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是中國地方性歷史博物館。在湖北省江陵縣荊州鎮西門內。1958年建館。該館藏品近5萬件,其中一級文物66件。館藏文物以古代竹簡文書、漆木器和絲織品最具特色。建國以來,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配合各種基本建設,先後發掘了7000多座古墓葬和近20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址。出土了諸如世界上最早的泥塑動物群;史前巧奪天工的各種玉器;特別是1975年6月8日荊州鳳凰山男屍的出土,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才真正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它是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基本信息

簡介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參觀遊覽平面圖
目前,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有一批數量眾多、獨具特色的文物資源,有一支門類齊全、頗有影響的專業隊伍,有一個功能齊全、常年對中外遊客開放的陳列展覽和宣傳教育陣地。建館以來,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先後獲得國家級獎勵8次,省級獎勵17次。1993年,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地縣級十佳優秀博物館,1995年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2000年,國家旅遊局授予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4A級旅遊景點。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的基本功能,是博物館面向大眾的第一視窗。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陳列展廳建築面積7201平方米。1997年以來,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籌集了近千萬元資金,對7000多平方米的展室進行了全面的改造更新,將展廳分為主體陳列樓和珍品館兩大部分,先後推出了《江漢平原原始文化展》《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荊州出土簡牘文字展》《鳳凰山168號漢墓展》《古代漆木器精品展》《楚漢織繡品展》《傳世丈物展》等七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專題展覽,全面而系統地展示了荊州出土的文物精品,展示了荊楚文化的璀璨風采。其中《江漢平原楚漢文化展》以其鮮明的主題、詳實的內容、精彩的展品、新穎的形式榮獲國家文物局“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推介中華精品,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還先後多次選調部分文物赴美國、德國、日本、台灣等地舉辦外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考古調查、勘探、發掘與研究不僅是博物館的基本職能,而且起著關乎全局、舉足輕重的作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比較系統的田野發掘和考古研究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三十多年來,該館考古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的田野考古發掘和室內整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考古學研究成果。
為了配合各種基本建設,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先後發掘了7000多座古墓葬和20多萬平方米的古文化遺址。其中雞公山舊石器時代石器製作場,陰湘城、走馬嶺新石器時代古城址,天星觀一、二號楚墓,馬山一號楚墓,雨台山、拍馬山楚墓群張家山鳳凰山、高台秦漢墓地,鳳凰山168號漢墓等項目,皆屬重大考古發現。1992年雞公山舊石器時代遺址和1999年潛江章華台遺址的發掘分別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這些古墓葬和古文化遺址的發掘,不僅為國家搶救了大量的人類文化遺產,增加了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和展品,而且為各學科的研究提供了極為難得的研究資料。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地圖
考古資料的整理與研究是衡量田野考古水平的標尺。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十分重視考古資料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並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5年8月止,該館共出版學術報告和學術著作18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還有大量的發掘簡報、藏品介紹、譯文等文章。這些著述研究領域比較寬廣,其內容主要為長江流域大溪、屈家嶺、石家河三大原始文化、南方地區的夏商文化、東周楚文化、秦漢時期的考古學文化以及戰國、秦漢簡牘文字等。其中《江陵雨台山楚墓》榮獲“夏鼐考古學成果”二等獎。
