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瘍散

產品介紹

保寧堂清瘍散專門針對口瘡之發病機理,對症用藥,選取滋陰降火、清熱燥濕、斂瘡止疼等上好藥材,精細配伍而成,藥效強勁,以其清熱解毒、健脾化濕、滋陰清火之功效,消除外邪、平息內因,徹底切斷病源,從而根治口腔潰瘍。

【藥品名稱】清瘍散

【性狀】散劑
【規格】20克/瓶
【成份】青黛、黃連、地膚子、麥冬、天花粉等優質中藥材。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斂瘡生肌。主治口瘡口腔潰瘍
【使用方法】取本品適量,抹於患處,一日三次。3瓶為一療程。

【注意事項】一、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二、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悅。

疾病簡介

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是發生在口腔黏膜上的淺表性潰瘍,有周期性、復發性等特點,好發於唇、頰、舌緣等。形狀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凹、周圍充血。口腔潰瘍引發的疼痛,常常讓人煩躁、食不知味。且經久不愈,還有可能導致癌變,所以患者在發病的初期就應該積極地進行治療。

口瘡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瘡。”將口瘡的病因歸於為“火”。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口舌瘡候》中云:“心氣通於舌,脾氣通於口,熱乘心脾,氣沖於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明確指出本病與心脾熱盛有關。宋代《聖濟總錄》中記載:“又有胃氣弱,谷氣少,虛陽上發而為口瘡者,不可執一而論,當求其所受之本也。”指出口瘡之病有虛有實。這為後世醫家治療口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口瘡的危害

1、影響工作和生活
患者往往會因為疼痛而影響進食、說話,疼得厲害甚至影響睡眠,進而影響工作和生活,復發性口腔潰瘍不但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痛苦和不便,還會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
2、長期不愈謹防癌變
口腔內經久不愈的潰瘍由於經常受到咀嚼、說話的刺激,特別在與牙齒接觸的那些部位,如存在著未拔除的殘存破損的牙齒或者佩戴不合適的假牙,其銳利邊緣不斷刺激黏膜產生潰瘍。這種經久不愈的潰瘍,也有可能是一種癌前病損,極易癌變。
3、引起併發症

可並發口臭、慢性咽炎、便秘、頭痛、頭暈、噁心、乏力、煩躁、發熱、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

口瘡的分型和特點

復發性口腔潰瘍的分以下三型:
輕型口瘡
針尖樣大小或稍大的充血區,短期內即形成直徑在2~4mm左右,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晰的淺小潰瘍。中心微凹陷,表面覆有一層淡黃色假膜,潰瘍周圍黏膜充血呈紅暈狀,其底捫之不硬。潰瘍數目一般為2~3個左右。潰瘍形成後有較劇烈的燒灼痛,尤以舌尖處明顯。在接觸有刺激性的食物時更甚。一般無全身症狀。
皰疹樣口瘡
亦稱口炎型口瘡。此型除潰瘍小、數目多(可達20~30個)外,余與輕型口瘡表現相似。潰瘍分布廣泛,黏膜充血明顯。有劇烈疼痛及伴有頭痛、發熱、局部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腺周口瘡
亦稱復發性壞死性黏膜腺周圍炎或巨型口瘡,為各型中最嚴重的一型。潰瘍常單個發生,2個或2個以上者少見。好發於唇內側及口角區黏膜,亦可發生在舌齶弓、軟齶等部位。初起時潰瘍與輕型口瘡相同,但其直徑逐漸擴大至1~2cm,並向深層發展至黏膜腺。潰瘍為紫紅色或暗紅色,邊緣不規則,呈瓣狀隆起,中央凹陷,狀似“彈坑”。底不平、微硬、呈小結節狀。潰瘍周圍紅暈明顯。局部有劇烈疼痛及可伴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全身症狀。病程常在月余以上,長者可達1年。癒合遺留瘢痕,嚴重者可形成組織缺損或畸形。
白塞綜合徵
亦稱眼-口-生殖器三聯征。本病是一種以反覆發作的口腔、皮膚、生殖器及眼部損害為基本臨床特徵的全身性疾病,還可波及關節、心血管及神經系統。

口瘡原因

專家認為口腔潰瘍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免疫、遺傳和環境可能是口腔潰瘍發病的“三聯因素”。
1、消化系統疾病及功能紊亂
患系統性疾病的患者易發生口腔潰瘍,主要是通過影響免疫系統而致病。口腔潰瘍與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肝炎等有關。研究表明:30%-48%的口腔潰瘍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脹、腹瀉或便秘等情況。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潰瘍。
2、內分泌變化
有些女性患者往往在月經期發生,可能與體內雌激素量下降有關。有些女性每逢經期或行經前後就會出現口腔潰瘍,用藥治療只能暫時緩解,下月行經時依然如故地出現,疼痛難忍,與此同時,還常伴有口乾、心煩、易怒和大便乾結等令人煩惱的症狀。臨床研究發現,月經期出現口腔潰瘍主要是由於體內黃體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孕酮等)的水平降低所致。
3、精神因素
有的患者在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睡眠狀況不佳的情況下發病,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有關。
4、遺傳因素
如父母雙方均患有復發性口腔潰瘍時,其子女約有80—90%患病,若雙親之一患此病時,其子女約有50—60%患病。
5、其他因素
如缺乏微量元素鋅、鐵、葉酸、維生素B12、營養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復發性口腔潰瘍發病的可能性。

