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南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南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沅陵縣借母溪鄉,毗鄰張家界及小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湖南九寨溝”。地處湘西的“借母溪”風景獨特,是一個集徒步、溯溪、探洞、攀岩、速降、漂流等多種戶外活動為一體的全方位天然運動場。

基本信息

名稱來源

借母溪借母溪
其一
永順知縣奉母到長沙府赴任途經此地,這裡地勢曲折、山高林密,轎夫們精疲力竭再也走不動了,倒在了路邊。知縣在進退兩難之際心生一念,既然母親身體孱弱,其實可將她暫時寄養在此。這地方風景十分優美——山谷里鮮花盛開、錦雞啼鳴,於是知縣花了一筆銀子,在溪邊的山坡上修了一棟小木屋,將老母親安置好之後,就放心地到長沙府戴他的烏紗帽去了。官人之舉被轎夫傳開,這蠻荒之地便破天荒地有了一個自己的名字:“寄母溪”。獨居深山的老母孤苦伶仃,附近住著一個孤零零的土家漢子,他將這一切看在眼裡憐在心中,要拜老母親作自己的乾娘,一來代替知縣盡孝道,二來自己也有了母親。老母親欣喜答應,從此,土家漢子便恪盡孝道,照料母親餘生。後人便把“寄母溪”改稱“借母溪”。
其二
借母溪,顧名思義,就是曾經借母生子的地方。在人類的婚姻歷史中,有多種婚姻形態。在農耕時期,為了繁衍後代,某些偏遠的區域存在著一種“典妻制”,江山外的女子帶到寨子,完成生兒育女的任務後再將其送回,孩子則留下,從此永不相見。這種“典妻制”唯一的遺存就在借母溪。它具有獨特的異質文化內涵,當地人把典妻這種形式成為“狃花”,把介紹人成為“狃子客”,典進山的女人稱為“狃花女人”,男主人稱為“狃花兒”。當地還有很多與之相關的地名。

自然環境

地理位置

借母溪自然保護區西與古丈、永順縣交界,處於具有國際意義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湖南貴州重慶湖北邊境地區)、世界自然基金會確定的全球200個具有國際意義的生態區之一(武陵山系和雪峰山脈)範圍內。東徑110°19′45″—110°29′16″,北緯28°45′51″—28°54′04″,東西長15.5千米,南北寬15千米,總面積13041公頃,其中:核心區5705公頃,緩衝區2045公頃,試驗區5291公頃。

氣候條件

保護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主要氣候特徵表現為: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雨熱同季,嚴寒期短,暑熱期長,夏秋多旱。由於東西地形複雜的影響,且森林植被覆蓋程度不一,因而氣候差異大,垂直立體氣候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14.7℃,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1℃,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8℃,通過10℃的積溫為5349℃,無霜期263天,年日照時數1280.6h,年日照百分率為27%,年降水量1613.8mm,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20×103-24.8×103J/cm2。保護區內氣候宜人,年舒適日數長,適宜開發各種生態旅遊活動,是度假避暑的理想地區。

植被狀況

保護區森林總蓄積量為256.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9.76%。境內群山起伏、山原聳立、層巒疊翠、壑谷幽深,溝谷地貌和岩溶地貌突出。區內以常綠闊葉林占絕對優勢,林相整齊,古樹參天,其植被是湖南省石灰岩岩溶地貌地段植被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地塊,也是生物多樣性的典型代表。區內有3個自然植被型組,8個植被類型,9個植被亞型,分布有大片黃心夜合群系、烏岡櫟群系、鉤栲群系等34個群系,有維管束植物206種894屬2368種,分別占湖南省維管束植物科、屬、種的87.33%、61.27%、42.43%。由於沒有受到第四紀冰川運動較大的影響,有起源古老的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其中蕨類植物有38科85屬311種,裸子植物有7科19屬28種。

旅遊風光

自然風光

借母溪借母溪
借母溪環境優美,保護區內有“四溪”、“八垴”、“三埡”、“八十一嶺山尖”、“二十三個山灣”、“六十二條溝”、“八處懸崖”……一道絕壁聳立在借母溪西北處,圍出一個山谷,山谷里植被資源豐富,且一年四季景色不同。景區景物集中,主要景觀玩賞對象有:
1、觀林:生物學專家考證稱,由於溝谷植被的演化借母溪形成了一種以溝谷森林為主體的植物群落,該植物群落物種豐富、起源古老、珍稀種類繁多、森林類型各異。據計觀賞植物有460多種,其中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科別分別占全省同類總數的74%和64%。一種只能在南非適宜生長的“藤本”植物,也在借母溪森林帶首次發現,為中國之最。
2、看山:借母溪溝谷縱橫,氣候宜人。據地質專家考證,此地帶屬古老地層,最高石峰海拔1294.6米,岩溶地貌十分發育,奇特的孤峰、石芽、石林、石牆、溶洞大量存在。石灰岩與白雲岩形成帶狀展布的陡崖。極具自然野趣、原始生態等地貌特徵,可與張家界天子山、金鞭溪、索溪峪等山石景觀媲美。
3、賞獸:溝谷里還生活著大量的珍奇動物,在此有機會看到棲息在原始次森林中的奇珍異獸,如鳳頭鵑隼、白冠長尾雉、鳶、穿山甲等。借母溪有的陸棲脊椎動物108種,已知獸類、雞形鳥類分別占湖南省已知獸類、雞形鳥類的36%和45.5%。