此外,在文物保護領域也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荊州的文物保護科研工作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攻克了古代飽水漆木器、簡牘的脫水保護和古代絲織品的加固保護等難題。2003年,“馬山一號戰國楚墓絲織物保護研究”課題獲得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獎,近年來,運用生物技術保護古代絲織品的實驗也取得了重大成果,專家鑑定是“開拓性的、原創性的”,“居國際領先水平”。現正廣泛運用於古代各類文物的保護中。
文物收藏與保護是博物館的重點工作之一。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館藏文物13萬餘件,絕大多數是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也有一部分傳世文物和革命文物,其類別包括銅器陶器瓷器漆木器玉石器、絲織品、金銀器、古字畫、簡牘等。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53件套,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在做好館藏文物的科學保護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尤其在飽水漆木器脫水與古絲織品保護技術方面已居全國前列,並成功地為北京、雲南、湖南、江蘇、河南、安徽、江西等地的飽水漆木器、竹簡進行了脫水保護,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宣傳教育是博物館的基礎功能,多年來,貫徹執行中共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狠抓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與學校共建“德育教育基地”,多種形式地開展適合中國小生的教育活動,對未成年人實行免費參觀。2004年,組織大中國小生20000多人次參觀博物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並在全市大中國小生中開展“愛我家鄉文物”作文競賽活動。

歷史沿革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博物館遠景
荊州市博物館的前身是一九五一年建立的湖北省文史館荊州工作組、湖北省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荊沙分會。當時,由荊州地委、專署委派王乾清同志(解放初任江陵縣副縣長)一人主持籌建工作,選擇開元觀作為館址,經費由專署、地委統戰部分別撥給,專署文教局直接開支。
1952年調進兩名工作人員(53年調走),1953年又調進楊元發同志。由於人員編制少,因此常常採取臨時抽調縣專業人員或聘請社會上具有一定史學知識的老人,如鍾祥的戴祺生、江陵的張秘之等參與文史資料的鑑別、研究工作,宣傳貫徹國家文物保護政策法令,開展文物調查、保護管理工作。
1954年,王乾清同志調省後,彭桂全同志調任主任至1957年,工作人員先後雖充實到七人,但實際上只有少數同志堅持正常工作,為掌握全區文物分布概況,加強文物保護管理,文教局於1957年配備了專職幹部對文物重點地區進行調查摸底,為推動全區文物普查工作作準備。
1958年,經專署辦公室批准,正式建立湖北省荊州專區博物館,隸屬荊州專區文教局主管。博物館是全地區的文物和博物事業機構,擔負全區的文物調查、勘探、保護、徵集和考古發掘工作,舉辦歷史文物及一些臨時性的陳列展覽,接待國內外觀眾參觀,負責館藏文物的保護和保養,開展考古學和博物館學的研究工作。當時由陳庭吉同志、黃生貴同志分別擔任副主任。1960年,李世蓀同志調博物館任副主任。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1961年,經荊州專署批准,將原湖北省人民政府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荊沙分會更名為“湖北省荊州專區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江洪(行署副專員),辦公室主任潭道山,副主任李世蓀等。此機構雖屬地區文物管理機構,但不另配幹部,具體業務工作仍由博物館負責。
1964年,李世蓀同志任博物館副館長,1965年人員編制8人,其中行政1人,業務人員7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博物館成立了新的革命領導小組,滕壬生同志擔任組長,全館職工6人,其中業務人員5人。
1969年,博物館更名為“江陵縣展覽館”,隸屬江陵縣管理,陳列展覽內容以農業為主,同時舉辦收租院展覽。
1971年,博物館重新收歸地區管理,恢復荊州地區博物館革命領導小組,高道成同志調入博物館擔任黨支部書記。
1973年4月,經地區文化局批准,將原“博物館革命領導小組” 名稱改為“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當時,全館編制為16人,內部機構有行政組(3人)、業務組(11人)、後勤組(2人)。
1974年8月,滕壬生同志擔任博物館黨支部副書記。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珍品館
1975年9月,張緒球同志被任命為博物館副館長,另又增加劉振芳同志為副書記(1976年4月調走)。
1976年至1977年,領導班子由黨支部書記高道成、副書記張鵬、滕壬生、副館長王堯、張緒球同志組成。內部機構有文物組、保管組、接待組、後勤組。76年人員編制為37人,77年增至40人,其中黨員有20人。
