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源龍山

渾源龍山

渾源龍山,位於渾源縣西南,亦名封龍山。山西渾源縣有一座山,因山勢雄偉、山氣騰騰、山麓蒼翠,被人們稱為“龍山”。《魏書·太宗紀》:泰常二年,“司馬順之久常山,遂聚黨於封龍山”,即此。金末,元好問、李治、張德輝嘗游此山,時號龍山三老。

悠久歷史

渾源龍山渾源龍山
山西省的歷史名山中有兩座龍山。一座位於太原市郊西南,有古代道教石窟,已享譽國內外;另外一座龍山位於渾源縣境內,金元時期其聲名並不亞於太原龍山。我們這裡講的是渾源龍山。

渾源龍山以東20餘公里處即是著名的北嶽恆山。現在人們幾乎沒有不知道北嶽恆山的,但知道渾源龍山的卻十分罕見。然而,事實上800年前金元之交的時候,渾源龍山的聲譽一時間竟要比北嶽恆山的還要大一些。元好問這樣的大詩人曾以《北嶽》為題寫過一首七律,其中有兩句為:“乾坤自有靈境在,地位豈合他山尊?”言辭間頗有些為那時的恆山鳴不平的意思。元好問也以《游龍山》為題寫過一首長詩,長到

渾源龍山渾源龍山

了共七十二言的篇幅。如果說元好問的《北嶽》詩寫得多少有些抑鬱,那么他的《游龍山》詩卻寫得十分恣肆豪放。他把渾源龍山親切地稱作“老龍”和“大物”,赫然吟唱道:“胸中隱然復有此大物,便可揮斥八極隘九州!”元好問何以這般地誇讚渾源龍山?原來,在此之前,詩人在大梁(今河南開封)結識了姓雷和姓劉的朋友常常向元好問吹噓他們家鄉的山是如何如何的好。時間長了,元好問心中就有些不快,決心要拿自己家鄉的龍山讓姓雷和姓劉的朋友見識見識。於是,終於就有了彼此相邀游龍山和寫下《游龍山》長詩這樣一件事情。詩的一開頭元好問就直抒胸意,曰:“囊予魏大梁,得交此州雷與劉。自聞兩公夸南山,每恨南海北海風馬牛。老龍面目今日始一見,更信造物工雕鎪。”要換成今天的大白話,那就是:你們不是總向我吹你們南方的山是如何如何好嗎?怎么樣,今天讓你們一見渾源龍山,該相信天地造化更有偉大之處了吧!

歷史故事

渾源龍山渾源龍山
詩人元好問寫過“詩人愛山愛徹骨”這樣的句,像元好問這樣愛山的詩人在金元之交時更是遠非少數。無獨有偶,金元河汾諸老中就有一位叫劉祁的,他不但與元好問同一時代,而且還是渾源人。金哀宗亡國的第六年,亦即公元1239年的農曆七月,當時在河東頗有詩名的才子麻革,接受渾源劉祁多次邀請,從南遠上代北,準備攀登遊覽渾源龍山。未行前,麻革曾以為自己從小生長在河東名山王官峪五老峰之下,中原名山也遊歷過許多,荒涼淒淒的塞北會有什麼樣的名勝之山可游呢?劉祁該不會是誇大其辭吧。一直到一群好友同登龍山的途中,麻革還頗為懷疑,因為從他越過雁門關,見到的山顏色大多死灰一般,連路旁草木也缺少青翠之色。然而,麻革卻怎么也不會預料得到,自登上龍山群峰的那一刻起,他的興致竟隨著山的景色的迅速變換而一步高似一步。一路上有諸如大雲寺西嶺文殊岩北嶺玉泉寺望景台等等,及至攀上龍山絕頂萱草坡時,“南望五台諸峰,若相聯絡無間斷。西北而望,峰豁而川明,村墟井邑,隱若微茫,如弈局然……望群木皆翠杉蒼檜。凌雲千尺,與山無究,此龍山勝概之大全也”。麻革一行完全被征服了。行程中,麻革還受大家的擁戴,提筆揮毫在龍山路側大石上題留了自己與同行各位的大名以及此次游山的年月時日。麻革、劉祁一行游龍山共用了兩天的時間,頭天晚上即宿於文殊岩東軒。當時月下石畔,大家酒過三巡,竟又互相爭辯起天下名山究竟何處為勝的話題來,但顯然此時的麻革早已對渾源龍山有了一個身臨其境的新認識。次日下山之後,遊興未盡的麻革竟然激動得夜裡連覺也睡不著了,用他自己在《游龍山記》中話講,即“臥,念茲游之富,與夫昔所見而不能寐”。他認為渾源龍山固然沒有華山那樣雄尊、五老峰那樣巧秀,甚至也沒有中原女幾山的婉嚴與白馬山的端重,但如果要論奧秘淵邃與意境深遠。特別是龍山森林的蔚繁薈萃,則又是其它名山所不及的。麻革最終在《游龍山記》中感慨地嘆道:“不知天壤之間,六合之內,復有幾龍山也!”

渾源龍山,又名封龍山。從800年前這些詩人筆下去尋求歷史上的龍山風貌。我們得到的是油然而生的憧憬嚮往之情,還有不盡的思古尋古之意。邀麻革北游龍山的渾源劉祁,原是金太學生。金天興元年(公元1232年)距離金亡國還有兩年多時間時,劉祁可能就已看到金必亡的結局,所以他毅然歸隱鄉里耕於龍山腳下的山野阡陌之間,並結廬草居,將所築住室命名曰“歸潛堂”。在歸潛堂劉祁寫下了著名的《歸潛志》一書,其中許多記述後來被《金史》所引用。金元之交的詩壇領袖元好問本忻州人,他多次登游龍山,因此與同時代另兩位好游渾源龍山的名人李冶、張德輝一起被世人稱為“龍山三老”。渾源龍山古時多有碑刻,據知還有許多一直被保留到了現在。麻革《游龍山記》中,曾特別講到他與當時同游諸人在龍山大雲寺觀瞻龍山留題碑碣之事,內中金同知兼北平轉運使雷思詩碑尤為知名。根據清初有關方誌記載,龍山大雲寺與玉泉寺在當時已經敗廢不堪,然而清中葉後似又有修復……

現狀

渾源龍山渾源龍山

渾源龍山顯然是一座自然風景名山,而且又是一座文化名勝之山。世人云:山不在高,有名則靈。何況渾源龍山主峰高在海拔2267米,山體廣在200平方公里以上乎?龍山所在之地自古被稱為渾源,是因為渾河的源頭就出於這塊古老的土地之上。再具體些講,渾河的許多源頭中事實上有3個主要源頭都發脈於龍山之中。如今,渾源龍山的核心景區主要處於荊莊鄉的地域範圍之內。如果你沿著那條充滿滄桑之感的李峪口古道去尋游元好問麻革筆下的龍山的話,你就會看到龍山之山還是那樣蒼勁,龍山之水還是那樣清澈,龍山之林更加蔥鬱,龍山古蹟則愈加神秘。

相關詞條

山西名山漫話(一)

山西山地廣闊,且其中名山尤多。清光緒年間延聘名儒王軒、楊篤、楊深秀等編纂的《山西通志》中即曾說過:“晉,古稱負險用武之國,左太行,右大河,南連孟、懷,北通朔漠。其間名山大川,縱橫條貫,磅礴數千里,周回十餘郡,言形勝者,必首及焉。”在山西這塊古老土地上,名山文化不但歷史悠久,而且類型豐富多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