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織布局

湖北織布局

湖北織布局是1888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州籌設官辦織布局,從英國購置機器。1889年10月張調任湖廣總督,機器等設備運到武昌,1892年織布局建成開工生產。產品在市場上銷售很快,獲利甚厚。

基本信息

背景

0

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形成小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傳統產業結構,個體手工經營的棉、麻、絲紡織業歷史悠久。但是近代以來,它受到傾銷而至、價廉物美的洋紗、洋布的強烈衝擊,市場萎縮,前途堪虞。洋務運動為挽民族權利,開辦了不少近代機器紡織企業,如左宗棠辦蘭州機器織呢局(光緒四年)、李鴻章辦上海機器織布局(光緒八年)等。但在華中地區,截至張之洞督鄂,近代紡織工業尚為一片空白。光緒十五年(1889年)十月,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原訂購的紡機亦移往湖北。他與接任兩廣總督的李瀚章商議,原作紡織廠資本的“闈姓”捐款同時全部撥調至鄂,作為粵、鄂兩省合辦織布官局的資本,贏利均分。後來李中途變卦,“以粵省用宏費絀,未肯全撥”,之洞提出只撥十六萬兩,作為廣東股本投資,年息六厘。為彌補費用不足,之洞又將廣東向山西善後局借款二十萬兩移撥至鄂,付年息九厘。同時還向英國滙豐銀行借款十六萬兩。多次籌措,方湊足開廠費用。

歷史沿革

1888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州籌設官辦織布局,從英國購置機器。

1889年10月張調任湖廣總督,機器等設備運到武昌,1892年織布局建成開工生產。此廠資本大部分來自高利貸,有布機一千張,紗錠三萬枚,雇用工人約二千五百名,每日出紗一百擔,產品在市場上銷售很快,獲利甚厚。

1894至1898年間,續設紡紗、繅絲、制麻三局,與織布局合稱“湖北紡織四局”,亦稱“紗麻絲布四局”或“紗麻四局”。

1902年租給粵商應昌公司經營。

1911至1938年間,又先後由大維、楚興、楚安、開明、福源和民生等公司承租經營。

創立者簡介

0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漢族,清代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對洋務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綱領的一個總結和概括。

毛澤東對其在推動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方面所作的貢獻評價甚高,曾說過“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