1978年張鵬同志擔任博物館館長,增加副館長李世蓀、丁設科同志。彭浩、陳躍鈞同志為文物組負責人,劉立力為保管組負責人,另有接待組、後勤組等機構。全館人員編制為42人,其中黨員18人。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70年代博物館
1979年,黨支部書記高道成、副館長王堯同志調走,人員編制為51人。
1980年,張鵬館長調往地區科委。6月,劉先杜同志調博物館擔任黨支部副書記和館長,滕壬生同志任副書記、副館長,張緒球、李世蓀、丁設科繼續擔任副館長。內部機構有文物組(組長陳躍鈞、副組長彭浩)、接待組(組長范典昭)、保管組(組長黃曼華)、後勤組(組長鄭中山)、辦公室(劉立力)。全館共有黨員20人。此外,博物館館址在開元觀對面西側(現為市婦幼保健院)興修擴建並正式對外開放。
1981年,館領導班子成員未變,人員編制發展為63人(其中固定職工53人)。
1982年劉先杜同志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
1983年5月,鄭中山同志被任命為副館長。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辦公大樓
1984年,副館長李世蓀同志離休。4月,黨支部書記劉先杜調往荊州地區賓館。博物館領導班子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經地區宣傳部批准:滕壬生同志任黨支部書記,張緒球同志任館長,丁設科、鄭中山、彭浩同志任副館長。內部機構有辦公室(主任黃曼華)、文物考古部(主任陳躍鈞)、文物保管部(主任代聲平、副主任吳順清)、陳列美工部(主任栗紅約、副主任朱由)、民眾工作部(主任范典昭、副主任郭傳玉)、革命文物部(副主任段紀明,後來調走此機構撤消)、總務科(科長鬍昌玉)、保衛科(副科長謝永滿)。同年六月,經地區工會批准,博物館工會正式成立,工會主席丁設科。全館人員編制為56人,其中黨員15人。
1985年,領導班子成員未變。博物館館址則由開元觀西側(現婦幼保健院)重新遷至開元觀東側,新陳列大樓對外試展。
1986年5月,增加副館長陳躍鈞同志。6月,經省公安廳批准,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建立了民警室。6月11日,新建博物館陳列大樓、珍寶館舉行開館典禮,正式對外展出。全館人員發展為63人。
1987年至1990年,領導班子成員未變,仍由滕壬生(黨支部書記)、張緒球(館長)、丁設科鄭中山、彭浩、陳躍鈞(副館長)組成。
1987年,博物館人員為71人,內部機構新增設了文保部。
1988年,經地區編委批准,內部機構為辦公室、考古部、群工部、保管部、文保部、總務科、保衛科,人員編制為72人。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168號漢墓專題館
1989年人員增加到83人,其中副研究館員4人,館員24人。
1990年,內部機構增加了革命文物部,郭傳玉同志任主任。全館人員增至90人。新修珍寶館正式對外開放。
1991年,王從禮同志任副館長。丁設科同志享受副縣級待遇。余元枝同志任辦公室副主任,鮑仁偉同志任外展部副主任,李紅同志任群工部副主任。
1992年,經地區編委批准,增設“對外展覽部、旅遊服務部、文物複製工藝部、財務科”四個內部機構。副館長、工會主席丁設科同志因病逝世。全館幹部職工91人。
1993年,何努同志任考古部主任,陳官濤任辦公室主任。全館幹部職工增至96人。
1994年12月,荊沙合併,博物館更名為“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國家文物局、公安部批准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為文物系統博物館一級風險單位。四月,市旅遊局批准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為旅遊涉外定點單位。同年,胡昌玉同志任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黨支部副書記。全館幹部職工增至101人。
1995年,省文化廳同意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設立湖北省文物總店荊沙市分店。12月,市委組織部批准陳元高同志任博物館黨支部書記、張緒球任博物館館長、滕壬生任名譽館長。彭浩、陳躍鈞、胡昌玉、鄭中山、王從禮任副館長。院文清任陳列部主任。全館幹部職工102人。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楚樂宮
1996年,王從禮同志任工會主席。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進行了內部機構改革和調整,任命何努任考古部主任、劉德銀、陳官濤任副主任,柯光榮任保衛科科長,代聲平任保管部主任,龔英明任陳列部主任,李紅任群工部主任、侯純珍任副主任,周先素任財務科科長,郭傳玉任總務科科長、謝永滿、楊乾松任副科長,史基礎任服務公司經理、朱江松任副經理、余元枝任楚樂宮主任,張群英任辦公室副主任,史玉芬任省文物商店荊沙市分店經理、金陵任副經理。
1997年,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更名為“湖北省荊州市博物館”。全館幹部職工97人。
1998年10月,黨支部書記陳元高同志調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全館進行機構改革,張萬高任考古部主任、劉德銀、陳官濤任副主任,陳華亮任保管部主任,龔英明任陳列部主任,李紅任群工部主任,張群英任辦公室主任,余元枝任楚樂宮主任,肖璇任票務科科長、廖平任副科長,翟玉莘任總務科科長、楊乾松任副科長,史基礎任服務公司經理。全館幹部職工93人。
