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三人民醫院

常德市第三人民醫院

常德市第三人民醫院,其前身是由西班牙人開辦的天主堂診所;20世紀50年代初由常德市軍管會接管後改名為常德市立中心診所,1959年3月,與常德人民醫院第二門診部合併,成立常德市立醫院;1964年更名為常德市人民醫院;隨著地改市,1990年正式定名為常德市第三人民醫院。在上級黨委、政府的精心呵護下,歷經幾代三醫人的不懈努力,今日的三醫院集醫療、保健、科研、教學為一體,已成為湘西北地區規模較大,技術力量雄厚,專科特色突出,設備先進,服務一流的現代化國家二級甲等醫院、百姓放心醫院、消費者信得過單位、雙文明單位、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南華大學的教學醫院。

基本信息

醫院沿革

史錄篇一
常德市第三人民醫院常德市第三人民醫院
市軍管會接管天主教會診所
天主堂診所,為西班牙人所辦(具體辦所年限及主辦人員資料無法查證),系天主教會開辦,原名稱為“天主教會診所”,地址設在常德市人民中路,小高山街左側出口靠青年路旁。有一棟房屋臨街是假三層高樓,實際樓內為兩層,後面還有一棟長方形大教堂供教徒作禮拜專用,面積很大可容納500餘教徒聽講,靠街正面為天主堂診所。
1951年,由於國家對外國來華私辦診所學校的政策有新規定,這時主辦診所的西班牙人已回國,臨時指派吳伯連負責。由他函請要求常德市人民政府接管。當時診所人員有:醫生吳伯連、熊劍武,藥劑白聖蘭,護理人員、事務員各1人。同年3月15日軍管會接管後,常德市人民政府與軍管會決定將常德市城內妓院的妓女收容至天主教會堂集中進行教育改造、健康普查,並從後勤醫院調來吳毓明和郎德金兩名助理軍醫,最後從400多人中確診患有梅毒的300餘名患者留天主教堂診治。自此,天主教堂對外掛有三個招牌:“常德市衛生工作者協會”、“常德市新生人員防治站”、“天主堂診所”。常德市人民政府在天主堂診所的基礎上創辦了市立中心診所,遷至大慶街。
史錄篇二
常德市立中心診所起源
1952年6月,常德市人民政府決定,將大慶街工礦企業管理處隔壁一資本家167平方米四合院三層堡壘式洋樓,調拔給市立中心診所。不久診所隔壁工礦企業管理處失火被燒,該處衛生室被搶出來的部分藥品也交中心診所,解放軍後勤醫院撤銷時也交給診所一批藥品器械和人員,使市立中心診所不斷擴大,人員增多。與此同時,常德市人民政府確定常德市立中心診所屬全民性質事業單位,定編8人。診所由馬雲桂負責,馬調走後,由姚奇同志負責。
1954年3月,市政府為加強診所的領導,抽調市防疫站丁世財主任為常德市立中心診所首任主任,姚奇任副主任。明確診所隸屬市政府衛生科管轄。當時診所人員有:醫生熊劍吾、羅彬、梅育民,護理人員王祖傑,藥劑白聖蘭,會計何英傑,辦公室由覃正華負責。中心診所設有簡易觀察病床4張,月收住院病人約5—6人,日門診工作量達20-30人。此後市衛生科又給診所充實一批中專生,有蔡麗君諶傑玲曾雪梅、周爭平等。
史錄篇三
常德市立醫院誕生
1958年,全國掀起大躍進,常德市醫療機構已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求。中共常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領導多次討論研究常德市建醫院的問題,決定委託市委宣傳部部長劉伯強和市衛生科副科長姚奇到常德行署找苑洪武副書記匯報,懇請行署將常德人民醫院第二門診部調拔給市里,與市立中心診所合併成立一所市立醫院,以滿足廣大人民民眾防病治病的需要。1959年2月25日,經常德行署辦公會議討論決定,同意將常德人民醫院第二門診部,下放常德市管,並於3月1日正式辦理移交手續。7月25日,常德市人民委員會決定把接管的二門診部與市立中心診所合併成常德市立醫院,專項拔款開辦費5000元,1960年元月正式掛牌,任命程鳳岐任院長。常德市立醫院成立後,開設綜合病床40張,工作人員增加至33人,年門診達75610人次,收住院病人達800人次,固定資產、資金達18萬餘元。1961年正式成立黨支部。1964年5月更名“常德市人民醫院”。
史錄篇四
常德市立醫院三次更名
1962年8月1日,全國提出精減機構,下放人員,充實基層加速社會主義建設。常德行署計畫把行署招待所(現桃林賓館)與市立醫院對調,讓招待所在重工業局大院重修。由於當時行署專員到會人員意見不一致。最後決定只撤銷重工業局,並將工業局大院占地面積3566平方米和房屋無償移交常德市管,便於市立醫院統籌規劃擴建。醫院幹部職工積極貫徹執行中央“面向工農,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民眾運動相結合”等一系列衛生工作方針,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增收節支,開源節流、勤儉辦院加快發展,僅用十年時間人員由33人增加到155人,衛生技術人員由47人增加到130人。二層科室機構由3個增加到13個。醫院成功開展了斷臂、斷手、全頭皮離體再植,以及骨外、腦外等大型手術。醫院職工隊伍政治素質不斷增強,黨員、團員人數增加,並建立黨團支部,明確科室二層骨幹。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拔亂反正,正本清源,使醫院各項工作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醫院規模不斷擴大,醫療設備不斷更新,規章制度不斷完善。尤其是改革開放後,醫院發展進入第二個歷史時期,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各項基本建設翻了三番,年門診人次高達28萬人次,住院人次達7500餘人。
1964年5月,常德市人民政府決定將原常德市立醫院首次改名為“常德市人民醫院”。
1969年2月,常德市革命委員會決定將常德市人民醫院、常德市中醫院、常德市衛生防疫站、常德市婦幼保健站合併,成立“常德市人民衛生防治站”,1972年3月撤分按原編制恢復各自名稱及功能。這是第二次更名。
1988年2月,國務院批准常德地區撤區建市,1990年初,第三次更名為“常德市第三人民醫院”。2005年,經市政府批准整體劃轉為常德職業技術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同時保留常德市第三人民醫院牌子。

規模

常德市第三人民醫院常德市第三人民醫院
醫院占地面積19畝,開放床位500張,各級各類專業人員近500名,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醫療專家和專業人才近300名。擁有東芝磁共振、西門子歡悅CT、飛利浦四維彩超、德爾格麻醉機、狼牌椎間孔鏡、STORZ三晶片腹腔鏡、施樂輝關節鏡、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西門子DR、柯尼卡CR數字X光機等先進醫療設備,全院實行信息化管理。醫院科室設定齊全,專科技術成熟,有臨床醫技科室30多個。骨外科為“常德市臨床特色專科”,疼痛科為中華疼痛醫學會定點指導專科,腎內科正申報省級重點專科,常德市血液淨化治療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設在我院,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肛腸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等一大批醫院重點專科,開設有重症醫學科(ICU),並設有血液淨化中心、白內障超聲乳化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多年來醫院秉承“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

前景

醫院硬體設施良好。新建門、急診大樓已竣工投入使用,大樓內配備有中央空調、電梯、IC卡電話等設施,屬目前市區一流環境。院內正在拆除舊房進行綠化、美化、亮化,為廣大患者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和優質的醫療服務。

湖南三級甲等醫院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依照中國現行《醫院分級管理辦法》等的規定而劃分的醫院等級之一。三級甲等醫院在中國是國家特殊醫院以外的最高等級的醫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