人文風光

借母溪借母溪
借母溪景區位於借母溪鄉境內,該地區是沅陵縣少數民族分布地之一。境內有古樸的吊腳樓、有質樸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風情。土家族人愛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擺手歌、勞動歌、盤歌等。為充分展示少數民族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民間音樂、故事和神話傳奇,借母溪民俗風情文化主要有:漢戲、陽戲、儺戲、高腔戲等民間戲曲,有辰州三絕、請七姑娘、龍燈等民間表演,有毛古斯、擺手舞、板凳龍等民間舞蹈,有山歌、小曲、打溜子、冬冬喹等民間音樂。特別值得推介的是狃花文化,它是人類典妻制度的唯一文化遺存,在借母溪內不僅有很多狃花文化的實物保存,如狃花橋、狃花埡、狃花神樹、娘娘崗等,現今還保留了最後一位“狃子客”,最後一部“狃花經”。狃花文化將向世人傳頌“狃花經”,展現“狃花女人”的傳奇故事,具有深遠的歷史性和極強的趣味性。借母溪還有臘肉、米酒、天然的山泉等健康味美的食材供遊客品嘗。

資源保護

借母溪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有:

1、中亞熱帶北部亞地帶的原始次生常綠闊葉林

2、完整的石灰岩森林植被的陸地生態系統多樣性

3、以大量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為代表的生物多樣性資源

陸地生態保護

保護區特殊的溝谷和岩溶地貌使保護區內既有地帶性植被類型常綠闊葉林,又有數百公頃以烏岡櫟、岩櫟、巴東櫟為主的陡峭山頂矮林(類似硬葉常綠闊葉林),而硬葉常綠闊葉林群落類型是乾寒環境下的一類生態頂極群落,在中國主要分布在藏東南、川西、滇北等地,分布於湖南省內則實為罕見。這也表現出了較典型的武陵山區系植物特點——較強的森林生態系統原始性,這些都是保護區重點保護對象。

珍稀植物保護

湖南借母溪自然保護區有中國中亞熱帶典型的常綠闊葉林、常綠與落葉闊葉混交林群落分布,總計34個群系。尤其是常綠闊葉林分布的海拔約200米處,為中國常綠闊葉林分布海拔最低且保存較好的地區。此外,湖南借母溪自然保護區也是湖南蘭科植物保存最好的地點之一,該區針對這些植物採取了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等多種保護措施。
1、保護區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4種,分別是:珙桐、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這裡的珙桐是珙桐垂直分布的最低點(海拔不到700米)。伯樂樹一般都散於林中,該區以伯樂樹為優勢種的群落分布面積達80公頃。
2、保護區有國家Ⅱ級保護植物19種,分別是:篦子三尖杉、白豆杉、巴山榧、黃杉、樟樹、閩楠、野大豆、花櫚木、鵝掌秋、凹葉厚朴、紅椿、喜樹、金蕎麥、香果樹、黃皮樹、傘花木、櫸樹、紅豆樹、中華結縷草。
3、借母溪是蘭科植物保存最好的地點之一。蘭科植物不僅種類繁多(60餘種),且種群密度較大,特別是蘭屬中的寒蘭、春蘭、蕙蘭、多花蘭等,隨處可見,甚至還有小面積群落。
4、另外,保護區內保存有面積達20餘公頃的野生桂花群落和數百株散生桂花樹以及野生杜仲,尤其是作為重要中藥資源的野生杜仲非常珍貴。

珍稀動物保護

1、借母溪有2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頸長尾雉和林麝;
2、借母溪有33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如虎紋蛙、大鯢、鳳頭鵑隼、白冠長尾雉、鳶、穿山甲、水獺、大靈貓、豺、蘇門羚等。其中,白頸長尾雉為湖南首次發現地,並且種群數量達到500多隻(約512—578隻)。此外,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31種野生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

旅遊信息

沅陵借母溪鄉與張家界旅遊景區相距不到40公里,228省道穿境而過,具體乘車方式提供如下:
長沙黃花機場——長沙汽車南站(或西站)——沅陵縣城——借母溪鄉;
長沙火車站(或長沙火車南站)——長沙汽車西站(或南站)——沅陵縣城——借母溪鄉;
懷化火車站——懷化汽車東站——沅陵縣城——借母溪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