1999年4月,經市編委批准,成立荊州市文物考古勘探大隊,掛靠博物館,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進一步實行機構改革,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內設機構12個,即辦公室、總務科、財務科、保衛科、考古部、文物保管部、陳列部、群工部、旅遊服務部、流散文物工作部、楚樂宮、票務科。全館幹部職工94人。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中心廣場
2000年7月,范志謙同志調任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黨支部副書記,王明欽同志任副館長,鄭中山同志任工會主席,陳躍鈞同志任主任科員。全館幹部職工95人。
2001年,實行機構改革和調整,撤消票務科,合併為財務科,朱茵任財務科科長,肖璇任群工部主任,翟玉莘任保管部主任,陳華亮任保衛科科長,楊開勇任辦公室主任,張萬高、劉德銀任考古部副主任。全館幹部職工94人。
2002年5月,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進一步實行機構改革和調整,共設10個部門,即文保中心(吳順清任主任)、考古所(劉德銀、張萬高任副所長)、保管部(翟玉莘任主任),陳列部(龔英明任主任),群工部(肖璇任主任),辦公室(余元枝任主任),保衛科(陳華亮任科長),財務科(朱茵任科長),楚樂宮(程潔任主任)總務科(楊乾松任科長)。12月,經市委宣傳部批准,張萬高、劉德銀同志任博物館副館長,胡昌玉同志任主任科員,工會主席鄭中山同志離職退養。全館幹部職工91人。
2003年4月,內部機構進行調整,楚樂宮和併入群工部,程潔任主任,肖璇任保管部主任,賈漢清任考古所所長。7月,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原館長張緒球同志延退,任命為名譽館長,劉娟同志調任博物館黨支部書記,王明欽同志任館長,范志謙(兼任黨支部副書記、工會主席)、張萬高、劉德銀任副館長、彭浩同志任主任科員。
2004年4月,陳列部改名為陳列外展部,群工部改名為宣教部,李紅任宣教部主任,楚樂宮重新獨立出來,鮑仁偉任楚樂宮主任。彭昊任總務科科長,丁鍵任辦公室主任。

機構設定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一、館領導
書記:劉娟
館長:王明欽
副館長:張萬高、劉德銀
二、辦公室
主任:丁鍵
負責全館日常行政事務、外事、黨務、人事等項工作。
三、學術委員會
負責制訂全館學術發展規劃,學術研究課題的設立與評審,重要陳列展覽大綱的審議,研究人員業務成果的評審及職稱申報的推薦;圖書出版的審定。
四、考古研究所
所長:賈漢清
負責全市的文物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以及文物與考古的研究工作,承擔全館展覽、陳列大綱的編寫工作。
五、保管部
主任:肖璇
承擔全館藏品的收藏、保管、研究工作。
六、陳列外展部
主任:龔英明
負責展覽及相關活動的組織策劃,承擔館內外展覽設計與製作。
七、宣教部
主任:李紅
負責展覽講解、青少年社教基地輔導,巡迴展覽組織等社會宣傳教育工作。
八、保衛科
科長:陳華亮
承擔全館安全保衛工作。
九、行政基建科
科長:彭昊
負責全館行政後勤工作。
十、財務科
科長:朱茵
負責全館的財務工作。
十一、票務科
科長:廖萍
負責票務管理、門票、旅遊促銷。
十二、服務公司
經理:李梅
負責旅遊產品的開發、銷售。
十三、楚樂宮
主任:鮑仁偉
楚樂演奏
十四、工會
主席:范志謙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的規定承擔相關工作。 

館藏精品

青銅器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大武辟兵”戈銅方豆虎尊戈釒尊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銅罍銅鼎銅提梁壺銅小口鼎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銅鼎
越王州勾劍
周陽之戈
銅簋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銅尊
銅尊
銅熏杯
人騎駱駝燈
絲織品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對鳳對龍
紋淺黃絹面綿袍
鳳鳥花卉紋繡淺黃絹面綿袍小菱形紋錦面綿袍小菱形紋錦面綿袍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一鳳一龍相蟠紋繡紫紅絹單衣素紗綿袍秋衣蟠龍飛鳳紋繡淺黃絹面衿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鏡衣絹帽龍鳳虎紋繡蟠龍飛鳳紋繡淺黃面衾
漆木器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圓盒對鳳紋耳杯方耳杯蟠蛇卮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
豬形酒具盒鴛鴦豆羽人蟾蜍狀異獸座

旅遊提示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旅遊商店
導遊:
群工部設有專職導遊人員,可以生動而詳盡地為您講解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的歷史文物陳列。
楚樂演奏:
楚樂演奏廳﹐觀眾還可享受到一場古代君主待遇的歌舞﹐欣賞楚樂宮中宮女的翩翩風姿,聆聽由楚國編鐘、建鼓、笙﹑箏﹑瑟等樂器演奏的美妙音樂。
旅遊商店:
這裡準備了玲琅滿目的紀念品,既有古色古香的楚文物仿製品,又有富於民族特色的工藝品,相關的各類書籍,還有中國字畫出售。
公共運輸:
公車14路、19路、21路、33路、101路西門下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