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濕散

中藥清濕散遵循傳統中醫治病求本之原則,確立了徹底根除濕疹之方針,將體內所積聚濕熱毒邪引出而予以排除,同時注重改善體質,令機能回復正常,抑制濕疹反覆發作,全方位的顯著療效,使其成為中醫治療濕疹的最佳用藥。而祛除邪毒、扶益正氣、斂瘡生肌三位一體的全面效果也成為清濕散治療濕疹的獨具特色: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清濕散清濕散

【名 稱】清濕散 清濕散
【組 成】白芷、苦參、夏枯草、青黛、黃柏、蛤粉、枯礬、雄黃、烏賊骨、冰片。

【性 狀】散 劑

【功能主治】濕 疹

【用法用量】患者滲出液多者將本方用醋調敷患處,出液少或者無出液者用麻油調敷患處,每日一次。

【方 解】中醫認為濕疹主要與濕邪有關,濕可蘊熱,發為濕熱之證,久之濕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致虛實夾雜之證。急性濕疹多見濕熱之證,慢性濕疹多為虛實夾雜之證。治療時以清熱利濕,疏風養血潤燥為主。本方中白芷祛風散寒,消腫排膿,燥濕止帶;苦參清熱燥濕,用於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夏枯草清肝、散結;青黛清熱解毒,涼血,用於溫毒發斑;黃柏用於濕熱瀉痢,濕疹瘙癢;枯礬、雄黃用於燥濕;烏賊骨收濕斂瘡,主治濕疹潰瘍。

【臨床套用】 濕疹在早期或急性階段,患處有成片的紅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難見的水皰,嚴重時有大片滲液及糜爛;在亞急性狀態,滲液減少及結痂,患處由鮮紅變暗紅,沒有大片的糜爛;在慢性狀態,滲液更少或完全乾燥而結痂,往往和鱗屑混合而成鱗屑痂,患處顏色更暗或是發十色素沉著,有時色素減少,在皮紋尤其運動程度較大的部位容易發生裂口,長期摩擦搔抓能引起顯著的苔蘚樣化。

【療 效】 本研究所通過對56例進行治療和跟蹤,經過5天治療,36例康復,12例顯效,7例有效,1例無效,總作用率98.2%。

【注意事項】 1.勿口服,存放兒童觸及不到地方。 2.忌食辛辣食物。 3.塗藥不要過厚,瘙癢時勿用熱水燙洗。

簡介

濕疹,中醫稱為“濕毒瘡”或“濕氣瘡”。所謂“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藥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化工膠、樟腦丸等)引致。至於“濕”,是指身體機能受濕阻以致呆滯。由於人體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運行停滯不順,身體便會處於“濕”的狀態,症狀是四肢沉重、水腫、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濕疹病患者兼受熱和濕兩種病邪困擾。病者一方面有實火,但卻因身體機能呆滯,以致人體的化工廠肝臟未能發揮疏泄排毒的功能,將體內的熱毒從大小二便排出體外。結果只好轉而從毛孔排出,若微循環系統欠佳或毛孔閉塞,毒素便會積聚在體內。當積聚至某程度時,或吃了一些致敏的食物後,便會出現濕疹之類的皮膚病。其次,除皮膚問題外,濕熱者亦會有胸腹脹悶不舒、大便秘(便秘食品)結或泄瀉、小便短少赤黃等病症。 中醫醫治濕疹的方針,是把體內積聚的熱毒引發出來而予以排除,同時要改善體質,令機能回復正常,採用的方法包括外治法、內治法、針灸法、火罐刮痧法。其中外治法因其效速效驗,無需內治法辯證診斷之繁瑣,亦無需針灸法之對手法技巧要求之嚴格,套用最為廣泛。 “清濕散”則正是中醫外治法治療濕疹的專方。本方取歷來濕疹外用方之精粹,以外治之宗吳尚先的內病外治法為理論指導來組方合藥,達到了不僅能清外毒、拔內毒、祛火毒濕毒,還能內養以扶正氣,使氣血舒暢,外用以做收斂,使新肌無痕。 中藥外治法醫治濕疹是可以根治的,但“清濕散”由於醫治的重點不是把表面的皮膚病病徵消除,而是要徹底改變體質,因此醫治需時,並非三、四天便能見效。此外,病者需有心理準備,因為用藥初期可能因要引發熱毒排出以致病情更為嚴重。不過,這只是復原過渡期的短暫反應,無須過慮。 另一方面,要根治濕疹,最重要的是病者必須和醫師配合,從日常飲食入手,因為若一面吃藥排毒,一面又吃進帶毒食物,試問又怎能痊癒。濕疹病患者應戒吃能加劇疾病及引致敏感的刺激性食品,如酒、辛辣煎炸的食物、蝦、蟹、牛肉等。有些蛋白質(蛋白質食品)豐富的食物令人體難以分解,如牛奶、豆類等,應少吃為佳。病者亦應避免各種刺激皮膚的因素,例如:搔抓、用鹼性強的肥皂或過熱的水洗浴、不要讓陽光直曬著患濕疹的地方等。