口瘡的治療方法

口瘡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歲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瘡。”將口瘡的病因歸於為“火”。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口舌瘡候》中云:“心氣通於舌,脾氣通於口,熱乘心脾,氣沖於口與舌,故令口舌生瘡也。”明確指出本病與心脾熱盛有關。宋代《聖濟總錄》中記載:“又有胃氣弱,谷氣少,虛陽上發而為口瘡者,不可執一而論,當求其所受之本也。”指出口瘡之病有虛有實。這為後世醫家治療口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清瘍散傳承前人治療口瘡之經驗,遵古繼志,廣集名方,盡古今醫方之妙極,選取名貴地道的中藥材入藥,又采古法精細研磨成散劑,治療口瘡有清熱解毒、下火散熱、消腫止痛、斂瘡生肌之奇效,治療效果確切。且外用散劑安全無副作用,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損傷,乃治療口瘡之首選。

中藥成分

保寧堂清瘍散由青黛、黃連、地膚子、麥冬、天花粉等名貴優質的中藥材配伍而成,藥材地道珍貴,所以依此研磨出來的藥散,藥效極佳,只需將藥散直接敷於口瘡患處,藥效經腠理滲透,可直達病灶,涼血熱、熄心火、消瘡毒、除腫痛,快速治癒口瘡疾病。

青黛:性寒、味鹹,功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主治:熱毒發斑、外敷治瘡瘍。《開寶本草》:“主解諸藥毒……亦摩敷熱瘡、惡腫、金瘡、下血、蛇犬等毒。”
黃連:苦,寒,無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血熱妄行、熱毒瘡瘍等。《藥性賦》:“瀉心火……療瘡瘍首尾俱同。”黃連苦燥入心,心就燥,瀉心者,瀉脾也,俱瀉心脾濕盛也。
地膚子:性寒,味辛、苦。清熱利濕,祛風止癢。《本草原始》:“去皮膚中積熱,除皮膚外濕癢。”《別錄》:“去皮膚中熱氣,散惡瘡。
麥冬:甘、微苦,微寒。味甘氣平,能益肺氣,味苦性寒,能降心火,體潤質補,能養腎髓。《本草新編》:“麥門冬,瀉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熱邪,補心氣之勞傷。”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清熱生津,消腫排膿。《本草匯言》:“退五臟鬱熱,如心火盛而舌乾口燥,肺火盛而咽腫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齒腫,天花粉消之。”

治療優勢

保寧堂清瘍散傳承前人治療口瘡之經驗,對症下藥,治療口瘡有清熱生津、消腫鎮痛、去瘡生肌之功效,一經使用即可快速緩解由口瘡帶來的疼痛等問題,隨著藥效不斷深入,直達病灶,進而切除病根,從而達到徹底治癒口瘡之目的,深受患者信賴。

優勢一:保寧堂名方,療效經久驗證,地道中藥,藥效極佳
清瘍散傳承古今中醫之名方,專門針對口瘡之病理病機而下藥,取青黛、黃連、地膚子、麥冬等名貴道地的中藥材精細配伍,又經純手工精細研磨而成。好方配好藥,療效自然極佳。
優勢二:直接塗於患處,起效迅速,快速消炎鎮痛
中藥外用散劑清瘍散直接以藥散塗至口瘡患處,藥效馬上發揮消炎鎮痛的作用,快速緩解由口瘡引起的疼痛,從而解除咀嚼不利、說話不便等口腔炎症折磨。
優勢三:對症用藥,標本兼治,治療徹底
市面上的普通藥物難以徹底治癒口瘡,而清瘍散從中醫整體觀念出發,消炎止痛解除表層症狀,隨著藥效逐步深入病灶,拔毒下行、引火歸元、斂瘡生肌、標本兼治,從而可徹底治癒口瘡病症。
優勢四:純中藥外用散劑,藥效更強,安全不傷口腔。

日常保健

1:可用淡鹽水或茶水漱口,保持口腔濕潤,有利於治療。

2:適當減壓,放鬆精神,避免過勞,保證充足睡眠。

3:發病時多伴有便秘、口臭等現象,要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多飲水,清理腸胃,防治便秘,有利於口腔潰瘍的恢復。

4: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