竇窺鏡等先進的診斷設備。

現任領導

●龍開超副巡視員、院長、黨委副書記。男,侗族,1962年出生,中共黨員,博士,副主任醫師。

黃利華黨委書記。女,漢族,1965年出生,中共黨員,本科,高級政工師。

程繼祥紀委書記。漢族,1956年出生,中共黨員,大專,高級政工師。

唐 風副院長。男,漢族,1963年出生,中共黨員,本科,註冊會計師、高級審計師、高級政工師。

王繼華副院長。男,漢族,1957年出生,中共黨員,本科,主任醫師。

李艷紅黨委副書記。女,漢族,1971年出生,中共黨員,碩士,高級經濟師、高級政工師。

向華副院長。男,土家族,1967年出生,民盟盟員,本科,主任醫師。

謝愛明工會主席。男,漢族,1964年出生,中共黨員,碩士,高級政工師。

醫院地址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解放西路61號 郵編:410005

湖南三級甲等醫院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依照中國現行《醫院分級管理辦法》等的規定而劃分的醫院等級之一。三級甲等醫院在中國是國家特殊醫院以外的最高等級的醫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