清濕散的中藥成分

祛除邪毒:清濕散治病求本保障療效

皮膚濕疹多屬濕熱二邪蘊結,纏綿難解,日久化毒,毒邪交織,郁於肌膚不得外泄,阻滯氣血。治當以清熱燥濕、散結解毒為首。清濕散方中用藥亦以此為重,以達徹底拔毒之功效。

苦參:良藥苦寒清熱燥濕苦參,性寒,功效清熱燥濕,祛風殺蟲。多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毒瘡瘍、濕疹疥癬等。《滇南本草》載其可:“涼血,解熱毒,疥癩,膿窠瘡毒。療皮膚瘙癢,血風癬瘡”。苦參素來即為皮膚要藥,對濕疹的功效尤其顯著,清濕散方中將苦參與白芷、黃柏等配伍適用,更能發揮其退熱泄降、蕩滌濕火之功,“故能殺濕熱所生之蟲”(《本草正義》)。

蛤粉:濕疹名藥解結散毒蛤粉,清熱,利濕,解結氣,散腫毒,治水氣浮腫。“寒散熱而鹹走血,故能消焉”(《本草綱目》)。中醫古籍名著《外科正宗》卷四中即針對濕疹內生濕熱之病因提出用蛤粉散外治之方,表明蛤粉祛除濕熱之功已為歷代醫家所共識。清濕散以蛤粉入藥,可使其清熱利濕之效更佳,治療更徹底。

扶益正氣:清濕散防止濕疹反覆復發

濕疹之發病,屬濕熱邪毒侵淫肌膚,亦致機體氣血阻滯,體質不健,久之而正虛邪存,導致濕疹反覆復發。祛除濕熱邪毒,即消濕疹病發之因,還應益氣扶正,改善身體機能,避免病機復發。 

黃柏:氣寒清熱扶正祛邪黃柏,性味苦寒,歸腎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的功能。黃柏氣寒,《本草經疏》云:“以至陰之氣,補至陰之不足,虛則補之以類相從。”黃柏寒能制火除熱,則水潤陰長。濕疹因濕熱存內,遏絕生機,化源沮喪,陰津不生,易於反覆復發。黃柏清熱燥濕,兼具益氣之功,邪去則生機復,陰津乃生。配伍苦寒更甚之藥苦參,黃柏清熱、解毒、益氣之功皆得發揮,是以保障清濕散徹底治癒濕疹。

斂瘡生肌:清濕散讓你重現健康肌膚

清濕散方中含斂瘡生肌之名藥,拔毒化腐之餘另可催生新肌,從而排毒換膚、生肌養顏,使肌體徹底擺脫濕疹之疾,回歸純淨之狀態,自然煥發細膩、白淨般的膚質。

白芷,祛風除濕,養顏名方白芷,功效祛風解表、除濕通竅、消腫排膿。《本草求真》謂之曰:“風與濕熱,發於皮膚,變為瘡瘍燥癢;(白芷)皆能溫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風悉去,留結之癰腫潛消,誠祛風上達,散濕火要劑也。”除此之外,白芷還是古代宮廷女子護膚養顏的一味必用藥材,《本草經疏》稱白芷:“辛辣散結而入血止疼,故長肌膚;芬芳而辛,故能潤澤。”其可促進濕疹患處皮膚新陳代謝,退腐生肌,讓肌膚重新潤澤。

清濕散的三大優勢

中藥清濕散依託傳統中醫理論,祛除毒邪,扶正固本,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實現內外兼治,療效明顯,不易復發。中醫外治法治療濕疹的優勢在於從總體上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針對其病因、病機對症配伍用藥,且以外治之法確保顯效迅速又避免任何毒副隱患,因而廣受推崇。

優勢之一:重視整體調理、標本兼治中醫對濕疹的認識,不局限於局部,更從整體著眼,認為其主要系整體病變引起或與整體機能非正常有關。陰陽之平衡,衛氣營血之調和,臟腑經絡之通暢,與病損變化息息相關。正如《內經》云:“有諸內必形諸外”,這一點從清濕散治療濕疹在除毒之外更能益氣扶正,調理機體氣血,以增強抗病能力、防止疾病復發就可以看出。

優勢之二:清濕散“簡、廉、驗”之特色清濕散外治濕疹具有簡、廉、驗之特色。治療方法簡單,治療費用低廉,療效明顯。中醫藥之所以始終擁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即在於其以療效為出發點,積極探索提供優質中醫藥服務的措施和途徑,使人人都能得到有效的中醫藥治療,而這也正是中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景所在。

優勢之三:純中藥製劑,安全保障清濕散採用純中藥製劑,所選藥材均為清熱、拔毒、生肌之名貴中藥,治療濕疹的同時還可提高患者的肌體免疫力,且採用顯效迅速的中醫外治法進行治療,更加保障藥性安全、無損臟腑功能,徹底免除患者副作用之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